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臣與李少傅商議過遼西百姓的事,建奴一時間無法被剿滅,故而那些百姓如果回到遼西的話恐怕不是被建奴殺了就是被擄走。天籟『.2”


    麵對天啟皇帝的提問孫承宗率先開口,向天啟一躬身後沉聲回道,“故而,李少傅和臣都覺得應把他們另覓他處安置,待關外戰事平穩後再行歸鄉。”


    “那些遼西百姓有近百萬之巨,京畿已經沒有多少閑田,如此一來無法就近安置在京畿地區,這樣少不了又是一番奔波!”


    天啟皇帝聞言不由得歎了一口氣,臉上浮現出了憂色,要安置如此多的百姓可是一項巨大的工程,不僅耗費甚巨而且頗為繁瑣。


    “皇上,臣覺得朝鮮和小琉球可以安置一部分百姓。”


    見天啟皇帝為那些難民的事情擔憂,李宏宇向天啟皇帝一躬身後有條不紊地說道,“皇上,朝鮮與遼東一河之隔,既適合遼西百姓生活又能增強咱們在朝鮮的力量,而小琉球人煙稀少,要想使其長治久安必須要向其大力移民。”


    “朝鮮尚可,但小琉球是否有些遠了?”天啟皇帝微微頷,沉吟了一下後問道,畢竟遼西距離小琉球千裏之遙,路途遙遠不說而且生活習性相差甚巨。


    “皇上,臣這是見縫插針,能多使得一些百姓到小琉球就多一些。”


    李宏宇有些無奈地望著天啟皇帝,“如今西洋的紅毛夷覬覦我大明的繁華富庶,他們無法到大明沿岸落腳,故而就打起了小琉球島的主意,臣得不加強小琉球的建設,要任務就是遷居人口。”


    “既然如此那麽就依你的意思,如果那些百姓想要去小琉球的話就讓他們遷過去。”


    天啟皇帝知道李宏宇為了海外貿易和紅毛夷的事情耗費了不少精力和心血,故而點了點頭後答應了下來。


    李宏宇聞言頓時鬆了一口氣,有了天啟皇帝的肯那麽他就能開始著手安排往朝鮮和小琉球遷移遼西難民的事情,他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多的往這兩個地方遷居百姓。


    此時此刻,沒有人知道朝鮮和小琉球才是大明最為安全的地方,如果那些遼西百姓沒有選擇這兩處的話那麽勢必在明末亂世到來後再度顛簸流離。


    李宏宇和孫承宗離開乾清宮的時候已經是淩晨,故而前去文淵閣處休息,說起來兩人還沒有回家,可明天一早又要跟朝中文武百官商議遼西的戰事,著實是非常辛苦。


    “孫兄,京察的結果就要宣布,看來這京城少不了又是一番風風雨雨!”


    到了文淵閣,李宏宇和孫承宗並沒有立刻休息,而是來到了院中的涼亭,在石凳上落座後李宏宇不由得歎了一口氣。


    雖然李宏宇人在遼西但對京城官場的事情也有耳聞,由於東林黨主持京察,故而東林黨中的激進派這次是卯足了勁兒想要把朝中的齊楚浙三黨連根拔起,使得其無法再與東林黨抗衡。


    不僅如此,就連朝中那些中間派的官員也受到了波及,原本這些官員曆來是黨爭中各派係拉攏的對象,可如今東林黨卻要對那些不肯依附的中間派官員痛下重手,京城官場局勢的嚴峻可見一斑。


    “輔大人曾經勸過他們,可效果甚微,他們也不想想,皇上會讓朝中某方勢力一家獨大?”


    孫承宗聞言頓時苦笑了一聲,實際上,東林黨內部也因為對外方針的不同而產生了矛盾,激進派與溫和派之間為此爭論不休。


    不過,由於在天啟皇帝的支持下東林黨現在在朝堂上可謂是一家獨大,這使得東林黨激進派在與溫和派的爭執中占據了上風,對外推行激進的對外策略,想要滅了齊楚浙三黨獨掌朝權。


    孫承宗自然是東林黨中的溫和派,他對黨爭的事情並不怎麽感興趣,想要立下一番功績,並不讚同對齊楚浙三黨趕盡殺絕。


    很顯然,沒有哪個皇帝願意看見朝中出現一個足以影響到皇權穩定的強大派係出現,可惜那些東林黨激進派的官員們卻並不以為意,認為他們所行之事是忠君愛國之舉,是為了大明掃除朝堂上的奸邪小人。


    其實,那些東林黨激進派的官員們還是欺負天啟皇帝年輕,比較容易掌控,認為天啟皇帝不得不依靠他們來掌控朝局,否則豈敢做出如此犯忌諱的事情,難道他們就不知道朝中派係平衡的重要?


    這也是萬曆皇帝時期為何黨爭不斷但從沒有哪方勢力一家獨大過,從最開始的南北之爭到後來的齊楚浙黨與東林黨之爭,一切都在萬曆皇帝的掌控下進行。


    “孫兄,小弟現在真的不願意回家,京察的事情豈是小弟能做得了主的!”


    李宏宇知道孫承宗對東林黨激進派的事情也很無奈,於是抬頭望向了天空中的明月,淡淡地說道。


    楚黨的人肯定會去家裏拜訪他,讓李宏宇想辦法在這次京察中幫楚黨一把,可現在站在京察的東林黨身後的人是天啟皇帝,李宏宇又豈能壞了天啟皇帝的事情,這使得他非常為難。


    “賢弟,你不是說過人在江湖身不由已,既然位居廟堂高位那麽少不了要麵對那些煩惱。”


    孫承宗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開口安慰李宏宇,他知道李宏宇現在為此事苦惱,誰讓李宏宇現在是楚黨的希望,同時也是齊楚浙三黨所依仗的一張王牌,當齊楚浙三黨陷入危機時肯定要向李宏宇求援。


    “唉!”李宏宇歎了一口氣,一臉無奈地說道,“國家正值多事之秋,可朝堂上的大員們卻鬥得你死我活,實在是令人扼腕呀!”


    “賢弟所言甚是,這也是愚兄為何要前去關外的原因之一,實在是不想看見京城官場這麽亂下去。”孫承宗聞言頗有同感地點了點頭,對朝堂上的黨爭頗為厭煩但又無可奈何,誰讓他是東林黨的重要官員,不得不為東林黨的利益出力。


    “孫兄,建奴此次雖在石門山落敗但隻是小傷元氣而已,努爾哈赤是主動撤退,假以時日勢必恢複。”


    見現場的氣氛有些沉悶,李宏宇於是換了一個話題,不無可惜地說道,“如果我有三萬禁軍一定會把努爾哈赤留在石門山,努爾哈赤一死建奴就會分崩離析,他們的四大貝勒可不是省油的燈。”


    “努爾哈赤這次可吃了大虧,萬萬想不到錦州援軍會是咱們遼西的官軍,恐怕這將使得他終生難忘。”


    孫承宗知道李宏宇不甘心,因此笑著安慰道,說實話他也希望李宏宇在石門山擒殺努爾哈赤,這樣的話後金就會樹倒猢猻散,大明可以趁著後金內部爭權奪利之際出兵遼東,一舉擊潰後金。


    “孫兄,對於後金,小弟覺得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不能讓其過安生的日子。”李宏宇無奈地笑了笑,他現在最為關心的事情還是後金,因此沉吟了一下後說道。


    大明經營遼西走廊的想法並沒有錯,可如果以後僅僅是守著遼西走廊而不對後金動攻勢,那麽遼西走廊對大明而言反而會成為一個價值昂貴的擺設,而後金則可安心在遼東展。


    “賢弟放心,待操練完兵馬,愚兄就揮師攻打遼東,剿滅建奴。”孫承宗知道李宏宇向來崇尚進攻,否則不會有鐵嶺之戰、錦州之戰以及石門山之戰,因此點頭應道,他肯定不想困守遼西走廊,其最終目標是剿滅建奴,收複遼東。


    由於天色已晚,李宏宇跟孫承宗寒暄了一會兒後就各自回房休息,第二天一早兩人洗漱妥當後去乾清宮覲見天啟皇帝。


    此次前來覲見天啟皇帝的還有葉向高等朝中的文武重臣,商議遼西戰局的事宜,研究下一步遼西戰事的走向。


    隨著石門之戰的大捷,朝中的官員們普遍認為剿滅後金的時候到了,遼西的明軍應該攜大勝之餘威一舉奪回遼東,不給後金喘息之機。


    李宏宇和孫承宗對此感到非常無奈,葉向高等人身在京城自然不知道遼西戰局的複雜,更不清楚李宏宇在石門山已經押上了手裏所有的底牌,現在不要說進攻了,連廣寧城都要蒙古人協助防守。


    當兩人把遼西的現狀講給了葉向高等人後,眾文武重臣頓時大吃了一驚,他們還以為李宏宇可以率軍收複遼東。


    不僅如此,孫承宗提出了經營遼西走廊,打造山海關到錦州防線的議案,認為這是目前大明在遼西的最佳選擇,一旦山海關到錦州防線打造完成,那麽將進可攻、退可守。


    這令葉向高等人倍感震驚,沒想到收複廣寧後竟然還要將其放棄,不但不能進攻後金而且還要收縮兵力於遼西走廊,把遼西百姓遷徙至他處,實在是出人意料。


    雖然對孫承宗的提議感到無比意外,但如果考慮到熊廷弼和王化貞先前的敗仗,葉向高等人意識到遼西的局勢並沒有他們想象得那樣樂觀,遼西的明軍也沒有他們想象得那樣善戰。


    因此,經過李宏宇和孫承宗對關外戰局的分析後,葉向高等大員一致讚同收縮遼西走廊,打造“關錦防線”的戰略方針,而東林黨出身的孫承宗也如願成為了新任遼東經略,王在晉調回京城官複原職。


    不管怎樣,在李宏宇看來關外的戰局終於告一段落,接下來他將要麵對令人頭疼的京察,這絲毫不比打石門山之戰輕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馭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並收藏權馭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