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周軍伐遼獲勝以來,大周獲得無數的牛羊馬匹,有了大量優良戰馬之後,周軍戰略騰挪空間就大得多了。
以前大周有一兩萬騎兵已經是到頂了,畢竟采購戰馬艱難而且昂貴、飼養戰馬也不便宜,在當時朝廷的支付能力來說維持一定數量的騎兵確實是難以承受的重壓。
經過郭宗訓的多年努力,大周朝廷的財政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采購軍馬還是要依靠在河西走私,畢竟遼國、河東、定難軍這些潛在對手都禁止賣戰馬給大周,以便控製大周的騎兵力量。
一直到周軍拿下定難軍、建立東方堡,控製了定難軍與率賓府的戰馬之後,周軍的騎兵就開始快速增加。收服東海女真、完顏部,為周軍增加了大量的騎兵來源,定難軍的士兵在整訓之後,又成為周軍騎兵的新助力。
隨著周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歸附大周的部落越來越多,他們提供的質子軍、精壯也成為周軍騎兵的新來源,周軍進入草原的時候,騎兵已經超過十萬,超過當時的遼軍。隻是由於部隊的磨合還不夠,周軍不想用舊的作戰模式進行騎兵對決,所以周軍並沒有全軍推過去,還是穩紮穩打地步步逼近,驅逐遼軍。
建立兩河都督府之後,周軍控製了半個大草原,征服了多個大部落,擁有更多的戰馬,更大的草場,戰馬已經不再是製約周軍發展的因素,反而成為提升周軍實力的助力。
有了大量優良戰馬之後,軍隊要求所有士兵都進行高強度的騎術訓練,不論是在外作戰的、各個州府的守備軍隊、工程兵、軍校學員,都要強化騎術訓練,務求短時間內讓將士們熟悉戰馬,即使不能在馬上作戰,也要能夠騎馬快速到達戰場,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
內務府的馬車自從問世以來,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如今有大量馬匹供應之後,這些馬車更是搶手,製造馬車的工廠加班加點地工作,新的生產線也在各地陸續開工,以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
按照朝廷的要求,全國各個州府都建立了養馬場,飼養戰馬,所有的學校都教習學生騎馬的技能,在全國推廣古時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朝廷這樣做,主要是要把整個大周搬到馬背上,全麵提高全民的騎術水平,擴大周軍招募騎兵的人口基數,大規模增加周軍騎兵的數量,從而徹底贏得對草原部落的碾壓,實現控製整個漠北草原、北海、大森林乃至極北之地的目的,把曆代遭受北方部落騎兵壓製的悲慘一頁徹底翻過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強化訓練之後,周軍的機動性、馬上作戰能力大幅提高,內地的周軍騎兵也逐步成軍,可以投入到新的戰鬥中去,周軍已經可以大規模發動新的草原之戰了。
周軍的連年征戰,屢戰屢勝,收獲豐厚的戰利品,為朝廷帶來了巨額的財富,整個大周都享受到戰爭的紅利,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發動新的對外戰爭,期待著新的功勳與戰利品,人人都覺得周軍是戰無不勝的無敵之師,人人都開始迷信於大周天子戰無不勝的神話。
在這喧囂的朝野之中,總有清醒的人,冷眼旁觀著大周炙熱的好戰氣氛,看著浮躁的人在鬧騰,心裏充滿了無奈,在他們看來,這個國家已經陷入狂熱的好戰氛圍,人們熱衷於從軍、敬重軍人、學習武藝、征服其他部落、掠奪別人的財富,逐漸失去讀書人奉行的準則,又朝一日必然會被這好戰的狂熱反噬,再次形成戰亂之中。
王溥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著名的史學大家,除了承擔宰相的工作,還負責編撰《世宗實錄》、《唐會要》、《五代會要》——三部史籍共一百七十卷,他深知國家好戰必亡的道理。
曆史上窮兵黷武的國家,無不敲骨吸髓地收刮民脂民膏,大肆征稅,甚至預支以後數年的稅收,用於戰爭,這也是取死之道。那些國家視黎民如草芥,不斷地征召徭役,最後引起民變。
如今的大周是常年征戰,唯一慶幸的就是朝廷財政穩健,府庫充盈。新天子登基之後,大力發展農業、工業、商業、貿易,從工業、商業、貿易企業征收大量的稅收,彌補了朝廷的收支漏洞,讓朝廷的財政穩健。
大周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生產的糧食、肉食、海產品、衣服布料產量越來越大,能夠滿足絕大部分供應,產品的價格並沒有大幅下降,但是老百姓手頭的錢是越來越多了,這裏麵有不少是戰爭紅利、也有大量工廠工人的工錢增加了,因此有點國富民強的意味。
朝廷還竭盡全力保護民力,自從新天子登基之後,似乎從不征召徭役,但凡有工程要做,都是安排工程兵去幹,這些工程兵是專業的部隊,有餉銀的,幹這些活相當專業,做得又快又好,深得各個州府官員的認可。
所有這些跟王溥見識裏的好戰必亡又有很大的差距,讓王溥下不了決心辭職歸故裏,他很想看看皇上有什麽招數避免好戰必亡的定律。
這天,郭宗訓找來王溥、王著、魏仁浦、吳廷祚、張美等人,說說朝廷的一些事。
循例又是讓吳廷祚、張美匯報一下周軍在北海都督府、兩河都督府、臨潢都督府、樂浪郡、銀川府的工作情況,也說一下樞密院的工作計劃,又請王溥、王著說一下朝廷的工作計劃。
大家都同意北方的周軍穩紮穩打的作戰計劃,又對以後的計劃做了一個推演,還把朝廷的潛在收益做了預算,以圖減輕王溥和王著的擔心。
大家暢所欲言地說了自己的想法,最後輪到郭宗訓了。
郭宗訓站起來,輕輕地說出了大家的擔憂:“各位愛卿,最近有不少消息,老百姓們都期待著朝廷軍隊的再一次勝利,期待著封狼居胥、北海祭天,這是曠古未有的偉大勝利,是我們徹底戰勝草原部落的大勝利,朕期待著以後再也沒有北方鐵騎進犯中原的人間慘劇,各位愛卿年長,想必知道以前‘契丹入寇’的恐怖場景,如今我們通過無數周軍將士的努力,很快就要永遠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是值得慶祝,也值得普天同慶、永載史冊的大喜事。”
“當然除此之外,朝野之間也有一種思想流露出來,這就是:‘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不少讀書人都在擔憂,這說明了我們的讀書人很清醒,沒有失去冷靜思考的本色,值得表揚。”
“朕以為,如今的大周,還沒到好戰必亡的境地,已經到達教育黎民百姓以自強的方式,解決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問題,我們的黎民百姓都接受軍事訓練,他們擁有不屈的精神,uu看書 ww.uukanhu.om 不會匍匐在外地的鐵蹄之下而不敢反抗了,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氣質。”
“當然,我們要提防整個國家陷入‘****’,就是說:崇尚武力和軍事擴張,將窮兵黷武和侵略擴張作為立國之本,將國家完全置於軍事控製之下,使政治、經濟、文教等各個方麵均服務於擴軍備戰及對外戰爭的思想和政治製度。我們要製定相關的製度,在適當的時候,開始限製隨意開戰的可能性,如今我們要做規劃、製定製度,然後開始教育老百姓、軍隊,讓大周的普羅大眾崇尚英雄的同時,也要愛好和平,逐漸回複我們的本色。”
“至於這個工作是否跟我們現在的行為相違背呢?朕以為這是兩個概念,解決遼國,我們才可以一勞永逸地享受和平,否則,我們永遠處於戰爭的邊緣,自然無法享受和平,有史以來,我們受到北方草原、吐蕃高原、河西、西域的攻擊,我們要享受和平,就要徹底解決這問題,然後我們才有和平可言,否則,我們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隻會引來外敵的入侵,我們能夠和平共處嗎?”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軍人是捍衛我們國家安全的棟梁,他們流血流汗,就是為了保家衛國,我們一定要給予最高級別的尊重,各位試想一下,沒有軍人的保家衛國,我們能夠安穩地享受這一切嗎?讀書人在外族的鐵蹄之下能夠講道理嗎?”
“今天朕把這些問題拋出來,希望在座各位好好想想,給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以消除‘好戰必亡’的隱患。”
“皇上英明,臣等一定好好謀劃。”
以前大周有一兩萬騎兵已經是到頂了,畢竟采購戰馬艱難而且昂貴、飼養戰馬也不便宜,在當時朝廷的支付能力來說維持一定數量的騎兵確實是難以承受的重壓。
經過郭宗訓的多年努力,大周朝廷的財政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采購軍馬還是要依靠在河西走私,畢竟遼國、河東、定難軍這些潛在對手都禁止賣戰馬給大周,以便控製大周的騎兵力量。
一直到周軍拿下定難軍、建立東方堡,控製了定難軍與率賓府的戰馬之後,周軍的騎兵就開始快速增加。收服東海女真、完顏部,為周軍增加了大量的騎兵來源,定難軍的士兵在整訓之後,又成為周軍騎兵的新助力。
隨著周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歸附大周的部落越來越多,他們提供的質子軍、精壯也成為周軍騎兵的新來源,周軍進入草原的時候,騎兵已經超過十萬,超過當時的遼軍。隻是由於部隊的磨合還不夠,周軍不想用舊的作戰模式進行騎兵對決,所以周軍並沒有全軍推過去,還是穩紮穩打地步步逼近,驅逐遼軍。
建立兩河都督府之後,周軍控製了半個大草原,征服了多個大部落,擁有更多的戰馬,更大的草場,戰馬已經不再是製約周軍發展的因素,反而成為提升周軍實力的助力。
有了大量優良戰馬之後,軍隊要求所有士兵都進行高強度的騎術訓練,不論是在外作戰的、各個州府的守備軍隊、工程兵、軍校學員,都要強化騎術訓練,務求短時間內讓將士們熟悉戰馬,即使不能在馬上作戰,也要能夠騎馬快速到達戰場,提高部隊的機動能力。
內務府的馬車自從問世以來,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如今有大量馬匹供應之後,這些馬車更是搶手,製造馬車的工廠加班加點地工作,新的生產線也在各地陸續開工,以滿足各行各業的需求。
按照朝廷的要求,全國各個州府都建立了養馬場,飼養戰馬,所有的學校都教習學生騎馬的技能,在全國推廣古時的六藝:禮樂射禦書數,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朝廷這樣做,主要是要把整個大周搬到馬背上,全麵提高全民的騎術水平,擴大周軍招募騎兵的人口基數,大規模增加周軍騎兵的數量,從而徹底贏得對草原部落的碾壓,實現控製整個漠北草原、北海、大森林乃至極北之地的目的,把曆代遭受北方部落騎兵壓製的悲慘一頁徹底翻過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強化訓練之後,周軍的機動性、馬上作戰能力大幅提高,內地的周軍騎兵也逐步成軍,可以投入到新的戰鬥中去,周軍已經可以大規模發動新的草原之戰了。
周軍的連年征戰,屢戰屢勝,收獲豐厚的戰利品,為朝廷帶來了巨額的財富,整個大周都享受到戰爭的紅利,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發動新的對外戰爭,期待著新的功勳與戰利品,人人都覺得周軍是戰無不勝的無敵之師,人人都開始迷信於大周天子戰無不勝的神話。
在這喧囂的朝野之中,總有清醒的人,冷眼旁觀著大周炙熱的好戰氣氛,看著浮躁的人在鬧騰,心裏充滿了無奈,在他們看來,這個國家已經陷入狂熱的好戰氛圍,人們熱衷於從軍、敬重軍人、學習武藝、征服其他部落、掠奪別人的財富,逐漸失去讀書人奉行的準則,又朝一日必然會被這好戰的狂熱反噬,再次形成戰亂之中。
王溥就是其中之一,他是著名的史學大家,除了承擔宰相的工作,還負責編撰《世宗實錄》、《唐會要》、《五代會要》——三部史籍共一百七十卷,他深知國家好戰必亡的道理。
曆史上窮兵黷武的國家,無不敲骨吸髓地收刮民脂民膏,大肆征稅,甚至預支以後數年的稅收,用於戰爭,這也是取死之道。那些國家視黎民如草芥,不斷地征召徭役,最後引起民變。
如今的大周是常年征戰,唯一慶幸的就是朝廷財政穩健,府庫充盈。新天子登基之後,大力發展農業、工業、商業、貿易,從工業、商業、貿易企業征收大量的稅收,彌補了朝廷的收支漏洞,讓朝廷的財政穩健。
大周的老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生產的糧食、肉食、海產品、衣服布料產量越來越大,能夠滿足絕大部分供應,產品的價格並沒有大幅下降,但是老百姓手頭的錢是越來越多了,這裏麵有不少是戰爭紅利、也有大量工廠工人的工錢增加了,因此有點國富民強的意味。
朝廷還竭盡全力保護民力,自從新天子登基之後,似乎從不征召徭役,但凡有工程要做,都是安排工程兵去幹,這些工程兵是專業的部隊,有餉銀的,幹這些活相當專業,做得又快又好,深得各個州府官員的認可。
所有這些跟王溥見識裏的好戰必亡又有很大的差距,讓王溥下不了決心辭職歸故裏,他很想看看皇上有什麽招數避免好戰必亡的定律。
這天,郭宗訓找來王溥、王著、魏仁浦、吳廷祚、張美等人,說說朝廷的一些事。
循例又是讓吳廷祚、張美匯報一下周軍在北海都督府、兩河都督府、臨潢都督府、樂浪郡、銀川府的工作情況,也說一下樞密院的工作計劃,又請王溥、王著說一下朝廷的工作計劃。
大家都同意北方的周軍穩紮穩打的作戰計劃,又對以後的計劃做了一個推演,還把朝廷的潛在收益做了預算,以圖減輕王溥和王著的擔心。
大家暢所欲言地說了自己的想法,最後輪到郭宗訓了。
郭宗訓站起來,輕輕地說出了大家的擔憂:“各位愛卿,最近有不少消息,老百姓們都期待著朝廷軍隊的再一次勝利,期待著封狼居胥、北海祭天,這是曠古未有的偉大勝利,是我們徹底戰勝草原部落的大勝利,朕期待著以後再也沒有北方鐵騎進犯中原的人間慘劇,各位愛卿年長,想必知道以前‘契丹入寇’的恐怖場景,如今我們通過無數周軍將士的努力,很快就要永遠解決這個問題了,這是值得慶祝,也值得普天同慶、永載史冊的大喜事。”
“當然除此之外,朝野之間也有一種思想流露出來,這就是:‘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不少讀書人都在擔憂,這說明了我們的讀書人很清醒,沒有失去冷靜思考的本色,值得表揚。”
“朕以為,如今的大周,還沒到好戰必亡的境地,已經到達教育黎民百姓以自強的方式,解決了‘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的問題,我們的黎民百姓都接受軍事訓練,他們擁有不屈的精神,uu看書 ww.uukanhu.om 不會匍匐在外地的鐵蹄之下而不敢反抗了,這是我們最重要的氣質。”
“當然,我們要提防整個國家陷入‘****’,就是說:崇尚武力和軍事擴張,將窮兵黷武和侵略擴張作為立國之本,將國家完全置於軍事控製之下,使政治、經濟、文教等各個方麵均服務於擴軍備戰及對外戰爭的思想和政治製度。我們要製定相關的製度,在適當的時候,開始限製隨意開戰的可能性,如今我們要做規劃、製定製度,然後開始教育老百姓、軍隊,讓大周的普羅大眾崇尚英雄的同時,也要愛好和平,逐漸回複我們的本色。”
“至於這個工作是否跟我們現在的行為相違背呢?朕以為這是兩個概念,解決遼國,我們才可以一勞永逸地享受和平,否則,我們永遠處於戰爭的邊緣,自然無法享受和平,有史以來,我們受到北方草原、吐蕃高原、河西、西域的攻擊,我們要享受和平,就要徹底解決這問題,然後我們才有和平可言,否則,我們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隻會引來外敵的入侵,我們能夠和平共處嗎?”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軍人是捍衛我們國家安全的棟梁,他們流血流汗,就是為了保家衛國,我們一定要給予最高級別的尊重,各位試想一下,沒有軍人的保家衛國,我們能夠安穩地享受這一切嗎?讀書人在外族的鐵蹄之下能夠講道理嗎?”
“今天朕把這些問題拋出來,希望在座各位好好想想,給出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以消除‘好戰必亡’的隱患。”
“皇上英明,臣等一定好好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