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艱難歲月
1940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舉行了大選。(.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在加拿大,麥肯齊?金於3月解散了議會,重新選舉眾議院。他領導的自由黨獲得了戲劇般的成功。在新選出的眾議院中,自由黨贏得壓倒的多數,在整個戰爭時期,自始至終保持著這個優勢。
1940年9月21日,澳大利亞舉行了大選。由於執政黨和工黨在議會中各占三十六席,另有一名無黨派人士占著舉足輕重的一席,這就在實際上造成了一個僵局。r?g?孟席斯總理改組了他的政府,成立了一個有各政黨代表參加的軍事谘詢委員會。一年後,孟席斯辭職,由英聯邦的司庫阿瑟?w?法登(後為爵士)組閣。可是,不久法登又因在預算案問題上被人指責利用秘密經費去反對共產主義而下台。這樣,約翰?柯廷領導的工黨政府就上了台,一直執政到戰爭結束。
1940年初,新西蘭總理m?j?薩維奇逝世,由彼得?弗雷澤繼任。如同澳大利亞一樣,新西蘭也成立了一個軍事谘詢委員會。1940年,又增設了一個聯合戰時內閣,其中有三名工黨領袖和兩名國民黨領袖,專門負責軍事,其他一切問題仍由那個繼續在行使職責的通常的內閣去處理。1941年5月1日,新西蘭議會被授與非同尋常的應付事變的權力,這一屆議會的任期也延長到1942年12月1日。
1940年夏季的災難,使英國完全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危險境地。毫無疑問,為了國家的生存,它勢必要作出巨大的犧牲,而英國人也準備好作出這樣的犧牲。5月7日和8日英國下議院的辯論,表明了他們的憂慮,也表明了他們要求更有效和更徹底地去處理國家事務。克萊門特?艾德禮的話流露了一種灰心喪氣和坐失良機的情緒,他說:
首相說過,我們必須做某些事情,並為此向我們呼籲過,但是六、七個月過去了,這些應該做的事情仍然未做。由於缺乏一種有效的領導,我們沒有把糧食工作組織好,我們也沒有把人力組織起來,這種情況正在對國民的士氣產生影響,我們還是麵對這一事實為好。
第二天,勞合?喬治甚至更激動地表達了這種心情,他說:“首相……曾發出過呼籲,要求作出犧牲。隻要有人領導,隻要政府明確指出奮鬥的目標,隻要全國深信,那些正在領導國家的人都在履行其職責,全國是準備作出一切犧牲的。”接著,張伯倫內閣辭職,由溫斯頓?丘吉爾為首組成的各黨聯合政府立刻表明了,它對擔當起領導全國的重任是有所準備的。人們不再相信有輕易取勝的可能,也不再認為時間必定有利於英聯邦。這種生死存亡的鬥爭是緊迫而又激烈的。法國淪陷後的一段混亂時期過去後,英國馬上可以調度的後備力量就捉襟見肘,可是在短時期內,除了製訂出解決當前危機的計劃外,也製訂了增加未來戰鬥力量的計劃。
政府著手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指導經濟戰,並且繼續努力去組成更能令人滿意的行政機構。人們普遍感到,財政對戰時政策的影響太大,他們認為,財政部門的管理工作可改由內閣所屬的各個委員會來行使,這些委員會的主席“應被看作是一些不是屬於政府某部而是超越於各部之上的協調大臣”。四個主要委員會,即生產委員會、經濟政策委員會、糧食政策委員會和國內政策委員會的工作,都置於樞密院委員會的監督之下,樞密院委員會先後由張伯倫和約翰?安德森爵士主持。到1941年底的時候,有關經濟政策的重大決定實際上全是由這個樞密院委員會作出的。丘吉爾於1942年2月在下議院對它的職責作了如下的說明:
樞密院長主持的這個機構,在某些方麵,在處理國內事務時,幾乎是與內閣並行的。許多內閣級大臣都是該委員會的正式成員,同時也根據需要,暫時邀請其他的人參加。有許多公事都在日常開會時解決,隻有那些意見嚴重分歧或者極其重要的問題,才由戰時內閣處理。
樞密院委員會的工作由於經濟情報所擴大而給它幫了大忙。經濟情報所後來發展成為中央統計劃和經濟處。這兩個機構後來又經過發展,主要負責為製訂精確計劃提供必需的統計資料。
美國改變向海外供應物資的政策對英國的影響
1940年夏天,英國和它的那些盟國都非常迫切地希望美國能供應更多的物資,但是它們手頭掌握的支付手段已大為縮減。“從時間的觀點來看,財政前景與軍事前景是不一致的。如果這次戰爭將持續三年的話,那麽,每年僅僅動用一億五千萬英鎊的黃金儲備和外匯,或許是一個明智的政策;但是,如果敵人打算在一年內就戰勝的話,這樣的政策就不妥當了。”既然,當時的軍事需要壓倒了其他一切,那麽,迄今推行的那種向海外采購的政策就必須拋棄。隻有美國才有能力來供應英國的需要,而英國能否作為一種戰鬥力量繼續存在下去,取決於美國政策方麵的某些改變。丘吉爾在就任首相後不久,就以私人名義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要求他給予援助,後來又通過官方正式提出這個要求,他寫道:“隻要我們能付,我們就繼續付美元,但是我有理由相信,當我們不再能付款時,你們仍會照樣把物資供給我們的。”以後十九個月的情況是,美國的援助不斷增加,最後它自己也參加了這次大戰。
1940年6月10日,羅斯福在夏洛茨維爾發表的一次演說中,表明美國的政策有了改變,他說:“我們一定要以本國的物質資源去幫助那些反抗暴力的人,同時,我們也一定要利用這些資源並加快利用的速度,使我們自己在美洲大陸能有足夠的裝備和訓練,去應付任何緊急情況和擔負各種防禦工作。(.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美國不僅把武器和裝備,如來福槍、迫擊炮和彈藥給了英國,在1940年9月還把五十艘老式驅逐艦供給英國使用,還使本國的資源轉而用於提高生產能力,以便將來的軍需品生產能有巨大的增加。在整個1940年一年中,英國繼續支付美國提供物資的貸款,同時用自己的船隻或盟國的船隻運走這些物資。但是,到該年年底時,英國欠美國的債務已經大大超過了它在美國擁有的財產,而且實際上也遠遠超過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欠美國的債務。這個問題由1941年3月11日的租借法解決了。
在上述這段時期內,租借法的具體效果並不太,但是它在心理上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直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時候,英國還是以美元來支付美國供應的大部分物資,英國的作戰努力繼續受到缺乏外匯的困擾。但是,租借法使英國能夠預先製訂計劃,在不必擔憂美元問題的情況下重新安排它的進口,並且在不必擔憂將來缺乏物資的情況下集中精力去爭取眼前最高的產量。例如,在海運方麵,從法國崩潰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這段時期,英國船舶的損失大約相當於英國在1940年夏天可使用的船舶總噸數的三分之一,在隨後幾年內,要是美國未向英國保證提供大量船舶的話,情況發展下去將是不堪設想。
~~~~~~~~~~~~~~~~~~~~~~~~~~~~~~~~~~~~~~~~~~~~~~~~~~~~~~~~~~~~~~~~~~~~~~~~~~~~~~~~~~~~~~~~~~~~~~~~~~~~~~~~~~~~~~~~~~~~~~~~~~~~~~~~~~~~~~~~~~~~~~~~~~~~~~~~~~~~~~~~~~~~~~~~~~~~~~~~~~~~~~~~~~~~~~~~~~~~~~~~~~~~~~~~從法國崩潰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這段時期,英國的運輸情況的確是嚴重的。在海上,船舶的損失越來越大,剩下來的船隻的使用效率又在劇烈下降,在國內,內陸運輸的情況也是同樣嚴重。當時,政府對運輸問題卻還沒有作過通盤考慮,同時,也沒有一個機構能使已有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英國船舶損失的程度已如上述。由於法國的崩潰,大約有總載重量為三百萬噸的船舶可供給英國使用,但是,這隻不過幫助避免了有可能變為災難性的局麵,而不能減輕英國的困難處境。比船舶損失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船舶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敵人在海上的活動越來越頻繁,這意味著,英國要麽加強護航製度,從而造成商船在護航隊集結的港口耽擱,要麽使商船繞道走較為安全的海路。在港口耽擱的現象也是相當嚴重的,因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港口都缺乏組織工作和足夠的設備,使得船隻往往要等待很久,才能卸貨或裝貨。1940年秋天,聯合王國作出決定,盡量把運輸工作移往西海岸的各港口,避而不用那些最容易受到德國空軍空襲的沿海地區。可是,這一決定更加劇了運輸困難的情況。
港口擁擠主要是由於內陸運輸係統不健全而造成的。就象海運情況一樣,那些在戰前負責製訂計劃的人,一直擺脫不了運輸能力過剩的想法。在戰時,主要的運輸工作顯然將不得不由鐵路來承擔,但是,當戰爭爆發時,政府並未試圖對鐵路係統上可能最擁擠的那些地方進行調查,也未估計已有的鐵路車輛是否夠用。在戰爭的頭九個月裏,這種弱點還不顯著,但是到1940年秋天,就出現了全麵的運輸危機。這種危機與其說是由於要求運輸的數量增加所造成,還不如說是由運輸的速度降低所造成,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遭到大規模的空襲和把車輛調往原來用車較少的西海岸各港口。對已有的車輛不善於充分地安排好集中使用,更大大增加了運輸上的困難。運輸危機雖然對整個國家經濟隻帶來間接影響,但是它主要直接影響了對英國南部的正常供煤,同時也造成港口擁擠,貨物積壓,因鐵路已無能力把這些貨物運走。
這個運輸危機一直持續到1941年春天,其後情況開始好轉。晝長夜短,空襲停止,組織工作改善,船隻重新駛往東海岸,采取了一些緊急措施來緩和港口的擁擠現象,增添了專用設備,擴大利用了沿海航運,這一切,都有助於減輕鐵路運輸所受到的壓力,到1941年夏天的時候,貨運量又恢複到1940年春天的水平。可是,到那時候情況也很清楚,今後鐵路方麵受到的壓力將非常大,原有的運輸體係是不能適應需要的。最需要的是建立更有效的組織,這項工作到1941年底已經大部分完成。1941年4月間,成立了一個中央運輸委員會,由一些與運輸工作有關的主要政黨的代表組成,以估計和協調各方麵的要求,有必要時,也為如何發揮運輸潛力製訂計劃。在這一行動之後,5月間又成立了戰時運輸部,負責總攬一切運輸事務,包括國內運輸和海外航運。8月間,政府又為戰時運輸部任命了一名鐵道監督官,從而加強了對鐵路的管理。因此,到1941年夏天,這個機構第一次能夠相當精確地預測出未來的需要,並著手製訂能夠滿足這些要求的必要措施。
1940年5月間各黨聯合政府的成立,運輸工人與一般工人工會的秘書長歐內斯特?貝文被任命為新的勞工大臣,這兩件事為勞動政策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麵。貝文在就職時要求有全權管理全部勞動力的供應,並被授與了這項權力。當時征兵工作已經在順利進行,但在非軍事方麵,還看不到相應的效果。可是,在其後的十二個月裏,情況改變了。1940年5月22日,政府授與勞工大臣在征兵和男女勞動力調度方麵幾乎無限的權力。6月間,頒布了一項限製雇用法令,以防止“偷挖”熟練工人和保存農業和礦業方麵的工人,不讓他們流入工資較高的軍火工業;1941年3月,又頒布了必需品生產法令,限製雇主解雇工人的權利和工人離職的權利,以防止勞動力的流動過多。從那時起到戰爭結束為止,勞動力管理的主要方針就是由於采取了這些措施而確立了下來。
 
;要使現有的勞動力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必須對各界對勞動力的需要以及勞動力的來源有準確的了解。最早對勞動力進行估計的,是人力需要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一個部際委員會,於1940年8月成立,由威廉?貝弗裏奇爵士(後為勳爵)主持。但是,在1941年進行勞動力調查時,才第一次真正試圖編製勞動力預算。這次調查所提供的資料,使勞動部有可能製訂一些確切的計劃,並且提前十二個月完成戰時內閣規定的勞動力指標。
因此,到1941年底,這個旨在有效地使用勞動力的機構已經全麵開展工作。然而,在1940年和1941年期間,勞工大臣並沒有濫用其職權。有一個時期,不是勞動力而是其他因素限製了英國戰時經濟的發展。機床和某些戰略物資的供應都不充裕。即使在勞動力本身範圍內,在上述這段時期的大部分時間內,對勞動力的總的需要繼續受到長期缺乏熟練工人的限製。通過推行培訓計劃、削減不必要的使用人數和普遍地以非熟練工人負擔熟練工人的一部分工序等辦法,缺乏熟練工人的情況有所改善,但到了1941年下半年,情形一變而為全麵地缺乏勞動力。預計到1942年,對勞動力的需要量是巨大的。在這種形勢下,勞動管理條例抓緊了。1941年3月起實施的對婦女進行登記和安排的規定,到秋天已將對象擴大到獨身的婦女和沒有孩子的已婚婦女,到12月又實行了強迫婦女參加部隊和民防工作的辦法。為了適應部隊的需要,征兵年齡降低到十八歲半,男子義務兵役年齡由四十一歲提高到六十一歲,集體預備役製度改為個人預備役製度。到美國參戰的時候,英國若按任何其他標難而不是按照它自己後來在戰爭中所定的標準來衡量,已經達到非常高的動員程度。這既表明了英國人對戰爭的態度之轉變,又表明了勞工部在各級的工作小心謹慎,區別情況不同對待,因而在進行這樣動員時並沒有引起英國人民的反感或抱怨。
1940年,加拿大和澳大利亞都舉行了大選。(.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在加拿大,麥肯齊?金於3月解散了議會,重新選舉眾議院。他領導的自由黨獲得了戲劇般的成功。在新選出的眾議院中,自由黨贏得壓倒的多數,在整個戰爭時期,自始至終保持著這個優勢。
1940年9月21日,澳大利亞舉行了大選。由於執政黨和工黨在議會中各占三十六席,另有一名無黨派人士占著舉足輕重的一席,這就在實際上造成了一個僵局。r?g?孟席斯總理改組了他的政府,成立了一個有各政黨代表參加的軍事谘詢委員會。一年後,孟席斯辭職,由英聯邦的司庫阿瑟?w?法登(後為爵士)組閣。可是,不久法登又因在預算案問題上被人指責利用秘密經費去反對共產主義而下台。這樣,約翰?柯廷領導的工黨政府就上了台,一直執政到戰爭結束。
1940年初,新西蘭總理m?j?薩維奇逝世,由彼得?弗雷澤繼任。如同澳大利亞一樣,新西蘭也成立了一個軍事谘詢委員會。1940年,又增設了一個聯合戰時內閣,其中有三名工黨領袖和兩名國民黨領袖,專門負責軍事,其他一切問題仍由那個繼續在行使職責的通常的內閣去處理。1941年5月1日,新西蘭議會被授與非同尋常的應付事變的權力,這一屆議會的任期也延長到1942年12月1日。
1940年夏季的災難,使英國完全明白了自己所處的危險境地。毫無疑問,為了國家的生存,它勢必要作出巨大的犧牲,而英國人也準備好作出這樣的犧牲。5月7日和8日英國下議院的辯論,表明了他們的憂慮,也表明了他們要求更有效和更徹底地去處理國家事務。克萊門特?艾德禮的話流露了一種灰心喪氣和坐失良機的情緒,他說:
首相說過,我們必須做某些事情,並為此向我們呼籲過,但是六、七個月過去了,這些應該做的事情仍然未做。由於缺乏一種有效的領導,我們沒有把糧食工作組織好,我們也沒有把人力組織起來,這種情況正在對國民的士氣產生影響,我們還是麵對這一事實為好。
第二天,勞合?喬治甚至更激動地表達了這種心情,他說:“首相……曾發出過呼籲,要求作出犧牲。隻要有人領導,隻要政府明確指出奮鬥的目標,隻要全國深信,那些正在領導國家的人都在履行其職責,全國是準備作出一切犧牲的。”接著,張伯倫內閣辭職,由溫斯頓?丘吉爾為首組成的各黨聯合政府立刻表明了,它對擔當起領導全國的重任是有所準備的。人們不再相信有輕易取勝的可能,也不再認為時間必定有利於英聯邦。這種生死存亡的鬥爭是緊迫而又激烈的。法國淪陷後的一段混亂時期過去後,英國馬上可以調度的後備力量就捉襟見肘,可是在短時期內,除了製訂出解決當前危機的計劃外,也製訂了增加未來戰鬥力量的計劃。
政府著手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指導經濟戰,並且繼續努力去組成更能令人滿意的行政機構。人們普遍感到,財政對戰時政策的影響太大,他們認為,財政部門的管理工作可改由內閣所屬的各個委員會來行使,這些委員會的主席“應被看作是一些不是屬於政府某部而是超越於各部之上的協調大臣”。四個主要委員會,即生產委員會、經濟政策委員會、糧食政策委員會和國內政策委員會的工作,都置於樞密院委員會的監督之下,樞密院委員會先後由張伯倫和約翰?安德森爵士主持。到1941年底的時候,有關經濟政策的重大決定實際上全是由這個樞密院委員會作出的。丘吉爾於1942年2月在下議院對它的職責作了如下的說明:
樞密院長主持的這個機構,在某些方麵,在處理國內事務時,幾乎是與內閣並行的。許多內閣級大臣都是該委員會的正式成員,同時也根據需要,暫時邀請其他的人參加。有許多公事都在日常開會時解決,隻有那些意見嚴重分歧或者極其重要的問題,才由戰時內閣處理。
樞密院委員會的工作由於經濟情報所擴大而給它幫了大忙。經濟情報所後來發展成為中央統計劃和經濟處。這兩個機構後來又經過發展,主要負責為製訂精確計劃提供必需的統計資料。
美國改變向海外供應物資的政策對英國的影響
1940年夏天,英國和它的那些盟國都非常迫切地希望美國能供應更多的物資,但是它們手頭掌握的支付手段已大為縮減。“從時間的觀點來看,財政前景與軍事前景是不一致的。如果這次戰爭將持續三年的話,那麽,每年僅僅動用一億五千萬英鎊的黃金儲備和外匯,或許是一個明智的政策;但是,如果敵人打算在一年內就戰勝的話,這樣的政策就不妥當了。”既然,當時的軍事需要壓倒了其他一切,那麽,迄今推行的那種向海外采購的政策就必須拋棄。隻有美國才有能力來供應英國的需要,而英國能否作為一種戰鬥力量繼續存在下去,取決於美國政策方麵的某些改變。丘吉爾在就任首相後不久,就以私人名義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要求他給予援助,後來又通過官方正式提出這個要求,他寫道:“隻要我們能付,我們就繼續付美元,但是我有理由相信,當我們不再能付款時,你們仍會照樣把物資供給我們的。”以後十九個月的情況是,美國的援助不斷增加,最後它自己也參加了這次大戰。
1940年6月10日,羅斯福在夏洛茨維爾發表的一次演說中,表明美國的政策有了改變,他說:“我們一定要以本國的物質資源去幫助那些反抗暴力的人,同時,我們也一定要利用這些資源並加快利用的速度,使我們自己在美洲大陸能有足夠的裝備和訓練,去應付任何緊急情況和擔負各種防禦工作。(.mianhuatang.info好看的小說)”美國不僅把武器和裝備,如來福槍、迫擊炮和彈藥給了英國,在1940年9月還把五十艘老式驅逐艦供給英國使用,還使本國的資源轉而用於提高生產能力,以便將來的軍需品生產能有巨大的增加。在整個1940年一年中,英國繼續支付美國提供物資的貸款,同時用自己的船隻或盟國的船隻運走這些物資。但是,到該年年底時,英國欠美國的債務已經大大超過了它在美國擁有的財產,而且實際上也遠遠超過了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欠美國的債務。這個問題由1941年3月11日的租借法解決了。
在上述這段時期內,租借法的具體效果並不太,但是它在心理上所產生的影響卻是巨大的。直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時候,英國還是以美元來支付美國供應的大部分物資,英國的作戰努力繼續受到缺乏外匯的困擾。但是,租借法使英國能夠預先製訂計劃,在不必擔憂美元問題的情況下重新安排它的進口,並且在不必擔憂將來缺乏物資的情況下集中精力去爭取眼前最高的產量。例如,在海運方麵,從法國崩潰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這段時期,英國船舶的損失大約相當於英國在1940年夏天可使用的船舶總噸數的三分之一,在隨後幾年內,要是美國未向英國保證提供大量船舶的話,情況發展下去將是不堪設想。
~~~~~~~~~~~~~~~~~~~~~~~~~~~~~~~~~~~~~~~~~~~~~~~~~~~~~~~~~~~~~~~~~~~~~~~~~~~~~~~~~~~~~~~~~~~~~~~~~~~~~~~~~~~~~~~~~~~~~~~~~~~~~~~~~~~~~~~~~~~~~~~~~~~~~~~~~~~~~~~~~~~~~~~~~~~~~~~~~~~~~~~~~~~~~~~~~~~~~~~~~~~~~~~~從法國崩潰到日本襲擊珍珠港的這段時期,英國的運輸情況的確是嚴重的。在海上,船舶的損失越來越大,剩下來的船隻的使用效率又在劇烈下降,在國內,內陸運輸的情況也是同樣嚴重。當時,政府對運輸問題卻還沒有作過通盤考慮,同時,也沒有一個機構能使已有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英國船舶損失的程度已如上述。由於法國的崩潰,大約有總載重量為三百萬噸的船舶可供給英國使用,但是,這隻不過幫助避免了有可能變為災難性的局麵,而不能減輕英國的困難處境。比船舶損失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船舶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敵人在海上的活動越來越頻繁,這意味著,英國要麽加強護航製度,從而造成商船在護航隊集結的港口耽擱,要麽使商船繞道走較為安全的海路。在港口耽擱的現象也是相當嚴重的,因為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港口都缺乏組織工作和足夠的設備,使得船隻往往要等待很久,才能卸貨或裝貨。1940年秋天,聯合王國作出決定,盡量把運輸工作移往西海岸的各港口,避而不用那些最容易受到德國空軍空襲的沿海地區。可是,這一決定更加劇了運輸困難的情況。
港口擁擠主要是由於內陸運輸係統不健全而造成的。就象海運情況一樣,那些在戰前負責製訂計劃的人,一直擺脫不了運輸能力過剩的想法。在戰時,主要的運輸工作顯然將不得不由鐵路來承擔,但是,當戰爭爆發時,政府並未試圖對鐵路係統上可能最擁擠的那些地方進行調查,也未估計已有的鐵路車輛是否夠用。在戰爭的頭九個月裏,這種弱點還不顯著,但是到1940年秋天,就出現了全麵的運輸危機。這種危機與其說是由於要求運輸的數量增加所造成,還不如說是由運輸的速度降低所造成,而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遭到大規模的空襲和把車輛調往原來用車較少的西海岸各港口。對已有的車輛不善於充分地安排好集中使用,更大大增加了運輸上的困難。運輸危機雖然對整個國家經濟隻帶來間接影響,但是它主要直接影響了對英國南部的正常供煤,同時也造成港口擁擠,貨物積壓,因鐵路已無能力把這些貨物運走。
這個運輸危機一直持續到1941年春天,其後情況開始好轉。晝長夜短,空襲停止,組織工作改善,船隻重新駛往東海岸,采取了一些緊急措施來緩和港口的擁擠現象,增添了專用設備,擴大利用了沿海航運,這一切,都有助於減輕鐵路運輸所受到的壓力,到1941年夏天的時候,貨運量又恢複到1940年春天的水平。可是,到那時候情況也很清楚,今後鐵路方麵受到的壓力將非常大,原有的運輸體係是不能適應需要的。最需要的是建立更有效的組織,這項工作到1941年底已經大部分完成。1941年4月間,成立了一個中央運輸委員會,由一些與運輸工作有關的主要政黨的代表組成,以估計和協調各方麵的要求,有必要時,也為如何發揮運輸潛力製訂計劃。在這一行動之後,5月間又成立了戰時運輸部,負責總攬一切運輸事務,包括國內運輸和海外航運。8月間,政府又為戰時運輸部任命了一名鐵道監督官,從而加強了對鐵路的管理。因此,到1941年夏天,這個機構第一次能夠相當精確地預測出未來的需要,並著手製訂能夠滿足這些要求的必要措施。
1940年5月間各黨聯合政府的成立,運輸工人與一般工人工會的秘書長歐內斯特?貝文被任命為新的勞工大臣,這兩件事為勞動政策打開了一個嶄新的局麵。貝文在就職時要求有全權管理全部勞動力的供應,並被授與了這項權力。當時征兵工作已經在順利進行,但在非軍事方麵,還看不到相應的效果。可是,在其後的十二個月裏,情況改變了。1940年5月22日,政府授與勞工大臣在征兵和男女勞動力調度方麵幾乎無限的權力。6月間,頒布了一項限製雇用法令,以防止“偷挖”熟練工人和保存農業和礦業方麵的工人,不讓他們流入工資較高的軍火工業;1941年3月,又頒布了必需品生產法令,限製雇主解雇工人的權利和工人離職的權利,以防止勞動力的流動過多。從那時起到戰爭結束為止,勞動力管理的主要方針就是由於采取了這些措施而確立了下來。
 
;要使現有的勞動力發揮最大的作用,就必須對各界對勞動力的需要以及勞動力的來源有準確的了解。最早對勞動力進行估計的,是人力需要委員會,這個委員會是一個部際委員會,於1940年8月成立,由威廉?貝弗裏奇爵士(後為勳爵)主持。但是,在1941年進行勞動力調查時,才第一次真正試圖編製勞動力預算。這次調查所提供的資料,使勞動部有可能製訂一些確切的計劃,並且提前十二個月完成戰時內閣規定的勞動力指標。
因此,到1941年底,這個旨在有效地使用勞動力的機構已經全麵開展工作。然而,在1940年和1941年期間,勞工大臣並沒有濫用其職權。有一個時期,不是勞動力而是其他因素限製了英國戰時經濟的發展。機床和某些戰略物資的供應都不充裕。即使在勞動力本身範圍內,在上述這段時期的大部分時間內,對勞動力的總的需要繼續受到長期缺乏熟練工人的限製。通過推行培訓計劃、削減不必要的使用人數和普遍地以非熟練工人負擔熟練工人的一部分工序等辦法,缺乏熟練工人的情況有所改善,但到了1941年下半年,情形一變而為全麵地缺乏勞動力。預計到1942年,對勞動力的需要量是巨大的。在這種形勢下,勞動管理條例抓緊了。1941年3月起實施的對婦女進行登記和安排的規定,到秋天已將對象擴大到獨身的婦女和沒有孩子的已婚婦女,到12月又實行了強迫婦女參加部隊和民防工作的辦法。為了適應部隊的需要,征兵年齡降低到十八歲半,男子義務兵役年齡由四十一歲提高到六十一歲,集體預備役製度改為個人預備役製度。到美國參戰的時候,英國若按任何其他標難而不是按照它自己後來在戰爭中所定的標準來衡量,已經達到非常高的動員程度。這既表明了英國人對戰爭的態度之轉變,又表明了勞工部在各級的工作小心謹慎,區別情況不同對待,因而在進行這樣動員時並沒有引起英國人民的反感或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