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卷 尾:袁氏幕府
轉世袁世凱之大總統傳奇 作者:裸奔在天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袁世凱的吏治措施一出台,頓時天下嘩然。從來沒有哪個官員敢於公開自己的賬目,接受天下人的監督,袁世凱不僅讓手下人做,而且自己也照做不誤!經過《江南商務周刊》一傳播,袁世凱又一次成為“天下奇人”。如今金陵城的大街小巷中,百姓們談論得最多的話題,就是那個政務公開製度。江南曆來是士子們集中的地方,加上江南貢院又在金陵,因此這裏更是成為清末政治思想最活躍的之處。金陵的知識分子們不甘寂寞,他們分成兩個陣營爭論不休,擁護新政,多數為激進一些的讀書人,他們說袁世凱敢擔當,有魄力,而且新政能夠起到肅清兩江吏治之功效;反對基本是些極度保守的讀書人,他們反對的理由是“為官,一方父母也”——哪有孩子監督父母的?說白了,這些人就是怕百姓有了監管官員的權力,將來會監管到他們頭上,畢竟大部分人讀書的目的是為混個官位!
若說保守讀書人對新政的反對,僅僅限於言論範圍,那麽被新政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三省貪官,就必須付諸行動。政務、賬目公開製度開始真正實施後,兩江貪官們紛紛向朝廷上書,他們不僅反對新政,而且彈劾袁世凱。麵對來勢洶洶的彈劾,袁世凱立刻反擊,他聯合左宗棠、徐世昌,甚至包括翁同龢、醇親王等人一起上奏,大陳新政之優。由於袁世凱上任後沒有處置任何一個官員,打壓異己之說根本不成立,而且新政中的吏治思想,是對一個官員最基本要求——廉潔!那有什麽人會反對不是一目了然嗎?何況袁世凱自己也沒有耍特殊。他一樣接受廉政公署的監督——既然兩江總督都能做到,下屬官員為何做不到?於是朝廷不僅沒有處置袁世凱,反而對其大加讚賞!
貪官們一看:彈劾無效!這不要了親命嗎?一旦廉政公署真的開始核查各地的衙門存銀、現款,那麽必定要盤清過往賬目——兩江之地有幾個賬目經得起推敲地官員?就在這些貪官想不出解決辦法以頭撞牆之際,一種說法悄悄在三省官員中流傳:如果自己調離三省,袁世凱既往不咎!頓時,兩江第一次從主要的官員“輸入地”變成了官員“輸出地”。三省那些有問題的官員紛紛開始走門路、托人情,試圖到別處任職——以前人人垂涎的江南肥缺,現也被視作中國最苦的苦差。看著給自己帶來大量收入的江南官帽子成為雞肋,慈禧坐不住了——她為自己六十大壽的費用擔心。這時候。固倫公主出了個主意:兩江官職可以競價銷售。沒料到這招還真靈,雖然這些官帽子價格掉了一點,但還是被“競價”銷售一空。要是有心人留意的話,他們會現,江南官帽子購買有個共同的特點——年輕,而且競價基本在一兩輪之後就會成交。花掉了大筆銀子,袁世凱為助學會、演武堂、護國學堂的學生們人人都買到了兩江官職,三省常設地7個道員、14知府、6個直隸知州、121個縣令被袁世凱換成自己的心腹——將近一半的地方權力真正落入袁氏幕府手中,而且袁氏幕府侵吞兩江的腳步還在繼續……
伴隨著侵吞兩江腳步的加快,袁世凱手中的人才開始出現短缺。演武堂、護國學堂經營多年。為袁世凱儲備了不少人才,不過他整個戰略中。夏威夷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主要地位——所以兩所學校大量精英被抽調過去參加建設。助學會是袁世凱經營最短的一個組織,裏麵能用的人不少,但都是些青燈黃卷下“自學成才”的傳統讀書人,忠誠與能力上還有待考證。隨著兩江三省官員地調動越來越頻繁,加上袁世凱的工業、軍事、民生、經濟、商貿、教育等等一係列新政地展開,袁氏幕府開始如饑似渴的吸納著各方麵的人才。同時為了能夠讓自己人掌管兩江,袁世凱的幕府也開始對一些品級較高的官員敝開大門!
看著越來越龐大的幕府機構,袁世凱為了便於管理,將幕僚暗中分為三個層次:核心成員、外圍成員、過渡成員。核心成員,指的是那些已經完全對袁世凱以及他的造反事業死心塌地的幕僚。這些人基本是袁世凱一手培養起來的;外圍成員,指地是象唐紹儀、胡萼卿這些對袁世凱十分認同,又有機會轉變成為核心成員的朝廷官員與其他人才;過渡成員,就是對袁世凱友好而且認同。但是無法真正拉攏的人員,這些人是袁世凱為了控製兩江,暫時使用的各路官員。但不管是哪個層次地幕僚。招募的時候,袁世凱都要求他們必須符合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個就是必須在某一方麵有一定才能,更重要的是具備可以培養地潛質!這個幕府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新中國的政府成員班底,與其將來找人才,不如從一開始就培養人才,而且培養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忠誠。除了有才能以外,袁世凱還要求幕僚須能夠接受西方先進技術與社會理念,最起碼不反對。袁世凱對兩江,乃至全國的展構想,都遠遠超越這個時代中國的傳統思維,與其找些有聲望的老夫子,不如找些誌同道合的年輕人!最後一個要求,也是袁世凱最重視的一個素質——愛國而不忠君,最起碼可以在將來變成不忠君!一個以造反為目的的幕府,如果其成員忠於造反對象,那就等於找死!
在督府夜宴後,唐紹儀、胡萼卿兩人最先投入袁氏幕府中
|唐紹儀,袁世凱心中一樂:一大批可用之人馬上幕僚!在清朝,總共官派過四批留學“幼童”,他們於1872737475分四次留學國外。這些留學生回國後,對大清末期的外交、鐵路、工商業、軍事方麵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先在能力與觀念上,符合了袁世凱選擇幕僚的要求;其次。這些人現在地年齡大多在二十到二十五、六歲之間,適合培養,而且按照曆史記載,到了民國時期,這些學生們依然進入政府擔任著要職,有的甚至當上了總理、各部部長,因此把他們變成“愛國不忠君”是完全有可能的;最後,任用這些人還有個好處,那就是他們官派留學生的身份,可以公開安排到各個崗位。
由於唐紹儀在留學幼童中地位很高。加上袁世凱現在的聲望,對公派留學生的招募出奇的順利。詹天佑、梁如浩、鄭廷襄、蔡廷幹、周壽臣、蔡紹基(.:=.<長)、唐元湛等人紛紛投到袁世凱幕中。袁世凱又通過各種途徑,將徐建寅等一批外交、洋務人才招致麾下。這些人將會成為袁世凱控製清廷官辦洋務工廠、學堂的人物。
除了洋務人才,本土人才袁世凱也沒有放過。三省原來一些不錯地官員。在樊増祥、鄧華熙等人的推薦下,悉數成為袁氏幕府的幕僚。樊増祥中重點推薦的人才有兩個:第一個是江西南昌知府何剛德。樊在推薦信中稱讚何剛德不僅精於農務,而且善於治理地方,創辦了一套以民團治理地方治安的辦法。;樊増祥重點推薦的第二個人是揚州府泰州知州陸元鼎,樊讚其任內“疏浚城河,整修下河水道,治水有方,造福百姓”。鄧華熙推薦的是他的老鄉與密友鄭觀應,鄭觀應自幼棄學從商,在上海致力於民族工業。先後參股於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造紙公司、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企業,並納資捐得郎中、道員銜,光緒四年被李鴻章看中.:=經理)、輪船招商局總辦。1883年。鄭觀應卷入與國外洋行地官司內被彈劾,並對李鴻章在中法戰爭中堅持議和不滿,辭職閑居澳門。閑居期間。鄭觀應寫完了中國第一部體係完整的維新著作——《盛世危言》,該書思想不僅影響了當時地思想界,而且惠及後世,如康有為、孫中山即頗受該書影響,*年輕時也經常閱讀。在這本書中,鄭觀應還提出了著名的“商戰”理論。他認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場”,遂采用“兵戰”和“商戰”的手段來對付中國,而商戰比兵戰的手法更為隱密,危害更大,所謂“兵之並吞禍人易覺,商之捭可敝國無形”。主張“西人以商為戰,彼既以商來,我亦當以商往”。既然“我之商一日不興,由彼之貪謀亦一日不”。隻有以商立國,以工翼商,“欲製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
在袁世凱苦尋人才之際,一直對他大力支持的左宗棠、郭嵩燾也沒有小氣,曾經隨左宗棠征戰新疆的趙秉鈞等人進入袁世凱幕府。趙秉鈞與袁世凱同年出生,善於偵查與管理地方治安,是個當特警的好料子。郭嵩給袁世凱推薦地人,是他擔任駐英國公使時的翻譯馬建忠。馬建忠通曉精通英、法語文及希臘文、拉丁文,不僅對主張西學,而且讚同西方的展模式,是個搞外交的人才。除了推薦人才,左宗棠還把他不少地老部下、老朋友介紹給袁世凱,其中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新疆第一任巡撫——劉錦棠。劉錦棠出生於是左宗棠的老鄉,同時也是湘軍地重要將領之一,他不僅追隨左宗棠西征新疆,而且在左宗棠被調回京城任職後,依然在新疆鎮守著中國的西北邊陲。劉錦棠在新疆經營十年,一手促成了新疆的建省,而且以武職出身擔任了新疆第一任巡撫。在西北非常的有根基與人脈——可以說得到劉錦棠的友誼,對將來控製中國西北有相當大地好處!
除了內政人才,軍事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袁世凱到任之初,他就上奏朝廷,兩江舊軍隊管理混亂、裝備落後,空餉無數,甚至很多官兵與土匪勾結禍害百姓,必須對其改革;同時為了盡快形成一支有戰鬥力的陸軍,建議在三省編練一支兩萬人的新軍。對於舊軍隊的改革,朝廷態度明確:你自己轄區的部隊。愛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不過練新軍要花不少錢,於是慈禧隻同意出一萬人的費用,另外一萬人由兩江自己想辦法。袁世凱看著這個回複心中一樂:隻要你同意就好!現在兩江陸軍建設第一步就是:編練新軍、改革舊軍。編練新軍的人才是現成的,武猛和馬上要回國的段瑞可以出任步、炮兵統領;在中國本土地400武堂學生可以充當基層軍官,他們受過一樣的戰術培訓,並在一起學習多年,很快就可以組成一支頗有戰鬥力的部隊。對於舊軍隊的改革,
就有些頭疼。要想改革舊軍隊,先必須控製舊軍[就需要一個有總兵以上。最好是提督一級的自己人擔任江南提督,但現在袁世凱手下品級最高的武將是四品都司潘義。而且還駐紮朝鮮。在全國的武將名單上摸半天,袁世凱最終把目光定在了劉永福以及馮子才的兩個兒子身上。
中法戰事結束後,馮子才多次給袁世凱來信,大概意思就是:他十分感激袁世凱的推薦與幫助,無奈剛剛當上廣西提督,無法分身來見,另外老將軍還表達了對這個年輕中堂大人相信現在袁世凱問他要一個有總兵銜的兒子應該不難,而且使用起來也不會有那麽多地阻礙。至於對劉永福的招募,袁世凱除了看上他可以提升為提督的官職以外,還看上了他那5000旗軍。是一幫反賊。今後讓他們再反比較容易,說不定還可以訓練一支以造反為目的的軍隊。就在黑旗軍一再被朝廷裁減時,袁世凱的招募如大旱甘霖一樣到來。袁世凱在來信中除了對劉永福大肆褒揚,還表示要改革江南軍隊。並處處暗示軍隊改革會出現大量缺額——可以安置黑旗軍被裁減的人員!袁世凱第一次在慈禧麵前的大力推薦,已經讓劉黑旗心存感激。這次為了保留黑旗軍,袁世凱又二次施恩。劉永福哪裏還有顧忌,他立刻回信,同意出任江南提督一職,並表示願意將黑旗軍全部帶入江南。在積極尋求軍事人才的同時,袁世凱也為將來的崇明島炮台守將找到了合適地人選,他就是在中法戰爭初期,鎮守招寶山炮台的吳傑。法國艦隊進犯浙江沿海之時,吳傑還是一個普通的炮手。當時炮目周茂訓被法艦炮彈鐵片擊傷後,吳傑親自開炮,兩次擊傷法艦,因而立下戰功,升為候補參將。後來吳傑卷入政治鬥爭,誤遭參革,幸得浙江巡撫劉秉璋和寧紹台兵備道薛福成等竭力為其奏功申述,最後朝廷以遊擊銜調來江蘇補用。對於自己地盤上這個戰鬥英雄,袁世凱怎能放過?
有了幕府,有了人才後,袁世凱開始主動出擊,邁出經營兩江的第一步——人事調動,而實現這一步地手段,就是他上任後的第一把火——整肅吏治。兩江雖然不少官員自動調離,但也有些抱著僥幸與幻想的人,他們認為袁世凱不會長期這麽搞下去。對於占著茅坑不拉屎地家夥,袁世凱沒有時間等他們自己卷鋪蓋走人。在鳳來樓搜出的大量賬冊以及沈月琴等人的證詞,成了兩江貪官的催命符。在這些賬本中,記錄著上百個三省官員在此的“消費應收賬”,消費額最高竟然達萬兩白銀以上!憑著這些證據,袁世凱、閻崇銘等人紛紛上奏,查撤了大量官員!不過袁世凱怕打擊麵太大,引來負麵效應,於是有重點的進行了彈劾。鬆江知府時乃風、嘉定知縣龍景曾、華庭知縣吳恒、婁縣知縣張紹文、寶山知縣葛慶同、青浦知縣錢誌澄,以及大批靠近上海的地方官員被撤職。袁世凱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下手,主要就是為了掃清他那個龐大經營計劃的最後一點政治障礙——上海就在鬆江府,而上海對於兩江的展太重要!不過出人意料的是,上海縣令莫祥芝被袁世凱保留了下來,因為這個莫祥芝是個難得的人才,袁世凱希望能夠把他拉入自己的幕府!
袁世凱的人事布局一共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地方官員的調換。在清朝,各省巡撫出缺,由內閣學士、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布政使升任,而布政使升任居多,因此當安徽、江西兩省巡撫被調離之後,譚均培以江蘇布政使身份升任安徽巡撫;樊増祥以江寧布政使身份升任江西巡撫,文增瑞、唐紹儀分別署理江寧、江蘇布政使。
除了地方行政權力以外,袁世凱的人事布局第二個部分就是成立專職部門,這些部門也是新政開展的政治基礎。清朝各省的軍事、工商、民生等等事務都由巡撫總理,這不僅不利於全國一盤棋的總體規劃,也不利於一些專業領域的展。比如現在中國急需的鐵路、現代工業等專業的領域,那些傳統官員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整體規劃,因此必須有個專門的職能部門來進行推動。雖然朝廷不會讓袁世凱新開辟那麽多部門,但是他走了個迂回路線,在總督府成立數個新部門,如交通廳、商務廳、工業廳、農業廳、教育廳、外務廳、民政廳、警察廳等等。這些部門雖然表麵上是兩江總督府內的分工,部門負責人在朝廷也沒有什麽正式任命,不過兩江之內任何專門政務必須通過這些部門的審核與批準,甚至這些部門還會派出專門的人員,對各省專門的任務進行指導與監督。例如在安徽建設鐵路,必須到總督府鐵道廳報批,然後由鐵道廳派去專業人員進行勘探、規劃!為了加強對這些職能部門的控製,負責人一律由核心幕僚擔任,外圍幕僚輔之。
在行政班子搭建完畢之後,一場改變兩江,今後改變中國麵貌的改革在江南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展開……
若說保守讀書人對新政的反對,僅僅限於言論範圍,那麽被新政涉及到切身利益的三省貪官,就必須付諸行動。政務、賬目公開製度開始真正實施後,兩江貪官們紛紛向朝廷上書,他們不僅反對新政,而且彈劾袁世凱。麵對來勢洶洶的彈劾,袁世凱立刻反擊,他聯合左宗棠、徐世昌,甚至包括翁同龢、醇親王等人一起上奏,大陳新政之優。由於袁世凱上任後沒有處置任何一個官員,打壓異己之說根本不成立,而且新政中的吏治思想,是對一個官員最基本要求——廉潔!那有什麽人會反對不是一目了然嗎?何況袁世凱自己也沒有耍特殊。他一樣接受廉政公署的監督——既然兩江總督都能做到,下屬官員為何做不到?於是朝廷不僅沒有處置袁世凱,反而對其大加讚賞!
貪官們一看:彈劾無效!這不要了親命嗎?一旦廉政公署真的開始核查各地的衙門存銀、現款,那麽必定要盤清過往賬目——兩江之地有幾個賬目經得起推敲地官員?就在這些貪官想不出解決辦法以頭撞牆之際,一種說法悄悄在三省官員中流傳:如果自己調離三省,袁世凱既往不咎!頓時,兩江第一次從主要的官員“輸入地”變成了官員“輸出地”。三省那些有問題的官員紛紛開始走門路、托人情,試圖到別處任職——以前人人垂涎的江南肥缺,現也被視作中國最苦的苦差。看著給自己帶來大量收入的江南官帽子成為雞肋,慈禧坐不住了——她為自己六十大壽的費用擔心。這時候。固倫公主出了個主意:兩江官職可以競價銷售。沒料到這招還真靈,雖然這些官帽子價格掉了一點,但還是被“競價”銷售一空。要是有心人留意的話,他們會現,江南官帽子購買有個共同的特點——年輕,而且競價基本在一兩輪之後就會成交。花掉了大筆銀子,袁世凱為助學會、演武堂、護國學堂的學生們人人都買到了兩江官職,三省常設地7個道員、14知府、6個直隸知州、121個縣令被袁世凱換成自己的心腹——將近一半的地方權力真正落入袁氏幕府手中,而且袁氏幕府侵吞兩江的腳步還在繼續……
伴隨著侵吞兩江腳步的加快,袁世凱手中的人才開始出現短缺。演武堂、護國學堂經營多年。為袁世凱儲備了不少人才,不過他整個戰略中。夏威夷占據很重要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主要地位——所以兩所學校大量精英被抽調過去參加建設。助學會是袁世凱經營最短的一個組織,裏麵能用的人不少,但都是些青燈黃卷下“自學成才”的傳統讀書人,忠誠與能力上還有待考證。隨著兩江三省官員地調動越來越頻繁,加上袁世凱的工業、軍事、民生、經濟、商貿、教育等等一係列新政地展開,袁氏幕府開始如饑似渴的吸納著各方麵的人才。同時為了能夠讓自己人掌管兩江,袁世凱的幕府也開始對一些品級較高的官員敝開大門!
看著越來越龐大的幕府機構,袁世凱為了便於管理,將幕僚暗中分為三個層次:核心成員、外圍成員、過渡成員。核心成員,指的是那些已經完全對袁世凱以及他的造反事業死心塌地的幕僚。這些人基本是袁世凱一手培養起來的;外圍成員,指地是象唐紹儀、胡萼卿這些對袁世凱十分認同,又有機會轉變成為核心成員的朝廷官員與其他人才;過渡成員,就是對袁世凱友好而且認同。但是無法真正拉攏的人員,這些人是袁世凱為了控製兩江,暫時使用的各路官員。但不管是哪個層次地幕僚。招募的時候,袁世凱都要求他們必須符合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個就是必須在某一方麵有一定才能,更重要的是具備可以培養地潛質!這個幕府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新中國的政府成員班底,與其將來找人才,不如從一開始就培養人才,而且培養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忠誠。除了有才能以外,袁世凱還要求幕僚須能夠接受西方先進技術與社會理念,最起碼不反對。袁世凱對兩江,乃至全國的展構想,都遠遠超越這個時代中國的傳統思維,與其找些有聲望的老夫子,不如找些誌同道合的年輕人!最後一個要求,也是袁世凱最重視的一個素質——愛國而不忠君,最起碼可以在將來變成不忠君!一個以造反為目的的幕府,如果其成員忠於造反對象,那就等於找死!
在督府夜宴後,唐紹儀、胡萼卿兩人最先投入袁氏幕府中
|唐紹儀,袁世凱心中一樂:一大批可用之人馬上幕僚!在清朝,總共官派過四批留學“幼童”,他們於1872737475分四次留學國外。這些留學生回國後,對大清末期的外交、鐵路、工商業、軍事方麵做出了巨大的奉獻——先在能力與觀念上,符合了袁世凱選擇幕僚的要求;其次。這些人現在地年齡大多在二十到二十五、六歲之間,適合培養,而且按照曆史記載,到了民國時期,這些學生們依然進入政府擔任著要職,有的甚至當上了總理、各部部長,因此把他們變成“愛國不忠君”是完全有可能的;最後,任用這些人還有個好處,那就是他們官派留學生的身份,可以公開安排到各個崗位。
由於唐紹儀在留學幼童中地位很高。加上袁世凱現在的聲望,對公派留學生的招募出奇的順利。詹天佑、梁如浩、鄭廷襄、蔡廷幹、周壽臣、蔡紹基(.:=.<長)、唐元湛等人紛紛投到袁世凱幕中。袁世凱又通過各種途徑,將徐建寅等一批外交、洋務人才招致麾下。這些人將會成為袁世凱控製清廷官辦洋務工廠、學堂的人物。
除了洋務人才,本土人才袁世凱也沒有放過。三省原來一些不錯地官員。在樊増祥、鄧華熙等人的推薦下,悉數成為袁氏幕府的幕僚。樊増祥中重點推薦的人才有兩個:第一個是江西南昌知府何剛德。樊在推薦信中稱讚何剛德不僅精於農務,而且善於治理地方,創辦了一套以民團治理地方治安的辦法。;樊増祥重點推薦的第二個人是揚州府泰州知州陸元鼎,樊讚其任內“疏浚城河,整修下河水道,治水有方,造福百姓”。鄧華熙推薦的是他的老鄉與密友鄭觀應,鄭觀應自幼棄學從商,在上海致力於民族工業。先後參股於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造紙公司、上海機器織布局等企業,並納資捐得郎中、道員銜,光緒四年被李鴻章看中.:=經理)、輪船招商局總辦。1883年。鄭觀應卷入與國外洋行地官司內被彈劾,並對李鴻章在中法戰爭中堅持議和不滿,辭職閑居澳門。閑居期間。鄭觀應寫完了中國第一部體係完整的維新著作——《盛世危言》,該書思想不僅影響了當時地思想界,而且惠及後世,如康有為、孫中山即頗受該書影響,*年輕時也經常閱讀。在這本書中,鄭觀應還提出了著名的“商戰”理論。他認為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取材之地、牟利之場”,遂采用“兵戰”和“商戰”的手段來對付中國,而商戰比兵戰的手法更為隱密,危害更大,所謂“兵之並吞禍人易覺,商之捭可敝國無形”。主張“西人以商為戰,彼既以商來,我亦當以商往”。既然“我之商一日不興,由彼之貪謀亦一日不”。隻有以商立國,以工翼商,“欲製西人以自強,莫如振興商務”。
在袁世凱苦尋人才之際,一直對他大力支持的左宗棠、郭嵩燾也沒有小氣,曾經隨左宗棠征戰新疆的趙秉鈞等人進入袁世凱幕府。趙秉鈞與袁世凱同年出生,善於偵查與管理地方治安,是個當特警的好料子。郭嵩給袁世凱推薦地人,是他擔任駐英國公使時的翻譯馬建忠。馬建忠通曉精通英、法語文及希臘文、拉丁文,不僅對主張西學,而且讚同西方的展模式,是個搞外交的人才。除了推薦人才,左宗棠還把他不少地老部下、老朋友介紹給袁世凱,其中最有影響力的莫過於新疆第一任巡撫——劉錦棠。劉錦棠出生於是左宗棠的老鄉,同時也是湘軍地重要將領之一,他不僅追隨左宗棠西征新疆,而且在左宗棠被調回京城任職後,依然在新疆鎮守著中國的西北邊陲。劉錦棠在新疆經營十年,一手促成了新疆的建省,而且以武職出身擔任了新疆第一任巡撫。在西北非常的有根基與人脈——可以說得到劉錦棠的友誼,對將來控製中國西北有相當大地好處!
除了內政人才,軍事人才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袁世凱到任之初,他就上奏朝廷,兩江舊軍隊管理混亂、裝備落後,空餉無數,甚至很多官兵與土匪勾結禍害百姓,必須對其改革;同時為了盡快形成一支有戰鬥力的陸軍,建議在三省編練一支兩萬人的新軍。對於舊軍隊的改革,朝廷態度明確:你自己轄區的部隊。愛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不過練新軍要花不少錢,於是慈禧隻同意出一萬人的費用,另外一萬人由兩江自己想辦法。袁世凱看著這個回複心中一樂:隻要你同意就好!現在兩江陸軍建設第一步就是:編練新軍、改革舊軍。編練新軍的人才是現成的,武猛和馬上要回國的段瑞可以出任步、炮兵統領;在中國本土地400武堂學生可以充當基層軍官,他們受過一樣的戰術培訓,並在一起學習多年,很快就可以組成一支頗有戰鬥力的部隊。對於舊軍隊的改革,
就有些頭疼。要想改革舊軍隊,先必須控製舊軍[就需要一個有總兵以上。最好是提督一級的自己人擔任江南提督,但現在袁世凱手下品級最高的武將是四品都司潘義。而且還駐紮朝鮮。在全國的武將名單上摸半天,袁世凱最終把目光定在了劉永福以及馮子才的兩個兒子身上。
中法戰事結束後,馮子才多次給袁世凱來信,大概意思就是:他十分感激袁世凱的推薦與幫助,無奈剛剛當上廣西提督,無法分身來見,另外老將軍還表達了對這個年輕中堂大人相信現在袁世凱問他要一個有總兵銜的兒子應該不難,而且使用起來也不會有那麽多地阻礙。至於對劉永福的招募,袁世凱除了看上他可以提升為提督的官職以外,還看上了他那5000旗軍。是一幫反賊。今後讓他們再反比較容易,說不定還可以訓練一支以造反為目的的軍隊。就在黑旗軍一再被朝廷裁減時,袁世凱的招募如大旱甘霖一樣到來。袁世凱在來信中除了對劉永福大肆褒揚,還表示要改革江南軍隊。並處處暗示軍隊改革會出現大量缺額——可以安置黑旗軍被裁減的人員!袁世凱第一次在慈禧麵前的大力推薦,已經讓劉黑旗心存感激。這次為了保留黑旗軍,袁世凱又二次施恩。劉永福哪裏還有顧忌,他立刻回信,同意出任江南提督一職,並表示願意將黑旗軍全部帶入江南。在積極尋求軍事人才的同時,袁世凱也為將來的崇明島炮台守將找到了合適地人選,他就是在中法戰爭初期,鎮守招寶山炮台的吳傑。法國艦隊進犯浙江沿海之時,吳傑還是一個普通的炮手。當時炮目周茂訓被法艦炮彈鐵片擊傷後,吳傑親自開炮,兩次擊傷法艦,因而立下戰功,升為候補參將。後來吳傑卷入政治鬥爭,誤遭參革,幸得浙江巡撫劉秉璋和寧紹台兵備道薛福成等竭力為其奏功申述,最後朝廷以遊擊銜調來江蘇補用。對於自己地盤上這個戰鬥英雄,袁世凱怎能放過?
有了幕府,有了人才後,袁世凱開始主動出擊,邁出經營兩江的第一步——人事調動,而實現這一步地手段,就是他上任後的第一把火——整肅吏治。兩江雖然不少官員自動調離,但也有些抱著僥幸與幻想的人,他們認為袁世凱不會長期這麽搞下去。對於占著茅坑不拉屎地家夥,袁世凱沒有時間等他們自己卷鋪蓋走人。在鳳來樓搜出的大量賬冊以及沈月琴等人的證詞,成了兩江貪官的催命符。在這些賬本中,記錄著上百個三省官員在此的“消費應收賬”,消費額最高竟然達萬兩白銀以上!憑著這些證據,袁世凱、閻崇銘等人紛紛上奏,查撤了大量官員!不過袁世凱怕打擊麵太大,引來負麵效應,於是有重點的進行了彈劾。鬆江知府時乃風、嘉定知縣龍景曾、華庭知縣吳恒、婁縣知縣張紹文、寶山知縣葛慶同、青浦知縣錢誌澄,以及大批靠近上海的地方官員被撤職。袁世凱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下手,主要就是為了掃清他那個龐大經營計劃的最後一點政治障礙——上海就在鬆江府,而上海對於兩江的展太重要!不過出人意料的是,上海縣令莫祥芝被袁世凱保留了下來,因為這個莫祥芝是個難得的人才,袁世凱希望能夠把他拉入自己的幕府!
袁世凱的人事布局一共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就是地方官員的調換。在清朝,各省巡撫出缺,由內閣學士、都察院左副都禦史、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布政使升任,而布政使升任居多,因此當安徽、江西兩省巡撫被調離之後,譚均培以江蘇布政使身份升任安徽巡撫;樊増祥以江寧布政使身份升任江西巡撫,文增瑞、唐紹儀分別署理江寧、江蘇布政使。
除了地方行政權力以外,袁世凱的人事布局第二個部分就是成立專職部門,這些部門也是新政開展的政治基礎。清朝各省的軍事、工商、民生等等事務都由巡撫總理,這不僅不利於全國一盤棋的總體規劃,也不利於一些專業領域的展。比如現在中國急需的鐵路、現代工業等專業的領域,那些傳統官員就無法進行有效的整體規劃,因此必須有個專門的職能部門來進行推動。雖然朝廷不會讓袁世凱新開辟那麽多部門,但是他走了個迂回路線,在總督府成立數個新部門,如交通廳、商務廳、工業廳、農業廳、教育廳、外務廳、民政廳、警察廳等等。這些部門雖然表麵上是兩江總督府內的分工,部門負責人在朝廷也沒有什麽正式任命,不過兩江之內任何專門政務必須通過這些部門的審核與批準,甚至這些部門還會派出專門的人員,對各省專門的任務進行指導與監督。例如在安徽建設鐵路,必須到總督府鐵道廳報批,然後由鐵道廳派去專業人員進行勘探、規劃!為了加強對這些職能部門的控製,負責人一律由核心幕僚擔任,外圍幕僚輔之。
在行政班子搭建完畢之後,一場改變兩江,今後改變中國麵貌的改革在江南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