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小勝


    聞得騎士稟告,董卓一方麵集結部伍,一邊思考形勢。董卓甚至還退去將服,夾弓單騎圍繞戰陣環跑一圈,仔細察看黃巾,想看出黃巾是如何想法。


    眼看黃巾士卒一列列走出城門,董卓心中疑惑更大。據董卓所知,這是張角自占據廣宗城後第一次出城列陣衝鋒。雖說一旦黃巾諸部出城後,官兵數千騎立即複活。騎兵對戰步卒具有天然優勢,沒有騎兵部伍的黃巾,很難抵抗抵抗。


    黃巾無騎兵,一旦野戰被擊潰,立即就成被官兵宰割的羔羊,這也是張角被困廣宗後,明明有時占據些優勢,卻又難以突破官軍緣由。中原無騎兵駐防,作戰大多是步卒,張角除非攻破郡縣,或者哄搶大戶,才能得到一小批戰馬,張角自起事來,所組建的騎兵也不夠一校之用。


    而且諸縣城內平素很少累積弓弩,張角所破諸縣,也沒有獲得太多弓弩,以單純的步卒應付素質較高、常年戍邊的西涼輕騎以及幽並騎士,自然是敗多勝少。這也是為何,幽、並、涼三洲騎士勇名風傳天下緣由,但實質上,三洲騎士尚不如羽林軍精銳,隻不過羽林軍人數偏少,非是正式部伍建製。


    當黃巾集結近萬人之時董卓決定出擊。董卓雖不知張角打算如何,但事出反常即為妖。董卓出擊時,選擇的是已經成陣,正在護守城門的劉杲一部。劉杲所率的左軍旗下,當中凸出的主力是一千五百甲士,甲士之中,藏匿三百庶勇營強弩手。主力兩側,分別是由左政、張阿牛率領的左右兩小校。


    劉杲見董卓派遣千數騎兵衝擊他陣,麵上泛上一絲微笑。劉杲對今日戰陣,早已鑽摩通透。劉杲暗中藏匿的三百弩兵,全部都是劉杲特意挑選的。這些弓弩手或是出於城牆上精英弩手,或是各部主力弓弩手,劉杲通過留章,把他們一一請入庶勇營。為此庶勇營甚至不得不精簡掉一百多人。劉杲當時精簡步卒時,頗為眾軍士非議,若不是訓練過程中,劉杲展現出來的血腥手段,怕是當場便有士卒鬧騰。


    這些士卒,當初冒著風言風語舍棄同伴而入庶勇營,但是才過幾天就被清除,這讓他們如何麵對舊日同伴。也是劉杲鐵石心腸,為實驗自己弩兵計劃是否有用,一心圖利。郭燁反水,夜襲劉杲,也是因為當時精簡士卒引起的怨憤。


    董卓前軍衝鋒後,劉杲所率左軍,依照劉杲戰前吩咐,以長戟兵卒結成魚鱗陣。中軍長戟兵也為藏匿的三百重弩手讓看視野。隨著董卓前軍騎士衝鋒,負責弩兵的臨時部將,開始熟練的喊起口號:“瞄準!……”


    在練兵時,劉杲發現其調來的弓弩手精銳,使用弓弩時,基本上靠火力覆蓋,在扣發弩機時,根本不瞄準具體,直接集中性的發射火力。當然他們的火力覆蓋也缺乏調度,經過試驗,火力覆蓋範圍內火力分配,都是依據弓弩手隨機選擇,根本不注重效率。這些所謂的弓弩手,就是一批隻知道調準望山、扣發弩機的木偶人。這根本是在浪費強弩兵的望山。


    後世,劉杲在軍隊習讀近代軍史時,注意到這麽一個細節故事。


    清季末,太平天國反叛期間。曾國藩的湘兵在裝備火槍後,士兵基本上依舊把火槍當作鳥統用。這些士兵在作戰時,都是安裝子彈,舉槍,射擊,再低頭,一場火槍兵參戰,除了能流彈射殺、打擊敵軍士氣外,真正殺傷甚是有限。(.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而與他們作戰的太平天國士兵也差不多類似。


    有關筆記甚至記載著這麽一場戰役。兩方火槍部隊,進行激烈戰鬥兩個小時後,戰場上硝煙滾滾。最後清點一番人數,雙方的損失竟然都控製在兩位數之內。原來他們這些士兵,有的不到射程就開槍,而且射擊的時候,根本沒有瞄準這個步驟,托平槍口,射出子彈,就是勝利。


    甚至,湘軍中某些元老,在19世紀70年代時,還是寧願使用鳥槍、台槍,也不願意使用步槍。為什麽呢?這些個別元老,以為台槍一次射擊,就是一大片,雖是威力低,但是覆蓋麵積大。


    這個時代,漢軍裝備的弩,有望山等瞄準器件,其準確性還是相當可觀的,而且製式弩,有幾隻弩失齊發,有幾隻弩失依次發射。在近距離,其威力遠大於火繩槍,不能不說漢軍裝備的這種連發弩,是件遠超這個時代的利器。後世宋朝研發的火器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除了因為硫磺短缺原因,未嚐不是因為弩弓體積雖大,但其威力遠超過初期火槍。


    弩弓之名,先起於韓,於秦聞名天下。漢接秦後,對弩弓進一步研發,威力更是大大增強,幾乎達到弓弩極限。就弓弩本質而言,後世宋時弩機除個別材料更加堅挺外,其與漢弩無甚太大區別,宋弩射程與漢弩射程相比,也相差無幾。這是因為弓弩大部分材料,變遷很少,而且弓弩的力曲強度有極限限製。便如後世和諧年代手槍製造,同等器材,同等火藥情況下,比起幾十年前製品,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劉杲以流民士卒分護後方,又以長戟分護四周以備騎兵破擊,中央弩兵應付騎兵突擊。劉杲這三百庶勇營所用弩是標準十石腰弩,其射程近300步,即400多米。其有效殺傷距離在百步之內,後世子彈一出有效射程便威力銳減厲害,弩弓在百步外效果雖然比子彈強些,但帶給人的傷害也極為有限。


    這些弩兵都是經過戰場熬煉出來的,又被劉杲集中訓練大半月,是以諸勁卒射擊道也熟練。三百弓弩手,千餘隻弩失在百米內三十餘秒時間內集中發射。頓時,衝陣而來的精騎被弓矢撕開一道裂口。劉杲吩咐的目標是“盡量射馬”,馬軀龐大,更易於瞄準,是以殺傷效果頗具可觀。劉杲站在後方高台,略略估計一下,千餘隻弩箭將近殺傷三百左右戰馬,這可以說是非常高的命中率。這也是董卓前軍過於輕視黃巾,竟然派精騎直線衝陣。


    衝陣精騎被突如其來的弩失襲擊,前部死傷哀鳴之際,後部前進衝鋒也多受幹擾。一時間戰馬的嘶鳴聲,響徹官軍。弓弩手射完弩失後,其他藏匿在長戟中的五百庶勇營也開始隨著一聲大喊“太平!”,向騎兵衝去。三百弩兵也丟棄腰弩,捉起長刀,跟赴其後,殺向騎兵。


    八百庶勇營的兵刃都是清一色的長刀。張角手下黃巾兵,多是步卒,少有騎兵,這種本是裝備騎兵的長刀於是就被劉杲輕易要來。若是在裝備大量騎兵的漢軍陣營,劉杲一時還真難配齊八百套長刀。


    漢長刀功效,自然比不得唐陌刀、倭刀、明苗刀,但是經過簡單訓練後,其戰效還是遠遠超過短劍等對敵軍騎兵的殺傷。


    劉杲本來是想改進一下漢長刀,使其更符合步卒使用,但想想後,覺的自己還是低調點好。畢竟黃巾衰敗之勢,無人能扶,劉杲未來的道路也不會寄托在張角身上。若是圖一時痛快,暴露自己曾為黃巾而戰,以致戰後清理時被戴上“蟻賊餘孽”大帽子,可真就得不償失!


    當戰場上,漢兵輕騎前部被劉杲藏匿在中軍的弩手,射殺的人仰馬翻時,劉杲已經曉得今日戰果已知。這一次戰鬥,正是此時尚未成名的麴義在界橋對陣公孫瓚的翻版。


    《三國誌》曾記載著這場改變河北局勢的最重要一戰,甚至裴鬆之引用注上,少有的列出此次戰役的大致布局。


    公孫瓚,主軍為三萬步兵方陣,步兵之前是左右兩校白馬義從,主軍兩側是皆是五千騎兵。與之對陣的袁紹,主軍幾乎全是步兵,數萬步兵集結於後,令麴義率八百先登強弩兵於前。在這一次戰役中,由於公孫瓚輕敵,放棄騎兵優勢,而欲一戰破滅袁紹在冀州、青州影響,選擇類似“周禮”式的強強對決。戰場上,麴義八百勁弩突然發力,擊破公孫瓚白馬義從,生擒公孫瓚所任命冀州刺史嚴綱,袁紹當即令全體步兵追擊。


    在曆史上,袁紹利用這一場勝利,接連擊破公孫瓚,在這一場大戰中險險大勝公孫瓚,直接導致公孫瓚式微。也是自此以後,袁紹雄霸並、幽、冀、青四州,同時漢弩精兵地位再次被人重視,其後曹操破馬超,諸葛亮兩出漢中,都是籍借強弩兵。


    說來也是巧合。曆史上袁紹與公孫瓚的界橋之戰地點“界橋”,就在廣宗城南門之南的清河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漢東皇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傅戍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傅戍己並收藏大漢東皇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