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就算是朱示璋的脾與不反常,朱允憤也能想到老朱譏二汁麽心情,在後世中,在縣城做一個小官的爺爺退休後的表現,他至今都能想的起來是什麽模樣,天天如熱鍋上的螞蟻,從東到西看上去忙個不停,仔細看卻又什麽也沒有做,經常無意識的就去了老單位,但是回來因為沒有人理會而大雷霆,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一年。(.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


    可是如果不出意外,一年後就該為老朱準備葬禮了。


    連恢複平常心的機會都沒有,朱允墳想到這裏,也為朱元璋此時的心情感到難過。


    人老了,有時候就又像是恢複了童心,這個童心可不是天真無邪,而是喜怒無常。


    按照古代帝王的行事手段,留著這麽個不知道什麽時候會作的定時炸彈絕對是不智的,可是朱允墳也沒有辦法,開國太祖的威望可不容輕視,先不說在後世中的某某太祖,就說在漢朝時,呂椎那麽跋扈專權,不也得好好的對待劉邦。


    再說了,朱元璋絕對是一個很好的金字招牌,在自己沒有積累一定的威望前提下。每每聖旨或者說話帶上老朱的招牌,那真的是屢試不爽。沒有人敢輕易違背。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朱允墳一邊這樣想著,一邊聽看來自內廷的眼線的匯報,這是他定期必須要親自處理的事情,因為對於老朱這樣心高氣傲的人,實在是不放心。


    當聽到眼線說道有個太監買一身衣帽就花了五兩銀子的時候,他已經起了戒心。五兩銀子是什麽概念,雖然沒有像老朱說的那樣一個。三口之家的兩年生計隻用,但是在大明當時的購買力也絕對過了二千塊錢,一個。太監舍得嗎?


    本開太監在朱允墳的心目中就沒有什麽好印象,一今生理殘缺,在洪武年間又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的閹人,能有什麽追求,唯一的追求估計就是斂財了,可是在朱元璋的嚴苛之下,他們連收受賄賠的機會都沒有,摳門還來不及呢?怎麽可能富到用幾千塊錢買一身衣服。


    仔細問了一下詳細情況,當聽到鄭和這個名字時,朱允墳不由倒著吸了一口涼毛,曆史中鄭和還走出現了,他一直擔心著的事情也暴露出來。


    看似平靜的諸王,手腳已經伸向京師。對於皇太孫這種做法,諸王無一例外的保持了沉默,這不和常理,按照朱允墳想,寧靜的後麵往往跟隨著更大的暴風雨,但一直就是不知道諸王要采取什麽性動。[.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現在可以推斷出來了,如果這個鄭和真的是後世曆史中的那個,就證明燕王的手已經開始伸進紫禁城,那其他藩王呢?埋沒在曆史中的人朱處墳不可能一個個都記得,但可以肯定的是,晉王、寧王等等無論出於什麽心思。都會派人進入皇城查個究竟。


    麵對老朱那天的反複無常,朱允墳分別從王綾、太監和柔儀殿的宮女中了解到,這種情況非常危險,萬一老朱反悔,正巧又被諸王派出的探子知道,來全忠心護主,帶出去一張救駕詔書出去。那麽諸王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把自己這個忤逆的不肖子孫給幹掉,至少燕王朱林是眼巴巴的在那裏等著呢?


    不過是後世中的靖難清君側所清理的是自己而已,不行,朱允墳想到,不能讓老朱閑著,之前他經常往乾清宮請安,還讓王微給老朱畫像,其用意就是怕老朱沒有事情在那裏胡思亂想,可是現在看來,力度還是太小了。


    命令要嚴密監視鄭和等人的動向後,便揮手讓那名內廠的眼線下去,朱允墳想了一下,就往觀文閣休憩,在他心裏有很多辦法,不過要找一個適當的借口。


    翌日早朝散後,早朝之後,朱定墳召集駙馬梅殷、黃子澄、卓敬和劉三吾等到東角門偏殿問對,順便遣人去請傅友德、馮勝和耿炳文一起議事。


    他昨天考慮了一下,想著也許辦一個軍事學校,讓老朱去當名譽校長是一個不錯的辦法,既沒有實權,又是老朱所擅長的,待到老朱駕崩之後,自己又可以將馮勝、傅友德等人鵬裏成章的扔進去,也不會讓別人感到自己薄情。


    百利而無一寄,很多大大們的穿越小說中不都是這樣做的嗎?不過自己用來應付空虛的朱元璋而已。


    對於這個。主意。朱允墳都覺得自己比較可行,而這次召集眾人就是想著怎麽迅的達成目的而已,可是還未等傅友德人趕到,朱允墳眼角餘光過處,就現黃子澄和劉三吾的神色有些不對。


    於是和顏悅色的問道:“諸位愛卿是不是有什麽事情剛才在朝上不方便說,不妨現在奏來孤王聽聽。”


    猶豫了一下,劉三吾自認是待罪之身,不方便說話,那邊黃子澄站出奏道:“臣以為。殿下監國,實不該過於寵幸武臣,我大明立國以來,威加海內。(.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四夷臣服,依臣之見,武臣隻宜嚴守四境,對內還要廣修仁德,自可不戰而曲人之兵。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幹戚舞,有苗乃服。隻有廣施仁德,才能萬民景仰,天下歸心。”


    朱集墳一聽,這是什麽跟什麽啊,但看見劉三吾也在那裏點頭,不由細品了一下。才明白過來,原來是勸自己不要太過於倚重武臣。


    心裏一下子毛了,最近愈演愈烈的削藩呼聲已經使他不勝其煩,他就不明白這些文人腦子裏都在想些什麽,看著老朱退居二線,就馬上把原來隻是悄悄對自己的提議抬到桌麵上,要不是自己製止,恐怕朝堂之上早就形成了一股削藩風。


    而今天連自己召集眾人有什麽事情還不知道,就馬上和武臣對上了,估計在這些文人眼裏,隻要自己接近武臣,那就是國家要動刀兵之兆。


    剛才和顏悅色的神情一下子消失了,冷冷的問道:“愛卿知道孤王召集他們來做什麽嗎?”


    黃子澄倔強的奏道:“臣以為,無論做什麽,武將往往好持寵而驕,殿下萬萬不可太過於倚重,若是有事不覺,臣奏請殿下召方孝孺進京,大儒就處民間,那就是朝廷的失職。”


    朱允煩騰的一聲站起,冷然道:“持寵而驕,原來太常寺卿黃大人還知道什麽是持寵而驕啊。”


    原來黃子澄雖然由於後世中的悲慘收場,很得到朱允墳的信任,但現在畢竟名譽上的皇帝還是洪武皇帝,所以升遷至太常寺卿,兼東宮侍讀,太常寺卿雖然是正三品,卻隻是掌管宗廟祭祀之事的官。要不是朱定墳信任,根本沒有議政的權力。


    黃子澄臉上一陣青一算紅的,殿下說的這些話是極重,但他隻有聽著的份,過了片刻,劉三吾也站出來奏道:“殿下,黃大人雖然有些逾越


    二二為也是實情。老臣也奏請殿下請方孝孺進薑還是老的辣,看著勢頭不對,趕快把話題轉向方孝孺進京的事情上,朱允墳這才稍微平靜了一下,卻也沒有回答。黃子澄的突然插話,擾亂了他原先的謀劃”準備不遺餘力地的建設軍事院校的事情,看來說出來也會遭到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


    文武不相兩立,難道真的就不能調合嗎?也許調合了對自己做皇帝沒有什麽好處,但就怕最後演變成純粹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的黨爭,他所知道的曆史中,大明是壓製住了武臣集團,但是卻是轉換成了宦官和文官集團之間的黨爭,更加可怕。


    自己的路還很長啊,中華幾千年的曆史,自己又比當時的人多了幾百年的曆史知識,竟然沒有可以借鑒的,朱允墳建設軍事院校的信心一下子打了一個折扣。


    軍事院校要建,但是肯定會有阻力,要想沒有阻力,那就要讓文官集團有些事情做,同時進行,才能舉頭並進。


    過了一會,傅友德等人奉召而入。朱允坡隻是略微的問了問五軍都督府的接管情況和人員調配問題,並說是想讓一部分文官,特別是新晉的士子接受一段時間武職,或者是軍事練,達到強健體魄的目的。


    諸人聽的莫名其妙,但是隨後,朱允墳就讓他們幾個議著,限時半個月,給自己一個。折子,把結果報出來,就揚長而去。


    他實在是不想聽到兩方的爭論,說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想法,那就是在以後自己親政後的要是行的一個軍隊建立政委的想法,那樣可以提高軍隊的忠誠度,不過一切都要從長遠出,就先讓他們爭論著吧。


    除了東角門偏殿,網想回東宮,突然腦子一閃,好像想起了什麽,捶捶自己的額頭,用力的想了半天,還是不得要領,到底是什麽呢?


    隱隱約約覺得和徐輝祖有關,那日,徐達祭日,一般朱元璋都會參加,而今年由於皇帝抱恙。朱允墳作為皇儲身份,為了表示對國之幹城的敬仰,再加上徐氏兄弟馬上就要被自己分別派往四川和陝西兩地,估計半年之內是回不來。而自己又正在暗自謀取二人的職司,以便於自己控製京畿禁軍,心裏也想表示一下對老將軍的歉意,於是就去了”。


    徐達墓在鍾山北麓太平門附近,麵對鍾山孝陵,取意也是讓老將軍繼續守護皇室的意思。在那裏神道長約四百步,拉馬侍、石羊、石虎、文臣、武士在神道兩側林立,祭奠儀式由禮部派員主持,也是極為隆重,但是給朱允墳最深印象的,卻是那十餘米高的神道碑。


    據說碑文乃是朱元障親自撰寫,大學士宋源所書,記錄了徐達一生的活動及功績。對了,在那碑文上出現了本來不屬於大明的東西,碑文中竟匆有標點符號。雖然比之後世的標點符號顯得單一簡陋,但已經是很罕見了。


    朱允煩回來後,專門請教了劉三吾和黃子澄等人,才知道那符號在大明叫做句讀,隻是在一些文學造詣較淺的人家使用,使文章容易被讀懂,劉三吾等人雖然說得隱晦,但是朱允墳也能才出來,可能是碑文是由臣下代筆,怕皇帝看的不太明白,故加了句逗,使其容易讀懂。後來將手稿交給工匠雕刻時,工匠不知。將句逗一並刻上了石碑。


    朱允墳不然,其實朱元璋由於後天勤奮,雖然文學造詣比之大儒遠遠不如,但看一個碑文還是能明白的,也可以理解成,為了讓前來瞻仰拜祭之人能夠很容易看清楚徐達的一生功勳。


    那和自己剛才的靈機一動有什麽關聯呢?


    快步又回到東角門偏殿,果其不然,文武雙方不知道在爭論些什麽,朱允墳也懶得去問,他可不想在調合雙方上浪費時間,進來之後,眾人看他滿臉的迷惑,當下趕快住嘴,還沒有等行禮請安,朱允墳說道:


    “今天就到這裏吧,先散了,孤王允許你們可以另約時間,不算私下聚會,劉愛卿暫時不要走,其餘都散了吧。”


    看到殿下這般模樣,諸臣一時摸不著頭腦,也不敢多問什麽,都行禮退下了。


    待到偏殿上人去,朱允墳就向老夫子請教關於徐達神道碑上的句讀的由來,才知道原來在東漢年間,《說文解字》已把正式列為條目,兩者配對,是早期的句讀符號。然後又聽劉三吾又逐次介紹了唐代寫本和《金網經》刻本的也有類似的符號,朱允墳可以推斷出可能是因為早期沒有句讀的原因,所以造成各種不同的經義、學派,然後,中華的標點符號就沒有流通下來,隻是在小範圍的地方運用。


    得知詳細情況的朱允墳心中不由一陣狂喜,回到東宮觀文閣後,足足歡喜了半天,無意中,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轉移文人、各界視線的方法,那就是標點符號。


    已經回到大明這麽多年,對於各方麵的情況也了解一些,大明的文人係統基本上都是繼承宋時的遺產,也就是程朱理學,不過由於蒙元的摧殘,所以程朱理學也受到了一定的打擊,也不知道出於什麽,老朱時於文人有種說不出的反感,在其的政治高壓下,程朱理學恢複的比較緩慢,而有許多學說卻是逐漸露出水麵,有抬頭之勢,有種朦朧的百家齊放的感覺,不過都在暗中的積蓄學派的人才,注重修己教人、又崇尚不爭門戶、惟務踐行的學風,所以從表麵上才看不出來,但是如果自己給他們機會呢?


    朱允墳想,原來可能是懼怕皇帝的政治高壓,所以才這樣,如果自己給這些文人機會,他們還會不會保持沉默呢?自古以來,文人相輕,相信大明也不例外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顧傾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顧傾城並收藏回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