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三月二十五
由於舅舅細心全麵的安排,我們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把一切安頓好,從今天起武大郎就可以在陽穀賣炊餅了。
武大郎蒸好兩籠炊餅,讓左鄰右舍先嚐嚐他的家傳手藝,另外買了一些魚、肉、雞、鴨兩瓶油。
這時我才了解我的左鄰右舍是些什麽人,幹什麽營生!
左鄰的房間與我們家格局十分相似,它的主人是開茶坊的王婆,樓下是茶坊、樓上住王婆。她的口舌十分潑辣,是職業的原故。王婆能做一手好菜,為人十分能幹。隻是命裏不濟,先死丈夫,後死兒子,隻剩她一人,有人說她命太硬。她每日裏守著茶坊,茶坊生意一般。陽穀縣人極喜飲酒,酒館生意倒好,隻是王婆沒有本錢,得守著丈夫留下的這間木樓做茶坊生意。
王婆家過去是一座小而幹淨的木樓,不過格局上比我們家小一半,住的是專替大戶人家妻妾小姐穿珠花,製絨花的孫嫂。她丈夫已死幾年。女兒繡春據說是在陽穀縣一個大戶人家當夫人的貼身丫環,這夫人手中寬裕,為人也看得開,時有賞賜繡春。而孫嫂時常到大戶人家,替夫人、小妾、小姐穿珠花,製絨花,做玉器的編結,見的多了,倒也有幾分豪氣,不似女人一般的小家子氣。家中也算是殷實的小富人家。
右鄰住的是一對父子,姓喬,父親喬三爺,年輕時是替人做帳房先生的,精於計算,隻是體弱多病,中年得子後,又死了娘子,因此心灰意冷,獨自帶一個兒子鄆哥生活,因家貧無力供兒讀書,隻得教兒做點小生意勉強度日,而今鄆哥已有十四、五歲,長得唇紅齒白,麵目清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為人極是乖巧懂事,加之一張巧嘴,說話又極中聽,又有禮貌,極是惹人憐愛,因母親早死,與父親相依為命,對父極是孝順,沒有本錢做生意,每日裏隻能賣些果品、麻花,在各茶坊酒館跑跑腿,懂得知恩圖報。家中一樓一底的小木樓,椽子破爛,上麵青瓦也無錢檢修。看得出家中甚為窮困。
喬家過去是一樓一底的木房,住的是地方上的團頭何九叔,年已五旬,為人甚是明理,有一個小十多歲的娘子,有幾分姿色,特別愛幹淨,何九叔中年得子,甚是疼愛,其子小寶,長得一副善財童子樣,圓圓的臉上,一雙大眼骨碌碌,特別靈活,紅紅的小嘴,現年隻得三、四歲,讓人看見後,極是想親他一口。這幾家之中,數這何九叔的家境要富裕些,木樓,應染的地方染,該揀的地方揀,顯現出當家人的精明強幹及會理家的本事。
舅舅一家一家去請,請得諸人來後,便向眾人告之:“這是我外甥女及外甥女婿,現今從清河縣搬到陽穀縣投靠本人。我這外甥女一手好針線,外甥女婿做得一手好炊餅,兩口都是本分老實人。今後住此多有仰仗左鄰右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關照。兩口兒年輕不經事。若有得罪之處,看我薄麵放過他倆,我一定多加訓斥!今日略備薄酒,請得各位大駕,我先幹為敬。
舅舅的一席話,惹得左鄰右舍七嘴八舌地說起來:“葛秀才,你是陽穀縣的飽學之士,為人又是忠義,待人誠懇,陽穀縣人都知你的名頭,既是你的外甥女及外甥女婿,大家又是左鄰右舍,互相間豈有不相互扶持之理,你放心好了!
席間,大家有說有笑,談笑甚歡,把那兩籠炊餅,做好的魚、肉、鴨兩瓶酒,一齊吃完,隻剩些殘湯剩水,才告辭而去。
丙申年三月三十
自清河縣悄悄動身,搬來陽穀縣已10日,陽穀縣的左鄰右舍也不清楚我們為什麽從清河縣搬來,隻認為是投靠舅舅,且這些人均是為自己的生計奔忙,也無人有餘暇來打聽我們的過去,而且更重要的是舅舅三天兩頭有空就來看我,我的精神也不那麽苦悶。
因武大郎炊餅手藝是家傳,炊餅的味道好,而且價格又公道,加之無人騷擾,搗亂,他的炊餅的生意比在清河縣好多了,他每日清晨高高興興地挑擔出去,傍晚回至家中,我們的日子倒也過得輕鬆愉快。
人真的有時候是賤皮子!沒有思想精神上的負擔,反而會覺得閑得無聊。
武大郎說:“娘子,我看你好無聊。如果你無事,又不想做針線,就去王幹娘家茶館坐坐,喝喝茶,打發日子吧!”我想,這話也是,隻是在隔壁茶館坐坐,專揀沒有茶客之時去坐坐,想來是不妨事!
於是,我有時也就去王婆茶館坐坐,喝喝茶,吃點幹果瓜子之類,憐她老而無後,常付雙倍茶錢。而王婆也是個風趣之人,時常她說些市井閑事,笑語,不知不覺就到了武大郎回家的時間。久而久之,武大郎見我從王婆處回來還時常有笑容,他也很高興。
又因為王婆做得一手好菜,我便時常叫她去店鋪買些時令新鮮菜,跟著她做,做好菜留些與她,剩下的抬回家,這樣我也慢慢地會做菜了。
我真的成了一個居家過日子,安分守己的小娘子了!
由於舅舅細心全麵的安排,我們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把一切安頓好,從今天起武大郎就可以在陽穀賣炊餅了。
武大郎蒸好兩籠炊餅,讓左鄰右舍先嚐嚐他的家傳手藝,另外買了一些魚、肉、雞、鴨兩瓶油。
這時我才了解我的左鄰右舍是些什麽人,幹什麽營生!
左鄰的房間與我們家格局十分相似,它的主人是開茶坊的王婆,樓下是茶坊、樓上住王婆。她的口舌十分潑辣,是職業的原故。王婆能做一手好菜,為人十分能幹。隻是命裏不濟,先死丈夫,後死兒子,隻剩她一人,有人說她命太硬。她每日裏守著茶坊,茶坊生意一般。陽穀縣人極喜飲酒,酒館生意倒好,隻是王婆沒有本錢,得守著丈夫留下的這間木樓做茶坊生意。
王婆家過去是一座小而幹淨的木樓,不過格局上比我們家小一半,住的是專替大戶人家妻妾小姐穿珠花,製絨花的孫嫂。她丈夫已死幾年。女兒繡春據說是在陽穀縣一個大戶人家當夫人的貼身丫環,這夫人手中寬裕,為人也看得開,時有賞賜繡春。而孫嫂時常到大戶人家,替夫人、小妾、小姐穿珠花,製絨花,做玉器的編結,見的多了,倒也有幾分豪氣,不似女人一般的小家子氣。家中也算是殷實的小富人家。
右鄰住的是一對父子,姓喬,父親喬三爺,年輕時是替人做帳房先生的,精於計算,隻是體弱多病,中年得子後,又死了娘子,因此心灰意冷,獨自帶一個兒子鄆哥生活,因家貧無力供兒讀書,隻得教兒做點小生意勉強度日,而今鄆哥已有十四、五歲,長得唇紅齒白,麵目清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所以為人極是乖巧懂事,加之一張巧嘴,說話又極中聽,又有禮貌,極是惹人憐愛,因母親早死,與父親相依為命,對父極是孝順,沒有本錢做生意,每日裏隻能賣些果品、麻花,在各茶坊酒館跑跑腿,懂得知恩圖報。家中一樓一底的小木樓,椽子破爛,上麵青瓦也無錢檢修。看得出家中甚為窮困。
喬家過去是一樓一底的木房,住的是地方上的團頭何九叔,年已五旬,為人甚是明理,有一個小十多歲的娘子,有幾分姿色,特別愛幹淨,何九叔中年得子,甚是疼愛,其子小寶,長得一副善財童子樣,圓圓的臉上,一雙大眼骨碌碌,特別靈活,紅紅的小嘴,現年隻得三、四歲,讓人看見後,極是想親他一口。這幾家之中,數這何九叔的家境要富裕些,木樓,應染的地方染,該揀的地方揀,顯現出當家人的精明強幹及會理家的本事。
舅舅一家一家去請,請得諸人來後,便向眾人告之:“這是我外甥女及外甥女婿,現今從清河縣搬到陽穀縣投靠本人。我這外甥女一手好針線,外甥女婿做得一手好炊餅,兩口都是本分老實人。今後住此多有仰仗左鄰右舍的地方,請大家多多關照。兩口兒年輕不經事。若有得罪之處,看我薄麵放過他倆,我一定多加訓斥!今日略備薄酒,請得各位大駕,我先幹為敬。
舅舅的一席話,惹得左鄰右舍七嘴八舌地說起來:“葛秀才,你是陽穀縣的飽學之士,為人又是忠義,待人誠懇,陽穀縣人都知你的名頭,既是你的外甥女及外甥女婿,大家又是左鄰右舍,互相間豈有不相互扶持之理,你放心好了!
席間,大家有說有笑,談笑甚歡,把那兩籠炊餅,做好的魚、肉、鴨兩瓶酒,一齊吃完,隻剩些殘湯剩水,才告辭而去。
丙申年三月三十
自清河縣悄悄動身,搬來陽穀縣已10日,陽穀縣的左鄰右舍也不清楚我們為什麽從清河縣搬來,隻認為是投靠舅舅,且這些人均是為自己的生計奔忙,也無人有餘暇來打聽我們的過去,而且更重要的是舅舅三天兩頭有空就來看我,我的精神也不那麽苦悶。
因武大郎炊餅手藝是家傳,炊餅的味道好,而且價格又公道,加之無人騷擾,搗亂,他的炊餅的生意比在清河縣好多了,他每日清晨高高興興地挑擔出去,傍晚回至家中,我們的日子倒也過得輕鬆愉快。
人真的有時候是賤皮子!沒有思想精神上的負擔,反而會覺得閑得無聊。
武大郎說:“娘子,我看你好無聊。如果你無事,又不想做針線,就去王幹娘家茶館坐坐,喝喝茶,打發日子吧!”我想,這話也是,隻是在隔壁茶館坐坐,專揀沒有茶客之時去坐坐,想來是不妨事!
於是,我有時也就去王婆茶館坐坐,喝喝茶,吃點幹果瓜子之類,憐她老而無後,常付雙倍茶錢。而王婆也是個風趣之人,時常她說些市井閑事,笑語,不知不覺就到了武大郎回家的時間。久而久之,武大郎見我從王婆處回來還時常有笑容,他也很高興。
又因為王婆做得一手好菜,我便時常叫她去店鋪買些時令新鮮菜,跟著她做,做好菜留些與她,剩下的抬回家,這樣我也慢慢地會做菜了。
我真的成了一個居家過日子,安分守己的小娘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