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九州宗禮入太廟,隻有一個月的時間。
普通民眾來看,九州宗禮代表著天下各州對先帝的唁奠,譬如金穀玉饌入太廟,寓意先帝永顧物阜民豐,沉木名陶入太廟,寓意江山永固,仿佛都攜帶著各州州府乃至各州子民的意願。
實際上,宗禮入太廟這等大事,豈能想送什麽就送什麽,對新君來說,登基以來的第一次重大遴選就是此事了。
各州府要先上報宗禮名單,其中列出三到五項宗禮備皇帝選,一並在禮寺匯總。不像平常之典,這太廟宗禮,禮寺是輕易不敢剃掉某一項的,分好大類、做好整理,盡可能清晰呈現在皇帝麵前便算完差。
那禮寺正卿閱過禮單,不由感慨九州愈發富庶,禮單之上皆是恢弘之物,放在從前不可想象。有的州列三項、有的州列五項,每一件都寓意精妙,可臨快翻到末了,尺餘見方的巨大禮單上就孤零零的寫著四個字。
這禮寺正卿一怔,不會吧?堂堂一州之府、千人萬策,這麽不會來事?
細一看,赫然是“九州天廊”四字!
把禮單往過一翻,寫著“雲州”。
略一想,禮寺正卿淡笑而出,九州都有厚物,但相比之下,儼然雲州更有心。
金穀玉饌也好、沉木名陶也罷,先帝生前看得多了也麻了,再者說了那些東西或貴重或盛名,同時卻也都是冰冷之物。但九州天廊不同,大都都知先帝心慕天廊,皇宮三年每日都要走一走。
雲州州府要是拿出幾樣備選,其中有一是天廊,那才是不智之舉。
皇帝陛下是世間唯一一個完人,不止立誌要當明君,同時還要當孝子,此舉更見雲州思量之妙,奉臨先帝、成全新君,本身亦是天下獨卓的造詣,一切完滿。
宇大都朝野上下,此事在暗地裏傳的沸沸揚揚,有人說了,雲州老邢有一套,要說討好新君沒有比九州天廊更合適的了;但也有人說了,先帝是先帝、新君是新君,這般刻板迎合不是什麽好手段;更有人說了,老邢這次慘了,各州獻宗禮你就拽一物,陛下選還是不選?這不就是典型的以己度人讓陛下非吃你那套嗎?
三日後,宗禮名單出世。
私底下不看好老邢的那些人都閉嘴了,九州天廊不止在上,還在整個公示禮單的最上!
這,有點不合曆來的規矩。
宇國九州,自有一套不成文的排位,有些甚至已經約定俗成,比如九州牧共同覲見的站位、皇帝派發九州旨意的順序甚至從河神大祭、十年秋賦這些商界學術界也能窺得一二。
殷、滄、雍、瀾、棠、陶、賀、雲、雪,曆來如此。
眼下把九州天廊立在殷州宗禮之上,陛下的意誌不言自明,不得不說,這給大都帶來的震動非同小可。
接下來,就該雲州太學行動了。
各州太學雖是屬各州府直轄,但這更多體現的是宇國對太學的重視,讓州府直接參與進來,免去太學運作的掣肘。真正從係統上說,各州太學都是屬於宇國禦學,禦學也是太學之後的惟一晉升空間。
所以流程上說,雲州太學有事上奏可直接報於禦學,禦學掌事很快就知曉了雲州太學的難題。眼下九州天廊已經入庫,全部拆開藏進了箱子,而藝學院長久曆山川半年不知蹤跡,惟有請禦學幫忙,讓吳淩秋暫回雲州。
吳淩秋這段時間在大都風頭不二,其影響早已不是一個天匠可以涵蓋,禦學掌事斷然不敢拍板。
事情到了這一步,妙的是又回到了禮寺正卿這裏,因為宇國中樞的九寺大卿,禮寺掌管禮樂、教學、宗信三大塊,禦學掌事就是禮寺的副卿之一。
禮寺正卿深知,讓雲州人把成箱成箱的天廊碎件拿到大都來組是不可能的,各州宗禮皆是一州之盛事。甚至於對各州子民來說,唁奠非其所究,呈現州人自豪更為妥切。此為雲州之禮,出雲州、穿殷州、側棠州,要是就是讓天下人看一看,雲州之寶誰可匹敵。
九州天廊入太廟已經傳開,可謂雲州千年少有的名震之舉,雲州在九州本就勢弱,現在隻是因為一個吳淩秋,雲州便要是當著千萬子民麵,灰溜溜拉出來一車車木箱子。
這事,雲州牧一定會鬧到朝堂上。
到那時,雲州太學曾向禦學求助的事不可能兜住。
對禮寺來說,兩頭都拴在這一處。禮寺正卿分外頭大,按理說吳淩秋回不回雲州,是陛下的事、學術界的事、天元各州的事、金石大商的事,現在怎就跟這個“禮”字糾纏不休了呢?
這禮寺正卿自是無比通透之人,uu看書.ukanshu 眼下最棘手的是,你還不能直接呈報陛下放吳淩秋回去,那陛下肯定會問,是誰不讓吳淩秋回去?
這件事私底下各出奇招拉攏吳淩秋,但雲州從未上奏要讓他回去,聖上未必知極詳,但近來大都的動靜他不可能一無所知。王侯大公皆有此心,問題便在於這個“皆”字。
禮寺要是直接點名讓吳淩秋回去,豈不是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雲州倒是風光了,自己這一屁股屎誰來給擦。
思來想去,這禮寺正卿想到了一個短期之內沒有比這更好的路子,既然宗旨就是不出風頭,那就把所有風頭遞給陛下,最多落個禮寺做事無細總,總比招來萬千虎狼強。
於是乎,禮寺把近來雲州州府、雲州太學所呈來與天廊有關的所有呈報,不做整理、不加分析,一股腦兒全堆給了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粗略一看便知此間要意,讓吳淩秋回去才能解雲州之急,對著禮寺正卿劈頭蓋臉一統數落,但是越數落正卿越心寬,總算是不用自己說太多了。
“九州天廊為大,雲州牧邢寬可量一州之力、遣九州才士,天廊必須如期入太廟,此間不容有失!”
一道聖旨下到了雲州。
接旨的邢寬滿臉褶子,皇帝陛下全無指向,說千道萬,還是得讓雲州請命啊!
吳淩秋這名字,皇帝陛下居然也不提!
……
普通民眾來看,九州宗禮代表著天下各州對先帝的唁奠,譬如金穀玉饌入太廟,寓意先帝永顧物阜民豐,沉木名陶入太廟,寓意江山永固,仿佛都攜帶著各州州府乃至各州子民的意願。
實際上,宗禮入太廟這等大事,豈能想送什麽就送什麽,對新君來說,登基以來的第一次重大遴選就是此事了。
各州府要先上報宗禮名單,其中列出三到五項宗禮備皇帝選,一並在禮寺匯總。不像平常之典,這太廟宗禮,禮寺是輕易不敢剃掉某一項的,分好大類、做好整理,盡可能清晰呈現在皇帝麵前便算完差。
那禮寺正卿閱過禮單,不由感慨九州愈發富庶,禮單之上皆是恢弘之物,放在從前不可想象。有的州列三項、有的州列五項,每一件都寓意精妙,可臨快翻到末了,尺餘見方的巨大禮單上就孤零零的寫著四個字。
這禮寺正卿一怔,不會吧?堂堂一州之府、千人萬策,這麽不會來事?
細一看,赫然是“九州天廊”四字!
把禮單往過一翻,寫著“雲州”。
略一想,禮寺正卿淡笑而出,九州都有厚物,但相比之下,儼然雲州更有心。
金穀玉饌也好、沉木名陶也罷,先帝生前看得多了也麻了,再者說了那些東西或貴重或盛名,同時卻也都是冰冷之物。但九州天廊不同,大都都知先帝心慕天廊,皇宮三年每日都要走一走。
雲州州府要是拿出幾樣備選,其中有一是天廊,那才是不智之舉。
皇帝陛下是世間唯一一個完人,不止立誌要當明君,同時還要當孝子,此舉更見雲州思量之妙,奉臨先帝、成全新君,本身亦是天下獨卓的造詣,一切完滿。
宇大都朝野上下,此事在暗地裏傳的沸沸揚揚,有人說了,雲州老邢有一套,要說討好新君沒有比九州天廊更合適的了;但也有人說了,先帝是先帝、新君是新君,這般刻板迎合不是什麽好手段;更有人說了,老邢這次慘了,各州獻宗禮你就拽一物,陛下選還是不選?這不就是典型的以己度人讓陛下非吃你那套嗎?
三日後,宗禮名單出世。
私底下不看好老邢的那些人都閉嘴了,九州天廊不止在上,還在整個公示禮單的最上!
這,有點不合曆來的規矩。
宇國九州,自有一套不成文的排位,有些甚至已經約定俗成,比如九州牧共同覲見的站位、皇帝派發九州旨意的順序甚至從河神大祭、十年秋賦這些商界學術界也能窺得一二。
殷、滄、雍、瀾、棠、陶、賀、雲、雪,曆來如此。
眼下把九州天廊立在殷州宗禮之上,陛下的意誌不言自明,不得不說,這給大都帶來的震動非同小可。
接下來,就該雲州太學行動了。
各州太學雖是屬各州府直轄,但這更多體現的是宇國對太學的重視,讓州府直接參與進來,免去太學運作的掣肘。真正從係統上說,各州太學都是屬於宇國禦學,禦學也是太學之後的惟一晉升空間。
所以流程上說,雲州太學有事上奏可直接報於禦學,禦學掌事很快就知曉了雲州太學的難題。眼下九州天廊已經入庫,全部拆開藏進了箱子,而藝學院長久曆山川半年不知蹤跡,惟有請禦學幫忙,讓吳淩秋暫回雲州。
吳淩秋這段時間在大都風頭不二,其影響早已不是一個天匠可以涵蓋,禦學掌事斷然不敢拍板。
事情到了這一步,妙的是又回到了禮寺正卿這裏,因為宇國中樞的九寺大卿,禮寺掌管禮樂、教學、宗信三大塊,禦學掌事就是禮寺的副卿之一。
禮寺正卿深知,讓雲州人把成箱成箱的天廊碎件拿到大都來組是不可能的,各州宗禮皆是一州之盛事。甚至於對各州子民來說,唁奠非其所究,呈現州人自豪更為妥切。此為雲州之禮,出雲州、穿殷州、側棠州,要是就是讓天下人看一看,雲州之寶誰可匹敵。
九州天廊入太廟已經傳開,可謂雲州千年少有的名震之舉,雲州在九州本就勢弱,現在隻是因為一個吳淩秋,雲州便要是當著千萬子民麵,灰溜溜拉出來一車車木箱子。
這事,雲州牧一定會鬧到朝堂上。
到那時,雲州太學曾向禦學求助的事不可能兜住。
對禮寺來說,兩頭都拴在這一處。禮寺正卿分外頭大,按理說吳淩秋回不回雲州,是陛下的事、學術界的事、天元各州的事、金石大商的事,現在怎就跟這個“禮”字糾纏不休了呢?
這禮寺正卿自是無比通透之人,uu看書.ukanshu 眼下最棘手的是,你還不能直接呈報陛下放吳淩秋回去,那陛下肯定會問,是誰不讓吳淩秋回去?
這件事私底下各出奇招拉攏吳淩秋,但雲州從未上奏要讓他回去,聖上未必知極詳,但近來大都的動靜他不可能一無所知。王侯大公皆有此心,問題便在於這個“皆”字。
禮寺要是直接點名讓吳淩秋回去,豈不是把自己置於風口浪尖?雲州倒是風光了,自己這一屁股屎誰來給擦。
思來想去,這禮寺正卿想到了一個短期之內沒有比這更好的路子,既然宗旨就是不出風頭,那就把所有風頭遞給陛下,最多落個禮寺做事無細總,總比招來萬千虎狼強。
於是乎,禮寺把近來雲州州府、雲州太學所呈來與天廊有關的所有呈報,不做整理、不加分析,一股腦兒全堆給了皇帝陛下。
皇帝陛下粗略一看便知此間要意,讓吳淩秋回去才能解雲州之急,對著禮寺正卿劈頭蓋臉一統數落,但是越數落正卿越心寬,總算是不用自己說太多了。
“九州天廊為大,雲州牧邢寬可量一州之力、遣九州才士,天廊必須如期入太廟,此間不容有失!”
一道聖旨下到了雲州。
接旨的邢寬滿臉褶子,皇帝陛下全無指向,說千道萬,還是得讓雲州請命啊!
吳淩秋這名字,皇帝陛下居然也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