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麻煩的蘇聯
討論開始以後,在談話和電報中常常出現“間接侵略”這一個詞。但是有一段時間西方的談判者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詞的含義對於他們和對於俄國人是多麽的不相同。英國人和法國人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德國進攻比利時、荷蘭或瑞士,因為這將威脅他們自己的安全,它是相對於直接進攻英法而言的。同樣道理,在他們看來,德國如進攻波蘭、羅馬尼亞或波羅的海國家,也將構成對蘇聯的間接侵略。從一開始他們就願望,如果發生對三締約國中任何一國的一個弱小鄰邦使用武力或威脅要使用武力從而使其喪失獨立或中立立場的事情時,就應互相支援。然而他們認為,當情況並不是這樣簡單明了時,那就最好是先磋商一下。到6月底時,英國政府同意從它所起草的文本中刪去兩個條款,那是為了保護小國不受以防止間接侵略為借口而強加於它們的“援助”而規定的。在法國施加壓力以後,它還同意在某一條款的“有關締約國認為有責任加以援助以維護其獨立或中立的另一個歐洲國家”這一短語中,不用“援助”一詞而代以“保衛”一詞。
然而,這些讓步,在俄國人看來並沒有觸及事情的根本。他們堅持認為,關於互相援助的條款不僅應適用於西方國家所考慮的那種“典型的”間接侵略,而且也應適用於納粹所施展的新花招,他們就是使用這些新花招不發一槍就控製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美美爾的。莫洛托夫5月30日提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哈恰的投降,以作為這方麵的一個例子。7月1日他再次提到這一事例;此後它就變成了他的現成的論據之一。7月1日,當大使們反駁說,6月2日的建議中並未提及這一類的間接侵略,而蘇聯政府卻說過它仍然堅持6月2日的建議;這時莫洛托夫就說道,蘇聯政府同其他兩國政府一樣,有權在討論的過程中提出新的觀點。7月3日,莫洛托夫要求把間接侵略的定義寫進有受到保衛、免遭侵略的國家名單的秘密議定書中。蘇聯政府建議的文本中有這樣一段話:“……間接侵略,其中,應理解為也包括為侵略者的利益而發生的國內政變或政策的大轉變。”西方政府竭力反對這一提議。這一次莫洛托夫倒是沒有拒絕“稍微退讓一步”。7月9日,他提出了一個新的間接侵略的定義:“這一名詞應理解為適用於一個歐洲大國為了侵略下述國家中的一個或三締約國中的一個的目的而占用這個國家的領土。”他解釋說,這一定義打算適用於這樣一些事例:一個波羅的海國家和德國簽訂了一項侵犯這個小國的獨立或中立地位的協定,但還不是以武力相威脅;或者使用德國的軍官和教官來把一個波羅的海國家的軍隊變成為德國的侵略工具。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大使們認為他們的政府也許可能會接受這一方案,法國政府已準備同意了。他們認為,它在實質上與7月6日英國提出的那個方案沒有多少差別;英國的方案完全不提間接侵略,隻是說“侵略”應“理解為是指該有關國家在另一大國的武力威脅下遭受到的行動,包括放棄它自己的獨立或中立”。法國政府還向英國政府指出,它將如此解釋俄國的方案而不受約束:它沒有義務必須支持俄國幹涉別國內部事務的行動。然而,英國政府卻不願采取這樣的方針,即隻要不要求西方政府支持其行動,就不管蘇聯政府在波羅的海各國幹些什麽。英國政府似乎真誠地關心讓那些受保護的小國有幾分自由來決定它們自己的命運。它這時似乎也想到了對俄國人要立場堅定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冒談判破裂的風險也在所不惜;而且在間接侵略的定義上持這樣的立場要比在另一個仍在爭論的問題(同時簽訂一項軍事協定和一項政治協定)上采取這種立場好得多。不管怎樣,7月21日外交部通知西茲說,英國政府不能“參與這樣一項安排,以致使它可能因此被置於幹涉別國內政的同謀者的地位”。英國政府認為,如果試圖尋找這樣一種方案,其中包括有能迫使一個國家放棄其獨立和中立的所有一切辦法,那隻能導致猜疑和誤解。依照它的看法,需要進行幹涉的檢驗標淮,必須是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以致使獨立或中立遭到破壞。西茲在7月21日接到指示說,英國政府不可能走得比它7月6日的方案更遠了。這一方案的要旨,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加以維護,雖然也可以加入一句話,規定如一旦發生定義不能適用的情況時可進行磋商。
西茲在幾天前已接到指示,7月6日的方案應看作是英國政府對間接侵略問題的最後意見,他並且在7月17日把這一點轉告給了莫洛托夫。莫洛托夫那時就說,他7月9日提出的定義是代表他的政府的最後決定,是不可變更的。由於莫洛托夫與大使們在7月23日的下一次會談中,無論哪一方都沒有願意在實質性問題上讓步的表示,談判似乎已經陷入僵局。西茲根據來自倫敦的指示,7月27日再次與莫洛托夫會談時仍堅持原來的立場。雖然對各種不同方案提出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一般是由法國人提出來的,但這並不能彌合英俄之間的分歧。7月31日下院在威斯敏斯特進行了一場關於國際局勢的辯論。張伯倫在其演說中對間接侵略的問題作了如下的闡述:
當然這已不是什麽秘密,蘇聯政府與英法兩國政府之間至今還未能在“間接侵略”的定義上取得能使各方都滿意的一致意見;雖然我們三國全都知道,間接侵略可能同直接侵略一樣危險,而且我們三方也都期望找到一種滿意的辦法來防止它。[.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與此同時……我們也極其擔心,決不要即使是隻顯露出一點想要侵犯他國獨立的樣子。如果說我們至今還未能在這個間接侵略的定義上同蘇聯政府達成協議,那是因為它所讚成的方案,在我們看來正好包含有那種意義。
辯論是由r?a?巴特勒來收場的。他在發言的末尾也提到了間接侵略的問題,他的話也許相當真實地反映了政府和下院成員們對這個爭論問題的意見,但是也無法指望它能解決困難,找到一種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同俄國商討我們之間尚未解決的困難問題,而……主要的問題還是,我們是否應該侵犯波羅的海各國的獨立。我們同意(a?辛克萊爵士),我們不應該這樣做。在這一點上難以找到一個方案,這就是談判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莫斯科立即對巴特勒的講話作出了激烈的反應。8月2日刊登在《消息報》上的一份塔斯社公報聲稱,巴特勒的話“歪曲了蘇聯政府的態度”。
(公報接著說)事實上意見的分歧並不在侵犯或不侵犯波羅的海各國的獨立這一問題上,因為雙方都讚成應保證,這種獨立問題是不要在有關“間接侵略”的條款中留下漏洞,使企圖侵犯波羅的海國家獨立的人有空子可鑽。談判拖延的原因之一,就是英國的方案為侵略者留下了這樣的空子。
8月2日大使們又一次見到莫洛托夫時,莫洛托夫立即強烈抗議巴特勒的講話。西茲試圖替巴特勒辯解,他說巴特勒一定是認為,重要的是不要使波羅的海各國產生疑慮,或給予敵意的宣傳以可乘之機。然而這種解釋並不能平息莫洛托夫的怒氣。西茲報告說,在這次會談中莫洛托夫成了“另一個人”,這位大使覺得談判遇到了“嚴重挫折”。因此,這次會談在尋找一個雙方都同意的間接侵略定義方麵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是並不出人意外的。次日,當哈利法克斯在上院發表演說時,他也隻能說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此時,在簽訂一項軍事協定的時間問題上,兩個西方政府迫於俄國人的壓力,已經作了讓步。因而隻剩下間接侵略的定義這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它至少已使這三個大國在總參謀部人員會談開始之前不可能草簽一項政治協定的條款了。
那時作出的關於軍事協定的談判應立即開始的決定,也是經倫敦和巴黎再三考慮研究後才得出的。正如我們已知道的,締結一項軍事協定是5月15日莫洛托夫向西茲提到的三基本要點中的第…。6月2日俄國的建議中還有這樣一條規定,即載明三國同意彼此互相給予的援助的“方法、方式和範圍”的一項軍事協定,應與公約本身同時生效。然而,在6月間談判初開始時,英法政府就希望它們能夠說服蘇聯政府撤回這一要求。它們反對這個建議的主要原因是,軍事協定的談判必然會進展緩慢,而它們則極其不願意將簽訂一項政治協定的時間拖延到三國總參謀部能夠在軍事條款上達成協議的時候。當然,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這在斯特朗7月20日給外交部的一封信中略有提到:“的確,這是非常奇怪的,在我們還不能確實斷定它將成為我們的盟國之前,就要我們去同蘇聯政府談軍事秘密問題。”然而,在有些問題上莫洛托夫的死纏住不放戰術證明是很成功的,而這就是其中之一。大使們的爭辯毫無用處。的確,隨著雙方之間的分歧在談判中逐漸減少,軍事協定的問題也越來越被蘇聯政府看成是最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了。如果不能確實保證它將得到西方的實質性援助,它是不會承擔任何新的義務的。
1938年已經結束,1939年業已開始,但俄國的內部形勢卻沒有任何戲劇性的變化。盡管經過清洗,193第三個五年計劃(19381942年)的草案是在1939年1月30日公布的。它公開宣布的目標是使國家在經濟上、技術上獨立自主和使國家的防務堅不可摧。因此,重點是擺在生產資料方麵而不是消費品方麵。在老的工業中心(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哈爾科夫等地),不再發展新的工業;新的工業將向東麵,在伏爾加烏拉爾地區和更遙遠的西伯利亞和遠東發展。那裏要發展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工業區。具有早期計劃特色的大型工廠的建設將要停下來;中等規模的和小型的工廠將得到發展;整個工業生產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規定每年平均增長百分之十七點六;其中重工業生產將以百分之十五點二的速度增長。機器製造和化學、電氣工業產量的增加將超過一倍;重金屬冶煉、造船、載重汽車、采煤和石油的產量都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以便形成緊急儲備)。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規定到1942年時應為百分之六十五,生產成本與1937年相比要降低百分之十一(這兩項是**國家工業利潤的指標)。19381942年期間的投資,工業方麵是一千零三十三億盧布(生產資料為八百六十八億盧布,消費資料為一百六十五億盧布);交通運輸方麵為三百五十八億盧布;農業方麵為一百零五億盧布。
相形之下,普通人的個人福利強調得很不夠。在整個期間,消費按人口計算每人可望增長百分之一點七。不過,在此期間普及中等教育可望實現。
在上述計劃中有兩點是十分清楚的。一,計劃優先考慮的是國防和重整軍備;二,為了完成這項計劃,蘇聯應爭取做到在1942年前不被卷入戰爭。
1939年初,為了加快實現現代化和重整軍備,將國防工業委員會分成四個委員會:m?卡岡諾維奇(前國防工業人民委員)領導下的航空工業委員會;造船工業委員會;軍火工業委員會;武器裝備工業委員會。重工業委員會分成:l?卡岡諾維奇(前重工業人民委員)領導下的燃料工業委員會;電氣工業委員會;黑色冶金工業委員會;化學工業委員會;建築材料工業委員會。
2月23日,蘇聯武裝力量全體成員(包括內務人民委員會所屬各單位的成員)向“人民、蘇維埃祖國和工農政府”宣誓效忠,並且每人都在新效忠書上簽名。紅軍采取這種性質的宣誓還是第一次。同一天,海軍委員會人民委員在《真理報》上一篇文章中宣布蘇聯政府決定建立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
顯然,蘇聯此刻已經在準備對付可能發生的事情了。
第一個重大事件――雖然人們當時尚未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是第十八次黨代會上就蘇聯國內外形勢所作的演說。在回顧國內形勢時,斯大林對蘇聯在經濟上所取得的進展表示祝賀。他提到(在他的公開言論中這是第一次)對叛國罪的審判,並宣稱由於清除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分子這一小撮間諜、殺人凶手和破壞分子――他們對外國奴顏婢膝,在每一個外國官老爺麵前奴氣十足,匍伏跪拜,甘願為他充當間諜”――國家已經變得更加強大而不是更為削弱了。他就**的清洗(當時有一百六十萬黨員,這個數字比1934年上次代表大會時少了二十七萬)和從黨的隊伍中清除“那些偶然混進來的、死氣沉沉的、有野心的和公開敵對的分子”的情況,作了說明。他解釋說,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馬克思關於“國家消亡”的預言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國家機器,包括陸軍、海軍和政治警察,必須繼續存在,以確保國家免受國外敵人的侵犯。
講到國際關係時,他公開譴責了在西班牙和其他地方所采取的不幹涉政策,因為其目的是誘使德國把侵略矛頭轉向蘇聯。他說最近關於蘇維埃烏克蘭的一片“喧囂”便是明證:胡說什麽德國人正向烏克蘭進軍,他們已經控製了喀爾巴阡烏克蘭,他們馬上就要侵入和並吞蘇維埃烏克蘭,等等。他說,這種挑撥的目的是要毒化氣氛,引起蘇聯同德國之間毫無來由的衝突。他譴責了“侵略國”,特別是日本和德國,但是他甚至更加強烈地譴責了那些忍氣吞聲寧願向侵略者的要求讓步的“非侵略國”。他聲稱,蘇聯的政策必須是既謹慎而又和平的:
[]
討論開始以後,在談話和電報中常常出現“間接侵略”這一個詞。但是有一段時間西方的談判者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詞的含義對於他們和對於俄國人是多麽的不相同。英國人和法國人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德國進攻比利時、荷蘭或瑞士,因為這將威脅他們自己的安全,它是相對於直接進攻英法而言的。同樣道理,在他們看來,德國如進攻波蘭、羅馬尼亞或波羅的海國家,也將構成對蘇聯的間接侵略。從一開始他們就願望,如果發生對三締約國中任何一國的一個弱小鄰邦使用武力或威脅要使用武力從而使其喪失獨立或中立立場的事情時,就應互相支援。然而他們認為,當情況並不是這樣簡單明了時,那就最好是先磋商一下。到6月底時,英國政府同意從它所起草的文本中刪去兩個條款,那是為了保護小國不受以防止間接侵略為借口而強加於它們的“援助”而規定的。在法國施加壓力以後,它還同意在某一條款的“有關締約國認為有責任加以援助以維護其獨立或中立的另一個歐洲國家”這一短語中,不用“援助”一詞而代以“保衛”一詞。
然而,這些讓步,在俄國人看來並沒有觸及事情的根本。他們堅持認為,關於互相援助的條款不僅應適用於西方國家所考慮的那種“典型的”間接侵略,而且也應適用於納粹所施展的新花招,他們就是使用這些新花招不發一槍就控製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美美爾的。莫洛托夫5月30日提到了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哈恰的投降,以作為這方麵的一個例子。7月1日他再次提到這一事例;此後它就變成了他的現成的論據之一。7月1日,當大使們反駁說,6月2日的建議中並未提及這一類的間接侵略,而蘇聯政府卻說過它仍然堅持6月2日的建議;這時莫洛托夫就說道,蘇聯政府同其他兩國政府一樣,有權在討論的過程中提出新的觀點。7月3日,莫洛托夫要求把間接侵略的定義寫進有受到保衛、免遭侵略的國家名單的秘密議定書中。蘇聯政府建議的文本中有這樣一段話:“……間接侵略,其中,應理解為也包括為侵略者的利益而發生的國內政變或政策的大轉變。”西方政府竭力反對這一提議。這一次莫洛托夫倒是沒有拒絕“稍微退讓一步”。7月9日,他提出了一個新的間接侵略的定義:“這一名詞應理解為適用於一個歐洲大國為了侵略下述國家中的一個或三締約國中的一個的目的而占用這個國家的領土。”他解釋說,這一定義打算適用於這樣一些事例:一個波羅的海國家和德國簽訂了一項侵犯這個小國的獨立或中立地位的協定,但還不是以武力相威脅;或者使用德國的軍官和教官來把一個波羅的海國家的軍隊變成為德國的侵略工具。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大使們認為他們的政府也許可能會接受這一方案,法國政府已準備同意了。他們認為,它在實質上與7月6日英國提出的那個方案沒有多少差別;英國的方案完全不提間接侵略,隻是說“侵略”應“理解為是指該有關國家在另一大國的武力威脅下遭受到的行動,包括放棄它自己的獨立或中立”。法國政府還向英國政府指出,它將如此解釋俄國的方案而不受約束:它沒有義務必須支持俄國幹涉別國內部事務的行動。然而,英國政府卻不願采取這樣的方針,即隻要不要求西方政府支持其行動,就不管蘇聯政府在波羅的海各國幹些什麽。英國政府似乎真誠地關心讓那些受保護的小國有幾分自由來決定它們自己的命運。它這時似乎也想到了對俄國人要立場堅定是很重要的,即使是冒談判破裂的風險也在所不惜;而且在間接侵略的定義上持這樣的立場要比在另一個仍在爭論的問題(同時簽訂一項軍事協定和一項政治協定)上采取這種立場好得多。不管怎樣,7月21日外交部通知西茲說,英國政府不能“參與這樣一項安排,以致使它可能因此被置於幹涉別國內政的同謀者的地位”。英國政府認為,如果試圖尋找這樣一種方案,其中包括有能迫使一個國家放棄其獨立和中立的所有一切辦法,那隻能導致猜疑和誤解。依照它的看法,需要進行幹涉的檢驗標淮,必須是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以致使獨立或中立遭到破壞。西茲在7月21日接到指示說,英國政府不可能走得比它7月6日的方案更遠了。這一方案的要旨,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加以維護,雖然也可以加入一句話,規定如一旦發生定義不能適用的情況時可進行磋商。
西茲在幾天前已接到指示,7月6日的方案應看作是英國政府對間接侵略問題的最後意見,他並且在7月17日把這一點轉告給了莫洛托夫。莫洛托夫那時就說,他7月9日提出的定義是代表他的政府的最後決定,是不可變更的。由於莫洛托夫與大使們在7月23日的下一次會談中,無論哪一方都沒有願意在實質性問題上讓步的表示,談判似乎已經陷入僵局。西茲根據來自倫敦的指示,7月27日再次與莫洛托夫會談時仍堅持原來的立場。雖然對各種不同方案提出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正,一般是由法國人提出來的,但這並不能彌合英俄之間的分歧。7月31日下院在威斯敏斯特進行了一場關於國際局勢的辯論。張伯倫在其演說中對間接侵略的問題作了如下的闡述:
當然這已不是什麽秘密,蘇聯政府與英法兩國政府之間至今還未能在“間接侵略”的定義上取得能使各方都滿意的一致意見;雖然我們三國全都知道,間接侵略可能同直接侵略一樣危險,而且我們三方也都期望找到一種滿意的辦法來防止它。[.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與此同時……我們也極其擔心,決不要即使是隻顯露出一點想要侵犯他國獨立的樣子。如果說我們至今還未能在這個間接侵略的定義上同蘇聯政府達成協議,那是因為它所讚成的方案,在我們看來正好包含有那種意義。
辯論是由r?a?巴特勒來收場的。他在發言的末尾也提到了間接侵略的問題,他的話也許相當真實地反映了政府和下院成員們對這個爭論問題的意見,但是也無法指望它能解決困難,找到一種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來同俄國商討我們之間尚未解決的困難問題,而……主要的問題還是,我們是否應該侵犯波羅的海各國的獨立。我們同意(a?辛克萊爵士),我們不應該這樣做。在這一點上難以找到一個方案,這就是談判拖延的主要原因之一。
莫斯科立即對巴特勒的講話作出了激烈的反應。8月2日刊登在《消息報》上的一份塔斯社公報聲稱,巴特勒的話“歪曲了蘇聯政府的態度”。
(公報接著說)事實上意見的分歧並不在侵犯或不侵犯波羅的海各國的獨立這一問題上,因為雙方都讚成應保證,這種獨立問題是不要在有關“間接侵略”的條款中留下漏洞,使企圖侵犯波羅的海國家獨立的人有空子可鑽。談判拖延的原因之一,就是英國的方案為侵略者留下了這樣的空子。
8月2日大使們又一次見到莫洛托夫時,莫洛托夫立即強烈抗議巴特勒的講話。西茲試圖替巴特勒辯解,他說巴特勒一定是認為,重要的是不要使波羅的海各國產生疑慮,或給予敵意的宣傳以可乘之機。然而這種解釋並不能平息莫洛托夫的怒氣。西茲報告說,在這次會談中莫洛托夫成了“另一個人”,這位大使覺得談判遇到了“嚴重挫折”。因此,這次會談在尋找一個雙方都同意的間接侵略定義方麵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是並不出人意外的。次日,當哈利法克斯在上院發表演說時,他也隻能說這個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此時,在簽訂一項軍事協定的時間問題上,兩個西方政府迫於俄國人的壓力,已經作了讓步。因而隻剩下間接侵略的定義這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它至少已使這三個大國在總參謀部人員會談開始之前不可能草簽一項政治協定的條款了。
那時作出的關於軍事協定的談判應立即開始的決定,也是經倫敦和巴黎再三考慮研究後才得出的。正如我們已知道的,締結一項軍事協定是5月15日莫洛托夫向西茲提到的三基本要點中的第…。6月2日俄國的建議中還有這樣一條規定,即載明三國同意彼此互相給予的援助的“方法、方式和範圍”的一項軍事協定,應與公約本身同時生效。然而,在6月間談判初開始時,英法政府就希望它們能夠說服蘇聯政府撤回這一要求。它們反對這個建議的主要原因是,軍事協定的談判必然會進展緩慢,而它們則極其不願意將簽訂一項政治協定的時間拖延到三國總參謀部能夠在軍事條款上達成協議的時候。當然,它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這在斯特朗7月20日給外交部的一封信中略有提到:“的確,這是非常奇怪的,在我們還不能確實斷定它將成為我們的盟國之前,就要我們去同蘇聯政府談軍事秘密問題。”然而,在有些問題上莫洛托夫的死纏住不放戰術證明是很成功的,而這就是其中之一。大使們的爭辯毫無用處。的確,隨著雙方之間的分歧在談判中逐漸減少,軍事協定的問題也越來越被蘇聯政府看成是最最重要的一個問題了。如果不能確實保證它將得到西方的實質性援助,它是不會承擔任何新的義務的。
1938年已經結束,1939年業已開始,但俄國的內部形勢卻沒有任何戲劇性的變化。盡管經過清洗,193第三個五年計劃(19381942年)的草案是在1939年1月30日公布的。它公開宣布的目標是使國家在經濟上、技術上獨立自主和使國家的防務堅不可摧。因此,重點是擺在生產資料方麵而不是消費品方麵。在老的工業中心(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哈爾科夫等地),不再發展新的工業;新的工業將向東麵,在伏爾加烏拉爾地區和更遙遠的西伯利亞和遠東發展。那裏要發展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工業區。具有早期計劃特色的大型工廠的建設將要停下來;中等規模的和小型的工廠將得到發展;整個工業生產在第三個五年計劃期間規定每年平均增長百分之十七點六;其中重工業生產將以百分之十五點二的速度增長。機器製造和化學、電氣工業產量的增加將超過一倍;重金屬冶煉、造船、載重汽車、采煤和石油的產量都將有一個較大幅度的增長(以便形成緊急儲備)。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規定到1942年時應為百分之六十五,生產成本與1937年相比要降低百分之十一(這兩項是**國家工業利潤的指標)。19381942年期間的投資,工業方麵是一千零三十三億盧布(生產資料為八百六十八億盧布,消費資料為一百六十五億盧布);交通運輸方麵為三百五十八億盧布;農業方麵為一百零五億盧布。
相形之下,普通人的個人福利強調得很不夠。在整個期間,消費按人口計算每人可望增長百分之一點七。不過,在此期間普及中等教育可望實現。
在上述計劃中有兩點是十分清楚的。一,計劃優先考慮的是國防和重整軍備;二,為了完成這項計劃,蘇聯應爭取做到在1942年前不被卷入戰爭。
1939年初,為了加快實現現代化和重整軍備,將國防工業委員會分成四個委員會:m?卡岡諾維奇(前國防工業人民委員)領導下的航空工業委員會;造船工業委員會;軍火工業委員會;武器裝備工業委員會。重工業委員會分成:l?卡岡諾維奇(前重工業人民委員)領導下的燃料工業委員會;電氣工業委員會;黑色冶金工業委員會;化學工業委員會;建築材料工業委員會。
2月23日,蘇聯武裝力量全體成員(包括內務人民委員會所屬各單位的成員)向“人民、蘇維埃祖國和工農政府”宣誓效忠,並且每人都在新效忠書上簽名。紅軍采取這種性質的宣誓還是第一次。同一天,海軍委員會人民委員在《真理報》上一篇文章中宣布蘇聯政府決定建立一支龐大的遠洋艦隊。
顯然,蘇聯此刻已經在準備對付可能發生的事情了。
第一個重大事件――雖然人們當時尚未充分認識到它的重要性――是第十八次黨代會上就蘇聯國內外形勢所作的演說。在回顧國內形勢時,斯大林對蘇聯在經濟上所取得的進展表示祝賀。他提到(在他的公開言論中這是第一次)對叛國罪的審判,並宣稱由於清除了“托洛茨基布哈林分子這一小撮間諜、殺人凶手和破壞分子――他們對外國奴顏婢膝,在每一個外國官老爺麵前奴氣十足,匍伏跪拜,甘願為他充當間諜”――國家已經變得更加強大而不是更為削弱了。他就**的清洗(當時有一百六十萬黨員,這個數字比1934年上次代表大會時少了二十七萬)和從黨的隊伍中清除“那些偶然混進來的、死氣沉沉的、有野心的和公開敵對的分子”的情況,作了說明。他解釋說,在當前的國際形勢下,馬克思關於“國家消亡”的預言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國家機器,包括陸軍、海軍和政治警察,必須繼續存在,以確保國家免受國外敵人的侵犯。
講到國際關係時,他公開譴責了在西班牙和其他地方所采取的不幹涉政策,因為其目的是誘使德國把侵略矛頭轉向蘇聯。他說最近關於蘇維埃烏克蘭的一片“喧囂”便是明證:胡說什麽德國人正向烏克蘭進軍,他們已經控製了喀爾巴阡烏克蘭,他們馬上就要侵入和並吞蘇維埃烏克蘭,等等。他說,這種挑撥的目的是要毒化氣氛,引起蘇聯同德國之間毫無來由的衝突。他譴責了“侵略國”,特別是日本和德國,但是他甚至更加強烈地譴責了那些忍氣吞聲寧願向侵略者的要求讓步的“非侵略國”。他聲稱,蘇聯的政策必須是既謹慎而又和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