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遍地餓殍
如果追溯曆史,其實不難發現,大清洗悲劇潛伏在大饑荒的悲劇中,而大饑荒是集體化的必然悲劇。不幸的是,集體化是布爾什維克建立理想國家的必然追求。
基洛夫的掌聲超過了2分鍾
1934年1月召開的蘇共17大上,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基洛夫在發言時22次提到斯大林,他為斯大林創造了好幾個新的專有名詞,譬如“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掌舵人”、“爭取勞動人民解放的最偉大戰略家”等等,他甚至提出“把斯大林同誌總結報告中的所有論點和結論當作黨的法律來貫徹執行。”
基洛夫這些話每次都被熱烈的掌聲打斷,看上去,全黨緊密團結在以斯大林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斯大林沒有被假象欺騙,他知道,掌聲和動聽的頌詞後麵,一場針對他的前所未有的陰謀正在匯集。
他聞出了匯集到17大的陰謀氣味。按規定,黨的總書記,也就是斯大林,出現在主席台時,掌聲應該10分鍾,政治局委員則應控製在2分鍾,可基洛夫上台時,暴風雨般的掌聲遠遠超過了規定時間。
17大前後的斯大林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政治局勢。
1932年開始的駭人聽聞的大饑荒持續了一年多,被斯大林打倒的反對派正蠢蠢欲動,四處串聯對斯大林不滿的力量。
托洛茨基,這家夥從來就像蜘蛛一樣忙碌地編織著陰謀。僅在被驅逐到中亞後的1928年4~10月,他就在阿拉木圖發出政治信件800封,電報550份,收到政治信件1000封和700份電報。把他驅逐到海外後,因為國內的困難,更讓他成了各種反對派的精神領袖。
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這兩個極左的反對派領袖在倒台後,一度無人理睬,同誌們都是站在斯大林一邊的,但這幾年國家出了困難,原本不讚同他們意見的人現在也開始同情他們,這兩個陰謀家現在成了國內一切反對勢力的中樞。
人們真正同情並支持的是有“黨內經濟學家”之稱的布哈林,大饑荒和一切經濟困難正如他所預料。不過,布哈林和李可夫有更高的黨性,為了團結,他們一起求見斯大林,要求和解,斯大林也答應了和解,但是,這個人卻在不久前評論教皇的文章中有含沙射影的意味。
斯大林知道,這些年,以老布爾什維克名義寫給《真理報》和《消息報》的信雪片一樣多,他們要求斯大林為大饑荒和成堆的社會問題負責。
從1929年實施工業化和集體化開始,蘇聯社會就急劇震蕩。1930年起,城市因糧食大量出口和大量減產,恢複了定量配給製。迅猛的工業投資導致巨額的財政赤字,為彌補赤字隻好大量印刷鈔票,農村倒退到以貨易貨的時代,全蘇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全國都在騷動。(.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雖然大饑荒並沒有造成老百姓造反,但黨的幹部們卻無法接受了。
1933年1月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上,斯大林成為其他同誌攻擊批評的對象。斯大林希望通過強調階級鬥爭轉移一下令人尷尬的饑荒問題,中央委員會書記波留舍夫嗆聲道:“我們總是喊叫富農、敵對分子、舊官史、彼得留拉和其它諸如此類的家夥,在破壞莊家收割,或是在征收糧食中搗鬼,但這樣是改變不了現狀的。”
斯大林在同誌們的批評幫助下承認了錯誤,他說:“我們錯了。”
是的,蘇聯經濟暫時出現了困難,但是,他們卻偏偏沒有看到,隨著糧食源源不斷出口,寶貴的機器源源不斷流入,新的工廠、礦山如雨後春筍般樹立起來,從中部、西部一路延伸,越過烏*拉*爾山直到遙遠的亞洲邊疆。
是的,的確存在可怕的投資失誤、驚人的浪費、惡**故、大量殘次廢品、消極怠工,但無疑這都顯示出潛藏著的階級敵人一直就沒有停止過破壞,內務部破獲的其中一個恐怖集團成員就高達20萬人。
這些鼠目寸光的人隻會說大饑荒、大饑荒,他們看不到蘇聯偉大的工業成就,如果因此中斷列寧偉大理想的實踐,這才是最大的犯罪。
17大果然是一次反對派的大集合,所有中央委員中,斯大林竟然得票最低,反對票高達270張,而他的親密戰友基洛夫隻有3票反對。幸好是等額選舉。卡剛諾維奇下令銷毀斯大林的反對票,宣布斯大林和基洛夫都隻有3票反對。
基洛夫是斯大林親手提拔起來用以打擊季諾維也夫的,但這個一貫信任的人已經不那麽可靠了。據說,17大召開前幾天,竟然有委員找到基洛夫想把斯大林搞下台,雖然基洛夫拒絕了,但他居然忘記向斯大林匯報。
還有,前莫斯科州委書記柳京組織了一個反黨集團,他甚至公開提出要用暴力打倒斯大林,內務部破獲柳京集團後,斯大林要求槍斃柳京,但基洛夫等政治局的同誌竟然否決了這個建議。被判處徒刑的柳京出獄後還在四處竄連搞陰謀。
如果等到下一次黨代會,結果也許是斯大林下台。
第二次內戰和第二次大饑荒
斯大林曾對邱吉爾說,在實施集體化過程中對農民的戰爭,壓力甚至比納粹德國入侵的壓力還大。
1929年12月,斯大林宣布:“我們的政策已經從限製富農剝削轉向徹底消滅富農階級的政策”。這是一次全新的國內戰爭。
布爾什維克**時,把土地分給農民,現在集體化要收回土地和牲畜。生產資料公有製符合經典馬克思主義,但意味著農民失去所有財產,意味著農民將成為被國家束縛在集體農莊的奴工,處境甚至不如1861年之前的農奴製,因為那時還有自由貿易。(.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集體化遭到農民瘋狂反抗,絕望的農民殺掉全國一半以上的馬、2/3的羊,果木、田園、農田設施能破壞的都被破壞。
1929年全蘇發生1300次農民叛亂,1930年1月,參加叛亂的農民僅僅10多萬,第二個月人數就翻了一倍,3月則是80萬……。最嚴重的反抗來自遊牧民族哈薩克人,為警告其他小遊牧民族,哈薩克人的反抗遭到最嚴厲鎮壓,近1/3的哈薩克人在兩年多的動亂和隨後的大饑荒中死亡。
1932年冬,大饑荒來臨,主要受災地為烏克蘭、伏爾加河流域、高加索和哈薩克斯坦,因為它恰好都發生在對集體化反抗最嚴重的地區,很多人認為,這是斯大林蓄意製造的報複。
人類在20世紀終於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和平時期大量消滅人口的製度,它在蘇聯一共製造了三次大饑荒:1921-1923年的第一次大饑荒、1932-1933年的第二次大饑荒、1946-1947年的第三次大饑荒。
第一次大饑荒是真正最嚴酷的大饑荒,蘇聯官方宣稱因持續的幹旱,造成了520萬人死亡,這是歐洲史無前例的記錄。
不過,此時被迫實施“新經濟”的列寧向一切國際友好勢力開放。美國民間通過胡佛發起的“美國救援組織”提供了70萬噸糧食和藥品援助。高爾基曾這樣評價:“你們從死亡中拯救了350萬兒童,550萬成*人,在我所知道的全部人類受難史上,沒有任何行動就其規模和慷慨能夠和這次援助相提並論。”
第二次大饑荒刷新了10年前的死亡人數紀錄。
“大饑荒都是富農的反**宣傳”斯大林說。1928年,他還親自乘火車視察過,那些地方有的是糧食沒有收上來。糧食的確有減產,所以糧食出口在減少,1930年出口4800萬普特,1931年5100萬普特,1932年1800萬,1933年1000萬普特。
斯大林在工業學校讀書的妻子阿利盧耶娃告訴斯大林,所有學員都在訴說可怕的大饑荒,幾乎每個人的家庭都有人死亡,隻有學院黨委書記不敢議論大饑荒,斯大林記下了這個人的名字:赫魯曉夫。於是,這個幸運的膽小鬼就以電梯般的速度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
為回擊西方國家對蘇聯的詆毀,斯大林約了西方的記者朋友。獲得1932年普利策新聞獎的《紐約時報》記者沃爾特?杜蘭蒂,見到了很多紅光滿麵的老人和兒童,他報道說,“烏克蘭根本未發生饑荒,而且也不可能發生。”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也被邀請到蘇聯。“蘇聯就是人間的天堂”,蕭伯納說。另一位英國人韋伯則說,糧食的確出現減產,但那是階級敵人蓄意搞破壞。
成千上萬的農民跑進城市,但饑餓的城裏,所有食物需要憑票供應,迎接他們乞求的是孩子們的白眼和石塊。這些人都是萬惡的富農孩子們從課本裏剛剛學到少先隊員帕夫利克的故事,帕夫利克是個富農的孩子,他響應黨的號召舉報了親生父親,後被富農殺害。
2006年11月,獨立後的烏克蘭將每年的11月22日定為“饑荒紀念日”,烏克蘭官方根據kgb係統的檔案統計,在1932-1933年的大饑荒期間,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竟然有接近1000萬人被餓死,占烏克蘭人口的1/3。
普京評價說,大饑荒並非隻針對烏克蘭,它是蘇聯人民共同的不幸曆史。今天披露的資料看,從最東端的西伯利亞到最西端的烏克蘭,蘇聯各地都發生過吃人肉的事件。
正是你,而不是別人
其實,斯大林一開始是反對殘酷掠奪農民的集體化政策的。如何對待“集體化”,是列寧留給同誌們的一個未解難題。它也成為一個引發列寧接替人之爭的關鍵性問額。
今天,前蘇聯國家的曆史教科書上統統將“十月**”改為“十月政變”,因為電影和文學作品中描述的激烈戰鬥並不存在,被推翻的臨時政府和蘇維埃都掌握在左翼社會主義政黨手中,政府已更迭到大家不以為意的程度。
無論是“十月**”還是“十月政變”,它開啟了人類曆史上最大膽的社會**試驗。布爾什維克輕易奪取世界最大國家的政權後,沒有一個人有過行政和經濟管理的經驗。
布爾什維克的共產主義實驗一開始就遭遇全麵失敗,1920年全俄糧食產量隻有戰前的一半,棉花產量為戰前的6,工業品約為1/7。布爾什維克毫不留情地粉碎了所有不滿和反抗,這是一場暴力保障的社會實驗。
列寧在大饑荒爆發的1921年,及時地終止戰時共產主義體製,采取了鼓勵私人資本和個體經營的“新經濟”政策。向“資本主義”妥協的結果是,工廠逐漸開始運轉,城市裏有了可以向農民購買糧食的產品。
1924年1月21日,列寧去世,誰來領導這場實驗?
曾一手創建紅軍、乘著紅色專列指揮打贏了內戰的二號人物托洛茨基,不認為政治局的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這個“三人幫”是競爭對手。他激進的不斷**論中,理想社會應是個非組織化、非官僚化的大民主社會,這種觀點,稍有現實感的人都不會接受。列寧去世前幾個月,“三人幫”已經把他和他的追隨者們稱為“反對派”。
~~~~~~~~~~~~~~~~~~~~~~~~~~~~~~~~~~~~~~~~~~~~~~~~~~~~~~~~~~~~~~~~~~~~~~~~~~~~~~~~~~~~~~~~~~~~~~~~~~~~~~~~~~~~~~~~~~~~~~~~~~~~~~~~~~~~~~~~~~~~~~~~~~~~~~~~~~~~
當年的13大上,托洛茨基的“反對派”失勢,會後,托洛茨基愚蠢地發表《論列寧》和《十月的教訓》,遭迎頭痛擊。當年他與列寧私下詞鋒銳利但無損友誼的文字都成了重磅炸彈:我們是要列寧主義還是托洛茨基主義?1925年1月,托洛茨基遭點名批判,全會號召全黨都必須警惕托洛茨基主義。
1925年12月的14大上,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與斯大林、布哈林為農業等問題展開激烈爭論。除了那句“我們要發財致富”的口號外,斯大林全盤支持布哈林提出的進一步放鬆管製,尊重市場的觀點,而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則認為,應當終止“新經濟”,迅速實施掠奪農民的“超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在主張集體化和超工業化上,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與托洛茨基的觀點出奇地一致,斯大林迅速給新的極左分子一個帽子--“新反對派”。
“新反對派”的觀點在14大上被多數人反對,加米涅夫在全會上孤注一擲:“我現在向大會重申這一點,我已經確信,斯大林同誌擔負不了把布爾什維克的總參謀部團結起來的職能”但他的聲音立即被“要斯大林要斯大林”和“斯大林萬歲”口號聲淹沒。14大上,559票對65票,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出局。
4年前,同誌們在大會結束時高喊“列寧和托洛茨基萬歲”口號,2年前他們喊“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萬歲”口號,托洛茨基幸災樂禍地看到現在口號變成了“斯大林萬歲”
1927年秋,蘇聯出現糧食收購危機。1928年初,斯大林乘專列巡視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地區,一路嚴令地方必須短時間內完成糧食收購。迅速變成季諾維也夫信徒的斯大林認為,這是富農的敵視,要搶、要管;布哈林則仍堅持認為是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所致,要少管,要提糧價。兩人發生漫罵爭吵,1928年的中央全會上雖然互相妥協,可矛盾已經公開化。
1929年初,斯大林從托洛茨基洋洋得意的文章中獲悉,布哈林竟然與反對派私下會晤,斯大林大怒,認為這超出了正常的政策分歧,於是布哈林與他的支持者李可夫理所當然地成了“右傾機會主義集團”,於是,“全黨的寵兒”布哈林出局。
1929年12月21日,蘇聯人民迎來了斯大林50壽辰。這天是全蘇聯人民的節日,是斯大林畫像的海洋,是讚美詩的海洋:
“正是你,而不是別人,把深刻的列寧主義理論與敢於在不同的**鬥爭階段實踐它的能力集中於一人之身,使黨以最小的代價和力量,完成了最困難的曆史任務,使黨保持了真正的列寧主義的團結。”
如果追溯曆史,其實不難發現,大清洗悲劇潛伏在大饑荒的悲劇中,而大饑荒是集體化的必然悲劇。不幸的是,集體化是布爾什維克建立理想國家的必然追求。
基洛夫的掌聲超過了2分鍾
1934年1月召開的蘇共17大上,斯大林的親密戰友基洛夫在發言時22次提到斯大林,他為斯大林創造了好幾個新的專有名詞,譬如“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掌舵人”、“爭取勞動人民解放的最偉大戰略家”等等,他甚至提出“把斯大林同誌總結報告中的所有論點和結論當作黨的法律來貫徹執行。”
基洛夫這些話每次都被熱烈的掌聲打斷,看上去,全黨緊密團結在以斯大林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斯大林沒有被假象欺騙,他知道,掌聲和動聽的頌詞後麵,一場針對他的前所未有的陰謀正在匯集。
他聞出了匯集到17大的陰謀氣味。按規定,黨的總書記,也就是斯大林,出現在主席台時,掌聲應該10分鍾,政治局委員則應控製在2分鍾,可基洛夫上台時,暴風雨般的掌聲遠遠超過了規定時間。
17大前後的斯大林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政治局勢。
1932年開始的駭人聽聞的大饑荒持續了一年多,被斯大林打倒的反對派正蠢蠢欲動,四處串聯對斯大林不滿的力量。
托洛茨基,這家夥從來就像蜘蛛一樣忙碌地編織著陰謀。僅在被驅逐到中亞後的1928年4~10月,他就在阿拉木圖發出政治信件800封,電報550份,收到政治信件1000封和700份電報。把他驅逐到海外後,因為國內的困難,更讓他成了各種反對派的精神領袖。
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這兩個極左的反對派領袖在倒台後,一度無人理睬,同誌們都是站在斯大林一邊的,但這幾年國家出了困難,原本不讚同他們意見的人現在也開始同情他們,這兩個陰謀家現在成了國內一切反對勢力的中樞。
人們真正同情並支持的是有“黨內經濟學家”之稱的布哈林,大饑荒和一切經濟困難正如他所預料。不過,布哈林和李可夫有更高的黨性,為了團結,他們一起求見斯大林,要求和解,斯大林也答應了和解,但是,這個人卻在不久前評論教皇的文章中有含沙射影的意味。
斯大林知道,這些年,以老布爾什維克名義寫給《真理報》和《消息報》的信雪片一樣多,他們要求斯大林為大饑荒和成堆的社會問題負責。
從1929年實施工業化和集體化開始,蘇聯社會就急劇震蕩。1930年起,城市因糧食大量出口和大量減產,恢複了定量配給製。迅猛的工業投資導致巨額的財政赤字,為彌補赤字隻好大量印刷鈔票,農村倒退到以貨易貨的時代,全蘇生活水平直線下降,全國都在騷動。(.mianhuatang.info無彈窗廣告)雖然大饑荒並沒有造成老百姓造反,但黨的幹部們卻無法接受了。
1933年1月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監察委員會聯席會議上,斯大林成為其他同誌攻擊批評的對象。斯大林希望通過強調階級鬥爭轉移一下令人尷尬的饑荒問題,中央委員會書記波留舍夫嗆聲道:“我們總是喊叫富農、敵對分子、舊官史、彼得留拉和其它諸如此類的家夥,在破壞莊家收割,或是在征收糧食中搗鬼,但這樣是改變不了現狀的。”
斯大林在同誌們的批評幫助下承認了錯誤,他說:“我們錯了。”
是的,蘇聯經濟暫時出現了困難,但是,他們卻偏偏沒有看到,隨著糧食源源不斷出口,寶貴的機器源源不斷流入,新的工廠、礦山如雨後春筍般樹立起來,從中部、西部一路延伸,越過烏*拉*爾山直到遙遠的亞洲邊疆。
是的,的確存在可怕的投資失誤、驚人的浪費、惡**故、大量殘次廢品、消極怠工,但無疑這都顯示出潛藏著的階級敵人一直就沒有停止過破壞,內務部破獲的其中一個恐怖集團成員就高達20萬人。
這些鼠目寸光的人隻會說大饑荒、大饑荒,他們看不到蘇聯偉大的工業成就,如果因此中斷列寧偉大理想的實踐,這才是最大的犯罪。
17大果然是一次反對派的大集合,所有中央委員中,斯大林竟然得票最低,反對票高達270張,而他的親密戰友基洛夫隻有3票反對。幸好是等額選舉。卡剛諾維奇下令銷毀斯大林的反對票,宣布斯大林和基洛夫都隻有3票反對。
基洛夫是斯大林親手提拔起來用以打擊季諾維也夫的,但這個一貫信任的人已經不那麽可靠了。據說,17大召開前幾天,竟然有委員找到基洛夫想把斯大林搞下台,雖然基洛夫拒絕了,但他居然忘記向斯大林匯報。
還有,前莫斯科州委書記柳京組織了一個反黨集團,他甚至公開提出要用暴力打倒斯大林,內務部破獲柳京集團後,斯大林要求槍斃柳京,但基洛夫等政治局的同誌竟然否決了這個建議。被判處徒刑的柳京出獄後還在四處竄連搞陰謀。
如果等到下一次黨代會,結果也許是斯大林下台。
第二次內戰和第二次大饑荒
斯大林曾對邱吉爾說,在實施集體化過程中對農民的戰爭,壓力甚至比納粹德國入侵的壓力還大。
1929年12月,斯大林宣布:“我們的政策已經從限製富農剝削轉向徹底消滅富農階級的政策”。這是一次全新的國內戰爭。
布爾什維克**時,把土地分給農民,現在集體化要收回土地和牲畜。生產資料公有製符合經典馬克思主義,但意味著農民失去所有財產,意味著農民將成為被國家束縛在集體農莊的奴工,處境甚至不如1861年之前的農奴製,因為那時還有自由貿易。(.mianhuatang.info棉花糖小說網)
集體化遭到農民瘋狂反抗,絕望的農民殺掉全國一半以上的馬、2/3的羊,果木、田園、農田設施能破壞的都被破壞。
1929年全蘇發生1300次農民叛亂,1930年1月,參加叛亂的農民僅僅10多萬,第二個月人數就翻了一倍,3月則是80萬……。最嚴重的反抗來自遊牧民族哈薩克人,為警告其他小遊牧民族,哈薩克人的反抗遭到最嚴厲鎮壓,近1/3的哈薩克人在兩年多的動亂和隨後的大饑荒中死亡。
1932年冬,大饑荒來臨,主要受災地為烏克蘭、伏爾加河流域、高加索和哈薩克斯坦,因為它恰好都發生在對集體化反抗最嚴重的地區,很多人認為,這是斯大林蓄意製造的報複。
人類在20世紀終於發明了一種可以在和平時期大量消滅人口的製度,它在蘇聯一共製造了三次大饑荒:1921-1923年的第一次大饑荒、1932-1933年的第二次大饑荒、1946-1947年的第三次大饑荒。
第一次大饑荒是真正最嚴酷的大饑荒,蘇聯官方宣稱因持續的幹旱,造成了520萬人死亡,這是歐洲史無前例的記錄。
不過,此時被迫實施“新經濟”的列寧向一切國際友好勢力開放。美國民間通過胡佛發起的“美國救援組織”提供了70萬噸糧食和藥品援助。高爾基曾這樣評價:“你們從死亡中拯救了350萬兒童,550萬成*人,在我所知道的全部人類受難史上,沒有任何行動就其規模和慷慨能夠和這次援助相提並論。”
第二次大饑荒刷新了10年前的死亡人數紀錄。
“大饑荒都是富農的反**宣傳”斯大林說。1928年,他還親自乘火車視察過,那些地方有的是糧食沒有收上來。糧食的確有減產,所以糧食出口在減少,1930年出口4800萬普特,1931年5100萬普特,1932年1800萬,1933年1000萬普特。
斯大林在工業學校讀書的妻子阿利盧耶娃告訴斯大林,所有學員都在訴說可怕的大饑荒,幾乎每個人的家庭都有人死亡,隻有學院黨委書記不敢議論大饑荒,斯大林記下了這個人的名字:赫魯曉夫。於是,這個幸運的膽小鬼就以電梯般的速度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
為回擊西方國家對蘇聯的詆毀,斯大林約了西方的記者朋友。獲得1932年普利策新聞獎的《紐約時報》記者沃爾特?杜蘭蒂,見到了很多紅光滿麵的老人和兒童,他報道說,“烏克蘭根本未發生饑荒,而且也不可能發生。”
英國大文豪蕭伯納也被邀請到蘇聯。“蘇聯就是人間的天堂”,蕭伯納說。另一位英國人韋伯則說,糧食的確出現減產,但那是階級敵人蓄意搞破壞。
成千上萬的農民跑進城市,但饑餓的城裏,所有食物需要憑票供應,迎接他們乞求的是孩子們的白眼和石塊。這些人都是萬惡的富農孩子們從課本裏剛剛學到少先隊員帕夫利克的故事,帕夫利克是個富農的孩子,他響應黨的號召舉報了親生父親,後被富農殺害。
2006年11月,獨立後的烏克蘭將每年的11月22日定為“饑荒紀念日”,烏克蘭官方根據kgb係統的檔案統計,在1932-1933年的大饑荒期間,有“歐洲糧倉”之稱的烏克蘭竟然有接近1000萬人被餓死,占烏克蘭人口的1/3。
普京評價說,大饑荒並非隻針對烏克蘭,它是蘇聯人民共同的不幸曆史。今天披露的資料看,從最東端的西伯利亞到最西端的烏克蘭,蘇聯各地都發生過吃人肉的事件。
正是你,而不是別人
其實,斯大林一開始是反對殘酷掠奪農民的集體化政策的。如何對待“集體化”,是列寧留給同誌們的一個未解難題。它也成為一個引發列寧接替人之爭的關鍵性問額。
今天,前蘇聯國家的曆史教科書上統統將“十月**”改為“十月政變”,因為電影和文學作品中描述的激烈戰鬥並不存在,被推翻的臨時政府和蘇維埃都掌握在左翼社會主義政黨手中,政府已更迭到大家不以為意的程度。
無論是“十月**”還是“十月政變”,它開啟了人類曆史上最大膽的社會**試驗。布爾什維克輕易奪取世界最大國家的政權後,沒有一個人有過行政和經濟管理的經驗。
布爾什維克的共產主義實驗一開始就遭遇全麵失敗,1920年全俄糧食產量隻有戰前的一半,棉花產量為戰前的6,工業品約為1/7。布爾什維克毫不留情地粉碎了所有不滿和反抗,這是一場暴力保障的社會實驗。
列寧在大饑荒爆發的1921年,及時地終止戰時共產主義體製,采取了鼓勵私人資本和個體經營的“新經濟”政策。向“資本主義”妥協的結果是,工廠逐漸開始運轉,城市裏有了可以向農民購買糧食的產品。
1924年1月21日,列寧去世,誰來領導這場實驗?
曾一手創建紅軍、乘著紅色專列指揮打贏了內戰的二號人物托洛茨基,不認為政治局的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這個“三人幫”是競爭對手。他激進的不斷**論中,理想社會應是個非組織化、非官僚化的大民主社會,這種觀點,稍有現實感的人都不會接受。列寧去世前幾個月,“三人幫”已經把他和他的追隨者們稱為“反對派”。
~~~~~~~~~~~~~~~~~~~~~~~~~~~~~~~~~~~~~~~~~~~~~~~~~~~~~~~~~~~~~~~~~~~~~~~~~~~~~~~~~~~~~~~~~~~~~~~~~~~~~~~~~~~~~~~~~~~~~~~~~~~~~~~~~~~~~~~~~~~~~~~~~~~~~~~~~~~~
當年的13大上,托洛茨基的“反對派”失勢,會後,托洛茨基愚蠢地發表《論列寧》和《十月的教訓》,遭迎頭痛擊。當年他與列寧私下詞鋒銳利但無損友誼的文字都成了重磅炸彈:我們是要列寧主義還是托洛茨基主義?1925年1月,托洛茨基遭點名批判,全會號召全黨都必須警惕托洛茨基主義。
1925年12月的14大上,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與斯大林、布哈林為農業等問題展開激烈爭論。除了那句“我們要發財致富”的口號外,斯大林全盤支持布哈林提出的進一步放鬆管製,尊重市場的觀點,而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則認為,應當終止“新經濟”,迅速實施掠奪農民的“超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在主張集體化和超工業化上,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與托洛茨基的觀點出奇地一致,斯大林迅速給新的極左分子一個帽子--“新反對派”。
“新反對派”的觀點在14大上被多數人反對,加米涅夫在全會上孤注一擲:“我現在向大會重申這一點,我已經確信,斯大林同誌擔負不了把布爾什維克的總參謀部團結起來的職能”但他的聲音立即被“要斯大林要斯大林”和“斯大林萬歲”口號聲淹沒。14大上,559票對65票,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出局。
4年前,同誌們在大會結束時高喊“列寧和托洛茨基萬歲”口號,2年前他們喊“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萬歲”口號,托洛茨基幸災樂禍地看到現在口號變成了“斯大林萬歲”
1927年秋,蘇聯出現糧食收購危機。1928年初,斯大林乘專列巡視西伯利亞和烏*拉*爾地區,一路嚴令地方必須短時間內完成糧食收購。迅速變成季諾維也夫信徒的斯大林認為,這是富農的敵視,要搶、要管;布哈林則仍堅持認為是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所致,要少管,要提糧價。兩人發生漫罵爭吵,1928年的中央全會上雖然互相妥協,可矛盾已經公開化。
1929年初,斯大林從托洛茨基洋洋得意的文章中獲悉,布哈林竟然與反對派私下會晤,斯大林大怒,認為這超出了正常的政策分歧,於是布哈林與他的支持者李可夫理所當然地成了“右傾機會主義集團”,於是,“全黨的寵兒”布哈林出局。
1929年12月21日,蘇聯人民迎來了斯大林50壽辰。這天是全蘇聯人民的節日,是斯大林畫像的海洋,是讚美詩的海洋:
“正是你,而不是別人,把深刻的列寧主義理論與敢於在不同的**鬥爭階段實踐它的能力集中於一人之身,使黨以最小的代價和力量,完成了最困難的曆史任務,使黨保持了真正的列寧主義的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