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三清殿內,老神棍司馬承禎正在煞有介事的為皇家做著祈福法事,皇太子李瑛負責前往醮告。
法事整整進行了三個時辰,以司馬大仙優美的一套類似太極又類似舞蹈的動作收尾,當司馬承禎吟唱禱文的時候,李瑛就有些站不住了,可是為了皇家的體麵,隻好忍住了。
本來這些法事應該在京城郊外的青雲觀主持地,可是當今天子崇道,並且自認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後裔,所以在宮中也修建了一座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君。
誰讓這個是皇帝提出來的要求呢?就是有困難也得解決困難滿足他的要求呀,更何況也不是什麽大事,宮中有的是空地,給他劃一塊出來就行了。奈何重新修建費時太長,而加冕大典的日期相近已經來不及了,於是李瑛提議將大明宮一座閑置的偏殿改成了三清殿。
這一提議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是皇帝對李瑛的應變能力頗為欣賞,並且私下裏向司馬承禎提及過此事。司馬老頭也點頭稱讚說:“無量天尊,太子殿下果然是英明睿智,既解決了陛下舉行儀式的場地問題,又節省了大筆不必要的開支,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實在是功德無量。”
中國的道教,起源於最早的對於鬼魂的原始崇拜,在數千年的演化中,不斷吸收其他宗教元素加以改良。司馬承禎自己的觀點裏就有許多儒家和佛家的觀點,比如功德說和清心說等等,三教歸一,在司馬承禎這裏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隻是相對於儒、佛兩家,當今天子更崇尚道教一些,這固然與李氏先祖與道教有緣有關,另一部分也是道家的思想深得天子李隆基的賞識。
李隆基是中國皇帝裏第一個批閱<道德經>並在上麵作披注的,並且命司馬承禎將<道德經>全文抄錄下來,刻板印刷,分發全國,真正做到了每戶必有一冊的地步。在這一點上,除了後來的偉人語錄,可能沒有哪一部著作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收藏高度。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法事做完了,也不知是站軟的還是餓軟的,反正李瑛是沒有多少力氣了。看到司馬承禎也累得滿頭大汗的樣子,李瑛便邀請他一同進餐,司馬承禎欣然前往,這也算是一種小小的榮譽吧,畢竟太子殿下也代表著官方的聲音,而且是未來的皇帝,掌握著天下人的命運。
司馬老頭精擅養生之道,說不定還能活個三五十年近百歲之齡呢,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歸哪一代的皇帝管,他現在已經經曆過唐朝五位皇帝了,所以也不願意把關係整得太糟。
再加上他對李瑛也是真心欣賞的,除了前次向皇帝說李瑛貴氣逼人之外,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太子的欽佩之情,畢竟這隻是一個隻有十三歲的孩子,他再怎麽成熟也是有限的。
沒想到能夠修仙捉鬼的司馬大仙這下子卻失策了,李瑛雖然肉體的年齡隻有十三歲,但是他還保留著前世的記憶,所以兩下相加他怎麽也過了三十歲的年紀了,就算再怎麽小也是二十來歲的心理了。
李瑛一想到這裏也不知道說什麽好,都穿越這麽長時間了,自己還是在宮中混吃等死,沒辦法,受年齡所累呀,現在群臣不信任的目光就有很多,更何況以前他更小!如今後宮中可有不少人正興災樂禍的等著他把這次主持春闈給搞砸了,然後徹底地失去聖寵。
*****************本書首發************************
必需要加快進程了,李瑛想道,要是照這個正常速度下去,隻怕大唐又要走上原來奔“安史之亂”而去的老路。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解決社會中最根本的問題,動亂遲早是要來的,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加快社會的進程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在某方麵提速,凡事一環套一環,當一個行業出現高速的發展之後,與它相關的一些行業也會得到較快的發展速度。而提速最直接的方法則是通過一些跨時代的發明、改進和變革,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就是屬於一個變革,它直接的後果就是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交流和民族的統一。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發明莫過於“四大發明”,其中指南針已經於戰國時期就試製出司南,造紙術由東漢的蔡倫改進之後已經大規模的應用到生產之中,印刷術在唐朝時普遍使用的是雕板印刷,活字印刷還沒有出現。而火藥雖然已經出現,但是還處於初期階段,隻有像司馬承禎這樣的煉丹道士才有可能在實驗中不小心研發出來,而私下刻意配製的火藥因為搞不好硫磺、硝石和木炭的關係,而且不知道正確的使用方法,所以威力一直有限。
李瑛也知道,就算是火藥發明出來了,也隻不過是做做煙花爆竹罷了,憑當時火藥的當量根本造不成大的傷害。但是李瑛認為也不是一無用處,一個新鮮事物的出現必然會讓對手有一定的恐懼時間,而大唐的對手又多是遊牧民族。
遊牧民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們適合在馬上作戰,這是他們的優點同樣也是他們的死穴,也就是說,如果把他們拉下馬來,一個稍通拳腳功夫的大唐普通武士就可以打到數個草原戰士,這就是所謂的“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宴席在麟德殿舉行,很簡單的幾道菜,雖然桌子很長很大,但是每人隻吃眼前能看到的,大部分的隻是做做樣子罷了。皇帝陛下一再說過要節省,但皇家應有的氣度還是要有的,尤其是像接待司馬承禎這樣的高人,他們不同於朝臣,他們一般是以亦師亦友的姿態來參見皇帝的,所以規格還要略高一些。
“白雲子大師,小王想請教一下,煉丹之道大師可是比較精通?”李瑛客氣地問到。
這要是別人,司馬承禎早一個耳光扇過去了!笑話!堂堂的天台白雲子大師要是燒丹煉汞都不會的話,還有什麽資格當皇帝的老師。
不過太子殿下既然這麽問了,也隻能陪著笑說:“殿下明鑒,貧道對煉丹一道略有涉獵,談不上如何精通。如若殿下想知道具體情況,貧道自然會傾囊相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法事整整進行了三個時辰,以司馬大仙優美的一套類似太極又類似舞蹈的動作收尾,當司馬承禎吟唱禱文的時候,李瑛就有些站不住了,可是為了皇家的體麵,隻好忍住了。
本來這些法事應該在京城郊外的青雲觀主持地,可是當今天子崇道,並且自認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後裔,所以在宮中也修建了一座三清殿,供奉三清神君。
誰讓這個是皇帝提出來的要求呢?就是有困難也得解決困難滿足他的要求呀,更何況也不是什麽大事,宮中有的是空地,給他劃一塊出來就行了。奈何重新修建費時太長,而加冕大典的日期相近已經來不及了,於是李瑛提議將大明宮一座閑置的偏殿改成了三清殿。
這一提議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是皇帝對李瑛的應變能力頗為欣賞,並且私下裏向司馬承禎提及過此事。司馬老頭也點頭稱讚說:“無量天尊,太子殿下果然是英明睿智,既解決了陛下舉行儀式的場地問題,又節省了大筆不必要的開支,減輕了百姓的負擔,實在是功德無量。”
中國的道教,起源於最早的對於鬼魂的原始崇拜,在數千年的演化中,不斷吸收其他宗教元素加以改良。司馬承禎自己的觀點裏就有許多儒家和佛家的觀點,比如功德說和清心說等等,三教歸一,在司馬承禎這裏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隻是相對於儒、佛兩家,當今天子更崇尚道教一些,這固然與李氏先祖與道教有緣有關,另一部分也是道家的思想深得天子李隆基的賞識。
李隆基是中國皇帝裏第一個批閱<道德經>並在上麵作披注的,並且命司馬承禎將<道德經>全文抄錄下來,刻板印刷,分發全國,真正做到了每戶必有一冊的地步。在這一點上,除了後來的偉人語錄,可能沒有哪一部著作能夠達到這樣的一個收藏高度。
好不容易終於等到法事做完了,也不知是站軟的還是餓軟的,反正李瑛是沒有多少力氣了。看到司馬承禎也累得滿頭大汗的樣子,李瑛便邀請他一同進餐,司馬承禎欣然前往,這也算是一種小小的榮譽吧,畢竟太子殿下也代表著官方的聲音,而且是未來的皇帝,掌握著天下人的命運。
司馬老頭精擅養生之道,說不定還能活個三五十年近百歲之齡呢,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歸哪一代的皇帝管,他現在已經經曆過唐朝五位皇帝了,所以也不願意把關係整得太糟。
再加上他對李瑛也是真心欣賞的,除了前次向皇帝說李瑛貴氣逼人之外,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太子的欽佩之情,畢竟這隻是一個隻有十三歲的孩子,他再怎麽成熟也是有限的。
沒想到能夠修仙捉鬼的司馬大仙這下子卻失策了,李瑛雖然肉體的年齡隻有十三歲,但是他還保留著前世的記憶,所以兩下相加他怎麽也過了三十歲的年紀了,就算再怎麽小也是二十來歲的心理了。
李瑛一想到這裏也不知道說什麽好,都穿越這麽長時間了,自己還是在宮中混吃等死,沒辦法,受年齡所累呀,現在群臣不信任的目光就有很多,更何況以前他更小!如今後宮中可有不少人正興災樂禍的等著他把這次主持春闈給搞砸了,然後徹底地失去聖寵。
*****************本書首發************************
必需要加快進程了,李瑛想道,要是照這個正常速度下去,隻怕大唐又要走上原來奔“安史之亂”而去的老路。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不解決社會中最根本的問題,動亂遲早是要來的,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加快社會的進程最好的方法莫過於在某方麵提速,凡事一環套一環,當一個行業出現高速的發展之後,與它相關的一些行業也會得到較快的發展速度。而提速最直接的方法則是通過一些跨時代的發明、改進和變革,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實行車同軌、書同文、統一貨幣、度量衡就是屬於一個變革,它直接的後果就是促進了各地區之間的交流和民族的統一。
中國古代最著名的發明莫過於“四大發明”,其中指南針已經於戰國時期就試製出司南,造紙術由東漢的蔡倫改進之後已經大規模的應用到生產之中,印刷術在唐朝時普遍使用的是雕板印刷,活字印刷還沒有出現。而火藥雖然已經出現,但是還處於初期階段,隻有像司馬承禎這樣的煉丹道士才有可能在實驗中不小心研發出來,而私下刻意配製的火藥因為搞不好硫磺、硝石和木炭的關係,而且不知道正確的使用方法,所以威力一直有限。
李瑛也知道,就算是火藥發明出來了,也隻不過是做做煙花爆竹罷了,憑當時火藥的當量根本造不成大的傷害。但是李瑛認為也不是一無用處,一個新鮮事物的出現必然會讓對手有一定的恐懼時間,而大唐的對手又多是遊牧民族。
遊牧民族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他們適合在馬上作戰,這是他們的優點同樣也是他們的死穴,也就是說,如果把他們拉下馬來,一個稍通拳腳功夫的大唐普通武士就可以打到數個草原戰士,這就是所謂的“以已之長,攻敵之短”。
宴席在麟德殿舉行,很簡單的幾道菜,雖然桌子很長很大,但是每人隻吃眼前能看到的,大部分的隻是做做樣子罷了。皇帝陛下一再說過要節省,但皇家應有的氣度還是要有的,尤其是像接待司馬承禎這樣的高人,他們不同於朝臣,他們一般是以亦師亦友的姿態來參見皇帝的,所以規格還要略高一些。
“白雲子大師,小王想請教一下,煉丹之道大師可是比較精通?”李瑛客氣地問到。
這要是別人,司馬承禎早一個耳光扇過去了!笑話!堂堂的天台白雲子大師要是燒丹煉汞都不會的話,還有什麽資格當皇帝的老師。
不過太子殿下既然這麽問了,也隻能陪著笑說:“殿下明鑒,貧道對煉丹一道略有涉獵,談不上如何精通。如若殿下想知道具體情況,貧道自然會傾囊相告,知無不言,言無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