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賓主盡歡


    在這次頗為友好的談話將近結束時,伏羅希洛夫再一次強調,在表明波蘭和羅馬尼亞政府自己同意俄**隊過境的一個答複收到之前,軍事討論不可能恢複。[.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


    與此同時,倫敦外交部於8月22日下午指示西茲立即去見莫洛托夫,並且要告訴他說,在得到蘇聯政府發出有關此事的正式消息之前,英國政府對於裏賓特洛甫即將訪問莫斯科的消息暫不表示意見;但是如果消息屬實,這種事態發展似乎就“構成了蘇聯政府方麵的一個不講信義的行動”。不過,法國政府則傾向於對俄國人采取一種不那麽僵硬的作法,在能夠弄清裏賓特洛甫訪問莫斯科的消息將產生什麽結果之前,暫時以“冷靜和保留的態度”來對待它。也許在莫斯科做一些事仍是有可能的,即使隻能盡量縮小德俄和解的影響也是好的(這種和解無論如何會給德國同意大利、日本和西班牙等國的關係帶來不利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事情將取決於俄德公約的條款內容。如果它隻是“一項一般性的原則協定,同例如法德之間的協定相類似”,那麽,博內看不出為什麽英法兩國同蘇聯政府的談判就不應該再繼續下去。在這些法國人看法的影響之下,英國外交部於22日晚又給西茲拍了一份電報,要他在探詢時使用“比指示的那些話要溫和一些的詞句”,並設法從莫洛托夫那裏打聽一下裏賓特洛甫的訪問同三國談判的前途將會有什麽關係。可是這第二份電報是在西茲於22日下午7時已見到了莫洛托夫並已經按照前一次的指示行事以後才拍發出去的。因此,在這次會見中出現了唇槍舌劍的激烈交鋒。莫洛托夫擔絕接受不講信義的指責,他反而指責西方國家缺少誠意。他說,蘇聯政府曾一再提出軍隊通過波蘭和羅馬尼亞的問題,“最後(在昨天或前天)蘇聯政府斷定它是受騙了,這才‘接受了德國政府向它提出的建議’”。當西茲問道,是否過去幾個月所作的努力現在必須作為一筆勾銷,或者是否還有“可能繼續這項有益的工作”時,莫洛托夫回答說,現在一切都要取決於同德國的談判,也許再過,比如說,一星期,他們就“可能看出”英法俄三國會談是否能恢複。在西茲離去後,莫洛托夫立即又召見了納吉阿爾(這樣就使得這兩位大使來不及相互磋商了),對他講了同樣的話。很清楚,西方的談判者現在正在退出舞台,不過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也沒有真正把門關死。


    8月23日晚,裏賓特洛甫和斯大林簽署了一項互不侵犯公約,第二天公布了條約的全文;23日還同時締結了一項瓜分波蘭的秘密協定,雖然這件事在當時自然是不為外間所知的。在看到互不侵犯公約的全文後,法國政府仍然認為在它的條款中有空子可鑽,英法在莫斯科的談判以後還是有希望的。8月24日納吉阿爾接到指示,要他去問莫洛托夫:“新的公約是否,並且在何種程度上……容許法國、英國和蘇聯政府之間現正進行的會談繼續下去以至結束”,以及它“是否,並且在何種程度上使1935年5月2日的條約中蘇聯政府對法國承擔的義務不受影響”。西茲也接到指示,要他同納吉阿爾采取一致的行動,去詢問以上兩個問題中的第一個問題。


    在兩位大使能夠見到莫洛托夫之前,德拉克斯和杜芒克在他們自己的要求之下,8月25日同伏羅希洛夫作了最後一次的會晤。伏羅希洛夫告訴他們說,“鑒於政治局勢發生了變化,繼續會談已經沒有什麽意義”。會晤結束時,伏羅希洛夫就波蘭問題又講了一通話。這些話也許是想為兩個軍事代表團所受待遇找一個借口,但是據英國大使館武官的看法,這也是“俄國人憎恨波蘭人的一個真實暴露”。“在我們會談的整個期間,波蘭報紙和波蘭人民都不停地在說,他們不要蘇聯人的幫助。……難道說為了把我們的幫助給予波蘭,我們就必須先征服它嗎,還是,我們應跪下來乞求,把我們的幫助獻給波蘭?這種立場我們是辦不到的。”


    同伏羅希洛夫的這次見麵是在25日下午1時。當天下午6時,莫洛托夫在克裏姆林宮又接見了這兩位大使,對他們講了同樣的話。西茲在納吉阿爾之前先行告辭(納吉阿爾還要單獨談他所接指示中的第二部分),當他向莫洛托夫說再見時,後者“帶著一種幾乎是熱情的坦率態度說,真是遺憾,我們竟沒有能在軍隊過境問題上取得波蘭和羅馬尼亞政府的同意,從而使談判獲得圓滿結果”。接著,納吉阿爾就提出了關於法俄公約是否繼續生效的問題。莫洛托夫向他保證說,德俄公約中絕沒有會影響法俄公約繼續生效的東西。不過,莫洛托夫也著重指出,由於沒有一項軍事協定,法俄公約基本上隻能算是一種“純精神”性質的東西。也象對西茲講的一樣,莫洛托夫在同納吉阿爾談話時也把談判的破裂歸咎於波蘭方麵。


    經過8月25日同伏羅希洛夫和莫洛托夫的這兩次會晤,甚至連法國政府也感到同蘇聯政府恢複談判已經毫無希望;於是在8月25日當天晚上,兩**事代表團就從莫斯科匆匆啟程返國。


    第十章德蘇互不侵犯公約及一項秘密議定書的簽訂,8月14日至24日


    8月14日,裏賓特洛甫打電報給舒倫堡,要他立即去見莫洛托夫,並說明完全而又永久地改變俄德關係的時刻已經到來。因此,裏賓特洛甫“準備對莫斯科作一次短時間的訪問,以便用元首的名義向斯大林元帥陳述元首的意見”。8月15日晚,舒倫堡把這一信息帶給了莫洛托夫。據舒倫堡報告說,莫洛托夫以“極大的興趣”接受這一信息,而且他“比以前更加坦率了”;不過他認為,如果裏賓特洛甫的訪問要取得成果,那就需要作好充分的準備。他特別提到了據說齊亞諾在6月底時已經對蘇聯駐羅馬代辦提起過的那幾個問題:改善蘇日關係;簽訂一項德蘇互不侵犯公約和聯合保證波羅的海各國的可能性;簽訂一項範圍廣泛的經濟協定。這個方案的經濟部分已經在進行中,莫洛托夫想知道德國是否願意討論其他幾點。如果願意的話,他認為就應當就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討論。


    舒倫堡在又接到了新的指示之後,就在8月17日告訴莫洛托夫說,德國政府願意就他們上次會見時提到的一切問題進行談判;裏賓特洛甫則準備在8月18日以後的任何一天飛往莫斯科;他擁有全權來處理德蘇關係中的全部複雜問題和簽訂相應的條約。在這次會晤中莫洛托夫說,斯大林“正以極大的興趣注視著會談”;他並把蘇聯政府對大使15日的口信的正式答複交給了舒倫堡。答複對於德國“改變原來的政策,朝著認真改善同蘇聯的政治關係的方向發展”的前景表示歡迎,雖然表達的方式是小心謹慎的和有節製的,而且也提到了俄國不信任德國的理由。蘇聯政府建議,第一步應該是簽訂各項經濟協定,接著在不久之後,或是簽署一項互不侵犯公約,或者就重新肯定1926年的中立條約。關於裏賓特洛甫前來莫斯科的建議,莫洛托夫對於“這樣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國務活動家”居然建議來訪問他們,表示非常滿意,並且同斯特朗,“一位二等官員”的來訪作了對比,以表示對德國人此舉的稱讚。不過,俄國人自己所希望的顯然是不要有這樣大張旗鼓的場麵。裏賓特洛甫的來訪會很快宣揚出去,這是俄國人希望最好能避免的。他們寧願“不聲不響地做點實際工作”。


    俄國人試圖避免加快同德國人談判的步伐,其動機也許與英國政府當初派遣代表團到莫斯科來時的動機並沒有什麽不同。如果同兩方麵的談判能夠盡量地拖延下去的話,也許單靠這種辦法就能阻止希特勒在天氣變得不適宜打一場閃電戰之前進攻波蘭。但是這樣的拖延時間正是裏賓特洛甫決心要避免的。第二天(8月18日),他打電報給舒倫堡說,鑒於德波關係“正在日益惡化”,應催促對方不要拘泥於正常的外交程序,事情要加快進行。經濟協定實際上已經完成(事實上是在8月19日深夜簽署的)。互不侵犯公約的談判也很簡單,隻要求兩國在二十五年的期限內彼此不進行戰爭或以武力相對抗。舒倫堡還應向對方指出,裏賓特洛甫特有權“簽署一項特別議定書,以規定雙方在對外政策問題方麵的利益,……比如,決定在波羅的海地區的利益範圍,波羅的海各國問題,等等”,不過這樣的解決隻有“通過口頭討論”才有可能。


    為了執行這些最新的指示,舒倫堡在8月第一次的會晤中,莫洛托夫仍堅持他的意見,即裏賓特洛甫的訪問需要“充分的準備工作”,甚至要為來訪規定一個大概的日期也是不可能的。互不侵犯公約並不象德國人似乎想象的那樣簡單。而特別議定書的內容也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蘇聯政府希望德國政府能夠更具體地說明它應包括哪些內容。“蘇聯政府對待它簽訂的條約的態度是極其嚴肅的。它尊重自己所承擔的義務,並盼望別人也同樣地尊重達些條約。”


    顯然,等舒倫堡一走,莫洛托夫就立即去向斯大林報告。斯大林被一項能解決“波羅的海地區利益範圍”的議定書所yin*而上了鉤,這項議定書則隻有裏賓特洛甫來莫斯科才能簽署。在他離去還不到半小時之後,舒倫堡又被重新請回到克裏姆林宮來。在下午4時30分,莫洛托夫告訴他說,蘇聯政府同意裏賓特洛甫在經濟協定公布一星期之後,即8月26或27日來訪問。


    然而,德國人覺得所建議的這個日期還不夠早。8月21日下午3時,舒倫堡向莫洛托夫轉達了希特勒給斯大林的一個口信,表示同意俄國起草的一份互不侵犯公約草案(草案是在19日深夜發往柏林的),並要求讓裏賓特洛甫於星期二,即8月22日,或至遲於23日在莫斯科受到接待。莫洛托夫於下午5時把斯大林的答複交給了舒倫堡。其內容如下:


    多謝你的來信。我希望德蘇互不侵犯公約將給我們兩國的政治關係帶來一個決定性的好轉。我們兩國的人民需要相互之間的和平關係。德國政府同意締結一項互不侵犯公約,就為消除我們兩國之間政治上的緊張局勢,並為建立兩國之間的和平與合作提供了基礎。蘇聯政府要我通知閣下:它同意裏賓特洛甫先生於8月23日到達莫斯科。


    這樣,戰爭的第一個大戰鬥回合就被德國在8月21日那天贏去了。當天深夜,德通社發表了如下的公報:“德國和蘇聯兩國政府同意締結一項互不侵犯公約。外交部長裏賓特洛甫先生,為完成談判工作將於8月2第二天早晨也在俄國報紙上發表了,但沒有提裏賓特洛甫來訪的確定日期。按照舒倫堡的**,此事在莫斯科“引起了外交界極大的驚奇”,並“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裏賓特洛甫已由希特勒授予全權來進行關於互不侵犯公約及“一切有關問題”的談判和簽署由談判達成的任何協定。他從柏林乘飛機去莫斯科,於8月23日下午時到達。當天下午他在克裏姆林宮見到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同他們進行了三個小時的討論,內容涉及到蘇德關係中的一切方麵。雙方同意應在一個完全新的基礎上處理這些關係,並以一項互不侵犯公約和一項規定雙方勢力範圍的秘密補充議定書來予以表達。雙方同意,在萬一發生戰爭的情況下,劃出一條穿過波蘭的分界線,並劃定涉及到芬蘭、波羅的海各國和比薩拉比亞的其他一些利益範圍。晚上8時剛過,裏賓特洛甫打電話給柏林說,剛才結束的第一次會議“正朝著對我們有利的方向進行”,不過俄國人認為舉足輕重的一點還未解決,這就是他們要求把波羅的海的兩個不凍港,利耶帕亞和溫次匹爾斯,劃入他們的勢力範圍。希特勒同意了這個安排,於是為準備協定的最後文本掃清了道路。


    互不侵犯公約並沒有經過多少討論。俄國人8月19日交給對方的草案全文,顯然在柏林又重新起草過。裏賓特洛甫自己在他的法律專家高斯所擬的序言中加上了“一個多少有點說過了頭的關於建立德蘇友好關係的短語”。斯大林對此表示反對,他說,“被納粹政府用大糞澆頭已經六年之後,蘇聯政府不能夠突然又向大眾講保證德蘇友好的話”。於是,這一成為問題的短語就被改掉了。不過除此之外,雙方似乎都沒有提出過什麽實質性的改動。


    8月23日夜間,裏賓特洛甫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舉行了第二次會談,雙方就共同感興趣的各種問題進行了廣泛的討論。在德國對日本的影響這個問題上(蘇聯政府對此特別感興趣),裏賓特洛甫宣稱他本人準備試試,來對蘇日分歧進行調解。斯大林說,德國在這方麵的幫助將是有用的;不過他不願讓日本人留下這樣的印象,即似乎是俄國在這件事上采取了主動。對於日本的挑釁,俄國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日本想要戰爭,它可以打。……如果日本想要和平,那當然更好”裏賓特洛甫向斯大林保證,一次新的發動是沒有什麽問題的――隻不過是已進行了好幾個月的會談的繼續罷了。


    斯大林問起意大利的目的是不是還不隻限於阿爾巴尼亞一地――他似乎認為吞並阿爾巴尼亞“對意大利並沒有什麽特殊的價值”。意大利對希臘領土是否抱有野心?裏賓特洛甫回答說,“為了戰略上的原因,阿爾巴尼亞對意大利來說是重要的。而且,墨索裏尼是一個強硬的人,不可能把他嚇倒。”不過,他“十分歡迎德國同蘇聯恢複友好關係”。


    裏賓特洛甫在被問到他對土耳其如何看法時說,盡管他極力想同它建立友好關係,土耳其卻還是首先參加反對德國的“包圍陣線”的國家之一。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也說道,蘇聯“同土耳其人的搖擺政策也有過不幸的經曆”。雙方一致認為,英國“為了鼓勵反德的宣傳”,正在把大量金錢送進土耳其。


    在議論英國時,這三位政治家似乎都表現了特殊的敵意。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訴說,英**事代表團“從來不告訴蘇聯政府它真正想要的是什麽”。裏賓特洛甫說,“英國是虛弱的,但卻想讓別人去為它的統治世界的狂妄要求打仗”;對此,斯大林“激動地表示同意”。他說,


    英**隊是脆弱的;英國海軍也不象過去那樣重要了。英國的空中力量有了增加,……但駕駛員不足。如果英國雖有此缺點而仍能統治世界,那也隻是因為其他國家太愚蠢,總是讓自己被人嚇住了。舉例來說,區區幾百個英國人居然統治了印度,這真是可笑。


    話雖如此,斯大林的意見是,“盡管英國有其弱點,但打起仗來還是很機智,很頑強”。


    另一方麵,斯大林在談到法國時帶有幾分敬意。他認為法國的軍隊是“值得重視的”。裏賓特洛甫在答話中指出,法**隊在數量上劣於德國。而且,“德國的西部防線要比馬其諾防線堅強五倍。如果法國想同德國交戰,那它一定會被打敗。”


    在談到**公約這一題目時,隻輕輕一筆就帶過了。裏賓特洛甫說,這項公約“基本上不是針對蘇聯,而是針對西方民主國家的。他知道,……蘇聯政府完全認識到這一事實。”斯大林插話說,這項公約“主要是嚇唬了倫敦城和英國的小店主們”。裏賓特洛甫同意這一點,並且說了一個流傳於柏林的笑話:“斯大林自己也會參加**公約的。”


    最後,裏賓特洛甫宣稱,德蘇諒解受到德國人民各階層的“最熱烈的歡迎”。他們“本能地覺得德蘇之間並不存在有天然的利害衝突;良好關係的發展迄今隻是受到外國的,特別是英國的陰謀詭計的幹擾罷了”。斯大林說,這一點,他“完全可以相信”;不過,他說到“德國人希望和平”這句話時,卻使裏賓特洛甫又提到了他們“對波蘭的憤怒”,這種憤怒“是如此之強烈,以致人人都準備要打”。


    在這第二次會談中,賓主頻頻舉杯祝酒――為希特勒幹杯,為裏賓特洛甫幹杯,甚至為舒倫堡也幹了杯。“莫洛托夫先生向斯大林舉杯說,是斯大林,通過他今年3月發表的、已被德國很好了解的演說,才引來了政治關係的徹底變化。”莫洛托夫和斯大林一再為互不侵犯公約、為德蘇關係的新階段和為德國民族幹杯。裏賓特洛甫也為斯大林、為蘇聯政府和為德蘇關係的順利發展而幹杯。在離去時,斯大林對裏賓特洛甫講了“大意是這樣的話:蘇聯政府是非常認真地對待這項新公約的。他可以用自己的名譽來保證,蘇聯決不會背叛它的夥伴。”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時空之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肥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肥羊並收藏異時空之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