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行賄
“楊大人,貧道這廂有禮了。”岐墨入內後,和年輕道士一起,向楊複恭行了個道家之禮。
“兩位道長,請坐。”楊複恭心情甚好道:“楊立本,上茶,上好茶。”
“是,老爺。”大管家楊立本下意識地看了看桌上的墨寶,心道,這是什麽字畫,竟然讓老爺欣喜若狂,還破天荒地請兩位素昧平生的道人入座飲茶。
岐墨坐下後道:“楊大人,這幅墨寶乃是書聖王羲之為數極少的真跡之一,不知大人是否中意?”
楊複恭笑道:“本官附庸風雅,偏好古人墨跡,對於王右軍之真跡自是萬分期盼。兩位道長,本官在此謝過了。”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其代表作為《蘭亭集序》,後因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王羲之博采眾家,獨成一體,創造了筆法精致、美侖美奐的“王體書法”,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到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王體書法的出現,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能夠發現書法美,而且還能將書法之美表現出來。後來的書法家幾乎沒有不臨摹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之美譽。
和其他書法家相比,王羲之的墨寶幾乎沒有真跡傳世,後世所見的全為各朝各代的臨摹本。哪怕是在離東晉隻有三、五百年的唐代,同樣也幾乎看不到王羲之的真跡。就連唐太宗也有騙取《蘭亭序集》真跡的經曆,足以見得王羲之的真跡是何等珍貴。
這就可以理解權勢熏天的楊複恭看見這幅墨寶時露出的狂喜之情了。
岐墨微微一笑道:“楊大人何必言謝,貧道乃修道煉丹之士,但也知道寶劍贈烈士,紅粉贈佳人,這幅《初月帖》雖然沒有《蘭亭序集》有名,卻也是世間罕見之物,而大人精通文墨,實為與此帖相得益彰之唯一一人也。”
“好,好,道長,說得好。”楊複恭臉上的笑容始終沒有斷過。這楊複恭雖為閹人,但自小苦讀詩法之道頗有見解,如果放在後世,一定是鑒寶圈內的大拿。是以,楊複恭一眼就能看出,桌上的《初月帖》確是真跡。
這時,楊立本已經衝好了一壺上等的茶水,給屋裏之人各自倒了一杯。
“兩位道長,請。”楊複恭伸手做了個飲茶的手勢道:“這是蜀中進貢的特等蒙頂石花,產於劍南雅州蒙山之巔(現四川省雅安蒙山頂)。”
“謝大人。”岐墨喝了一口後便讚道:“好茶,不愧為蜀中貢品也。”
楊複恭點點頭,對楊立本道:“楊立本,你先下去吧。”
“是,老爺。”
楊立本知道,送禮之人必定有事相求,既然自己收了兩位道長的好處,當給他們以方便,隨即離去。
“二位道長,敢問道號?”
岐墨道:“貧道法號岐墨,這位是貧道師侄希夷。”
“岐墨道長,看上去有幾分麵善,本官與你見過?”
“大人,貧道與大人有過一麵之緣,不然也不會貿然前來了。”
“是嗎?”楊複恭想了想道:“見諒,本官想不起來了。”
“大人,您這是貴人多忘事。”岐墨笑道:“一年前,貧道雲遊天下時到過鳳翔郊外的郭家莊,正好遇上大人和聖上在莊中做客,那郭家莊莊主知道聖上崇尚道教,便讓貧道作陪。當時,貧道雖然不知道大人身居何職,卻也能看出,聖上是極其依賴,極其信任大人的。後來,郭莊主才告訴貧道,大人乃是我朝第一良臣,楊複恭楊大人也。自此,貧道心裏便時常惦記著大人的風采。”
“哈哈,原來是故人也。”楊複恭終於想起,在郭家莊吃飯時確實有一名道士作陪,隻是相貌卻記不清了。
“與大人相識,實乃貧道之福分也。”
“好說,好說。岐墨道長,王右軍之墨寶甚少流傳,卻不知你是從何處得到這幅字帖的?”
“大人,那王羲之與我道門一向深交,晚年時就隱居在嵊州東麵之金庭桐柏山下,這金庭山中有一福地,乃是我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七洞天所在地。據說,王羲之仙逝前將這幅《初月帖》留在了福地。一年前,也就是貧道離開了郭家莊之後,便前往嵊州金庭,看望在那福地擔任主持的師弟,機緣巧合下,貧道師弟將《初月帖》交給了貧道。後來,貧道又繼續雲遊,於前日和師侄一起來到京城。”
“這《初月帖》原來是在金庭福地,要是早知,自己便派人前去將其搶來了,何必要等到現在,還要落下人情。這岐墨也不知道用了什麽妖術,才從其師弟手中騙得此物,所幸,寶物現在姓楊了。”楊複恭暗自想到,臉上卻是笑容依舊:“岐墨道長,本官有何可以幫你的?”
“大人快人快語,貧道也就直言了。”岐墨“嗬嗬”一笑道:“大人,貧道所修道法為煉丹術,因此想請大人在聖上麵前美言兩句,讓貧道二人入宮煉丹。”
“就這麽點芝麻大小的事,不就是想進宮謀個差事,混口飯吃嗎?”楊複恭聽罷,頓時放下心來。不過,臉色卻略微一變道:“岐墨道長,宮中乃聖上所居之地,自是非同小可,所有入宮的道士都需要有名紳大臣或大寺院擔保,本官雖然可以為你們作保,但本官還是希望知道,為何你們一定要入宮煉丹呢?”
“大人,這原因有三。首先,貧道聽說這宮裏的待遇甚佳,如果能到宮中煉丹,便可免除在外的奔波之苦;第二,宮中煉丹設施齊全,有助於貧道練出上品丹藥;第三嘛。。。。。。”
楊複恭手一揮,打斷道:“岐墨道長,你所說的理由十分合理,等哪天朝會後,本官便見機向陛下進言,你們就等著本官的好消息吧。”在楊複恭看來,不想在外奔波乃是岐墨二人想入宮煉丹的真實意圖,作為皇家禦用煉丹士,有吃有喝有穿有住,每月還有俸祿可領,比起在外遊蕩的道人,自是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岐墨所說的第一條理由正好和楊複恭的猜測一致,這就立即得到了楊複恭的認同,當下答應了此事。
“那就多謝大人了。”岐墨說罷,眼裏露出敬佩之色,向一旁的年輕道士看去。
“楊大人,貧道這廂有禮了。”岐墨入內後,和年輕道士一起,向楊複恭行了個道家之禮。
“兩位道長,請坐。”楊複恭心情甚好道:“楊立本,上茶,上好茶。”
“是,老爺。”大管家楊立本下意識地看了看桌上的墨寶,心道,這是什麽字畫,竟然讓老爺欣喜若狂,還破天荒地請兩位素昧平生的道人入座飲茶。
岐墨坐下後道:“楊大人,這幅墨寶乃是書聖王羲之為數極少的真跡之一,不知大人是否中意?”
楊複恭笑道:“本官附庸風雅,偏好古人墨跡,對於王右軍之真跡自是萬分期盼。兩位道長,本官在此謝過了。”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其代表作為《蘭亭集序》,後因官拜右軍將軍,人稱王右軍。王羲之博采眾家,獨成一體,創造了筆法精致、美侖美奐的“王體書法”,把漢字書寫從實用引入到一種注重技法,講究情趣的境界。王體書法的出現,是書法藝術的覺醒,標誌著書法家不僅能夠發現書法美,而且還能將書法之美表現出來。後來的書法家幾乎沒有不臨摹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書聖”之美譽。
和其他書法家相比,王羲之的墨寶幾乎沒有真跡傳世,後世所見的全為各朝各代的臨摹本。哪怕是在離東晉隻有三、五百年的唐代,同樣也幾乎看不到王羲之的真跡。就連唐太宗也有騙取《蘭亭序集》真跡的經曆,足以見得王羲之的真跡是何等珍貴。
這就可以理解權勢熏天的楊複恭看見這幅墨寶時露出的狂喜之情了。
岐墨微微一笑道:“楊大人何必言謝,貧道乃修道煉丹之士,但也知道寶劍贈烈士,紅粉贈佳人,這幅《初月帖》雖然沒有《蘭亭序集》有名,卻也是世間罕見之物,而大人精通文墨,實為與此帖相得益彰之唯一一人也。”
“好,好,道長,說得好。”楊複恭臉上的笑容始終沒有斷過。這楊複恭雖為閹人,但自小苦讀詩法之道頗有見解,如果放在後世,一定是鑒寶圈內的大拿。是以,楊複恭一眼就能看出,桌上的《初月帖》確是真跡。
這時,楊立本已經衝好了一壺上等的茶水,給屋裏之人各自倒了一杯。
“兩位道長,請。”楊複恭伸手做了個飲茶的手勢道:“這是蜀中進貢的特等蒙頂石花,產於劍南雅州蒙山之巔(現四川省雅安蒙山頂)。”
“謝大人。”岐墨喝了一口後便讚道:“好茶,不愧為蜀中貢品也。”
楊複恭點點頭,對楊立本道:“楊立本,你先下去吧。”
“是,老爺。”
楊立本知道,送禮之人必定有事相求,既然自己收了兩位道長的好處,當給他們以方便,隨即離去。
“二位道長,敢問道號?”
岐墨道:“貧道法號岐墨,這位是貧道師侄希夷。”
“岐墨道長,看上去有幾分麵善,本官與你見過?”
“大人,貧道與大人有過一麵之緣,不然也不會貿然前來了。”
“是嗎?”楊複恭想了想道:“見諒,本官想不起來了。”
“大人,您這是貴人多忘事。”岐墨笑道:“一年前,貧道雲遊天下時到過鳳翔郊外的郭家莊,正好遇上大人和聖上在莊中做客,那郭家莊莊主知道聖上崇尚道教,便讓貧道作陪。當時,貧道雖然不知道大人身居何職,卻也能看出,聖上是極其依賴,極其信任大人的。後來,郭莊主才告訴貧道,大人乃是我朝第一良臣,楊複恭楊大人也。自此,貧道心裏便時常惦記著大人的風采。”
“哈哈,原來是故人也。”楊複恭終於想起,在郭家莊吃飯時確實有一名道士作陪,隻是相貌卻記不清了。
“與大人相識,實乃貧道之福分也。”
“好說,好說。岐墨道長,王右軍之墨寶甚少流傳,卻不知你是從何處得到這幅字帖的?”
“大人,那王羲之與我道門一向深交,晚年時就隱居在嵊州東麵之金庭桐柏山下,這金庭山中有一福地,乃是我道家三十六洞天之第二十七洞天所在地。據說,王羲之仙逝前將這幅《初月帖》留在了福地。一年前,也就是貧道離開了郭家莊之後,便前往嵊州金庭,看望在那福地擔任主持的師弟,機緣巧合下,貧道師弟將《初月帖》交給了貧道。後來,貧道又繼續雲遊,於前日和師侄一起來到京城。”
“這《初月帖》原來是在金庭福地,要是早知,自己便派人前去將其搶來了,何必要等到現在,還要落下人情。這岐墨也不知道用了什麽妖術,才從其師弟手中騙得此物,所幸,寶物現在姓楊了。”楊複恭暗自想到,臉上卻是笑容依舊:“岐墨道長,本官有何可以幫你的?”
“大人快人快語,貧道也就直言了。”岐墨“嗬嗬”一笑道:“大人,貧道所修道法為煉丹術,因此想請大人在聖上麵前美言兩句,讓貧道二人入宮煉丹。”
“就這麽點芝麻大小的事,不就是想進宮謀個差事,混口飯吃嗎?”楊複恭聽罷,頓時放下心來。不過,臉色卻略微一變道:“岐墨道長,宮中乃聖上所居之地,自是非同小可,所有入宮的道士都需要有名紳大臣或大寺院擔保,本官雖然可以為你們作保,但本官還是希望知道,為何你們一定要入宮煉丹呢?”
“大人,這原因有三。首先,貧道聽說這宮裏的待遇甚佳,如果能到宮中煉丹,便可免除在外的奔波之苦;第二,宮中煉丹設施齊全,有助於貧道練出上品丹藥;第三嘛。。。。。。”
楊複恭手一揮,打斷道:“岐墨道長,你所說的理由十分合理,等哪天朝會後,本官便見機向陛下進言,你們就等著本官的好消息吧。”在楊複恭看來,不想在外奔波乃是岐墨二人想入宮煉丹的真實意圖,作為皇家禦用煉丹士,有吃有喝有穿有住,每月還有俸祿可領,比起在外遊蕩的道人,自是不知道要好上多少倍。岐墨所說的第一條理由正好和楊複恭的猜測一致,這就立即得到了楊複恭的認同,當下答應了此事。
“那就多謝大人了。”岐墨說罷,眼裏露出敬佩之色,向一旁的年輕道士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