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蘇芬之戰


    在蘇芬戰爭初期,赫爾辛基就已經通過瑞典和美國試圖與莫斯科恢複接觸,可是徒勞無益。[.mianhuatang.info超多好看小說]事實上,對芬蘭來說,它絕不是要在戰勝和戰敗之間作出選擇。芬蘭能夠指望的最好結果,乃是進行一場能夠頂住敵人的戰鬥,直到莫斯科由於外來的壓力而自願降低要求。芬蘭的政策方針之一,就是對蘇聯政府施加這種壓力;另一個方針是設法與莫斯科直接談判。


    1月間,芬蘭人再度試探與莫斯科媾和的可能,這次是通過柏林進行的,但毫無結果。一麵又在斯德哥爾摩通過官方和非官方的渠道同時進行試探。1月29日,蘇聯政府通過斯德哥爾摩轉告對方,它在原則上並不排除與“賴提坦內爾政府”達成一項協議。它預先通知芬蘭政府,它迫切要求得到的東西,範圍更為廣泛了,問赫爾辛基打算作何讓步。這樣,恢複談判的第一個障礙――“庫西寧政府”的存在――被排除了。


    芬蘭人在2月2日的答複中建議,“原來在莫斯科談判得出的結果”應作為重新談判的。另外,為了滿足列寧格勒安全的需要,他們願意在交換的基礎上割讓卡累利阿地峽上以前從未特別提到過的一部分領土。至於蘇聯在漢科地區建立基地一事,則隻字未提。相反地,赫爾辛基建議通過國際協定實現芬蘭灣的中立化。2月5日,蘇聯政府拒絕以這些條件作為談判基礎,這一天正是盟國最高作戰會議決定派出遠征軍的日子。


    此後大約有兩個星期,在外交戰線上沒有再發生什麽事情。莫斯科大概正在等待它的新軍事攻勢的結果;而赫爾辛基則正心神不定地盼望盟國的計劃能夠實現,這樣,即使不能有更多好處,至少能加強它對莫斯科討價還價的地位,也許還能促使斯德哥爾摩和奧斯陸采取更積極的援助方式。


    第二階段開始了。蘇聯政府把它的條件通知斯德哥爾摩和倫敦,這些條件中包括租借漢科,割讓卡累利阿的更多土地,包括維普裏、索爾塔瓦拉、凱基薩爾米等城市。這些要求對芬蘭政府來說是太苛刻了。可是時間緊迫,蘇軍在蘇馬取得勝利後,已突破曼納海姆防線,直指維普裏。盟國的計劃雖然大體上已經清楚,但是遠征軍的確切規模,最重要的是這支軍隊到達芬蘭的日期,還不可知。第一支分遣隊在3月底以前幾乎毫無指望能到達。要求瑞典、挪威允許軍隊過境問題也仍然沒有解決。不僅如此,瑞典政府甚至十分明白地表示,芬蘭不能指望瑞典同意盟**隊過境,或者指望瑞典對這場衝突進行武裝幹涉。瑞典政府認為,進行幹涉不僅會導致瑞典與蘇聯開戰,而且――瑞典首相漢遜強調,他已受到柏林的警告――還將使它卷進大國之間的戰爭。另一方麵,如果盟**隊企圖強行過境(漢遜有一次對坦內爾說),瑞典將站在蘇聯一邊與芬蘭作戰。盡管蘇聯提出的條件難以接受,但漢遜仍敦促芬蘭政府與莫斯科媾和,同時表示,在這件事之後,芬蘭可望得到瑞典的經濟援助。


    芬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曼納海姆元帥的意見也是如此。2月28日,他在總司令部對總理和政府的其他四位成員陳述了自己的主張,必須立刻,即在軍隊被擊潰以前,就締結和約。如果軍隊一垮,就將失去與俄國人討論媾和條件的任何機會。他自稱說服了部長們,但是他必須首先說服他自己手下的將領們,因為他們中間除了一人以外,直到那時還都認為必須繼續戰鬥。


    據曼納海姆元帥說,芬蘭政府在2月29日作出了進行談判的決定,但是這一決定並未立即付諸實行。芬蘭進一步征求倫敦和巴黎的意見,主要希望它們作出有利的答複,可使蘇聯的要求變得溫和些。第一支五萬人的分遣隊是否能在3月份登陸,一百架轟炸機是否能立即運出。達拉第未和倫敦磋商就都答應了;而英國似乎隻同意馬上提供五十架轟炸機。進一步的有關遠征軍的消息不斷傳到赫爾辛基,這些消息是相當矛盾的,直到3月7日,部隊的組成方式以及到達芬蘭的日期才有了確切的消息:第一支分遣隊――一個英法混合師――可望在第二支分遣隊――三個英國師――一旦有把握可通過鐵路運輸,立即就可趕到。巴黎和倫敦方麵都催促芬蘭政府正式提出求援的呼籲,並堅持必須立即提出。但軍隊過境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的端倪。


    與此同時,通過斯德哥爾摩與莫斯科進行的間接接觸仍在繼續。芬蘭人這時不僅願意割讓芬蘭灣東麵的島嶼,而且也願意割讓漢科以及卡累利阿地峽上紅軍已經到達的地帶。然而,他們希望保住維普裏和包括索爾塔瓦拉在內的拉多加湖西北的地區。芬蘭為爭取德國對此支持而作了最後的嚐試,但是也失敗了。3月4日,希特勒對正在訪問他的斯文?海定說,“唯一的出路,不是尋找第三方麵調停,而是芬蘭與俄國之間直接解決。”第二天,3月5日,芬蘭人獲悉,蘇聯政府一心想要芬蘭割讓維普裏和索爾塔瓦拉,而且堅持必須接受其要求,和談必須立即在莫斯科開始。此時,維普裏的失陷已迫在眉睫,芬蘭最高統帥部正在把最後的一點後備軍十四個營的兵力投入戰鬥。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在3月6日決定派出全權使節赴莫斯科,然而同時,又請求西方國家再放寬八天期限,好讓芬蘭正式要求它們援助。


    西方盟國規定3月12日為芬蘭發出求援呼籲的最後期限。3月11日,芬蘭在緊急關頭再向斯德哥爾摩詢問,是否可讓遠征軍過境,但再次遭到對方斷然拒絕。而且,3月9日曼納海姆已明確地勸告政府求和,因為卡累利阿地峽的形勢已無法防守,而外國的援軍至少也得幾周才能到達,何況也無濟於事。


    蘇聯政府機敏地拒絕了芬蘭的停戰建議。芬蘭總理賴提遵照蘇聯政府的要求,當戰鬥還在繼續的時候就率領代表團飛往敵方的首都去談判和平了,這在現代史上也許還是第一次。單單這種局麵就使真正的談判很難進行。大概是芬蘭不想介入大國戰爭的願望,使得蘇聯樂意與之媾和。可是,一旦芬蘭的全權代表到了莫斯科,公開派出一支盟**隊(曾先後遭到瑞典和德國的反對)的前景已不能阻止蘇聯領導人把他們認為確保國家安全所需要的那些條件強加給芬蘭人。因為在此期間,芬蘭正麵臨被擊潰、被毀滅的威脅,而莫斯科則恰當地估量了這一形勢。這樣,由於芬蘭的兩種政策路線交織在一起,而芬蘭政府又麵對著莫斯科提出的“要麽接受,要麽拒絕”以及倫敦、巴黎規定的最後期限,盟國幹預的計劃(不久前還被認為是芬蘭政府在談判桌上唯一的王牌),其價值就減少了。因此,3月11日,得到議會支持的芬蘭政府隻好通知它派往莫斯科的代表團,迫於軍事形勢,接受蘇方條件。和約於第二天,戰鬥停止。但是,年邁而篤信宗教的芬蘭總統屈厄斯提?卡利奧在簽署授予特使全權簽訂和約的委任書時,卻發出了《聖經》中的詛咒:“讓我這隻被迫簽字的手枯萎了吧。”


    ~~~~~~~~~~~~~~~~~~~~~~~~~~~~~~~~~~~~~~~~~~~~~~~~~~~~~~~~~~~~~~~~~~~~~~~~~~~~~~~~~~~~~~~~~~~~~~~~~~~~~~~~~~~~~~~~~~~~~~~~~~~~~~~~~~~~~~~~~~~~~~~~~~~~~~~~~~~~


    就在3月12日這同一天,張伯倫的內閣決定重新實行派一支遠征軍在納爾維克、特隆赫姆、卑爾根和斯塔萬格登陸的方案,作為援助芬蘭計劃的一部分。


    莫斯科談判進行了五天。談判進行的真相是保密的。在會談過程中,蘇方的條件甚至比原來更苛刻了。因為除了芬蘭灣的防備和列寧格勒的安全以外,這時蘇聯又進一步提出要保障它西部唯一的不凍港摩爾曼斯克及其通往列寧格勒鐵路線的安全,作為新的目標。


    根據這一和約,芬蘭喪失了整個卡累利阿地峽。這裏的邊境線向西北方向移後了大約七十英裏。芬蘭被迫把維普裏及與其毗連的海灣中的島嶼割讓給蘇聯。拉多加湖及其沿湖地區,包括凱基薩爾米和索爾塔瓦拉等市鎮,這時已全部劃進蘇聯疆界。芬蘭灣內的某些芬蘭島嶼,包括霍格蘭、蒂塔爾薩裏、拉萬薩裏、佩寧薩裏和謝伊斯卡裏等島,也都割給蘇聯。根據俄芬邊界線必須遠離列寧格勒摩爾曼斯克鐵路線的精神,芬蘭還失去了距離該鐵路線最近的梅爾卡湖和庫奧拉湖以東的一些領土,以使蘇聯與科拉半島之間的交通得到更好的保護。此外,芬蘭還給予蘇聯過境權,以便於蘇聯與瑞典之間的貨運。而且為了這一目的,芬蘭承擔義務參加橫貫芬蘭腰部地帶的鐵路建築,以連結蘇聯境內的坎達拉克沙和芬蘭境內克米湖畔的鐵路終點站。挪威與蘇聯之間貨運、客運在佩特薩莫地區以及橫越該地區的過境權也確定了下來。事實上,這就意味著蘇聯這時已直達挪威邊境,並已鞏固了它在那條狹窄而至為重要的通向北冰洋的不凍港的地位。另外,雷巴契半島和斯雷德尼半島上沿北冰洋海岸的邊界線也進行了調整。


    瀕臨芬蘭灣的芬蘭海岸上的漢科角和周圍海域以及海域內的島嶼租給蘇聯政府,租期三十年,每年租費為八百萬芬蘭馬克,“以供建立能保衛芬蘭灣入口免遭入侵的海軍基地。”


    最後,條約規定,雙方應恢複經濟關係,並商訂一項新的商務協定。


    和約沒有條款說要索取戰爭賠款或強行規定蘇軍占領芬蘭領土。紅軍將撤離佩特薩莫地區及其蘊藏豐富的鎳礦區。這可能是由於該地區有英國的利益――蒙德鎳公司的開采權。另一方麵,芬蘭工業中最重要的部分,包括木材、造紙和紙漿工業,都分布在卡累利阿地峽。因此,割讓的地方估計相當於芬蘭百分之十至十四的最好的土地和經濟資源。此外,塞馬運河在維普裏的進出口這時也落入了蘇聯手中,因而,俄國人就控製了芬蘭東部的全部水道和湖泊網。居住在割讓地區的大約有五十萬人,約占芬蘭人口的百分之十,據說在和約締結後就遷出了。


    條約並未給予蘇聯權力來對芬蘭內部事務施加任何影響,或幹預芬蘭的防務或武裝力量。蘇聯政府在這方麵的克製,推測起來大概由於蘇聯怕被卷入已與英法處於對抗地位的歐戰。


    推測莫斯科和約能否使蘇芬關係有一個持久的基礎,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克裏姆林宮原來對芬蘭的要求,就是打算加強蘇聯在歐洲主要衝突中的戰略地位,條約的簽訂使它在芬蘭灣以及波羅的海中心占有支配的地位。在陸地上,這項條約也為蘇聯西北部各口岸的防務提供了便利。


    所以,從軍事觀點來看,蘇聯表示滿意是有道理的。但在政治上,隨著歐戰的演變,莫斯科不知芬蘭將起何種作用的疑慮並未消除。固然,德國嚴格信守與克裏姆林宮協議的條件,把蘇芬衝突看作隻是蘇聯自己的事情。固然,西方企圖幹預這場衝突的計劃已經落空,挪威和瑞典的中立暫時也製止了歐戰向北蔓延。但是有跡象表明,斯堪的納維亞依然處於盟國戰略範圍以內,從而也就是處於德國要對之采取反措施的範圍以內。這符合蘇聯領導人的根深蒂固的信念:戰爭不可避免地要擴大。因此,他們必然擔心,芬蘭人對於媾和條件的怨憤,以及挪威和瑞典在整個冬季戰爭中如此強烈地流露出來的親芬情緒,當西方盟國把戰爭擴展到北方時,可能成為極易利用的因素。莫斯科必然考慮到了這種前景,所以在和約實施以後,接下來就是防止芬蘭和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結成一個哪怕是純粹防禦性的同盟。


    在芬蘭,剛剛經受了這場嚴峻的考驗,戰敗的悲痛,對蘇聯未來意圖的重重疑慮,交織在一起。可是,幾個星期以後,原來對德國在這場衝突中所持態度的憤慨,對盟國躇躊不決和延誤戰機感到的失望,以及對瑞典拒不在這場鬥爭中發揮更積極作用激起的惱怒,統統開始被一種新的認識所取代:如果芬蘭想要生存下去,就不能單槍匹馬地去幹。果然,和約簽訂之後不久,芬蘭就得到了挪威和瑞典的保證,表示要重新考慮締結共同防禦條約的問題。在這變化無常的時期,一個國家要重整旗鼓,首要的關鍵之一就是防務問題。


    因此,芬蘭人雖然忙於重建家園和安置卡累利阿難民,仍然毫不遲延地開始重建國防。重整地方政權;從國外購買裝備;修建了新的兵營、道路和運輸線路。沿海地區,在瑞典人的指導和財政援助下,修建了新的防禦工事。芬蘭民族的意誌沒有破滅,一旦需要,芬蘭人隨時準備再拿起武器,為祖國的獨立而戰。


    1940年3月14日,挪威議會深孚眾望的議長查爾斯?漢布羅在議會中評論這個和約的條款時說,芬蘭新的東部邊界隻能看作是臨時的邊界,必須重行調整。莫洛托夫堅決認為,漢布羅的講話,還有“瑞典活動家”的某些聲明,以及“芬蘭國內也在大事渲染的東部邊界問題”,都表明了擬議中的芬蘭與挪威和瑞典結盟的真實目的是要對蘇聯進行報複。芬蘭人舉出的種種理由是說明:芬蘭的意圖是尊重其義務;這個同盟將純粹是防禦性的;如果芬蘭企圖報複,瑞典和挪威並不是恰當的盟友。但是所有這些理由全都不起作用。莫洛托夫依然不信。他說,芬蘭與挪威、瑞典之間的“所謂防禦同盟,是完全違反和約的”。德國入侵丹麥和挪威,使這場爭論暫時擱置,但蘇聯並未因此放鬆警戒。在這一年中,莫洛托夫曾兩次重提此事。第一次在9月,他談到他聽說芬蘭與瑞典已經結成秘密同盟;第二次在12月,那時蘇聯駐瑞典公使柯倫泰夫人向他報告說,有一項協議正在商談中,該協議的含義是要使芬蘭的對外政策聽命於斯德哥爾摩。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異時空之大中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肥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肥羊並收藏異時空之大中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