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兒不是說他嘉靖刻薄寡恩嗎?大夥兒不是說他嘉靖小氣嗎?如今他出手兩道恩旨未免沒有顯擺他存在感的意思,你們瞧,隻要是跟著我幹的人朕是不會吝嗇的,楊銘不是跟著朕混嗎?他要的朕便賞,隻要能做出功績那麽朕並不刻薄......
滿朝文武羨慕、嫉妒......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質疑。
因為在場的每一個人甚至是剛剛進士的人都是楊銘以前善政的受益者,作為士紳,作為士大夫群體的一員甚至有人覺得區區兩個八品的赦命並不足以褒獎楊銘的功績。
畢竟,楊銘就以以前所做出來的功績實在是不小,不說左右朝政但是對國朝甚至社稷都有著無法磨滅的貢獻。
然而還是有人站了出來。
嚴嵩,吏部侍郎。
“啟稟陛下,微臣有本奏!”
嚴嵩作為侍郎一級的人物自然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他一站出來便立即吸引了眾人的眼球。
楊銘不由得暗暗叫苦,曆史上對嚴嵩的評價並不好,甚至是惡劣之極,要說他為官的前十年還算的上良臣,可是當到了中後期隨著地位的不斷提高而嘉靖也隨著修道的癡迷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說幾乎就是嚴嵩把持朝政,不僅貪得無厭甚至已經開始迫害忠良的地步。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有大肚量?
而楊銘之所以叫苦那便是因為他得罪了嚴嵩!
這個得罪而且還不輕,那便是沒有前往嚴嵩府上拜謝座師,這無疑便是在打他嚴嵩的臉!想想,楊銘雖然出身微寒,但是並不是說楊銘就沒有依靠,比如李道遠、龐顏,這些人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大小也算是個官,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那可是有著一個當朝首輔的師公,這無疑就是一座就目前而言牢不可破的靠山,除此之外還有毛紀、蔣冕。他們二位對楊銘也是青睞有加甚至為了支持楊銘的新政敢於和楊延和分庭抗禮!
當朝內閣三大閣老都與楊銘有著關係,也可以說都是楊銘的靠山,這整個大明朝還有誰有他的後台強硬?
肯定沒有!
可是問題恰恰就出在這兒,如果是一般人那也好說。找個借口補上也就是了,可是楊銘卻不同,就是因為他有著太多強硬的靠山別人才會覺得楊銘根本就看不起他嚴嵩,根本就懶得理你!
這做官就是如此,特別是文官。最講究的那便是麵子,甚至不是官員哪怕是一個讀書人遇見羞辱也有自盡的例子,對於嚴嵩來說楊銘這個遲遲未去拜會的學生那就是在打他的臉。
楊銘也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可是他也是早上在張進的提醒下才記起這件事,如今想要補救那也是沒辦法了!
隻要是想便能想到,這檔口嚴嵩站出來可不會有好事情,與其讓嚴嵩開口楊銘覺得還是自己開口要來的好。
想要這裏,楊銘將心意橫,不等嘉靖開口便硬著頭皮上,信好剛剛接了聖旨還沒有退回站位楊銘趕忙朝著嚴嵩道:“學生楊銘見過恩師!”
他這一上前眾人先是一愣。不過很快就釋然了,這嚴嵩正是此次主持院試的主考,那便是楊銘的座師,而嚴嵩上前啟奏這其中難道有什麽內幕?要知道這嚴嵩可不是一般人啊,那也是清貴出身的兩朝能臣現在更是在吏部出任侍郎就相當於後世的副部級大員,隨便的一言一行那都是飽含深意的,最重要的是楊銘就在剛才授官之時便是被委以七品知縣一職而楊銘也表態願前往最貧困之地,那麽作為楊銘的座師怎麽可能眼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自甘墮落?
難道嚴嵩想要將楊銘留任京師?
絕對有這種可能!
畢竟一甲入翰林那早已經成為了慣例,如今楊銘堂堂一個探花郎無論怎麽說那也是屬於下放了,他站出來求情也無可厚非。
不等嚴嵩開口。楊銘又繼續道:“恩師好意子樂拜謝了,身為朝臣楊銘自當做為臣之事,幸有理財一道略有見地,想必三年之後必然能再次拜見恩師。不過學生卻不知我大明到底何地乃是最貧窮之縣,想來恩師乃是吏部侍郎自然了然於胸,還請恩師指點一二,正好百官為證也算是一段佳話!”
嚴嵩其實對楊銘未能拜見與他雖然心裏不舒服但是卻非常理解,廣州劫糧案他自然是知道的,楊銘從中可以說不僅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且還必須準確的算計那些倭寇的心思。甚至包括廣州一些官員的心思也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這無疑難度之大,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知道,據錦衣衛傳來消息,楊銘派遣前往廣州的人僅僅隻有兩人,並且主事的還是一個女子,這就更難能可貴了,一個女子在世人的眼中那也就不過是一個附庸罷了,而主事的那就一定是楊銘,千裏傳音飛鴿傳書,就是憑著幾封書信便能辦成這個廣東一省官員都不能辦到的事情這已經不是簡簡單單一個所謂理財之能能說清楚的了。
結合早有傳言,楊銘當時那句一條狗可以毀滅一個民族的話,基本上有識之士都認為楊銘不僅有著理財之能,甚至為政‘為軍也有獨到之處,乃是一個非常全麵的人才。
對於這樣的學生,嚴嵩是包容的,他這次上前奏本隻不過是想為楊銘爭取多一點兒的自主權罷了,要知道一個知縣雖然貴為七品,但是上麵還有知州甚至還有道台府台,這些官員對於地方上有著巨大的能量,如果沒有一點兒自主權下放到地方根本就很難施政。
所以他便是希望能夠給楊銘爭取一點兒與眾不同的權力。
“子樂不必多禮!”嚴嵩先是對楊銘微笑了一下,然後這才雙手朝嘉靖一拱然後又麵向朝上的百官道:“子樂有大誌願開新法自然是可喜可賀,不過老夫為其座師自然也要為其考慮一番,此次楊銘到地方乃是治理一縣之地,說來這也不是什麽秘密,乃是用新法施政,是以微臣以為既然是新法自然與我朝之瑣政不同,當由獨斷之權!所以恩請陛下給與楊銘此權不受任何司、法節製,也好便於他施政!”
ps:第二章送上,明天多寫一些,今天實在是困了,不好意思,晚安!
(未完待續。)
滿朝文武羨慕、嫉妒......
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質疑。
因為在場的每一個人甚至是剛剛進士的人都是楊銘以前善政的受益者,作為士紳,作為士大夫群體的一員甚至有人覺得區區兩個八品的赦命並不足以褒獎楊銘的功績。
畢竟,楊銘就以以前所做出來的功績實在是不小,不說左右朝政但是對國朝甚至社稷都有著無法磨滅的貢獻。
然而還是有人站了出來。
嚴嵩,吏部侍郎。
“啟稟陛下,微臣有本奏!”
嚴嵩作為侍郎一級的人物自然不是一般的小角色,他一站出來便立即吸引了眾人的眼球。
楊銘不由得暗暗叫苦,曆史上對嚴嵩的評價並不好,甚至是惡劣之極,要說他為官的前十年還算的上良臣,可是當到了中後期隨著地位的不斷提高而嘉靖也隨著修道的癡迷在這種情況之下可以說幾乎就是嚴嵩把持朝政,不僅貪得無厭甚至已經開始迫害忠良的地步。這樣的人怎麽可能有大肚量?
而楊銘之所以叫苦那便是因為他得罪了嚴嵩!
這個得罪而且還不輕,那便是沒有前往嚴嵩府上拜謝座師,這無疑便是在打他嚴嵩的臉!想想,楊銘雖然出身微寒,但是並不是說楊銘就沒有依靠,比如李道遠、龐顏,這些人雖然官職不高但是大小也算是個官,然而更重要的是他那可是有著一個當朝首輔的師公,這無疑就是一座就目前而言牢不可破的靠山,除此之外還有毛紀、蔣冕。他們二位對楊銘也是青睞有加甚至為了支持楊銘的新政敢於和楊延和分庭抗禮!
當朝內閣三大閣老都與楊銘有著關係,也可以說都是楊銘的靠山,這整個大明朝還有誰有他的後台強硬?
肯定沒有!
可是問題恰恰就出在這兒,如果是一般人那也好說。找個借口補上也就是了,可是楊銘卻不同,就是因為他有著太多強硬的靠山別人才會覺得楊銘根本就看不起他嚴嵩,根本就懶得理你!
這做官就是如此,特別是文官。最講究的那便是麵子,甚至不是官員哪怕是一個讀書人遇見羞辱也有自盡的例子,對於嚴嵩來說楊銘這個遲遲未去拜會的學生那就是在打他的臉。
楊銘也知道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可是他也是早上在張進的提醒下才記起這件事,如今想要補救那也是沒辦法了!
隻要是想便能想到,這檔口嚴嵩站出來可不會有好事情,與其讓嚴嵩開口楊銘覺得還是自己開口要來的好。
想要這裏,楊銘將心意橫,不等嘉靖開口便硬著頭皮上,信好剛剛接了聖旨還沒有退回站位楊銘趕忙朝著嚴嵩道:“學生楊銘見過恩師!”
他這一上前眾人先是一愣。不過很快就釋然了,這嚴嵩正是此次主持院試的主考,那便是楊銘的座師,而嚴嵩上前啟奏這其中難道有什麽內幕?要知道這嚴嵩可不是一般人啊,那也是清貴出身的兩朝能臣現在更是在吏部出任侍郎就相當於後世的副部級大員,隨便的一言一行那都是飽含深意的,最重要的是楊銘就在剛才授官之時便是被委以七品知縣一職而楊銘也表態願前往最貧困之地,那麽作為楊銘的座師怎麽可能眼看著自己的得意門生自甘墮落?
難道嚴嵩想要將楊銘留任京師?
絕對有這種可能!
畢竟一甲入翰林那早已經成為了慣例,如今楊銘堂堂一個探花郎無論怎麽說那也是屬於下放了,他站出來求情也無可厚非。
不等嚴嵩開口。楊銘又繼續道:“恩師好意子樂拜謝了,身為朝臣楊銘自當做為臣之事,幸有理財一道略有見地,想必三年之後必然能再次拜見恩師。不過學生卻不知我大明到底何地乃是最貧窮之縣,想來恩師乃是吏部侍郎自然了然於胸,還請恩師指點一二,正好百官為證也算是一段佳話!”
嚴嵩其實對楊銘未能拜見與他雖然心裏不舒服但是卻非常理解,廣州劫糧案他自然是知道的,楊銘從中可以說不僅起到了穿針引線的作用而且還必須準確的算計那些倭寇的心思。甚至包括廣州一些官員的心思也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這無疑難度之大,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知道,據錦衣衛傳來消息,楊銘派遣前往廣州的人僅僅隻有兩人,並且主事的還是一個女子,這就更難能可貴了,一個女子在世人的眼中那也就不過是一個附庸罷了,而主事的那就一定是楊銘,千裏傳音飛鴿傳書,就是憑著幾封書信便能辦成這個廣東一省官員都不能辦到的事情這已經不是簡簡單單一個所謂理財之能能說清楚的了。
結合早有傳言,楊銘當時那句一條狗可以毀滅一個民族的話,基本上有識之士都認為楊銘不僅有著理財之能,甚至為政‘為軍也有獨到之處,乃是一個非常全麵的人才。
對於這樣的學生,嚴嵩是包容的,他這次上前奏本隻不過是想為楊銘爭取多一點兒的自主權罷了,要知道一個知縣雖然貴為七品,但是上麵還有知州甚至還有道台府台,這些官員對於地方上有著巨大的能量,如果沒有一點兒自主權下放到地方根本就很難施政。
所以他便是希望能夠給楊銘爭取一點兒與眾不同的權力。
“子樂不必多禮!”嚴嵩先是對楊銘微笑了一下,然後這才雙手朝嘉靖一拱然後又麵向朝上的百官道:“子樂有大誌願開新法自然是可喜可賀,不過老夫為其座師自然也要為其考慮一番,此次楊銘到地方乃是治理一縣之地,說來這也不是什麽秘密,乃是用新法施政,是以微臣以為既然是新法自然與我朝之瑣政不同,當由獨斷之權!所以恩請陛下給與楊銘此權不受任何司、法節製,也好便於他施政!”
ps:第二章送上,明天多寫一些,今天實在是困了,不好意思,晚安!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