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三月二十一日,李府。


    湖廣新晉進士三十六人齊聚在湖廣會館,緊張地等待著明日殿試放榜,想要知道自己能排在殿試幾甲。


    此次會試,湖廣考取貢士的名額僅次於浙江的四十三人,超過了江西的三十二人,成為了大明兩京十三省中貢士第二多的省份。


    對於這三十六名貢士而言,現在擔心的自然是能否考取殿試二甲,再不濟也要考進殿試三甲前二十,隻有這樣才有機會參加接下來庶吉士的考試,這對他們以後的仕途大有裨益。


    當然了,李宏宇和趙欣的目標不同了,作為會試的前兩名兩人自然瞄著殿試的三鼎甲了,其餘的貢士也都希望兩人能考上三鼎甲,這樣以後大家在官場上也能相互間有個照應。


    值得一提的是,方雲、沈伯誠、楊仁孝、王魁舉、魯坤以及李宏宇的大舅趙文翰都得以考中貢士。


    尤其是趙文翰,已經過了不惑之年,可謂湖廣貢士中年齡最大的人,得知自己杏榜題名的消息後趙文翰與弟弟趙文庭是抱頭痛哭,沒想到考了半輩子科舉終於得償所願,這份激動是常人無法理解的。


    李宏宇當時是唏噓不已,他不知道如何安慰兩個舅舅,或許讓兩人痛哭一場把積攢在心底的壓抑情緒發泄出來後效果會更好。


    與方雲等人談論殿試結果不同,李宏宇關注的是遼東戰事的進展,如果事情一切發展順利的話,薩爾滸之戰的戰報應該就在這兩天就會抵達京城。


    三路潰敗一路撤離,明軍四路大軍竟然會落得一個如此的下場,李宏宇已經可以想象出萬曆皇帝的臉色會有多麽得陰沉。


    按照李宏宇與萬曆皇帝年前的約定,一旦明軍進剿後金軍失利那麽他要趕赴遼東,前去搭救與努爾哈赤的建州女真有世仇的海西葉赫部女真,不能讓努爾哈赤輕而易舉地把葉赫部這個對手給消滅了。


    在李宏宇看來,葉赫部的存在對後金是一種極大的牽製,同時也將是一個不可化解的仇敵。


    努爾哈赤的八旗兵並不都是建州女真,其兵源來自遼東女真各部,有了葉赫部後將更容易跟後金中的女真各部打交道,也更容易取得其餘各部的信任,擁有深遠的戰略影響。


    尤為重要的是,李宏宇將通過此次遼東之行正式接觸軍權。


    土木堡之戰後原本與文官集團分庭抗禮的勳貴集團逐漸衰敗,使得大明朝堂上逐漸呈現出以文禦武的格局,領兵出征的主帥不再是勳貴而成為了文官。


    這就給了李宏宇以後統兵的絕佳機遇,隻要他此次遼東之行能成功救出葉赫部,那麽將來就能獲得朝廷重臣的認可進而得以統率軍隊,而軍隊是在亂世中立足的根本。


    與此同時,由內閣首輔方從哲主持的廷推緊張地進行著,氣氛顯得異常凝重。


    參與廷推的朝堂大員得知明軍在遼東戰敗的消息後紛紛大吃了一驚,一時間難以相信這是真的,誰也想不到十餘萬明軍精銳會被小小的建州女真擊敗。


    驚愕之餘眾人開始商議前往遼東收拾殘局的人員,很顯然這個人既要對遼東的事務了解,又要統帥過軍隊有軍事經驗。


    這樣一篩選的話朝廷符合這兩個條件的人屈指可數,其中在家閑賦的原遼東巡撫熊廷弼呼聲最高。


    熊廷弼,字飛白,湖廣江夏人,萬曆二十六年進士,萬曆三十六年巡按遼東,與別的巡按禦史隻有一年任期不同,其在遼東巡按數年,使得遼東的風尚和綱紀大振。


    故而,熊廷弼後來得以調任南直隸提學官,以紀律嚴明著稱,可惜後來一名被其懲戒的生員不慎在受杖刑時死去,使得當時的南直隸巡按禦史荊養智上奏彈劾,而熊廷弼也上奏彈劾荊養智。


    萬曆朝開始,大明的文官,尤其是言官養成了一種以棄官進諫為榮的風氣,即遞上彈劾奏章後掛職回家,顯示了破釜沉舟的決心,逼著皇帝去處理奏章。


    荊養智上奏章彈劾熊廷弼後棄職回家,熊廷弼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被朝廷罷官回鄉,聽候朝廷的核查,自此閑賦在家。


    此次楊鎬遼東兵敗,朝廷的大員們自然想象到了居於湖廣的熊廷弼,放眼朝堂上下沒人比他更合適趕赴遼東收拾殘局。


    值得一提的是,熊廷弼雖說楚黨但與楊漣等東林黨有著良好的交往,因此他此次前去遼東可謂“大勢所趨”。


    李宏宇自然知道熊廷弼將被啟用,不過他是來不及一睹這位明末遼東風雲人物的風采,等熊廷弼從湖廣江夏趕到京城的時候李宏宇早已經在遼東與女真葉赫部會合。


    三月二十二日清晨,李宏宇等一眾貢士皆身穿喜慶的紅色貢士公服,頂著三枝九葉冠再度進了紫禁城。


    與前兩次不同他們這次去了太和殿,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金鑾殿”,準備參加在太和殿前舉行的“傳臚大典”。


    所謂傳臚大典,就是貢士們按照殿試甲第名次被唱名依次傳呼召見,這種儀式稱為“傳臚大典”,對進士們而言可謂是一種無上的榮光。


    乾清宮,東暖閣。


    “皇上,這是此次殿試策問獲評最高的十份答卷,請皇上聖裁。”禮部尚書何宗彥手裏捧著一個托盤,托盤裏是十份由讀卷官們選出來的佳卷,依然處於糊名的狀態,躬身向坐在暖榻上的萬曆皇帝稟報道。


    方從哲等朝中大員躬立在暖榻的一側,等待著萬曆皇帝從那十份答卷中選出狀元、榜眼和探花。


    一名內侍立刻走上前,從何宗彥手裏接過了托盤,放在了暖榻前的一張長條桌上,按照從高到低的順序,從左到右一字排開,最左麵的是八名讀卷官認為最好的答卷。


    通常而言,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皇帝會按照答卷的排列順序依次選取排在前麵的三張考卷為三鼎甲的文章,依次成為狀元、榜眼和探花。


    畢竟,八名進士出身的讀卷官選挑選的文章無疑是所有貢士中最好的。


    因此,隻要前麵三張答卷的內容以及所屬貢士的名字不觸犯皇帝的忌諱,那麽皇帝不會輕易改變排名,其要做的隻是用朱筆在卷麵上寫上“狀元”、“榜眼”和“探花”,這叫禦筆朱批,猶如聖旨一般。


    萬曆皇帝起身走上前,先從右側的答卷開始看起,逐一查看擺在長桌上的案卷,如果其他的答卷實在無出彩的地方,或者說無法打動萬曆皇帝,那麽擺在前麵的三張答卷的主人就將成為三鼎甲。


    其中,萬曆皇帝所關注的重點自然是他所出的第三道題“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


    “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後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後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當來到最左側排在第一位的答卷後,萬曆皇帝查看卷麵的時候眼前頓時亮了一下,口中不由得小聲讀道,怪不得這張答卷會排在第一了,其第三道題目一上來就打動了萬曆皇帝。


    見此情形,方從哲和何宗彥等人不由得暗中對視了一眼,眾人心中此時已然有數,看來這第一張答卷的主人必將成為此科殿試的狀元。


    “……蓋實心先立,實政繼舉,雍熙之化不難致矣,何言漢宣哉!臣不識忌諱,幹冒宸嚴,不勝戰栗隕越之至。臣謹對。”


    終於,萬曆皇帝讀完了答卷上的內容,隨即“啪”地拍了一下手,笑著向在場的方從哲等人說道,“此卷酣暢淋漓,至情至理,形神俱備,實乃難得一見的不世佳作!”


    “拿筆來!”說著,萬曆皇帝沉聲吩咐一旁的內侍,等內侍拿來禦筆後拎起來在那張答卷的卷首上寫上了“狀元”二字,在邊上的兩張答卷卷首上寫下了“榜眼”和“探花”。


    “拆開封印,看看這份答卷由何人所作!”隨後,萬曆皇帝放下手裏的禦筆,指著上麵寫有“狀元”的答卷吩咐道。


    “回皇上,是湖廣襄陽府江口縣白河鎮的李宏宇。”一旁的內侍立刻上前拆開了答卷上的封印,然後恭敬地把卷子上寫有姓名和籍貫的部位展現給萬曆皇帝。


    “李宏宇?”


    萬曆皇帝聞言雙目閃過一道驚訝的神色,萬萬沒想到李宏宇竟然能寫出如此蕩氣回腸的文章,隨後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這或許是現在唯一能令他感到欣慰的事情。


    方從哲和何宗彥等在場的楚黨和東林黨大員聞言紛紛感到惋惜,誰也沒想到這次的狀元不是由江南的士子奪得的,這自然令他們感到失望。


    “皇上,榜眼也是來自襄陽府江口縣白河鎮,名趙鑫。”就在方從哲和何宗彥等人心生失落的時候,一個聲音響了起來,拆開榜眼答卷的內侍怔了一下後驚訝地把手裏的卷麵呈給了萬曆皇帝。


    “什麽?”聽聞此言,現場眾臣頓時吃了一驚,紛紛詫異地望著那名內侍,還以為他們聽錯了。


    自大明立國以來,狀元和榜眼來自同一省的情況已經比較罕見,出自同一州府的情形從未發生過,更別說來自同一個鎮子。


    “趙鑫?”萬曆皇帝聞言眉頭皺了皺,隨後問向了身旁的一名內侍,“可是會試前敲響了登聞鼓的那個。”


    “回皇上,擊登聞鼓的趙鑫也來自襄陽府江口縣白河鎮,現年十六。”那名內侍聞言躬身回道,同一個鄉鎮即便出現兩個同名同姓的舉子,那麽年齡也不會相同。


    “皇上,此人年齡正是十六。”聽聞此言,那名拿著答卷的內飾連忙開口說道。


    轟的一聲,東暖閣裏一時間騷動了起來,饒是在場的那些朝廷大員見多識廣,也被這個消息驚呆了,不由得相互間低聲議論著,這種情形以前可從未發生過。


    “皇上,探花來自福建泉州府晉江縣青陽鎮,名莊際昌。”低沉的議論聲中,一名內侍打開了探花答卷上的封印,把卷麵呈給了萬曆皇帝。


    聽聞此言,議論著的大臣們隨即安靜了下來,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還好,探花不是出自湖廣,否則的話聚集在京城的舉子們還不炸了鍋。


    “嗯!”萬曆皇帝聞言點了點頭,沉聲吩咐何宗彥,“傳朕旨意,欽點此三人為此科殿試三鼎甲!”


    “臣遵旨。”何宗彥聞言向萬曆皇帝一躬身,連忙吩咐人拆開剩下七份答卷的封印。


    此時,殿試二甲後八名和三甲的名次已經排好,二甲前七名和一甲三鼎甲的位子空著,將根據萬曆皇帝的聖旨往上麵填寫名次。


    由於萬曆皇帝並沒有改動那十份答卷的順序,故而二甲第一名就是排在長桌上第四的那張答卷,名次依次順延。


    值得一提的是,殿試二甲第一名有一個稱呼,名為“傳臚”。


    考取二甲第一名的貢士是南直隸應天府句容縣的孔運貞,此人是孔子的六十二代孫,本來籍貫是南直隸池州府的人,但與趙欣一樣,以客籍在應天府參加了鄉試,故而算應天府的舉子。


    看過《權馭大明》的書友還喜歡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都來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權馭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黑醉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黑醉酒並收藏權馭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