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業元年五月初五,武定府元謀土司吾必奎發動叛亂,率領軍隊連克大姚、定遠、姚安等地。
世鎮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大為震驚,立刻調集人手參與平叛。
他調集的有石屏土司龍在田、嶍峨土司王揚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寧州土司祿永命、景東土司刁勳等。
這些各土司組成的聯軍大破吾必奎的軍隊,並將吾必奎活捉獻給了沐天波。
沐天波自然大喜,在昆明城黔國公府設下宴席,犒賞參與平叛的有功土司。
雲南的情況很特殊,全滇遍布著大大小小數百個土司。雖然朝廷也在雲南設府、設州但基本都是擺設,真正的實權都被這些土司牢牢控製在手中。
相比較之下,西南三省中其他兩省的情況要好得多。
貴州原本也是土司眾多,但萬曆年間播州土司楊應龍發動叛亂,朝廷派大軍圍剿。最終朝廷攻下海龍囤,順勢改土歸流,使得朝廷對貴州的掌控力大增。
至於四川也差不多,雖然川南還在土司掌控之中,但至少成都府附近以及川東都是流官掌實權的。
惟獨這個雲南,儼然是一眾土司的自留地。朝廷根本沒有機會進行滲透。
所以朝廷隻能冊封黔國公,靠著沐家來鎮守雲南。
但沐家自己麾下軍隊也有限,出現叛亂還是要借助別家土司的軍隊來平叛。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參與平叛的土司肯定會吞並叛亂土司的財產、軍隊。如此一來平衡就會被打破。
在一次宴會上,阿迷州、王弄土司沙定洲垂涎沐家財富,遂下定決心發動叛亂奪權。
原來沙定洲最先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兒子,後來阿迷州土司普名聲去世,他的妻子萬氏改嫁給了沙定洲。阿迷州也被當作萬氏的嫁妝送到沙定洲手中。
兩家土司合並,本就實力大增。加上沙定洲在平定吾必奎叛亂時吞並了大量財富、軍隊,實力可謂如日中天。
人的野心和欲望是會不斷膨脹的。
一開始沙定洲還是感到洋洋自得的,畢竟他的實力在全滇土司中都可以排在前列。
可在見識了沐家的財富後他的紅眼病犯了。
憑什麽你們沐家就可以世鎮雲南,享受榮華富貴,而我沙定洲就不能成為雲南之主?
終於,經過一番精心的策劃,沙定洲舉兵叛亂。
這一亂可不得了。
由於事發突然,沐天波根本來不及反應。
吾必奎發動叛亂是在武定府,看似離昆明很近,實際還是有一二百裏的,沐天波完全有時間調兵遣將,前去迎敵。
可沙定洲卻是在昆明城中發動的叛亂啊,沐天波便是想作部署也來不及了。
卻說沙定洲親自率領軍隊攻打沐國公府上門索命。
倉皇之下沐天波隻得在幾名親衛的護送下帶著官印、鐵券狼狽逃走,甚至連親眷家人都來不及通知。
沐天波跑路的速度很快,最終在楚雄府安定了下來。
而此時沙定洲已經控製了整個昆明城,自稱總府,儼然以雲南最高統治者自居。
消息傳到南京,朱慈烺自然是大為震驚。
在他的印象中,沙定洲之亂應該是在十二月份左右發生的啊,怎麽會提前這麽多?
而且朱慈烺曾經不止一次的警告過沐天波,要小心提防。可看來沐天波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朱慈烺已經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總不能直接對沐天波說朕是穿越者,沙定洲必反,卿可立斬之吧?
現在好了,沙定洲拿下了昆明,雲南大亂。
使得本來大好的局勢一下子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四川如今有張獻忠,雲南又有沙定洲作亂,整個西南真是不叫人省心啊。
朱慈烺當即召兵部尚書路振飛覲見,一同商議對策。
“這是黔國公沐天波上的急奏,路卿家也看一看吧。”
朱慈烺將一本奏疏交給了內侍,命他將急奏送到路振飛手中。
路振飛接過急奏展開來看,每看一字都覺得心驚肉跳。
待看完整份奏疏之後路振飛隻覺得有些眩暈。
“陛下,按照黔國公的說法,如今昆明已經被叛賊沙定洲竊據了。形勢十分不妙啊。”
朱慈烺點了點頭。
昆明是雲南省城,更是絕對意義上的軍政中心。
沙定洲控製了昆明,從理論上講就可以號令全滇土司。
好在沐天波在逃走時帶走了官印和世襲的丹書鐵券。要是這兩樣東西也落在了沙定洲手裏,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如今黔國公暫避楚雄府,有金滄兵備道楊畏知在暫時還不會有什麽問題。朕召路卿家來便是想問問朝廷該如何行事。”
一直以來大明對雲南各地都是羈縻統治,很少直接過問其內部紛爭。
但現在朝廷不插手是不行了。如果繼續任由沙定洲鬧下去,恐怕整個雲南乃至西南都會人心思變。
朱慈烺記得原本曆史上沙定洲之亂被平定是永曆二年大西軍入滇之後的事了,在此之前沙定洲一直是在雲南作威作福。
朱慈烺當然不會容忍這種情況,所以朝廷必須出兵討伐。
隻不過是派誰去的問題。
路振飛思忖了片刻後拱手道:“啟稟陛下,以臣愚見調川兵入滇平叛是為良策。”
“哦?路卿家不妨說的明白一些,這川軍指的是土司兵還是官兵?”
朱慈烺挑了挑眉追問道。
要知道四川和雲南接壤,從四川調兵平定沙定洲之亂肯定是最合適的。
但如今四川的局勢也不算太好,張獻忠一直盤踞在成都府,如果川軍有了大動作難保張獻忠不會趁機發難。
對朱慈烺來說,川軍可以不主動向張獻忠尋戰以圖光複成都,但重慶府是一定要守住的,這是底線。如果重慶失守張獻忠便可以徹底控製長江上遊,隨時可以順江而下攻打湖廣。
重慶就像是一堵石牆,死死卡在湖廣與川中之間,讓張獻忠如鯁在喉十分難受。
而要是這堵牆倒了,該難受的就要換成朱慈烺和大明朝廷了。
......
......
世鎮雲南的黔國公沐天波在得知這一消息後大為震驚,立刻調集人手參與平叛。
他調集的有石屏土司龍在田、嶍峨土司王揚祖、蒙自土司沙定洲、寧州土司祿永命、景東土司刁勳等。
這些各土司組成的聯軍大破吾必奎的軍隊,並將吾必奎活捉獻給了沐天波。
沐天波自然大喜,在昆明城黔國公府設下宴席,犒賞參與平叛的有功土司。
雲南的情況很特殊,全滇遍布著大大小小數百個土司。雖然朝廷也在雲南設府、設州但基本都是擺設,真正的實權都被這些土司牢牢控製在手中。
相比較之下,西南三省中其他兩省的情況要好得多。
貴州原本也是土司眾多,但萬曆年間播州土司楊應龍發動叛亂,朝廷派大軍圍剿。最終朝廷攻下海龍囤,順勢改土歸流,使得朝廷對貴州的掌控力大增。
至於四川也差不多,雖然川南還在土司掌控之中,但至少成都府附近以及川東都是流官掌實權的。
惟獨這個雲南,儼然是一眾土司的自留地。朝廷根本沒有機會進行滲透。
所以朝廷隻能冊封黔國公,靠著沐家來鎮守雲南。
但沐家自己麾下軍隊也有限,出現叛亂還是要借助別家土司的軍隊來平叛。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參與平叛的土司肯定會吞並叛亂土司的財產、軍隊。如此一來平衡就會被打破。
在一次宴會上,阿迷州、王弄土司沙定洲垂涎沐家財富,遂下定決心發動叛亂奪權。
原來沙定洲最先是王弄土司沙源的兒子,後來阿迷州土司普名聲去世,他的妻子萬氏改嫁給了沙定洲。阿迷州也被當作萬氏的嫁妝送到沙定洲手中。
兩家土司合並,本就實力大增。加上沙定洲在平定吾必奎叛亂時吞並了大量財富、軍隊,實力可謂如日中天。
人的野心和欲望是會不斷膨脹的。
一開始沙定洲還是感到洋洋自得的,畢竟他的實力在全滇土司中都可以排在前列。
可在見識了沐家的財富後他的紅眼病犯了。
憑什麽你們沐家就可以世鎮雲南,享受榮華富貴,而我沙定洲就不能成為雲南之主?
終於,經過一番精心的策劃,沙定洲舉兵叛亂。
這一亂可不得了。
由於事發突然,沐天波根本來不及反應。
吾必奎發動叛亂是在武定府,看似離昆明很近,實際還是有一二百裏的,沐天波完全有時間調兵遣將,前去迎敵。
可沙定洲卻是在昆明城中發動的叛亂啊,沐天波便是想作部署也來不及了。
卻說沙定洲親自率領軍隊攻打沐國公府上門索命。
倉皇之下沐天波隻得在幾名親衛的護送下帶著官印、鐵券狼狽逃走,甚至連親眷家人都來不及通知。
沐天波跑路的速度很快,最終在楚雄府安定了下來。
而此時沙定洲已經控製了整個昆明城,自稱總府,儼然以雲南最高統治者自居。
消息傳到南京,朱慈烺自然是大為震驚。
在他的印象中,沙定洲之亂應該是在十二月份左右發生的啊,怎麽會提前這麽多?
而且朱慈烺曾經不止一次的警告過沐天波,要小心提防。可看來沐天波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
朱慈烺已經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總不能直接對沐天波說朕是穿越者,沙定洲必反,卿可立斬之吧?
現在好了,沙定洲拿下了昆明,雲南大亂。
使得本來大好的局勢一下子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四川如今有張獻忠,雲南又有沙定洲作亂,整個西南真是不叫人省心啊。
朱慈烺當即召兵部尚書路振飛覲見,一同商議對策。
“這是黔國公沐天波上的急奏,路卿家也看一看吧。”
朱慈烺將一本奏疏交給了內侍,命他將急奏送到路振飛手中。
路振飛接過急奏展開來看,每看一字都覺得心驚肉跳。
待看完整份奏疏之後路振飛隻覺得有些眩暈。
“陛下,按照黔國公的說法,如今昆明已經被叛賊沙定洲竊據了。形勢十分不妙啊。”
朱慈烺點了點頭。
昆明是雲南省城,更是絕對意義上的軍政中心。
沙定洲控製了昆明,從理論上講就可以號令全滇土司。
好在沐天波在逃走時帶走了官印和世襲的丹書鐵券。要是這兩樣東西也落在了沙定洲手裏,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如今黔國公暫避楚雄府,有金滄兵備道楊畏知在暫時還不會有什麽問題。朕召路卿家來便是想問問朝廷該如何行事。”
一直以來大明對雲南各地都是羈縻統治,很少直接過問其內部紛爭。
但現在朝廷不插手是不行了。如果繼續任由沙定洲鬧下去,恐怕整個雲南乃至西南都會人心思變。
朱慈烺記得原本曆史上沙定洲之亂被平定是永曆二年大西軍入滇之後的事了,在此之前沙定洲一直是在雲南作威作福。
朱慈烺當然不會容忍這種情況,所以朝廷必須出兵討伐。
隻不過是派誰去的問題。
路振飛思忖了片刻後拱手道:“啟稟陛下,以臣愚見調川兵入滇平叛是為良策。”
“哦?路卿家不妨說的明白一些,這川軍指的是土司兵還是官兵?”
朱慈烺挑了挑眉追問道。
要知道四川和雲南接壤,從四川調兵平定沙定洲之亂肯定是最合適的。
但如今四川的局勢也不算太好,張獻忠一直盤踞在成都府,如果川軍有了大動作難保張獻忠不會趁機發難。
對朱慈烺來說,川軍可以不主動向張獻忠尋戰以圖光複成都,但重慶府是一定要守住的,這是底線。如果重慶失守張獻忠便可以徹底控製長江上遊,隨時可以順江而下攻打湖廣。
重慶就像是一堵石牆,死死卡在湖廣與川中之間,讓張獻忠如鯁在喉十分難受。
而要是這堵牆倒了,該難受的就要換成朱慈烺和大明朝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