二十八、掃除一切不安分子
(1)悲情田橫
建國稱帝後的劉邦並沒有就此開始享受清福了,相反他的煩惱更多起來。
所謂國家分為國事和家事兩種。做為一國之主,劉邦自然有理不完的國事和家事。
下麵我們先來看看國事吧。畢竟家事也就是劉邦後宮的那些事兒,那些都是女人們爭寵吃臘的事,可以緩緩,而國事的事可是關係到江山社稷啊,馬虎不得。
韓信的兵權被奪,降為楚王後,劉邦潛藏在心裏最大的危機感沒有了。但他並沒有就此放鬆警惕,相反他對一切可能有威脅的敵對份子的態度是消滅於萌芽中。
於是,稱帝後的劉邦做了這樣兩件大事。
1、召安田橫
2、追捕鍾點離昧和季布
首先我們來看看召安田橫的事。
前麵已經說過了,田橫雖然是田榮的弟弟,但田榮死後,他輔助田榮的兒子當了齊天大聖,然而,齊天大聖死於韓信之手後,田橫自己也被灌嬰圍攻的喘不過氣來,他不得已隻好投靠了彭越。
彭越倒是對他這個敗軍之將很是重用。然而,不久,劉邦封他為淮南王,要求他帶兵去協助圍攻項羽,彭越得了侯號自然屁顛樂顛的去了。
這下田橫可就左右為難了,他想起自己當初拒不歸降大漢,並且和楚軍聯合抗漢的事,心裏就捉磨啊。就算劉邦不計較,那韓信一旦計較起來那可如何是好。於是他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三十六計,逃為上計。
他帶著自己的新信逃啊逃,走啊走,唱著《走四方》:
走四方,
路迢迢水長長,
迷迷茫茫一村又莊。
看斜陽,
落下去又回來,
地不老天不荒,
歲月長又長;
走四方,
路迢迢水長長,
迷迷茫茫一村又莊。
看斜陽,
落下去又回來,
地不老天不荒,
歲月長又長……
不知不覺走到了海邊。後來他就在這個東海邊發現了一個島,一個很隱密很隱密世外桃源般的島嶼。
相信大家都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種與世無爭淡泊名利消遙快活的生活相信大家誰都向往這種生活。但那個神仙般的地方畢竟是虛構的,不是真實的。
然而,這個田橫此番卻是真真切切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島上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別看這田橫行軍打仗實在不敢恭維,但為人卻極為豪爽大氣,因此一些江湖遊俠都慕名而來,一時間天下英雄豪傑盡皆匯集於這個小小的島嶼上。
據說這個島上有很多桃花,後來田橫就把這裏叫桃花島。至於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裏的桃花島是不是來源於這個島,這個有待曆史學家去考證。
閑話不多說,田橫雖然在這個島上活的消遙自在,但因為名聲在外,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隱居在海上一個叫桃花島的事很快就傳到了漢高祖的耳朵裏。
按理說人家都躲到世外桃源去了,也對你構不成威脅了。但劉邦卻不這麽認為。他認為斬草就必須除根,田橫做為一個“準齊天大聖”,他留在那裏終究是禍害。說不定哪天到齊國振臂一揮又會生出大亂子來。
當然,直接派兵去圍剿那是沒必要,人家那麽小的地盤那麽少的人用得著動用武力來解決嗎?
於是劉邦對田橫施行了招安政策。
負責招安工作的漢使可就有得受了,翻山躍嶺曆經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田橫所在的桃花島。
這時田橫在島上過的快樂似神仙,他哪裏想到朝廷中去活受罪啊。於是以“他當年曾烹殺了酈食其,如今他弟弟酈商在朝中為官,恐有衝突”為由婉言拒絕了。
漢使哪裏料到田橫竟然敢這樣不識好歹,拒絕劉邦的一番“好意”,他又不好再強求,隻好又悻悻回朝廷向劉邦匯報了。
劉邦很快就擺平了酈商,他要酈商深明大意些,以國家為重,不要計較個人恩怨。
酈商雖然恨不得生食田橫的肉,但礙於皇命難違,隻得含淚答應了。
於是乎這個可憐的使者又來到了桃花島,這下田橫無話可說了,他知道推托不過,他最後決定一個人去(隻帶了兩外門客),讓大家繼續在這裏過與世無爭的桃源生活。
漢使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這件苦差總算搞定了。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眼看就要到洛陽了,在城外的一間小酒店裏,田橫做出了一件大義凜然的事,他自刎了。
田橫自刎的想法從他決定離開桃花島就形成了。原因如下:
1、劉邦素來陰險狡詐,到了朝廷他隻怕多半是凶多吉少了。
2、酈商肯定不會輕而易舉的放過這個烹殺其兄的人,勢必處處和暗計於他。
田橫死後,劉邦見少了一個禍害,自然是求之不得,他假意的安撫工作還是要做的,於是為他建了一座很大的陵墓。
葬禮過後,兩名跟隨田橫從桃花島來的門客竟然以身相殉了。
這兩名門客的死極大的刺激了劉邦。他想一個人死後,如果有人甘願他殉葬,那麽這個人該具有何等非凡的人格魅力啊。
聽說他桃花島還有五百勇士,劉邦的心又不安了,於是那個漢使又得去看風景如畫的桃花島去了。
漢使三顧桃花島後,他知道自己再也折騰不起這來來回回了,就對他們騙說田橫已被大王錄為大王,現在招你們前往朝中去報效朝廷。
眾人見主人來招喚,自己都欣然前往了。
唯獨田橫夫人及家小不願走,他們早就得到了田橫的密言:島在人在,島亡人亡。不能離開桃花島半步。
果然這些門客一到洛陽聽說田橫已自殺身亡,這下他們滿心的歡喜變成了陰霾。
於是他們不再去麵見劉邦,而是直接去祭奠田橫,祭奠完了後,他們都拔出了刀劍。當然他們並不是要去替田橫報仇,而是都砍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伴隨了傾盆大雨,五百門客都以身相殉了。
田橫就這樣除去了,雖然劉邦隻派使臣三顧桃花島就搞定了。但五百多人的相殉足以證明了什麽。
田橫也許並不是最出色的君主,也許並不是最出色的人才,但他一定是最具親和力和號召力的長者。
(1)悲情田橫
建國稱帝後的劉邦並沒有就此開始享受清福了,相反他的煩惱更多起來。
所謂國家分為國事和家事兩種。做為一國之主,劉邦自然有理不完的國事和家事。
下麵我們先來看看國事吧。畢竟家事也就是劉邦後宮的那些事兒,那些都是女人們爭寵吃臘的事,可以緩緩,而國事的事可是關係到江山社稷啊,馬虎不得。
韓信的兵權被奪,降為楚王後,劉邦潛藏在心裏最大的危機感沒有了。但他並沒有就此放鬆警惕,相反他對一切可能有威脅的敵對份子的態度是消滅於萌芽中。
於是,稱帝後的劉邦做了這樣兩件大事。
1、召安田橫
2、追捕鍾點離昧和季布
首先我們來看看召安田橫的事。
前麵已經說過了,田橫雖然是田榮的弟弟,但田榮死後,他輔助田榮的兒子當了齊天大聖,然而,齊天大聖死於韓信之手後,田橫自己也被灌嬰圍攻的喘不過氣來,他不得已隻好投靠了彭越。
彭越倒是對他這個敗軍之將很是重用。然而,不久,劉邦封他為淮南王,要求他帶兵去協助圍攻項羽,彭越得了侯號自然屁顛樂顛的去了。
這下田橫可就左右為難了,他想起自己當初拒不歸降大漢,並且和楚軍聯合抗漢的事,心裏就捉磨啊。就算劉邦不計較,那韓信一旦計較起來那可如何是好。於是他想來想去,最終還是決定三十六計,逃為上計。
他帶著自己的新信逃啊逃,走啊走,唱著《走四方》:
走四方,
路迢迢水長長,
迷迷茫茫一村又莊。
看斜陽,
落下去又回來,
地不老天不荒,
歲月長又長;
走四方,
路迢迢水長長,
迷迷茫茫一村又莊。
看斜陽,
落下去又回來,
地不老天不荒,
歲月長又長……
不知不覺走到了海邊。後來他就在這個東海邊發現了一個島,一個很隱密很隱密世外桃源般的島嶼。
相信大家都讀過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那種與世無爭淡泊名利消遙快活的生活相信大家誰都向往這種生活。但那個神仙般的地方畢竟是虛構的,不是真實的。
然而,這個田橫此番卻是真真切切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島上過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別看這田橫行軍打仗實在不敢恭維,但為人卻極為豪爽大氣,因此一些江湖遊俠都慕名而來,一時間天下英雄豪傑盡皆匯集於這個小小的島嶼上。
據說這個島上有很多桃花,後來田橫就把這裏叫桃花島。至於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裏的桃花島是不是來源於這個島,這個有待曆史學家去考證。
閑話不多說,田橫雖然在這個島上活的消遙自在,但因為名聲在外,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他隱居在海上一個叫桃花島的事很快就傳到了漢高祖的耳朵裏。
按理說人家都躲到世外桃源去了,也對你構不成威脅了。但劉邦卻不這麽認為。他認為斬草就必須除根,田橫做為一個“準齊天大聖”,他留在那裏終究是禍害。說不定哪天到齊國振臂一揮又會生出大亂子來。
當然,直接派兵去圍剿那是沒必要,人家那麽小的地盤那麽少的人用得著動用武力來解決嗎?
於是劉邦對田橫施行了招安政策。
負責招安工作的漢使可就有得受了,翻山躍嶺曆經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田橫所在的桃花島。
這時田橫在島上過的快樂似神仙,他哪裏想到朝廷中去活受罪啊。於是以“他當年曾烹殺了酈食其,如今他弟弟酈商在朝中為官,恐有衝突”為由婉言拒絕了。
漢使哪裏料到田橫竟然敢這樣不識好歹,拒絕劉邦的一番“好意”,他又不好再強求,隻好又悻悻回朝廷向劉邦匯報了。
劉邦很快就擺平了酈商,他要酈商深明大意些,以國家為重,不要計較個人恩怨。
酈商雖然恨不得生食田橫的肉,但礙於皇命難違,隻得含淚答應了。
於是乎這個可憐的使者又來到了桃花島,這下田橫無話可說了,他知道推托不過,他最後決定一個人去(隻帶了兩外門客),讓大家繼續在這裏過與世無爭的桃源生活。
漢使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這件苦差總算搞定了。然而,事情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眼看就要到洛陽了,在城外的一間小酒店裏,田橫做出了一件大義凜然的事,他自刎了。
田橫自刎的想法從他決定離開桃花島就形成了。原因如下:
1、劉邦素來陰險狡詐,到了朝廷他隻怕多半是凶多吉少了。
2、酈商肯定不會輕而易舉的放過這個烹殺其兄的人,勢必處處和暗計於他。
田橫死後,劉邦見少了一個禍害,自然是求之不得,他假意的安撫工作還是要做的,於是為他建了一座很大的陵墓。
葬禮過後,兩名跟隨田橫從桃花島來的門客竟然以身相殉了。
這兩名門客的死極大的刺激了劉邦。他想一個人死後,如果有人甘願他殉葬,那麽這個人該具有何等非凡的人格魅力啊。
聽說他桃花島還有五百勇士,劉邦的心又不安了,於是那個漢使又得去看風景如畫的桃花島去了。
漢使三顧桃花島後,他知道自己再也折騰不起這來來回回了,就對他們騙說田橫已被大王錄為大王,現在招你們前往朝中去報效朝廷。
眾人見主人來招喚,自己都欣然前往了。
唯獨田橫夫人及家小不願走,他們早就得到了田橫的密言:島在人在,島亡人亡。不能離開桃花島半步。
果然這些門客一到洛陽聽說田橫已自殺身亡,這下他們滿心的歡喜變成了陰霾。
於是他們不再去麵見劉邦,而是直接去祭奠田橫,祭奠完了後,他們都拔出了刀劍。當然他們並不是要去替田橫報仇,而是都砍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伴隨了傾盆大雨,五百門客都以身相殉了。
田橫就這樣除去了,雖然劉邦隻派使臣三顧桃花島就搞定了。但五百多人的相殉足以證明了什麽。
田橫也許並不是最出色的君主,也許並不是最出色的人才,但他一定是最具親和力和號召力的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