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棉花糖小說網.mianhuatang.info】,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許福,禮部有什麽反應?”朱翊鈞放下手中的奏疏,呷了口茶,對去禮部宣旨歸來的許福問道。
許福躬了躬身子,笑著說道:“萬歲爺,禮部尚書羅萬化和左右兩位侍郎對於奴婢去宣旨顯得很驚訝,聽了聖旨後先是迷惑,在接了聖旨後便迫不及待的打開了,繼而看到聖旨的三位大人都很震驚,還疑惑的問了奴婢一句這聖旨是不是經過內閣草擬的。”
“哼!”朱翊鈞把手中的茶杯放下,冷笑了一聲:“他們是在懷疑朕的聖旨是中旨呢!這些個人,看到不是行人去宣旨,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是中旨,恐怕他們在你宣旨的時候還暗自高興呢,這駁封中旨,他們做起來曆來都是樂此不疲!”
哈了下頭,許福沒有答話,跟在朱翊鈞身邊這麽多年,再加上陳矩有意無意的提點,他已經逐漸的摸清了,什麽話可以答,什麽話不可以接。像這種敏感的話題,換成其他喜歡聽奉承話的皇帝,你可以附和,在皇帝麵前罵一罵那些大臣也許更能博得皇帝的歡心。但是朱翊鈞不同,不論外廷大臣做的如何離譜,他是絕對不允許後妃和太監建言的!
許福很清楚,之前權極一時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太監張鯨,其實並不是被當初的幾位內閣大學士當著朱翊鈞的麵斥責才失去信任的。真正原因是張鯨掌權之後,自以為是皇上的心腹,所以行事少了很多顧忌,有時手難免伸得長了些,超出了朱翊鈞的界限,才被逐出皇宮的。
前車之鑒啊,許福當然不想犯這樣的錯誤。
“奴婢叩見萬歲爺!”一個小太監從殿外進來,俯首叩頭道。
看到這個小太監進來,朱翊鈞精神一振:“怎麽樣?是不是禮部坐不住了?”
“是的,萬歲爺,幾個在禮部外監視的錦衣衛傳來消息,禮部尚書羅萬化已經出了禮部,直奔內閣去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對跪倒在地的小太監接著問道:“那件事有什麽進展?傳來消息了嗎?”
“回萬歲爺,內閣剛傳來消息,三位大學士都已經先後得知了皇長子‘遇刺’落水的事情,他們如今正聚在一起討論此事。”
“奴婢叩見萬歲爺。”又一個小太監從殿外進來,俯首叩頭道。
“什麽事情?”朱翊鈞看向剛進來的小太監,問道。
“稟萬歲爺,剛才錦衣衛傳來消息,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五部尚書及都察院左都禦史都出了各自衙門,往皇城方向而來。”
朱翊鈞微點了下頭,擺了擺手:“你們先退下吧,密切監視京城各衙門動向,一有消息,馬上來稟。”
“遵旨!”兩個小太監都退了下去。
朱翊鈞背著手踱步了一會,然後走回龍椅坐了下來,端起茶呷了一口,皺著眉頭把茶杯又放了下來,此時哪還有心情處理奏折。
就這樣過了大約一刻鍾,小太監再次進來稟報道:“萬歲爺,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五部尚書及都察院左都禦史六位大人都去了內閣。另外,錦衣衛傳來最新消息,大理寺、詹事府、太常寺、國子監、光祿寺、鴻臚寺各衙門主官也都相繼奔皇城而來。”
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小太監下去,然後開口對一直站在身後的許福說道:“是時候了,許福,去內閣通報,皇長子昨晚‘遇刺’落水,凶徒當場被抓,問內閣有什麽意見。”
“是,萬歲爺。”
………………
自從接了“三王並封”的聖旨後,禮部尚書羅萬化心裏一直都憂心忡忡,他實在想不明白,趙誌皋和張位兩人在搞什麽?為什麽這麽大的事情也不提前跟自己商量一下,哪怕打聲招呼也好啊。
羅萬化是隆慶二年戊辰科的狀元,與內閣大學士趙誌皋和張位兩人是同科。同時,羅萬化也是因為不屑奉迎張居正,因而在朝廷遭到排擠,最後被趕到了南京,一直得不到升遷。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同在南京做官的三人即是同年,又都是因得罪張居正而遭受打壓,所以三人關係非常的好。
後來,在張居正死後,趙誌皋和張位兩人時來運轉,居然苦盡甘來相繼入閣了,成為了內閣大學士。而羅萬化因為性格原因,雖然沒有自己的兩位同年好友的升官速度快,但也在南京一步一個腳印的從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升到了吏部左侍郎。
趙誌皋和張位兩人入閣後,沒有忘記自己那位還在南京閑置的同年好友,在他們的運作下,萬曆二十年,羅萬化從南京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上被調入京城,成了新任的禮部尚書,仕途上跨出了一大步。
羅萬化匆匆趕到內閣後,就直奔趙誌皋的閣臣值房而去。
“咦,康洲,你也來了,是不是得到了消息?正好我們三人交換一下意見。”剛與首輔王錫爵緊急商量了一下關於大皇子遇刺的事情,趙誌皋和張位兩人想私下交換一下意見後直接去文華殿麵見皇上,問一下這件事情始末,沒想到就看到了好友羅萬化到來,趙誌皋便開口道。
“兩位,這麽大的事情,我能不來問一下嗎?這件事隻要傳開,絕對的會讓大臣們鬧翻天。”羅萬化苦笑著說道。
“沒錯,這麽大的事情,隻要傳開,鬧起來是一定的。”張位點了點頭,頗為憂心的說道。
趙誌皋點了點頭,很讚同兩位同年的話:“是呀,還有什麽事情能比這種事情更大呢?可以想象,百官又有事情可做了。”
羅萬化有些目瞪口呆了,疑惑的看了一下二人,不解的說道:“你們都清楚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趙誌皋與張位對視了一眼,都這個時候了,羅萬化還有心情開玩笑?
“康洲,我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好像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吧?隻要知道了這件事的人,誰不知道這是件足以讓朝野震動的大事?”趙誌皋雖然對於羅萬化此時還開玩笑有點不痛快,但還是一本正經的答道。
他想用這種正式的回答來提醒同年,現在不是開玩笑的時候,不合時宜。
“二位,既然知道事情很難收拾,這就像是捅馬蜂窩一樣,碰不得,為什麽還要這麽做?”羅萬化也有點生氣,難道這兩位一直交情不錯的同年在沒有跟自己知會一聲的情況下,向皇上妥協了?還是因為王錫爵的到來,頂替了趙誌皋的首輔,他們迫不得已才這麽做的?
趙誌皋與張位再次對視了一眼,看羅萬化說的一本正經,不像是開玩笑,兩人都是異常震驚和迷惑,心底產生了不好的想法。
張位皺了下眉頭,有些急切的問道:“康洲,你是不是聽到什麽傳言了?難道…難道外麵還能有傳言說這件事是、是我和濲陽…指使的不成?”
“這還用傳言?證據確鑿的事情,明擺著呢!”看來張位一眼,羅萬化就不明白了,你內閣草擬的聖旨,皇上加蓋了玉璽,都在禮部宣讀了,那麽多人看到了,還不算證據?你們還打算瞞多久?又能瞞得了多久?這種事難道還讓禮部照辦不成?就算是我保留意見,禮部那些人也不會同意啊!此時恐怕禮部的有些官員早就到其他衙門“溝通”去了吧!
證據確鑿?趙誌皋與張位有些傻了。自己什麽時候指使人去行刺皇長子了?咱們可是一直不遺餘力的站在皇長子這一邊的,也為了皇長子能立儲的事盡了很大的力氣的,會去傻到行刺皇長子?
等等!好像有點不對勁。趙誌皋皺了下眉頭,看著羅萬化嚴肅的問道:“康洲,你說的是不是皇長子遇刺落水的事情?”
“什麽?皇長子遇刺落水了?”羅萬化微張著嘴巴,一臉愕然。
“啊?還有別的大事發生了?”趙誌皋與張位同樣愕然。
.“許福,禮部有什麽反應?”朱翊鈞放下手中的奏疏,呷了口茶,對去禮部宣旨歸來的許福問道。
許福躬了躬身子,笑著說道:“萬歲爺,禮部尚書羅萬化和左右兩位侍郎對於奴婢去宣旨顯得很驚訝,聽了聖旨後先是迷惑,在接了聖旨後便迫不及待的打開了,繼而看到聖旨的三位大人都很震驚,還疑惑的問了奴婢一句這聖旨是不是經過內閣草擬的。”
“哼!”朱翊鈞把手中的茶杯放下,冷笑了一聲:“他們是在懷疑朕的聖旨是中旨呢!這些個人,看到不是行人去宣旨,就理所當然的認為是中旨,恐怕他們在你宣旨的時候還暗自高興呢,這駁封中旨,他們做起來曆來都是樂此不疲!”
哈了下頭,許福沒有答話,跟在朱翊鈞身邊這麽多年,再加上陳矩有意無意的提點,他已經逐漸的摸清了,什麽話可以答,什麽話不可以接。像這種敏感的話題,換成其他喜歡聽奉承話的皇帝,你可以附和,在皇帝麵前罵一罵那些大臣也許更能博得皇帝的歡心。但是朱翊鈞不同,不論外廷大臣做的如何離譜,他是絕對不允許後妃和太監建言的!
許福很清楚,之前權極一時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太監張鯨,其實並不是被當初的幾位內閣大學士當著朱翊鈞的麵斥責才失去信任的。真正原因是張鯨掌權之後,自以為是皇上的心腹,所以行事少了很多顧忌,有時手難免伸得長了些,超出了朱翊鈞的界限,才被逐出皇宮的。
前車之鑒啊,許福當然不想犯這樣的錯誤。
“奴婢叩見萬歲爺!”一個小太監從殿外進來,俯首叩頭道。
看到這個小太監進來,朱翊鈞精神一振:“怎麽樣?是不是禮部坐不住了?”
“是的,萬歲爺,幾個在禮部外監視的錦衣衛傳來消息,禮部尚書羅萬化已經出了禮部,直奔內閣去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對跪倒在地的小太監接著問道:“那件事有什麽進展?傳來消息了嗎?”
“回萬歲爺,內閣剛傳來消息,三位大學士都已經先後得知了皇長子‘遇刺’落水的事情,他們如今正聚在一起討論此事。”
“奴婢叩見萬歲爺。”又一個小太監從殿外進來,俯首叩頭道。
“什麽事情?”朱翊鈞看向剛進來的小太監,問道。
“稟萬歲爺,剛才錦衣衛傳來消息,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五部尚書及都察院左都禦史都出了各自衙門,往皇城方向而來。”
朱翊鈞微點了下頭,擺了擺手:“你們先退下吧,密切監視京城各衙門動向,一有消息,馬上來稟。”
“遵旨!”兩個小太監都退了下去。
朱翊鈞背著手踱步了一會,然後走回龍椅坐了下來,端起茶呷了一口,皺著眉頭把茶杯又放了下來,此時哪還有心情處理奏折。
就這樣過了大約一刻鍾,小太監再次進來稟報道:“萬歲爺,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五部尚書及都察院左都禦史六位大人都去了內閣。另外,錦衣衛傳來最新消息,大理寺、詹事府、太常寺、國子監、光祿寺、鴻臚寺各衙門主官也都相繼奔皇城而來。”
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小太監下去,然後開口對一直站在身後的許福說道:“是時候了,許福,去內閣通報,皇長子昨晚‘遇刺’落水,凶徒當場被抓,問內閣有什麽意見。”
“是,萬歲爺。”
………………
自從接了“三王並封”的聖旨後,禮部尚書羅萬化心裏一直都憂心忡忡,他實在想不明白,趙誌皋和張位兩人在搞什麽?為什麽這麽大的事情也不提前跟自己商量一下,哪怕打聲招呼也好啊。
羅萬化是隆慶二年戊辰科的狀元,與內閣大學士趙誌皋和張位兩人是同科。同時,羅萬化也是因為不屑奉迎張居正,因而在朝廷遭到排擠,最後被趕到了南京,一直得不到升遷。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同在南京做官的三人即是同年,又都是因得罪張居正而遭受打壓,所以三人關係非常的好。
後來,在張居正死後,趙誌皋和張位兩人時來運轉,居然苦盡甘來相繼入閣了,成為了內閣大學士。而羅萬化因為性格原因,雖然沒有自己的兩位同年好友的升官速度快,但也在南京一步一個腳印的從國子監祭酒、禮部侍郎升到了吏部左侍郎。
趙誌皋和張位兩人入閣後,沒有忘記自己那位還在南京閑置的同年好友,在他們的運作下,萬曆二十年,羅萬化從南京吏部左侍郎的位置上被調入京城,成了新任的禮部尚書,仕途上跨出了一大步。
羅萬化匆匆趕到內閣後,就直奔趙誌皋的閣臣值房而去。
“咦,康洲,你也來了,是不是得到了消息?正好我們三人交換一下意見。”剛與首輔王錫爵緊急商量了一下關於大皇子遇刺的事情,趙誌皋和張位兩人想私下交換一下意見後直接去文華殿麵見皇上,問一下這件事情始末,沒想到就看到了好友羅萬化到來,趙誌皋便開口道。
“兩位,這麽大的事情,我能不來問一下嗎?這件事隻要傳開,絕對的會讓大臣們鬧翻天。”羅萬化苦笑著說道。
“沒錯,這麽大的事情,隻要傳開,鬧起來是一定的。”張位點了點頭,頗為憂心的說道。
趙誌皋點了點頭,很讚同兩位同年的話:“是呀,還有什麽事情能比這種事情更大呢?可以想象,百官又有事情可做了。”
羅萬化有些目瞪口呆了,疑惑的看了一下二人,不解的說道:“你們都清楚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趙誌皋與張位對視了一眼,都這個時候了,羅萬化還有心情開玩笑?
“康洲,我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好像並不是什麽大不了的吧?隻要知道了這件事的人,誰不知道這是件足以讓朝野震動的大事?”趙誌皋雖然對於羅萬化此時還開玩笑有點不痛快,但還是一本正經的答道。
他想用這種正式的回答來提醒同年,現在不是開玩笑的時候,不合時宜。
“二位,既然知道事情很難收拾,這就像是捅馬蜂窩一樣,碰不得,為什麽還要這麽做?”羅萬化也有點生氣,難道這兩位一直交情不錯的同年在沒有跟自己知會一聲的情況下,向皇上妥協了?還是因為王錫爵的到來,頂替了趙誌皋的首輔,他們迫不得已才這麽做的?
趙誌皋與張位再次對視了一眼,看羅萬化說的一本正經,不像是開玩笑,兩人都是異常震驚和迷惑,心底產生了不好的想法。
張位皺了下眉頭,有些急切的問道:“康洲,你是不是聽到什麽傳言了?難道…難道外麵還能有傳言說這件事是、是我和濲陽…指使的不成?”
“這還用傳言?證據確鑿的事情,明擺著呢!”看來張位一眼,羅萬化就不明白了,你內閣草擬的聖旨,皇上加蓋了玉璽,都在禮部宣讀了,那麽多人看到了,還不算證據?你們還打算瞞多久?又能瞞得了多久?這種事難道還讓禮部照辦不成?就算是我保留意見,禮部那些人也不會同意啊!此時恐怕禮部的有些官員早就到其他衙門“溝通”去了吧!
證據確鑿?趙誌皋與張位有些傻了。自己什麽時候指使人去行刺皇長子了?咱們可是一直不遺餘力的站在皇長子這一邊的,也為了皇長子能立儲的事盡了很大的力氣的,會去傻到行刺皇長子?
等等!好像有點不對勁。趙誌皋皺了下眉頭,看著羅萬化嚴肅的問道:“康洲,你說的是不是皇長子遇刺落水的事情?”
“什麽?皇長子遇刺落水了?”羅萬化微張著嘴巴,一臉愕然。
“啊?還有別的大事發生了?”趙誌皋與張位同樣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