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尹,新豐縣,驪山。
李肅、魏續、許忠、蔡平四人今日一早便離了西遷隊伍,率軍來此埋伏,想要將弘農王一行人截殺於此,為董卓出去心頭的疙瘩。
縱皇甫嵩能征善戰,張遼武勇非凡,還有曹性、董橫兩人亦是戰將,西涼軍卻有四倍於其的軍力,又占了地利,倒也有將敵全殲的實力。
前提是弘農軍要依李肅之意跳進其設好的埋伏之中。
一名百姓裝扮的騎兵飛奔而來,衝到李肅軍營,營外的軍士並未加以阻攔,直接放其進營。
此人是李肅派出的探馬之一,為他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大人,弘農王一行人過了霸陵城,往北去了。”
李肅聞言大驚,又仔細確認了兩次之後,一陣氣血上湧,突然有些站不穩,扶著身後的地圖才算站穩,揮揮手示意來人退下。
待來人退到門口,李肅又招呼他停下,命他將魏續、許忠、蔡平三將喚來,商議緊急軍情。
李肅為這一次行動算計了幾日,茶飯不思,甚至有些入魔,總會無故發笑。他來到驪山之後,仔細勘查地形,尋找合適的埋伏地點,製定作戰策略。
當他收到弘農王返程的消息,心中更是開始想象將刀架在劉辯脖子上,後者涕泗交流,哀求他饒命的場景。
李肅的心情可是舒爽得很。
但是,他的心情卻被弘農軍一個轉向破壞了,想象中的弘農軍沒來,還離他的埋伏越來越遠。
他幾日的努力全數宣告白費,心中煩悶無比,備受挫折。
待魏續、許忠、蔡平三人聞訊趕來之後,見到李肅頭發淩亂,站在地圖前呐呐自語,神情落寞,一副被打了敗仗的模樣,與一個時辰前意氣風發查看地形的那個將軍似乎是兩個人。
李肅變成這樣,眾人表示理解,但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他作為這一次伏擊戰的總領大將,若一直帶著這樣的心情,不能恢複平靜,可無法率領眾人取得勝利,甚至會令將士陷入絕境。
李肅聽到三人進來,回身招呼眾人坐下,語氣十分平和,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並沒有受弘農軍改變路線的影響,但眾人知道,這些都是假象。
三人坐下後,李肅指著身後的地圖,對三人言道:“魏兄、許兄、蔡兄,我剛收到消息,弘農王於霸陵率軍往北去了,很可能是要往左馮翊去,繞開我等的阻攔,再經河東回到弘農。不知三位對此有何看法?”
許忠作為一名曾經在西涼與羌人作戰多年的老兵,倒是冷靜得很,他看了看地圖,對李肅言道:“李督尉,弘農王一行兩千餘人,想要短時間尋船渡渭水並非易事。
我等可留一軍在此,其餘人率軍追擊。
若弘農軍渡渭水,我等可前後夾擊。若弘農軍佯裝渡渭水,實則引我等離開驪山,我等可就勢前後夾擊。”
許忠之言仿佛給李肅打了一劑強心針,令他稍微心安,臉色也緩和了一些,看向三人,言道:“許兄之言甚善,不知誰願留守此地?”
李肅之意,這留守一人便是三人之一。而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卻沒有一人言語。三人臨行前,各自將領都有交代,既然參與此次截殺弘農王,便一定要在這次截殺之戰中拿到一功。
三人心中皆道:“若留守,又如何拿到功績。”
故此,三人無人說話。
李肅見三人如此,知道三人心中皆不願留守於此,猶豫了一番,對蔡平言道:“蔡兄帶禁軍的兄弟留守於此,如何?”
魏續、許忠、蔡平三人之中蔡平年紀最小,且他身後的董璜相對於董旻、呂布兩人也要弱勢一些,李肅權衡再三,最終決定將蔡平留在此處。
蔡平聞言,麵色有些發難,尷尬地笑著,心中思量:“我若這樣回去,將軍麵前該如何交代。”
李肅見蔡平沉默不語,也不想將關係搞僵,問道:“蔡兄可是有何難處?”
蔡平正不知該如何與李肅解釋,隻得照實言道:“不瞞督尉,末將臨行前,將軍再三叮囑,一定要拿下弘農王或其麾下大將的性命,為相國除此禍患。”
蔡平之言雖然婉轉,但也直白,隻差將“我不能留下”這句話直白地講出來。李肅又如何不能明白蔡平話中之意,他又看了看魏續、許忠兩人,兩人也向他點頭,示意自家將軍也這樣講過類似之言。
李肅一時陷入了兩難,u看書 ww.uanshu 暗怪自己多嘴,問了蔡平一番話。蔡平話已至此,他卻是不能再讓蔡平留在此處。
他轉頭看向另外兩人,正欲說些什麽,魏續卻是言道:“既然如此,不如我們一同圍堵弘農王,多一些人,戰事也會更加容易一些。”
許忠也向李肅點點頭,覺得這樣雖然有些不保險,卻也沒什麽太大問題,反正眾人的目標是劉辯,隻要劉辯不要走脫,便沒有任何關係。
魏續之言倒也有些道理,李肅思忖了半晌,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隻得選擇退一步,言道:“既然如此,我等便一同追擊弘農王。
一會兒見到弘農王,望眾將士奮勇向前,休叫其走脫。皇甫嵩、張遼等人還是有些本事,各自小心。”
三人聞言,各自也算舒了一口氣,若李肅非要讓一人留在此處,他們也不好意思與他起爭執。倘若真的因為某人與李肅起爭執,導致軍心渙散,貌合神離,令劉辯走脫,三人不但無功,還有大罪。
屆時,不用董卓為難,自家將軍也會懲罰自己,棄卒保帥。
三人各自起身,對李肅拱手道:“自然如此。某先回營整頓兵馬,稍後匯合將軍。”
不一會兒,眾人收拾完畢,匯合一處,又得一探馬回報:“弘農王引軍向北,似乎對地理不甚熟悉,行軍速度有些緩慢。”
李肅與三將交還眼神,皆認為這是一個天賜良機,遂率軍離去,追趕劉辯的大軍。
李肅一騎在前,引眾軍急行,心道:“弘農王,你認為換一條路回弘農便可以逃過此劫嗎?真是太天真了。”
李肅、魏續、許忠、蔡平四人今日一早便離了西遷隊伍,率軍來此埋伏,想要將弘農王一行人截殺於此,為董卓出去心頭的疙瘩。
縱皇甫嵩能征善戰,張遼武勇非凡,還有曹性、董橫兩人亦是戰將,西涼軍卻有四倍於其的軍力,又占了地利,倒也有將敵全殲的實力。
前提是弘農軍要依李肅之意跳進其設好的埋伏之中。
一名百姓裝扮的騎兵飛奔而來,衝到李肅軍營,營外的軍士並未加以阻攔,直接放其進營。
此人是李肅派出的探馬之一,為他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消息:“大人,弘農王一行人過了霸陵城,往北去了。”
李肅聞言大驚,又仔細確認了兩次之後,一陣氣血上湧,突然有些站不穩,扶著身後的地圖才算站穩,揮揮手示意來人退下。
待來人退到門口,李肅又招呼他停下,命他將魏續、許忠、蔡平三將喚來,商議緊急軍情。
李肅為這一次行動算計了幾日,茶飯不思,甚至有些入魔,總會無故發笑。他來到驪山之後,仔細勘查地形,尋找合適的埋伏地點,製定作戰策略。
當他收到弘農王返程的消息,心中更是開始想象將刀架在劉辯脖子上,後者涕泗交流,哀求他饒命的場景。
李肅的心情可是舒爽得很。
但是,他的心情卻被弘農軍一個轉向破壞了,想象中的弘農軍沒來,還離他的埋伏越來越遠。
他幾日的努力全數宣告白費,心中煩悶無比,備受挫折。
待魏續、許忠、蔡平三人聞訊趕來之後,見到李肅頭發淩亂,站在地圖前呐呐自語,神情落寞,一副被打了敗仗的模樣,與一個時辰前意氣風發查看地形的那個將軍似乎是兩個人。
李肅變成這樣,眾人表示理解,但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他作為這一次伏擊戰的總領大將,若一直帶著這樣的心情,不能恢複平靜,可無法率領眾人取得勝利,甚至會令將士陷入絕境。
李肅聽到三人進來,回身招呼眾人坐下,語氣十分平和,沒有一絲波瀾,似乎並沒有受弘農軍改變路線的影響,但眾人知道,這些都是假象。
三人坐下後,李肅指著身後的地圖,對三人言道:“魏兄、許兄、蔡兄,我剛收到消息,弘農王於霸陵率軍往北去了,很可能是要往左馮翊去,繞開我等的阻攔,再經河東回到弘農。不知三位對此有何看法?”
許忠作為一名曾經在西涼與羌人作戰多年的老兵,倒是冷靜得很,他看了看地圖,對李肅言道:“李督尉,弘農王一行兩千餘人,想要短時間尋船渡渭水並非易事。
我等可留一軍在此,其餘人率軍追擊。
若弘農軍渡渭水,我等可前後夾擊。若弘農軍佯裝渡渭水,實則引我等離開驪山,我等可就勢前後夾擊。”
許忠之言仿佛給李肅打了一劑強心針,令他稍微心安,臉色也緩和了一些,看向三人,言道:“許兄之言甚善,不知誰願留守此地?”
李肅之意,這留守一人便是三人之一。而三人你看我,我看你,卻沒有一人言語。三人臨行前,各自將領都有交代,既然參與此次截殺弘農王,便一定要在這次截殺之戰中拿到一功。
三人心中皆道:“若留守,又如何拿到功績。”
故此,三人無人說話。
李肅見三人如此,知道三人心中皆不願留守於此,猶豫了一番,對蔡平言道:“蔡兄帶禁軍的兄弟留守於此,如何?”
魏續、許忠、蔡平三人之中蔡平年紀最小,且他身後的董璜相對於董旻、呂布兩人也要弱勢一些,李肅權衡再三,最終決定將蔡平留在此處。
蔡平聞言,麵色有些發難,尷尬地笑著,心中思量:“我若這樣回去,將軍麵前該如何交代。”
李肅見蔡平沉默不語,也不想將關係搞僵,問道:“蔡兄可是有何難處?”
蔡平正不知該如何與李肅解釋,隻得照實言道:“不瞞督尉,末將臨行前,將軍再三叮囑,一定要拿下弘農王或其麾下大將的性命,為相國除此禍患。”
蔡平之言雖然婉轉,但也直白,隻差將“我不能留下”這句話直白地講出來。李肅又如何不能明白蔡平話中之意,他又看了看魏續、許忠兩人,兩人也向他點頭,示意自家將軍也這樣講過類似之言。
李肅一時陷入了兩難,u看書 ww.uanshu 暗怪自己多嘴,問了蔡平一番話。蔡平話已至此,他卻是不能再讓蔡平留在此處。
他轉頭看向另外兩人,正欲說些什麽,魏續卻是言道:“既然如此,不如我們一同圍堵弘農王,多一些人,戰事也會更加容易一些。”
許忠也向李肅點點頭,覺得這樣雖然有些不保險,卻也沒什麽太大問題,反正眾人的目標是劉辯,隻要劉辯不要走脫,便沒有任何關係。
魏續之言倒也有些道理,李肅思忖了半晌,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隻得選擇退一步,言道:“既然如此,我等便一同追擊弘農王。
一會兒見到弘農王,望眾將士奮勇向前,休叫其走脫。皇甫嵩、張遼等人還是有些本事,各自小心。”
三人聞言,各自也算舒了一口氣,若李肅非要讓一人留在此處,他們也不好意思與他起爭執。倘若真的因為某人與李肅起爭執,導致軍心渙散,貌合神離,令劉辯走脫,三人不但無功,還有大罪。
屆時,不用董卓為難,自家將軍也會懲罰自己,棄卒保帥。
三人各自起身,對李肅拱手道:“自然如此。某先回營整頓兵馬,稍後匯合將軍。”
不一會兒,眾人收拾完畢,匯合一處,又得一探馬回報:“弘農王引軍向北,似乎對地理不甚熟悉,行軍速度有些緩慢。”
李肅與三將交還眼神,皆認為這是一個天賜良機,遂率軍離去,追趕劉辯的大軍。
李肅一騎在前,引眾軍急行,心道:“弘農王,你認為換一條路回弘農便可以逃過此劫嗎?真是太天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