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有關三國的故事,早在三國後期就開始流傳,隋唐時代傳播已經很廣,到了宋元年間,三國故事深入民間,在元朝人寫的雜劇、詩歌散曲中,有不少三國的題材,想要寫這樣的一個故事,可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寫成的,聽羅貫中說的如此鄭重,施耐庵點了點頭,道:“這可不是一年半能完成的,要花大工夫呢。”
“是啊。這部小說從東漢末年黃巾造反寫起,到晉朝統一三國為止,要寫將近一百年的大事,裏麵要有幾百個人物,確實要花些工夫才是。”羅貫中精神抖擻地說,“不過這些年我可沒閑著,四處遊玩之餘,也讀了不少史書,聽了不少小曲,訪問了不少地方,詢問了不少人,這桌上的書籍,字畫、奏折,表、劄記、注解都是這些年收集的,隻需好好整理,學了你太史公書寫《史記》一般,羅某相信我的《三國誌通俗演義》一定能完成!”
施耐庵聽得羅貫中說的鬥誌昂揚,心中也是熱血沸騰,正想也說幾句豪言壯語,忽地想起了自己此行來的目的,伸手在腦門上輕輕一啪,嗬嗬笑道:“差點忘記了,差點忘記了!我不是來詢問智取生辰綱之計謀麽?怎麽忘記了這茬?”說著搖頭惋惜了一番,口中疾呼道:“糊塗啊,糊塗啊……?”
難得有人與自己誌同道合,肯聽自己的這一番理想,不免比往日要高興了些,正說著忽聽施耐庵連番搖頭歎息,口中直呼什麽“生辰綱”?忍不住好奇道:“什麽,‘生辰綱’“
施耐庵與羅貫中一見如故,聽他問起,倒也不隱瞞便將自己正在寫的一本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故事說了一遍,自己如何在寫“智取生辰綱“所遇到的問題。
梁山一百零八將的故事,在南宋之時就在山東一帶廣為流傳,宋江的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畫家也執筆為他們圖形繪影。作為太原人,梁山好漢的故事自然聽了不少,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醉打蔣門神、武鬆打虎,花和尚魯智深,這些好漢的故事羅貫中聽了不少,此時聽施耐庵說來嗬嗬一笑,道:“這有何難?“
施耐庵一聽羅貫中語氣全不當一回事,吃了一驚,心道:“莫非想到了法子?“
便道:“羅老弟可想到了幫施某之法?“
羅貫中點了點頭,神色有些得意,從容的走到了書架前,在一堆古籍之中,搜尋了一番,從中抽取了一本古籍來,但見那古籍麵色發黃,邊邊角角已經被人翻亂了,羅貫中拍了拍那古籍,將一張嘴巴湊了過去,輕輕的吹了吹,書頁的麵上才顯示出幾個字來,施耐庵好奇的湊過雙目尋了一眼,隻見書麵上寫著《三十六計》四個正楷漢字。
“這是……?”施耐庵一臉的茫然,他是文人所以平日裏所讀之書,多是孔孟之道,以及一些野史小說,對於兵法之書,並未涉獵,此時見羅貫中拿出這麽一本兵法書來,一時不明白他何意。
羅貫中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嗬嗬一笑,道:“施兄可莫小瞧了這本書,羅某的三國故事的計謀,全從中而來,空城計、美人計、反間計、瞞天過海、連環計都從中而來,施兄所寫“智取生辰綱“可少不了他的幫忙?”
“當真”施耐庵將信將疑接過羅貫中手中的《三十六計》,細細看了起來,隻看開篇,便覺得羅貫中此言非虛,看了一陣便再也放不下手來,兩代當世書寫高手,就在這千年前張繼留下的客房裏細細就彼此的故事做出細節的調整,補充,一直到這一日中午才算盡了興致。
“實不相瞞,施某還有一事相求?懇請羅老弟幫忙揣摩,揣摩?”實一番商討後,施耐庵對羅貫中的才華極為佩服,便將心中一直存了許久的問題問了出來。
通過一番交談,羅貫中被施耐庵的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的才學所折服,更難得是他書寫的手法采用通俗的章回故事體係,這讓一直猶豫不決該用什麽手法下手的羅貫中如獲至寶,聽他有疑問,忙道:“施兄不必客氣,隻管說來便是!”
施耐庵道:“梁山好漢故事人人知曉,但自古以來,能為這些好漢做傳寫成書的隻怕沒幾個,除了有唐代《虯髯客傳》之外,可曾聽過這般好聽的故事?“說到這兒他微微一歎,道:”施某這本《江湖豪客傳》雖也霸氣,卻與梁山好漢之威名頗有些不符,這名字隻怕不佳啊?“
羅貫中微微一笑,道:“施兄弟所言,小羅某也有所感,江湖太過籠統,不知道的人聽起來,還當施兄所寫乃是三教九流一般俠客的故事,豈不是辱沒了施兄的用意!”
施耐庵一聽更覺得《江湖豪客傳》實在不適合坐這梁山好漢的書名,便道:“敢問羅兄弟,取個什麽名字好呢?”
羅貫中沉吟道:“我看此書所寫,乃眾好漢由四方集聚梁山,揭杆起義,替天行道的故事,眾位好漢人人狹義熱腸,以忠義為先,依我之見,不妨改為《忠義水滸傳》如何,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雖平凡,情義卻很深長。”
“《忠義水滸傳》“施耐庵默念了一聲,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裏‘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忠義水滸傳》”。
就在這時,忽聽得門外傳來一聲叫嚷:““好名字!“從今往後,這梁山好漢的故事,就叫做忠義水滸吧?”
注解:“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有關三國的故事,早在三國後期就開始流傳,隋唐時代傳播已經很廣,到了宋元年間,三國故事深入民間,在元朝人寫的雜劇、詩歌散曲中,有不少三國的題材,想要寫這樣的一個故事,可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寫成的,聽羅貫中說的如此鄭重,施耐庵點了點頭,道:“這可不是一年半能完成的,要花大工夫呢。”
“是啊。這部小說從東漢末年黃巾造反寫起,到晉朝統一三國為止,要寫將近一百年的大事,裏麵要有幾百個人物,確實要花些工夫才是。”羅貫中精神抖擻地說,“不過這些年我可沒閑著,四處遊玩之餘,也讀了不少史書,聽了不少小曲,訪問了不少地方,詢問了不少人,這桌上的書籍,字畫、奏折,表、劄記、注解都是這些年收集的,隻需好好整理,學了你太史公書寫《史記》一般,羅某相信我的《三國誌通俗演義》一定能完成!”
施耐庵聽得羅貫中說的鬥誌昂揚,心中也是熱血沸騰,正想也說幾句豪言壯語,忽地想起了自己此行來的目的,伸手在腦門上輕輕一啪,嗬嗬笑道:“差點忘記了,差點忘記了!我不是來詢問智取生辰綱之計謀麽?怎麽忘記了這茬?”說著搖頭惋惜了一番,口中疾呼道:“糊塗啊,糊塗啊……?”
難得有人與自己誌同道合,肯聽自己的這一番理想,不免比往日要高興了些,正說著忽聽施耐庵連番搖頭歎息,口中直呼什麽“生辰綱”?忍不住好奇道:“什麽,‘生辰綱’“
施耐庵與羅貫中一見如故,聽他問起,倒也不隱瞞便將自己正在寫的一本梁山一百零八好漢的故事說了一遍,自己如何在寫“智取生辰綱“所遇到的問題。
梁山一百零八將的故事,在南宋之時就在山東一帶廣為流傳,宋江的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畫家也執筆為他們圖形繪影。作為太原人,梁山好漢的故事自然聽了不少,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醉打蔣門神、武鬆打虎,花和尚魯智深,這些好漢的故事羅貫中聽了不少,此時聽施耐庵說來嗬嗬一笑,道:“這有何難?“
施耐庵一聽羅貫中語氣全不當一回事,吃了一驚,心道:“莫非想到了法子?“
便道:“羅老弟可想到了幫施某之法?“
羅貫中點了點頭,神色有些得意,從容的走到了書架前,在一堆古籍之中,搜尋了一番,從中抽取了一本古籍來,但見那古籍麵色發黃,邊邊角角已經被人翻亂了,羅貫中拍了拍那古籍,將一張嘴巴湊了過去,輕輕的吹了吹,書頁的麵上才顯示出幾個字來,施耐庵好奇的湊過雙目尋了一眼,隻見書麵上寫著《三十六計》四個正楷漢字。
“這是……?”施耐庵一臉的茫然,他是文人所以平日裏所讀之書,多是孔孟之道,以及一些野史小說,對於兵法之書,並未涉獵,此時見羅貫中拿出這麽一本兵法書來,一時不明白他何意。
羅貫中似乎看出了他的疑惑,嗬嗬一笑,道:“施兄可莫小瞧了這本書,羅某的三國故事的計謀,全從中而來,空城計、美人計、反間計、瞞天過海、連環計都從中而來,施兄所寫“智取生辰綱“可少不了他的幫忙?”
“當真”施耐庵將信將疑接過羅貫中手中的《三十六計》,細細看了起來,隻看開篇,便覺得羅貫中此言非虛,看了一陣便再也放不下手來,兩代當世書寫高手,就在這千年前張繼留下的客房裏細細就彼此的故事做出細節的調整,補充,一直到這一日中午才算盡了興致。
“實不相瞞,施某還有一事相求?懇請羅老弟幫忙揣摩,揣摩?”實一番商討後,施耐庵對羅貫中的才華極為佩服,便將心中一直存了許久的問題問了出來。
通過一番交談,羅貫中被施耐庵的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的才學所折服,更難得是他書寫的手法采用通俗的章回故事體係,這讓一直猶豫不決該用什麽手法下手的羅貫中如獲至寶,聽他有疑問,忙道:“施兄不必客氣,隻管說來便是!”
施耐庵道:“梁山好漢故事人人知曉,但自古以來,能為這些好漢做傳寫成書的隻怕沒幾個,除了有唐代《虯髯客傳》之外,可曾聽過這般好聽的故事?“說到這兒他微微一歎,道:”施某這本《江湖豪客傳》雖也霸氣,卻與梁山好漢之威名頗有些不符,這名字隻怕不佳啊?“
羅貫中微微一笑,道:“施兄弟所言,小羅某也有所感,江湖太過籠統,不知道的人聽起來,還當施兄所寫乃是三教九流一般俠客的故事,豈不是辱沒了施兄的用意!”
施耐庵一聽更覺得《江湖豪客傳》實在不適合坐這梁山好漢的書名,便道:“敢問羅兄弟,取個什麽名字好呢?”
羅貫中沉吟道:“我看此書所寫,乃眾好漢由四方集聚梁山,揭杆起義,替天行道的故事,眾位好漢人人狹義熱腸,以忠義為先,依我之見,不妨改為《忠義水滸傳》如何,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雖平凡,情義卻很深長。”
“《忠義水滸傳》“施耐庵默念了一聲,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裏‘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忠義水滸傳》”。
就在這時,忽聽得門外傳來一聲叫嚷:““好名字!“從今往後,這梁山好漢的故事,就叫做忠義水滸吧?”
注解:“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