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寧遠城是大明在山海關外的一座軍事城鎮,與山海關外相距兩百餘裏,雖然寧遠城全城的周長不過六裏,無法與沈陽和遼陽等關外重鎮相比,但卻是山海關的門戶。
與山海關一樣,寧遠城呈正方形,高二丈五尺,寬二丈,十餘年後的“寧遠大捷”就發生在這裏。
出了山海關,那麽就是遼東都司的地盤,這意味著李宏宇的遼東巡撫正式發揮效力,故而寧遠城守將自然不敢怠慢,盡心安排食宿,給那兩千騎兵的馬匹喂食黃豆等高營養的飼料,以補充其體力。
李宏宇在寧遠城消息了一晚上後第二天一早就起程,經杏山城、錦州城和鬆山城等軍事重鎮,日夜兼程,於四月初三傍晚時分抵達了遼陽城。
雖然明軍在薩爾滸大敗,但由於後金軍距離遼陽尚遠故而遼陽城裏的局勢依舊安穩,並沒有出現逃難的情形,不過氣氛已經顯得頗為緊張和壓抑,進出城門皆受到士兵的嚴加盤查,以免後金軍奸細混進城裏。
城門官見從山海關來了兩千餘人的騎兵,以為是朝廷派來的援兵,臉上不由得流露出興奮的神色,稍微盤問了一下後就把人放了進去:那些騎兵一口的陝甘口音,這可是後金軍的奸細所無法做到的。
進城後,李宏宇徑直率軍趕往了遼東都司衙門,前去見遼東經略楊鎬和遼東巡撫周永春等遼東大員。
兩千騎兵的出現頓時引發了城裏百姓的關注,紛紛指著在街道上行進的騎兵指指點點地議論著,要知道這可是薩爾滸戰敗後第一支馳援遼東的明軍,使得不少人心中鬆了一口氣。
到了遼東都司衙門,李宏宇揮了一下手,騎兵們就把遼東都司衙門的大門團團圍住,街前的道路被清空戒嚴,使得氣氛驟然變得緊張起來。
在大門前值守的士卒見那些騎兵來者不善,拔腿就往大門裏奔去,前去給楊鎬等人報信。
李宏宇在門外等了一會兒,估摸著楊鎬等人差不多已經得到了消息,然後領著韓方和一眾騎兵大步流星地走進了遼東都司衙門。
進門後不久,在前去前院大堂的路上,一群士兵簇擁著幾名身穿高級文官官袍的中年人迎麵走了過來。
很快,雙方遇到了一起,李宏宇身後的騎兵和那幾名高級文官身後的士兵冷冷地對峙著,李宏宇也在跟那幾名文官互相打量著對方,現場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你們是何人?”
經過最初的沉寂後,一名跟在那幾名高級文官身旁的將領走上前一步,手扶在腰刀的刀柄上,一臉警惕地瞪著李宏宇沉聲問道,在此之前遼東明軍可從沒接到有援兵要來的消息。
“楊經略,下官是兵部武選清吏司郎中韓方,奉皇命前來宣旨。”
這時,站在李宏宇身後的韓方閃身而出,沉聲手裏舉著由黃錦製成的聖旨卷軸,高聲向那幾名高級文官領頭的中年人說道,此人就是遼東經略楊鎬。
“韓郎中。”
隨著韓方的現身,那幾名高級文官紛紛麵露驚訝的神色,他們都是京城的京官平日裏抬頭不見低頭見,自然互相認識,況且韓方還是兵部的官員與他們在遼東戰事上打過交道。
“臣接旨!”隨後,在楊鎬的帶領下,那幾名高級文官紛紛跪了下去,跟他們身後的將領和士兵也跟著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命翰林編撰、詹事府司經局洗馬李宏宇為遼東巡撫兼兵部右侍郎,賜尚方鳴龍劍,總兵以下諸官先斬後奏。”
韓方打開聖旨,抑揚頓挫地念道,“另,免去遼東經略楊鎬一切官職,押送回京聽候審問。原遼東巡撫周永春調撥軍需有度,升遼東副經略,在新任遼東經略熊廷弼赴任之前協遼東巡撫處理政務。
欽此!”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聽聞此言,楊鎬的臉色變得無比黯然,跟眾人一起叩首謝恩,他早知道自己會被丟官罷職,遼東戰事的失利肯定要由他這個主帥負責。
與此同時,楊鎬心中也對新任的遼東巡撫感到好奇,不僅他周永春等人心中也充滿了狐疑,他們都是在京城任職多年的京官,對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事情一清二楚,從沒聽說過有一個名叫李宏宇的官員。
“韓大人,李巡撫何時抵達?”沉默中,一名中年官員打破了現場的平靜,向韓方一拱手後沉聲問道,他就是剛剛被升了官的周永春。
周永春無疑是最想知道李宏宇身份的人,畢竟兩人即將成為同僚,而且他這個副經略還要輔佐李宏宇,當然要先打探一下李宏宇的底細,好像忽然之間就從翰林院和詹事府冒了出來。
其餘的遼東官員聞言紛紛望向了韓方,臉上紛紛流露出緊張的神色。
遼東除了周永春這個副經略以及巡按禦史陳王庭和監軍的戶科給事中李文韜外,剩下的官員最大的就是總兵,皆在李宏宇手中尚方鳴龍劍的斬殺範圍內。
值得一提的是,總兵並不是大明的常設官職,與巡撫一樣而是一種軍事派出性質的臨時官職,大明常設武職是衛指揮使、千戶和百戶等等。
因此,總兵分為地區性總兵,以及地方性總兵,例如柴國柱,他在陝甘的時候任陝西總兵,節製陝西境內明軍,可謂大軍區司令,而到了山海關則成為了山海關總兵,隻管山海關一地的明軍,即地方分軍區司令。
實際上,明朝並沒有副將這一官職,這是清朝綠營的武職,從明朝地方性總兵轉化而來。
“諸位大人,本官就是新任的遼東巡撫,萬曆四十七年已未科狀元。”聽聞周永春的問話,李宏宇一拱手,沉聲向楊鎬和周永春等人表明了身份。
“狀元?”
楊鎬和周永春頓時大吃了一驚,紛紛詫異地望向了李宏宇,臉上滿是難以相信的神色,對萬曆皇帝派遣新科狀元來遼東感到頗為不解,這樣豈不是使得遼東的局勢變的得更加糟糕?
本來,楊鎬和周永春等人還以為新任的遼東巡撫是萬曆皇帝從地方上進士出身的官員調往京城翰林院和詹事府任職的,這樣的話對方至少有實際處理政務和軍務的經驗。
可李宏宇是一個在翰林院連屁股都沒有坐穩的新科狀元,沒有絲毫從政的經曆,如何駕馭遼東複雜的局勢?
雖然李宏宇是狀元但實在是太年輕了,又是新近踏入的官場,這使得楊鎬和周永春等人不知不覺間就對他產生了輕視之心,畢竟打仗不是兒戲李宏宇一個毛頭小子如何服眾,難道要其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不成?
“諸位大人,皇上對遼東戰局異常關注,咱們還是先談當前的局勢吧。”李宏宇清晰地從眾人的驚愕的眼神中看出了輕蔑,不過他並不以為意,抬步領著韓方等人走進了大堂。
周永春等遼東官員望了望麵色鐵青的楊鎬,隨即跟了過去,現在李宏宇已經是遼東的最高統帥,他們自然要聽從李宏宇的命令了。
楊鎬神色黯然地立在那裏,他已經被萬曆皇帝革了職現在是戴罪之身,故而沒有繼續參加遼東軍事會議的資格。
但李宏宇不開口讓人把他押走的話,那些遼東都司衙門的士兵自然不會為難楊鎬,再怎麽說楊鎬也是遼東的前任統帥,雖然被革職但餘威尚在。
進了大堂後,李宏宇當仁不讓地坐在了上首處的主座上,韓方和周永春等人分坐兩側座椅,齊刷刷地望著李宏宇想要知道這個新科狀元會玩出什麽花樣。
“來人,把楊大人請來。”李宏宇環視了一眼現場的眾人,目光很快就落在了孤零零立在堂外院子裏的楊鎬身上,不動聲色地開口說道,想必楊鎬現在的心情十分複雜,堂堂的遼東經略竟然被晾在了那裏。
立在李宏宇一側的一名年輕將領聞言立刻出去請楊鎬,楊鎬遲疑了一下,跟著那名年輕將領進了大堂,麵無表情地立在了大堂上,他現在是戴罪之身哪裏還有坐的資格。
“楊大人,請坐。”李宏宇見狀伸手向楊鎬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沉聲說道,“楊大人,你最清楚遼東的戰局,還望助本官一臂之力。”
“巡撫大人言重了,這是下官的份內之事。”聽聞此言,楊鎬的麵色稍緩,向李宏宇拱了一下手後坐在了一側末尾的座位上。
“楊大人,你是如何看待此次平叛失利的?”等楊鎬落座後,李宏宇沉吟了一下,不動聲色地問道。
“巡撫大人,下官三月初三陸續發兵,與四路大軍俱約定初十至二道關,合兵前進,共擊建州叛逆。可西路軍總兵杜鬆出師要占首功,單馬行前,輒棄車營孤軍冒進,雖初九略有小獲但不知其已入賊之伏,建州叛逆調集兵力合而攻之,焉得不敗?”
楊鎬聞言沉思了片刻,然後神色嚴肅地望著李宏宇說道:
“初十,北路軍總兵馬林行至三岔兒堡,聞杜鬆已先出一日亦倉皇疾出,等至二道關西路兵馬已敗亡,建州叛逆傾力攻之,何能久支?”
李宏宇的眉頭不由得皺了皺,他清晰地聽了出來,楊鎬此時既哀怨時間的陰差陽錯沒能形成四路合擊,更憤恨西路和北路主將的各自為戰,斷送了明軍此次征討建州叛逆的主力。
故而,楊鎬把失敗的責任推到杜鬆和馬林的身上,指責兩人斷送了這次四路合攻的軍事部署。
看過《權馭大明》的書友還喜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都來讀手機版閱讀網址:m.
與山海關一樣,寧遠城呈正方形,高二丈五尺,寬二丈,十餘年後的“寧遠大捷”就發生在這裏。
出了山海關,那麽就是遼東都司的地盤,這意味著李宏宇的遼東巡撫正式發揮效力,故而寧遠城守將自然不敢怠慢,盡心安排食宿,給那兩千騎兵的馬匹喂食黃豆等高營養的飼料,以補充其體力。
李宏宇在寧遠城消息了一晚上後第二天一早就起程,經杏山城、錦州城和鬆山城等軍事重鎮,日夜兼程,於四月初三傍晚時分抵達了遼陽城。
雖然明軍在薩爾滸大敗,但由於後金軍距離遼陽尚遠故而遼陽城裏的局勢依舊安穩,並沒有出現逃難的情形,不過氣氛已經顯得頗為緊張和壓抑,進出城門皆受到士兵的嚴加盤查,以免後金軍奸細混進城裏。
城門官見從山海關來了兩千餘人的騎兵,以為是朝廷派來的援兵,臉上不由得流露出興奮的神色,稍微盤問了一下後就把人放了進去:那些騎兵一口的陝甘口音,這可是後金軍的奸細所無法做到的。
進城後,李宏宇徑直率軍趕往了遼東都司衙門,前去見遼東經略楊鎬和遼東巡撫周永春等遼東大員。
兩千騎兵的出現頓時引發了城裏百姓的關注,紛紛指著在街道上行進的騎兵指指點點地議論著,要知道這可是薩爾滸戰敗後第一支馳援遼東的明軍,使得不少人心中鬆了一口氣。
到了遼東都司衙門,李宏宇揮了一下手,騎兵們就把遼東都司衙門的大門團團圍住,街前的道路被清空戒嚴,使得氣氛驟然變得緊張起來。
在大門前值守的士卒見那些騎兵來者不善,拔腿就往大門裏奔去,前去給楊鎬等人報信。
李宏宇在門外等了一會兒,估摸著楊鎬等人差不多已經得到了消息,然後領著韓方和一眾騎兵大步流星地走進了遼東都司衙門。
進門後不久,在前去前院大堂的路上,一群士兵簇擁著幾名身穿高級文官官袍的中年人迎麵走了過來。
很快,雙方遇到了一起,李宏宇身後的騎兵和那幾名高級文官身後的士兵冷冷地對峙著,李宏宇也在跟那幾名文官互相打量著對方,現場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
“你們是何人?”
經過最初的沉寂後,一名跟在那幾名高級文官身旁的將領走上前一步,手扶在腰刀的刀柄上,一臉警惕地瞪著李宏宇沉聲問道,在此之前遼東明軍可從沒接到有援兵要來的消息。
“楊經略,下官是兵部武選清吏司郎中韓方,奉皇命前來宣旨。”
這時,站在李宏宇身後的韓方閃身而出,沉聲手裏舉著由黃錦製成的聖旨卷軸,高聲向那幾名高級文官領頭的中年人說道,此人就是遼東經略楊鎬。
“韓郎中。”
隨著韓方的現身,那幾名高級文官紛紛麵露驚訝的神色,他們都是京城的京官平日裏抬頭不見低頭見,自然互相認識,況且韓方還是兵部的官員與他們在遼東戰事上打過交道。
“臣接旨!”隨後,在楊鎬的帶領下,那幾名高級文官紛紛跪了下去,跟他們身後的將領和士兵也跟著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欽命翰林編撰、詹事府司經局洗馬李宏宇為遼東巡撫兼兵部右侍郎,賜尚方鳴龍劍,總兵以下諸官先斬後奏。”
韓方打開聖旨,抑揚頓挫地念道,“另,免去遼東經略楊鎬一切官職,押送回京聽候審問。原遼東巡撫周永春調撥軍需有度,升遼東副經略,在新任遼東經略熊廷弼赴任之前協遼東巡撫處理政務。
欽此!”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聽聞此言,楊鎬的臉色變得無比黯然,跟眾人一起叩首謝恩,他早知道自己會被丟官罷職,遼東戰事的失利肯定要由他這個主帥負責。
與此同時,楊鎬心中也對新任的遼東巡撫感到好奇,不僅他周永春等人心中也充滿了狐疑,他們都是在京城任職多年的京官,對翰林院和詹事府的事情一清二楚,從沒聽說過有一個名叫李宏宇的官員。
“韓大人,李巡撫何時抵達?”沉默中,一名中年官員打破了現場的平靜,向韓方一拱手後沉聲問道,他就是剛剛被升了官的周永春。
周永春無疑是最想知道李宏宇身份的人,畢竟兩人即將成為同僚,而且他這個副經略還要輔佐李宏宇,當然要先打探一下李宏宇的底細,好像忽然之間就從翰林院和詹事府冒了出來。
其餘的遼東官員聞言紛紛望向了韓方,臉上紛紛流露出緊張的神色。
遼東除了周永春這個副經略以及巡按禦史陳王庭和監軍的戶科給事中李文韜外,剩下的官員最大的就是總兵,皆在李宏宇手中尚方鳴龍劍的斬殺範圍內。
值得一提的是,總兵並不是大明的常設官職,與巡撫一樣而是一種軍事派出性質的臨時官職,大明常設武職是衛指揮使、千戶和百戶等等。
因此,總兵分為地區性總兵,以及地方性總兵,例如柴國柱,他在陝甘的時候任陝西總兵,節製陝西境內明軍,可謂大軍區司令,而到了山海關則成為了山海關總兵,隻管山海關一地的明軍,即地方分軍區司令。
實際上,明朝並沒有副將這一官職,這是清朝綠營的武職,從明朝地方性總兵轉化而來。
“諸位大人,本官就是新任的遼東巡撫,萬曆四十七年已未科狀元。”聽聞周永春的問話,李宏宇一拱手,沉聲向楊鎬和周永春等人表明了身份。
“狀元?”
楊鎬和周永春頓時大吃了一驚,紛紛詫異地望向了李宏宇,臉上滿是難以相信的神色,對萬曆皇帝派遣新科狀元來遼東感到頗為不解,這樣豈不是使得遼東的局勢變的得更加糟糕?
本來,楊鎬和周永春等人還以為新任的遼東巡撫是萬曆皇帝從地方上進士出身的官員調往京城翰林院和詹事府任職的,這樣的話對方至少有實際處理政務和軍務的經驗。
可李宏宇是一個在翰林院連屁股都沒有坐穩的新科狀元,沒有絲毫從政的經曆,如何駕馭遼東複雜的局勢?
雖然李宏宇是狀元但實在是太年輕了,又是新近踏入的官場,這使得楊鎬和周永春等人不知不覺間就對他產生了輕視之心,畢竟打仗不是兒戲李宏宇一個毛頭小子如何服眾,難道要其像趙括一樣紙上談兵不成?
“諸位大人,皇上對遼東戰局異常關注,咱們還是先談當前的局勢吧。”李宏宇清晰地從眾人的驚愕的眼神中看出了輕蔑,不過他並不以為意,抬步領著韓方等人走進了大堂。
周永春等遼東官員望了望麵色鐵青的楊鎬,隨即跟了過去,現在李宏宇已經是遼東的最高統帥,他們自然要聽從李宏宇的命令了。
楊鎬神色黯然地立在那裏,他已經被萬曆皇帝革了職現在是戴罪之身,故而沒有繼續參加遼東軍事會議的資格。
但李宏宇不開口讓人把他押走的話,那些遼東都司衙門的士兵自然不會為難楊鎬,再怎麽說楊鎬也是遼東的前任統帥,雖然被革職但餘威尚在。
進了大堂後,李宏宇當仁不讓地坐在了上首處的主座上,韓方和周永春等人分坐兩側座椅,齊刷刷地望著李宏宇想要知道這個新科狀元會玩出什麽花樣。
“來人,把楊大人請來。”李宏宇環視了一眼現場的眾人,目光很快就落在了孤零零立在堂外院子裏的楊鎬身上,不動聲色地開口說道,想必楊鎬現在的心情十分複雜,堂堂的遼東經略竟然被晾在了那裏。
立在李宏宇一側的一名年輕將領聞言立刻出去請楊鎬,楊鎬遲疑了一下,跟著那名年輕將領進了大堂,麵無表情地立在了大堂上,他現在是戴罪之身哪裏還有坐的資格。
“楊大人,請坐。”李宏宇見狀伸手向楊鎬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然後沉聲說道,“楊大人,你最清楚遼東的戰局,還望助本官一臂之力。”
“巡撫大人言重了,這是下官的份內之事。”聽聞此言,楊鎬的麵色稍緩,向李宏宇拱了一下手後坐在了一側末尾的座位上。
“楊大人,你是如何看待此次平叛失利的?”等楊鎬落座後,李宏宇沉吟了一下,不動聲色地問道。
“巡撫大人,下官三月初三陸續發兵,與四路大軍俱約定初十至二道關,合兵前進,共擊建州叛逆。可西路軍總兵杜鬆出師要占首功,單馬行前,輒棄車營孤軍冒進,雖初九略有小獲但不知其已入賊之伏,建州叛逆調集兵力合而攻之,焉得不敗?”
楊鎬聞言沉思了片刻,然後神色嚴肅地望著李宏宇說道:
“初十,北路軍總兵馬林行至三岔兒堡,聞杜鬆已先出一日亦倉皇疾出,等至二道關西路兵馬已敗亡,建州叛逆傾力攻之,何能久支?”
李宏宇的眉頭不由得皺了皺,他清晰地聽了出來,楊鎬此時既哀怨時間的陰差陽錯沒能形成四路合擊,更憤恨西路和北路主將的各自為戰,斷送了明軍此次征討建州叛逆的主力。
故而,楊鎬把失敗的責任推到杜鬆和馬林的身上,指責兩人斷送了這次四路合攻的軍事部署。
看過《權馭大明》的書友還喜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都來讀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