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共度危局
1940年的災難清楚地表明了,英國國內非進行激烈的改革不可。必須把更多的國家資源集中到立即要開戰的地區,去彌補因英國軍隊從法國撤退而遭受的損失,並為未來的戰鬥作準備,這樣,民用品在國家資源中所占的比例勢必要相應地減少。當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使可以利用的資源盡量發揮其作用。
糧食供應首當其衝,需要削減。必須使英國人民有吃的,但必須節約地吃。1940年夏天,一些科學家曾建議一種由黑麵包、麥片、油脂、牛奶和蔬菜組成的飲食,這種飲食搭配得既有營養又經濟實惠。但是,人們認為,當時的形勢還沒有嚴重到需要作這種極端的改變。糧食部的目的是要使國民的飲食盡量保持接近正常的標準――這種政策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這意味著,在整個時期內,小麥的出粉率仍將保持很低。1940年秋天的海運危機帶來了相當大的變化,尤其影響到家畜。該年年底以後,飼料實際上已經停止進口,次年2月,國內供應的飼料實行了配給,3月份起,又規定不準用小麥來喂養牲口。許多專家讚成采取大批屠宰牲畜的政策,但是英國政府認為這種政策是不恰當的,另外提出增加耕地二百五十萬英畝的要求。總的說來,在整個時期內,“雖然英國的海上交通經常受到襲擊,但是它的糧食政策和國內的糧食生產,卻能夠相當有效地和順利地適應這樣一個島國的長期的消耗戰爭”。
1940年夏末,人們一致認為,到那時為止,對民用市場的供應,在國家資源中所占的比例實在太大了,後來,在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前的十八個月裏,所有民用品的供應實際上都受到了限製。民用品的需要量經常被削減,有些物資,例如鋁,實際上被禁止使用。幾乎所有重要物資的供應和分配都受到控製,盡管這些控製辦法本身也常有一些嚴重缺點,但是總的說來,執行得還是比較有效的。通過不給原材料和勞動力以及征用工廠場地等辦法,民用市場的供應間接地受到了限製。除了這些間接的控製辦法之外,再輔之以直接的控製辦法,例如,限製批準建造私人房屋的數目和減少國內市場上紡織品、陶器和其他商品的銷售量。在戰爭的頭九個月裏執行了這些消極的政策,在這以後的一段時期所實施的限製辦法,在有些情況下似乎失之過嚴;那時,政府當局並沒有意識到,有些商品,例如深的平底鍋子、童車和杯子,實際上都是必需品。1942年,當這些商品的供應已經減少到應有的限額之下時,再要擴大這些工業就困難了。
雖然對民用品市場的供應就這樣在不斷減少,但是人們的收入仍在增加。要完全避免通貨膨脹是不可能的,但是政府決心要把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差距盡量局限於為進行貨幣刺激所需要的範圍之內。由於無法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唯一辦法隻有限製消費,使人們的收入合理地保持穩定,並且盡量公平地分配生活必需品,這個目的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即征稅、儲蓄和實行配給。
在1940年7月丘吉爾政府的第一個預算案中,所得稅、附加稅、財產稅以及酒、啤酒、煙和娛樂的稅率都提高了,另外,征收購物稅的辦法也付諸實施。在1941年4月的預算中,征稅又有提高,所得稅的“基準”額從八先令六便士提高到十先令。從表麵上看來,提高的幅度似乎很大,其實這筆數目隻夠抵過國內開支與按照1940年稅率所收稅款之間差額的一半。由於種種原因,再要增加稅收將不切合實際,因此在戰爭後期並沒有打算這樣做,事情很清楚,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差距,不能光是依靠征稅這個方法來消除。自覺的儲蓄固然可以有助於減少個人的花費,但是,如果整個政策不是以對購買力直接加以限製為支柱的話,它早就要遭到危險了。
如上所述,在戰爭的第一年裏,隻有對主要食品才實行配給,而且這一措施是在供應已經發生困難後政府才勉強采取的。可是,到了法國淪陷後,定量配給終於被看作是推行經濟政策的一種主要武器。當時曾經討論到實行全麵配給的計劃,但是被認為不切實際而未被采用。英國政府可望做到的是把定量配給的範圍擴大到包括大多數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對這些東西的需要或多或少是固定的――防止這些商品因人們的貨幣收入太多而受到衝擊。有些東西,例如奢侈品,仍將敞開供應,用來吸收遊資,但配給製度的存在,則甚至可能促進個人的儲蓄。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糧食部於1941年12月推行一種對罐頭肉類、魚類和豆類“按計量點”配給的計劃。這個計劃一試就靈,因此後來又擴大應用到許多其他食品,這些食品在前一時期已經由於“開後門”而脫銷。當這個配給方案還在討論時,已對服裝和鞋類實行了類似的“按計量點”配給辦法。原來,到1940年11月的時候,全國已依靠庫存商品來維持,而且這些庫存商品卻分配得很不合理。同月間,就此事展開了討論,1941年6月1日,貿易大臣宣布了這項計劃。
可是,如果工資繼續增加的話這些試圖製止通貨膨脹的指施就沒有一個能成功。張伯倫政府對工資問題從來未能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而聯合政府,特別是那位新上任的勞工大臣貝文,這時就必須找出一個新的方法。他曾想采取激進的解決辦法,把工資標準固定在原有的水平,規定每四個月由全國仲裁法庭審議一次,但是他的企圖失敗了,於是政府的政策就隻得依靠各個工會的節製和責任感,以及依靠對生活費用進行控製了。後一種政策實際上在1939年12月發放“臨時”食物津貼時就已開始實行了,在法國淪陷後的十八個月裏,英國政府的政策就是以擴大這些津貼的範圍為基礎的。服裝價格也在迅速上漲,1941年下半年,政府曾討論控製服裝價格的方案。結果到年終的時候,便推行了一項生產“經濟實惠”的服裝的計劃,可是直到1942年春天,還未能按照控製價格生產出數量可觀的服裝。穩定物價的政策的成功,可從下麵這件事來斷定:自從這項政策推行後,實際上已不能再以生活費用上漲作為要求增加工資的理由了。可是,盡管有這項穩定物價的政策,到1941年將結束的時候,仍然有人提出大幅度增加工資的要求。然而,如果政府對增加工資一概不準,或者取消或限製工會代表勞方集體同資方進行勞資談判的權利,這樣做在政治上將是失策的。其次,也有必要作些變革,以有助於把勞動力轉移到那些與作戰努力關係最大的工業方麵去,同時提高諸如煤礦和農業這些行業的工資,這些行業雖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工資卻很低。鑒於所有這些原因,政府對輕度的通貨膨脹寧可抱著鼓勵的態度,因為這種輕度的通貨膨脹,在必要時是可以用其他方法來製止的。
因此,到1941年年底為止,英國的作戰努力可以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夏天,是一個坐失良機的時期。當時掌握英國政策的那些人認為,時間對他們有利,他們認為,自己能夠逐步顯現出一種長期的優勢,來勝過德國和勝過那些可能同德國結盟的國家。他們並沒有作過真正的努力去促使英國人民正視自己的嚴重處境,也沒有要求他們為打總體戰作必要的犧牲。
1940年4月初,德國入侵挪威和丹麥得逞,這使英國猛然覺悟過來。公眾輿論走在政府前麵,渴望采取一種更有力的作戰行動。以丘吉爾為首相組成的新的各黨聯合政府,正是全國人民所渴望的那種領導機構。英國人民所麵臨的,是需要打一場純粹防禦性的戰爭,然而,他們這時卻表現出打“進攻戰的氣概”。
從聯合政府成立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這段時期內,英國的戰爭政策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錯誤依然發生,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政策在慢慢地形成,因此,到1941年12月,英國的戰時動員工作已經達到非常高的程度。而且,英國不再是孤軍作戰了。在東歐,俄國軍隊正在抵抗德國軍隊全力的進攻,在西方世界,美國終於把它那巨大的工業潛力全部提供給為了對德國作戰而結成同盟的國家使用,從經濟觀點來看,這更加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意義
在戰爭的這一階段,聯合王國的平民等於都在前線。他們經受著猛烈空襲所帶來的空前苦難,即使大多數人連皮膚也沒有擦傷,但是他們都被搞得筋疲力盡,對國家的作戰努力來說,這比少數人的傷亡,威脅更大。從7月到12月,共有二萬三千零二名平民傷亡,對全國人口來說,這隻不過是一個很小的百分比,但是這個數目已經超過了同一時期內武裝部隊的傷亡數字。
疲勞問題之所以嚴重,是因為增加生產是頭等大事;可是,疲勞還隻不過是英國人的勇氣所要經受的三大嚴峻考驗之一。他們要經受的第二種嚴峻考驗是經常擔心暴死。第三種嚴峻的考驗――在英國也是沒有經曆過的――是既定的社會秩序被破壞了,首先是家庭裏妻離子散,而家庭乃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家庭裏妻離子散的情況有:對兒童進行預防性疏散;住房被炸毀,不得不到能收容他們的地方去棲身;勞動力全部按地區重新分配,在遙遠的海外戰場服役的軍人與妻子的長期分離。其中,對家庭最起破壞作用的是,征召已婚婦女參加民工隊,使她們離開家庭,離開子女,這是一項嚴酷的措施,是英國為了取得最後勝利而必須付出的一部分代價。這一措施,希特勒在吃過苦頭之後,也不願如法炮製,因為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連一個蠱惑民心的**者都不敢強製執行。
英國人民在個人遭受這些苦難的情況下,表現了他們愛好社交的天賦,他們能夠臨時湊合成一些社交組織,來部分地彌補戰爭對他們的生活所造成的破壞。一座警戒空襲的民防哨所,又可以當作俱樂部使用,俱樂部的會員雖然社會經曆大不相同,也沒有選擇會友的條件,卻漸漸結成了朋友。那些一夜又一夜躲避在倫敦地下鐵道的站台上,或躲避在一兩個不使用的隧道裏的群眾,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社交組織和社交活動的網,開展業餘戲劇演出、宗教禮拜、辯論會、音樂會等等;在戰爭結束之前,甚至有人擔心,唯恐這些夜間的難民,有的人由於實在太喜愛這種反常的有家歸不得的自由生活,也許不願恢複正常,回到家裏去做辛苦的家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有一個減輕人們痛苦的因素,這就是,同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內的過去曆次戰爭相比較,藥物治療的效果這時有了驚人的提高。當倫敦和其他交戰國的許多大城市的下水道和總水管因遭到轟炸而一再被破壞時,當居民由於操勞過度、失去家庭、睡眠不足和糧食定量等等原因在精神上和體質上都變得虛弱時,可以預料,由於瘟疫而造成的死亡一定會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那一次流行性感冒所造成的災害相形見絀,然而,在驚人的困難環境下,公共衛生工作仍然做得那麽好,配給的各種食物安排得那麽適當,所以在整個戰爭時期,所有交戰國內人民的健康情況一直都出人意外地良好,隻有少數地區例外,特別是希臘以及阿納姆戰役後的荷蘭北部,那裏的人民由於占領國懷有敵意,存心慘無人道地對待他們,而被活活餓死。科學應用於社會生活有了很大的發展,英國雖然不是在這方麵得到好處的唯一國家,但是這肯定是英國自己的社會狀況方麵的幾個因素之一,這些因素使英國在遭受1940年春天和夏天的巨大災難之後,仍能長期經受嚴峻考驗而堅持下去。
究竟是什麽感情和思想鼓舞了英國人,使他們能在十八個月的艱苦考驗的時期,在反複經受“小型的猛烈空襲”時期,以及在經過德國導彈武器――通稱為v1和v2――的連續光顧後,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氣呢?
對於受到猛烈空襲之害的人們之所以能堅定自己的意誌,一種想法是他們意識到,這種狂轟濫炸本身就是德國空軍承認自己過去在不列顛之戰中失敗的自白書
。戈林要不是由於代價太大和把握太少的緣故而放棄了以前想在白天吃掉皇家空軍以掌握英國上空製空權的這種打算的話,他決不致於把自己的空軍力量轉而用在那種比較容易進行但是效果也較小的夜間騷擾英國平民的行動方麵去。到1940年10月31日的時候,英國空軍已經贏得了1940年7月10日開始的不列顛之戰的勝利,而英國人民也已明白了這一點。早期在空戰方麵的勝利,被認為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使那些在日後的猛烈空襲中受害的平民都感到,即使他們個人或許會喪失生命、炸殘四肢、蕩盡財產或者不得睡眠,但是在這第二階段的空中戰役中,國家的生存已經不再有危險了。
在這個階段,使英國人的士氣得到振奮的第二個因素是,自1940年12月9日開始,英軍在西部沙漠連續戰勝意大利軍隊,接著,在東非戰場又取得同樣輝煌的勝利。對於在非洲戰敗意大利對手的這些勝利的重要性,英國公眾的估計並不過高。他們十分清楚,他們正在自己鍛造或者向人租借的“工具”所要起的“作用”,是在歐洲打敗德國,而在任何地區,隻要德國人尚未親自出馬,戰鬥就不會是決定性的,因此,戰勝德國的一個小夥伴,對決定這場戰爭的結局並不起什麽作用。盡管如此,在這種悲觀失望的時刻,能在任何地區打敗任何敵人總是件好事,英國人民受到了韋維爾將軍的鼓舞,韋維爾用實例證明了,德國人不久前一直在使用並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那種機械化部隊的新戰術,一個英國指揮官也會使用――盡管在當時規模要小一些――並能產生類似的效果,何況,他本人就是這種戰術的倡導人之一,德國參謀總部正是從這些人那裏,學到這種新的軍事訣竅的。可惜,韋維爾將軍有機會來運用這種戰術的時間很短促,但是他用以取得的輝煌成績,已經非常及時地使英國人民的精神麵貌振作起來,從而對此後戰爭的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
1940年的災難清楚地表明了,英國國內非進行激烈的改革不可。必須把更多的國家資源集中到立即要開戰的地區,去彌補因英國軍隊從法國撤退而遭受的損失,並為未來的戰鬥作準備,這樣,民用品在國家資源中所占的比例勢必要相應地減少。當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使可以利用的資源盡量發揮其作用。
糧食供應首當其衝,需要削減。必須使英國人民有吃的,但必須節約地吃。1940年夏天,一些科學家曾建議一種由黑麵包、麥片、油脂、牛奶和蔬菜組成的飲食,這種飲食搭配得既有營養又經濟實惠。但是,人們認為,當時的形勢還沒有嚴重到需要作這種極端的改變。糧食部的目的是要使國民的飲食盡量保持接近正常的標準――這種政策肯定是不合理的,因為這意味著,在整個時期內,小麥的出粉率仍將保持很低。1940年秋天的海運危機帶來了相當大的變化,尤其影響到家畜。該年年底以後,飼料實際上已經停止進口,次年2月,國內供應的飼料實行了配給,3月份起,又規定不準用小麥來喂養牲口。許多專家讚成采取大批屠宰牲畜的政策,但是英國政府認為這種政策是不恰當的,另外提出增加耕地二百五十萬英畝的要求。總的說來,在整個時期內,“雖然英國的海上交通經常受到襲擊,但是它的糧食政策和國內的糧食生產,卻能夠相當有效地和順利地適應這樣一個島國的長期的消耗戰爭”。
1940年夏末,人們一致認為,到那時為止,對民用市場的供應,在國家資源中所占的比例實在太大了,後來,在日本襲擊珍珠港之前的十八個月裏,所有民用品的供應實際上都受到了限製。民用品的需要量經常被削減,有些物資,例如鋁,實際上被禁止使用。幾乎所有重要物資的供應和分配都受到控製,盡管這些控製辦法本身也常有一些嚴重缺點,但是總的說來,執行得還是比較有效的。通過不給原材料和勞動力以及征用工廠場地等辦法,民用市場的供應間接地受到了限製。除了這些間接的控製辦法之外,再輔之以直接的控製辦法,例如,限製批準建造私人房屋的數目和減少國內市場上紡織品、陶器和其他商品的銷售量。在戰爭的頭九個月裏執行了這些消極的政策,在這以後的一段時期所實施的限製辦法,在有些情況下似乎失之過嚴;那時,政府當局並沒有意識到,有些商品,例如深的平底鍋子、童車和杯子,實際上都是必需品。1942年,當這些商品的供應已經減少到應有的限額之下時,再要擴大這些工業就困難了。
雖然對民用品市場的供應就這樣在不斷減少,但是人們的收入仍在增加。要完全避免通貨膨脹是不可能的,但是政府決心要把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差距盡量局限於為進行貨幣刺激所需要的範圍之內。由於無法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唯一辦法隻有限製消費,使人們的收入合理地保持穩定,並且盡量公平地分配生活必需品,這個目的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即征稅、儲蓄和實行配給。
在1940年7月丘吉爾政府的第一個預算案中,所得稅、附加稅、財產稅以及酒、啤酒、煙和娛樂的稅率都提高了,另外,征收購物稅的辦法也付諸實施。在1941年4月的預算中,征稅又有提高,所得稅的“基準”額從八先令六便士提高到十先令。從表麵上看來,提高的幅度似乎很大,其實這筆數目隻夠抵過國內開支與按照1940年稅率所收稅款之間差額的一半。由於種種原因,再要增加稅收將不切合實際,因此在戰爭後期並沒有打算這樣做,事情很清楚,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差距,不能光是依靠征稅這個方法來消除。自覺的儲蓄固然可以有助於減少個人的花費,但是,如果整個政策不是以對購買力直接加以限製為支柱的話,它早就要遭到危險了。
如上所述,在戰爭的第一年裏,隻有對主要食品才實行配給,而且這一措施是在供應已經發生困難後政府才勉強采取的。可是,到了法國淪陷後,定量配給終於被看作是推行經濟政策的一種主要武器。當時曾經討論到實行全麵配給的計劃,但是被認為不切實際而未被采用。英國政府可望做到的是把定量配給的範圍擴大到包括大多數食品和生活必需品――對這些東西的需要或多或少是固定的――防止這些商品因人們的貨幣收入太多而受到衝擊。有些東西,例如奢侈品,仍將敞開供應,用來吸收遊資,但配給製度的存在,則甚至可能促進個人的儲蓄。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糧食部於1941年12月推行一種對罐頭肉類、魚類和豆類“按計量點”配給的計劃。這個計劃一試就靈,因此後來又擴大應用到許多其他食品,這些食品在前一時期已經由於“開後門”而脫銷。當這個配給方案還在討論時,已對服裝和鞋類實行了類似的“按計量點”配給辦法。原來,到1940年11月的時候,全國已依靠庫存商品來維持,而且這些庫存商品卻分配得很不合理。同月間,就此事展開了討論,1941年6月1日,貿易大臣宣布了這項計劃。
可是,如果工資繼續增加的話這些試圖製止通貨膨脹的指施就沒有一個能成功。張伯倫政府對工資問題從來未能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辦法,而聯合政府,特別是那位新上任的勞工大臣貝文,這時就必須找出一個新的方法。他曾想采取激進的解決辦法,把工資標準固定在原有的水平,規定每四個月由全國仲裁法庭審議一次,但是他的企圖失敗了,於是政府的政策就隻得依靠各個工會的節製和責任感,以及依靠對生活費用進行控製了。後一種政策實際上在1939年12月發放“臨時”食物津貼時就已開始實行了,在法國淪陷後的十八個月裏,英國政府的政策就是以擴大這些津貼的範圍為基礎的。服裝價格也在迅速上漲,1941年下半年,政府曾討論控製服裝價格的方案。結果到年終的時候,便推行了一項生產“經濟實惠”的服裝的計劃,可是直到1942年春天,還未能按照控製價格生產出數量可觀的服裝。穩定物價的政策的成功,可從下麵這件事來斷定:自從這項政策推行後,實際上已不能再以生活費用上漲作為要求增加工資的理由了。可是,盡管有這項穩定物價的政策,到1941年將結束的時候,仍然有人提出大幅度增加工資的要求。然而,如果政府對增加工資一概不準,或者取消或限製工會代表勞方集體同資方進行勞資談判的權利,這樣做在政治上將是失策的。其次,也有必要作些變革,以有助於把勞動力轉移到那些與作戰努力關係最大的工業方麵去,同時提高諸如煤礦和農業這些行業的工資,這些行業雖說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工資卻很低。鑒於所有這些原因,政府對輕度的通貨膨脹寧可抱著鼓勵的態度,因為這種輕度的通貨膨脹,在必要時是可以用其他方法來製止的。
因此,到1941年年底為止,英國的作戰努力可以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從戰爭爆發到1940年夏天,是一個坐失良機的時期。當時掌握英國政策的那些人認為,時間對他們有利,他們認為,自己能夠逐步顯現出一種長期的優勢,來勝過德國和勝過那些可能同德國結盟的國家。他們並沒有作過真正的努力去促使英國人民正視自己的嚴重處境,也沒有要求他們為打總體戰作必要的犧牲。
1940年4月初,德國入侵挪威和丹麥得逞,這使英國猛然覺悟過來。公眾輿論走在政府前麵,渴望采取一種更有力的作戰行動。以丘吉爾為首相組成的新的各黨聯合政府,正是全國人民所渴望的那種領導機構。英國人民所麵臨的,是需要打一場純粹防禦性的戰爭,然而,他們這時卻表現出打“進攻戰的氣概”。
從聯合政府成立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這段時期內,英國的戰爭政策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錯誤依然發生,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政策在慢慢地形成,因此,到1941年12月,英國的戰時動員工作已經達到非常高的程度。而且,英國不再是孤軍作戰了。在東歐,俄國軍隊正在抵抗德國軍隊全力的進攻,在西方世界,美國終於把它那巨大的工業潛力全部提供給為了對德國作戰而結成同盟的國家使用,從經濟觀點來看,這更加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意義
在戰爭的這一階段,聯合王國的平民等於都在前線。他們經受著猛烈空襲所帶來的空前苦難,即使大多數人連皮膚也沒有擦傷,但是他們都被搞得筋疲力盡,對國家的作戰努力來說,這比少數人的傷亡,威脅更大。從7月到12月,共有二萬三千零二名平民傷亡,對全國人口來說,這隻不過是一個很小的百分比,但是這個數目已經超過了同一時期內武裝部隊的傷亡數字。
疲勞問題之所以嚴重,是因為增加生產是頭等大事;可是,疲勞還隻不過是英國人的勇氣所要經受的三大嚴峻考驗之一。他們要經受的第二種嚴峻考驗是經常擔心暴死。第三種嚴峻的考驗――在英國也是沒有經曆過的――是既定的社會秩序被破壞了,首先是家庭裏妻離子散,而家庭乃是組成社會的細胞。家庭裏妻離子散的情況有:對兒童進行預防性疏散;住房被炸毀,不得不到能收容他們的地方去棲身;勞動力全部按地區重新分配,在遙遠的海外戰場服役的軍人與妻子的長期分離。其中,對家庭最起破壞作用的是,征召已婚婦女參加民工隊,使她們離開家庭,離開子女,這是一項嚴酷的措施,是英國為了取得最後勝利而必須付出的一部分代價。這一措施,希特勒在吃過苦頭之後,也不願如法炮製,因為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了,連一個蠱惑民心的**者都不敢強製執行。
英國人民在個人遭受這些苦難的情況下,表現了他們愛好社交的天賦,他們能夠臨時湊合成一些社交組織,來部分地彌補戰爭對他們的生活所造成的破壞。一座警戒空襲的民防哨所,又可以當作俱樂部使用,俱樂部的會員雖然社會經曆大不相同,也沒有選擇會友的條件,卻漸漸結成了朋友。那些一夜又一夜躲避在倫敦地下鐵道的站台上,或躲避在一兩個不使用的隧道裏的群眾,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社交組織和社交活動的網,開展業餘戲劇演出、宗教禮拜、辯論會、音樂會等等;在戰爭結束之前,甚至有人擔心,唯恐這些夜間的難民,有的人由於實在太喜愛這種反常的有家歸不得的自由生活,也許不願恢複正常,回到家裏去做辛苦的家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有一個減輕人們痛苦的因素,這就是,同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戰在內的過去曆次戰爭相比較,藥物治療的效果這時有了驚人的提高。當倫敦和其他交戰國的許多大城市的下水道和總水管因遭到轟炸而一再被破壞時,當居民由於操勞過度、失去家庭、睡眠不足和糧食定量等等原因在精神上和體質上都變得虛弱時,可以預料,由於瘟疫而造成的死亡一定會使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的那一次流行性感冒所造成的災害相形見絀,然而,在驚人的困難環境下,公共衛生工作仍然做得那麽好,配給的各種食物安排得那麽適當,所以在整個戰爭時期,所有交戰國內人民的健康情況一直都出人意外地良好,隻有少數地區例外,特別是希臘以及阿納姆戰役後的荷蘭北部,那裏的人民由於占領國懷有敵意,存心慘無人道地對待他們,而被活活餓死。科學應用於社會生活有了很大的發展,英國雖然不是在這方麵得到好處的唯一國家,但是這肯定是英國自己的社會狀況方麵的幾個因素之一,這些因素使英國在遭受1940年春天和夏天的巨大災難之後,仍能長期經受嚴峻考驗而堅持下去。
究竟是什麽感情和思想鼓舞了英國人,使他們能在十八個月的艱苦考驗的時期,在反複經受“小型的猛烈空襲”時期,以及在經過德國導彈武器――通稱為v1和v2――的連續光顧後,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氣呢?
對於受到猛烈空襲之害的人們之所以能堅定自己的意誌,一種想法是他們意識到,這種狂轟濫炸本身就是德國空軍承認自己過去在不列顛之戰中失敗的自白書
。戈林要不是由於代價太大和把握太少的緣故而放棄了以前想在白天吃掉皇家空軍以掌握英國上空製空權的這種打算的話,他決不致於把自己的空軍力量轉而用在那種比較容易進行但是效果也較小的夜間騷擾英國平民的行動方麵去。到1940年10月31日的時候,英國空軍已經贏得了1940年7月10日開始的不列顛之戰的勝利,而英國人民也已明白了這一點。早期在空戰方麵的勝利,被認為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使那些在日後的猛烈空襲中受害的平民都感到,即使他們個人或許會喪失生命、炸殘四肢、蕩盡財產或者不得睡眠,但是在這第二階段的空中戰役中,國家的生存已經不再有危險了。
在這個階段,使英國人的士氣得到振奮的第二個因素是,自1940年12月9日開始,英軍在西部沙漠連續戰勝意大利軍隊,接著,在東非戰場又取得同樣輝煌的勝利。對於在非洲戰敗意大利對手的這些勝利的重要性,英國公眾的估計並不過高。他們十分清楚,他們正在自己鍛造或者向人租借的“工具”所要起的“作用”,是在歐洲打敗德國,而在任何地區,隻要德國人尚未親自出馬,戰鬥就不會是決定性的,因此,戰勝德國的一個小夥伴,對決定這場戰爭的結局並不起什麽作用。盡管如此,在這種悲觀失望的時刻,能在任何地區打敗任何敵人總是件好事,英國人民受到了韋維爾將軍的鼓舞,韋維爾用實例證明了,德國人不久前一直在使用並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那種機械化部隊的新戰術,一個英國指揮官也會使用――盡管在當時規模要小一些――並能產生類似的效果,何況,他本人就是這種戰術的倡導人之一,德國參謀總部正是從這些人那裏,學到這種新的軍事訣竅的。可惜,韋維爾將軍有機會來運用這種戰術的時間很短促,但是他用以取得的輝煌成績,已經非常及時地使英國人民的精神麵貌振作起來,從而對此後戰爭的發展起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