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要快,別他娘的跟沒吃飯似的。用生石灰在宅門前做出標記,貼上封條!”


    捕快何照戴著麵巾躲得遠遠的,指揮著一班衙役幹活。


    這裏可是疫病的重災區。據說一條巷子裏的人死了大半。


    何照剛一進巷子便感到一股死亡的氣息,直是頭皮發麻。


    也不知道戴的這麵巾有沒有用,若是他因此染上了疫病,他那一家老小誰來照顧啊。


    想到這裏他心中升起一股悲涼。


    可是他是躲不開的。身為捕快,這種事情肯定要出麵的。除非他不要了這份差事,可若是如此他全家便沒了收入來源,肯定會餓死。


    出班防疫不一定會病死,辭掉差事一定會餓死。


    兩害相權取其輕,何照已經做出了抉擇。


    按照府尹大老爺說的,疫病是靠飛沫傳染,不但水源需要控製,也要防止疫病被從口鼻吸入。


    這便有了他們佩戴的麵巾。


    防疫的第一步是隔離病患。小牛坊巷是重災區,是以一班衙役直接殺了過來。按照府尹大老爺的要求,他們要挨家挨戶的搜過去,確保沒有漏掉任何一家。


    方才他們隻是做著外部搜查,越往裏走情況越嚴重。有的人家一家人都死絕了,野狗從院門鑽了進去肆意撕咬著屍體。


    衙役們將這些院門鎖上,張貼了封條又在院門前塗抹了生石灰做標記這才繼續進行下一家的搜查。


    他們從早上開始搜查,待把整條巷子搜查完畢已經是晌午。


    何照連忙命令手下撤離,到了安全的區域眾人紛紛扯下麵巾大口呼吸著空氣。


    方才搜查的過程中他們擔心疫病從口鼻吸入甚至連喘氣都不敢,整個人都快要憋得背過氣去了。


    現在能夠大口呼吸,他們甚至覺得空氣都是香甜的。


    當然,這才是完成了防疫的第一步。


    接下來他們還要去焚燒病死百姓的屍體並掩埋。


    不過這些是午飯之後的事情了。


    ......


    ......


    南京城爆發大疫的事情徹底傳開了。朝廷似乎無意封鎖消息,而是做出姿態要與百姓共抗大疫。


    達官顯貴們自然是最先表態的。


    他們紛紛拿出銀兩捐獻賑災。


    雖說每人捐出的絕對數目不多,但加在一起也有十數萬兩。


    朝廷於是乎命人打出大災無情人有情的標語,以凝結人心。


    那些爆發疫病的重點區域被朝廷封鎖,任何人不得隨意進出。至於米糧、菜蔬、淡水等一概由衙役配送。


    朝廷似乎有心將疫病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嚴防疫病的擴散。


    對此大部分百姓還是很配合的。


    畢竟他們也不想讓疫病傳染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


    至於那些已經染病的病人即便是不願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事已至此也隻能聽天由命了。


    惟獨有一點有些百姓接受不了,那就是焚燒死去病患的屍首。


    以這個時代人的觀點,人死之後是要入土為安的。


    唯有如此才能轉世投胎。不然便會成為孤魂野鬼永世不得超生。


    應天府派人做了多次宣貫也無法讓他們改變想法索性不再白費力氣。


    反正一般病死都是一家人,即便街坊鄰裏反對權當沒聽見就是。


    屍體一燒一埋他們的任務便完成了。


    大疫期間,凡是上街的人必須得佩戴麵巾,這是朝廷的命令。


    這一點百姓們還是做得很好的。


    為了安全起見有些人甚至會帶上好幾層的麵巾,以防止疫病從口鼻吸入。


    經過多方治理和控製,疫病擴張的速度大大降低。


    譚兆倫也是心中大喜,連忙請求陛見親自向天子匯報。


    朱慈烺也知道這位應天府尹邀功心切,在乾清宮宣召了他。


    譚兆倫還是第一次入宮陛見,心情十分緊張。


    這也難怪,像他這樣品級的官員是很難直接麵聖的。


    也就是有了這場大疫才使得他有了一對一麵見天子的機會。


    卻說譚兆倫換了嶄新的圓領公服,跟著小黃門一路來到乾清宮前。


    小黃門前去稟報的時候他恭敬的站在丹陛下,連頭都不敢抬。


    他在心中一遍遍過著麵聖時要說的話,生怕一時緊張說錯了話冒犯了天子。


    過了也不知有多久,那小黃門去而複返。


    “譚大人,陛下命你覲見。”


    “多謝公公。”


    譚兆倫衝小黃門抱了抱拳,毅然拾階而上。


    走到正殿門口時譚兆倫停了下來深吸了一口氣,之後一振袍服邁步而入。


    天子此刻正在暖閣批閱奏疏,見譚兆倫來了放下奏疏淡淡笑道:“譚愛卿來了。”


    譚兆倫連忙跪倒在地叩頭行禮。


    “臣應天府尹譚兆倫拜見陛下,吾皇萬歲。”


    “譚愛卿平身。”


    朱慈烺抬了抬手和聲道。


    譚兆倫站起身來卻是緊張的如同一個剛剛犯錯的孩子。


    “來人呐,給譚愛卿賜座。”


    朱慈烺一聲令下,立刻便有小黃門搬了一個錦墩放到譚兆倫的身邊。


    “臣謝陛下恩典。”


    譚兆倫感動到無以複加的地步。


    想不到有一天他竟然能被天子賜座,這是何等的榮耀啊。


    “譚愛卿治理疫病的事情,朕已經都聽說了。譚愛卿做的很好。”


    朱慈烺一上來就誇耀了譚兆倫幾句,令譚兆倫心中一陣狂喜。


    “隻是疫病的防治非一日之功。接下來的日子還需要譚愛卿再接再厲,多費一些心思在防疫上。”


    朱慈烺雖然說得很平淡,但話語之中自有久居上位者的威嚴。


    譚兆倫連忙道:“請陛下放心,臣一定盡心竭力做好疫病防治。”


    “這便好。疫病雖然可怕,但絕非無法防治。隻要其不擴散,遲早都會消弭。”


    朱慈烺又說了幾句,突然話鋒一轉:“如今南京城中的疫病算是控製住了。可是朕擔心近郊也會爆發瘟疫,這裏譚愛卿也需要費些心思。”


    譚兆倫在心裏暗暗叫苦。他好不容易才把南京城中的疫情控製住了,想不到現在皇帝又要他來負責近郊的疫情。


    這真是應了官場之上流傳的那句老話,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


    “陛下,非是臣推脫,隻是以應天府目前的人員配置,怕是無法覆蓋到近郊啊。”


    譚兆倫實在是不想說這些話,可是不說又不行。


    僅憑應天府衙門的那些衙役怎麽可能把南京近郊的所有鄉村全部覆蓋,來一次地毯式的清查?


    “這個譚愛卿盡管放心,朕可以把神策軍的一些士兵借給你,不過得由你來統一安排。”


    朱慈烺淡淡道:“怎麽樣,譚愛卿覺得妥否?”


    譚兆倫聽得一愣。


    把軍隊借給他防疫?


    這個說法倒是新奇。


    咱們這位陛下還真是不可用尋常心思忖度。


    “臣願為陛下效死命!”


    ......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振南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袖乾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袖乾坤並收藏振南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