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以為已經體會到朱元璋的強悍,但是隨著自己負責具體事務的增多,慢慢的已經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了,看著年近七十的朱元璋還是沒日沒夜、有條不紊的審閱自己已經批複的奏折,朱允炆打心眼裏感到欽佩。


    而自己的度,卻好像趕不上老朱的審閱,每每內宦來文華殿催促皇太孫批複過的奏折,朱允炆就生出一種無力的感覺,海關建衙、修改大明律、大明寶鈔、《大明百農》編撰、斷刑獄之事等等明麵上的事務已經讓他無暇分身,而在私下,六藝書院的全部完工的招生事宜、內廠的建設、處理收集過來的各種情報,甚至是皇莊之內新作物的生產都要他來做一個了斷。


    經過兩年的運作,內廠現在已經展到正式編製近萬人,按照當初楊傑的建議,利用張定邊提供的寶藏作為後盾,向朱元璋奏請接手工部建於江東諸門外十五座酒肆,為避免別人注意,其中選擇鶴鳴、醉仙、謳歌、鼓腹、來賓、重澤等酒肆作為展根本,在大明各個重鎮建立分號,內置內廠人員以收集民間的消息。如今,暗中由東宮操控的酒樓,在全國已經達到了一百五十餘座。


    再以海關衙門所置人員收集商賈消息,兩手同時抓起,但同時都是比較浩蕩的工程,要不是在強權的推動下,在朱允炆的後世,恐怕連各種手續兩年也辦不下來。


    所以朱允炆感覺到太快了,每天通過各種渠道匯集到半山園的情報,再經過分析篩選後送至東宮,如雪花似的繁多,要不是楊蝶心細,將各種信息分門別類,按照輕重緩急標識,然後在交與丁誌方、王省、鄭華為的七人參謀小組過濾,每隔三日總結出卷宗送至觀文閣內供皇太孫參閱。恐怕朱允炆一天到晚什麽都不做,光是看情報可以度日了。


    於是,開始懷念後世有電腦的日子,因為固定朱允炆的生活已經進入了程序化階段,每日固定的時間在朱元璋所派遣的六部官員的協助下批閱各地公文、奏折。固定的時間聽取各司的匯報,固定的時間接收內廠傳來的情報。固定的時間……。


    朱允炆感到自己像一隻木偶似得,被各種絲線牽來扯去,沒有一點自己的主張,雖然時而也有大權在握的快感,但更多的還是一個字——“累”,不禁有些注意朱元璋的每日生活安排是怎麽樣的,這個曆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是怎麽做到勞逸結合,在如此繁忙的政務中還生了三十多個子女,而自己隻是分擔了其中一部分便感到有些力不從心。


    在朱元璋的安排下,朱允炆現在已經有了正妃馬氏,和三個側妃。其中包括馮勝的孫女維盈,小維雖然已經得到了朱元璋的原諒,不計較其假作懷孕的罪過,但是和楊蝶一樣,始終沒有被宗人府納入視線,兩人一個在半山園主持內廠參謀處,一個在皇莊之內種田,就算是朱允炆百般暗示,曾經為宗人府經曆的卓敬還是勸說其不要過於心急,以免害了小維和楊蝶二人。


    沒有辦法,一邊心裏罵著後世肥皂劇中那些戲說,一邊心懷些許愧疚,不定時以巡視農務去鍾山和二人相會,倒是也其樂融融。兩人中,楊蝶懂事、小維無邪,倒是從來沒有抱怨過什麽,隻是朱允炆愈加進入到了自己大明儲君的角色之中,沒有一點來自後世一夫一妻的覺悟,堂而皇之的玩起了曖昧。


    而經過大明寶鈔改版之事後,東宮又進入了蟄伏的階段,因為朱允炆感覺到事情進展的太快,自己已經把握不住,要慢慢的消化近兩年來的成果。[.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洪武二十九年來臨,在此期間,經過他的迂回,朱元璋終於鬆口,調劉三吾進京籌備洪武三十年的秋闈,酌方孝孺即日赴蘇州,以浙江學政身份督導六藝學院。終於達到了將方孝孺調至南京周邊,以便隨時啟用。但不知如此一來,卻將劉三吾推進了火坑,不過這是後話了。


    大明通行寶鈔新版的行,在朱允炆的策劃,朱元璋的威壓下,進展頗為順利,新版寶鈔難以仿造是一個原因,而皇帝的果斷殺伐,卻成為了主流,既然決心讓朱元璋當這個惡人,所以,在東宮內廠廣泛收集情報的基礎上,朱允炆刻意引導著皇帝的思路,一時之間,兩淮、江南境內雞飛狗跳。


    在嚴令下,曾經有一些村莊,壯丁皆被抓往官府治罪,然後就再無消息,而後,接踵而來的就是整村的人被留於嶺南、大理等地,永不得返鄉,因為有人曾經利用新鈔、舊錢交替之際渾水摸魚,按照行新鈔時的嚴令,但凡涉及偽造寶鈔之地,當事人處死,以裏為單位的居民皆要充軍邊塞,以補償其知情不報的罪責。


    全國攝於皇帝的威嚴,無不大恐,再則偽造艱難,短時間內居然控製了寶鈔貶值的度,開始往良性展。


    洪武二十九年開春,天下士子聚攏個州府,然後經過篩選後趕赴京師準備秋考,南京城內逐漸熱鬧起來,朱允炆趁機奏報皇帝,調海關江南治所少卿解縉進入京師為翰林待詔,禦國子監生員三十人按照每七日為一循環,籌辦《大明周報》,朱元璋允之。


    鑒於百姓識字之人少、交通不便利的情況下,朱允炆想了近三年的報紙終於成行,雖然隻是在京畿之地暫時刊,但是他相信,在洪武三十年的秋考之前,天下士子匯聚京師,利用這一先決條件培養市場,先堅定報紙在士子心目中的分量,而後,在通過海關和今後建立起的交通渠道行,肯定會取得一定的效果。


    報紙是朱允炆最想控製的東西,在這個沒有網絡、沒有電視的大明,紙質傳媒是占有絕對優勢的,鉛活字印刷機無疑是報紙堅強的後盾。


    天下士子匯聚京師,雖然對於全國的讀書人還算是少數,但是總歸都是各地方的精英,這些人,最多也隻有百分之一二能夠通過科舉考試入朝為官,而剩下的人如果科舉後返鄉,對於報紙的宣傳那是有絕對影響力的,更何況,在朱允炆的內心深處,還準備招募一些落第的士子,往各自家鄉省會處設立《大明周報》分館。有了一年的熏陶,相信會有很好的效果。


    這種一舉兩得的事情如果不去做的話,那他可真枉費了穿越回大明幾年的磨練。


    但這個時代能夠識文斷句的人畢竟還是不多,所有東宮從屬對於報紙銷量的前景並不是很看好。但不管怎麽樣,身為大明儲君的朱允炆不用去計較報紙盈虧與否,在他的心目中,就算是賠錢賺吆喝,也要在自己登基之前將報紙的聲勢鞏固起來。


    到時,報紙就是整個大明的輿論導向,無論削藩與否,對於各地方都是一種約束,至少這樣可以聚攏大批士子的眼神,其上再刊載一些朝廷的各項政策法令、各地的一些新聞和民間讀書人寫的一些文章。


    在弘揚朝廷政令的同時,則可以通過表士子的文章來揣測其對國家治理政策的一些看法,也可以讓朝廷能夠從側麵知道這些法令在各地執行的效果,雖難免有些牢騷之言,但如果朝廷派官員幹預,就會最大的程度上杜絕這種攀誣的現象。


    “這樣可以使朝廷平添了無數在民間的無冕禦史……。”這一條是朱允炆奏報時最能打動朱元璋的一條,當初他禦批《大誥》,開啟民訴官吏的先河,讓戶部徹查天下糧田,任命擁有土地多的大戶充當糧長,代替官員行使收稅的權力,還有就是於各州縣及鄉之裏社設立申明亭,凡民間應有詞狀,許耆老裏長準受於本亭剖理。這一切目的不也正是如此嗎?


    現在又多了讀書人在朝野之間行使這不用俸祿的職責,朱元璋是絕對不會反對的,而且,中間的相互製約,將會更加嚴密。


    對於皇太孫近一兩年的表現,朱元璋感到由衷的高興,本來以為孫兒羸弱,且性格趨向文人士子,害怕到時不堪托付國事,但是看現在的表現,他感到有些放心。


    如果當初立皇太孫為了平衡秦、晉、燕王等兒子的互相窺視,為了憐惜長子的早逝,為了自己心愛的孫兒等諸多原因的話,那麽現在他可以十分的安心的放手孫兒去做一些事情,為以後的登基打算了。


    卻不知朱允炆本來就從後世的曆史書上熟知了老朱的性格,自從江南回京師之後,所吩咐諸事無一不先考慮他這個皇祖父的想法,所以才能凡事達到他的滿意,不過這些對於朱元璋已經無所謂了,從他對內廠的態度上看,縱容,也許是使孫兒迅長成的一個辦法。隻要不觸及自己的底限,他也願意在禦花園的玻璃大棚內自尋其樂。


    但是,卻忘了當初四子朱棣在他眼前晃動的影子,也忘了當初曾經在那一刹間起過的念頭,殊不知,此刻北方的燕王府,卻到處都是燕王暴躁的徘徊,父皇如今的表現,已經徹底讓朱棣死了那顆曾經躁動的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顧傾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顧傾城並收藏回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