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偉岸高聳的群山,把巴蜀之地與中原、隴西阻隔開來,川北的大巴山脈氣勢磅礴,突兀猙嶸,雄峰挺立,山嶺重重,崎嶇的棧道就在險峻的山嶺間蜿蜒而行。
“好山,好山,”
張獻忠抖著二尺長的大胡子,望著麵前的群山不住地讚歎。
他率領著五萬大軍,千裏跋涉,到達巴中之地了。
當然,張獻忠讚美高山,可不是貪的遊山玩水,他心裏正打著一個得意算盤——巴蜀山區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自己帶著隊伍往山裏一紮,官軍大部隊兵馬再強也對自己無可奈何了。
以後八大王就在這綿延千裏的絕壁天險之中優哉遊哉,當個快活王。
美哉!
隊伍沿著險峻的棧道,緩緩開入山中。
騎兵不敢騎馬,都下來牽著,小心翼翼,生怕摔下百丈懸崖,士兵們排成一線,緊貼山壁前行,即便如此,仍然還有馬匹因驚叫而掉下深穀,響起一陣陣淒厲的嘶鳴聲。
張可望提著鬼頭大刀,率領一隊剽悍的步兵在前麵開道。
走出一個山口,耳中聽到“嗚嗚”的號角聲。
這是敵情信號。
張可望一擺大刀,喝道:“準備戰鬥。”
“嗖嗖嗖——”
從頭頂上方,有箭射下來。
仰望,身旁直立的峭壁上,有人影晃動,這些人手持弓箭,身上穿的衣服與中原人不同,黑色短裝繡紅花,身後披羊皮鬥蓬,頭上打著包頭。
這是僰人。
巴蜀地區自古就是各族人雜居,他們慣於翻山越嶺,性情剽悍。
張可望的隊伍射箭還擊。
那些僰人射了一陣竹箭,並沒有認真戀戰,而是翻過山峰逃掉了。他們在山裏躥蹦跳躍,身形靈活,就象山羊野豹一般。
此地不同於中原,村寨中的聯盟首領稱為“土司”,是地方實權派,手裏各握有族兵。
這些射箭的僰人也許是哪個土司的族兵。
義軍人多勢眾,自然不會將這些沿途的零散族兵放在眼裏,士兵們亂哄哄地說笑,“聽說蠻子腳上隻生三個趾頭,明天抓兩個好好看看。”“胡扯,蠻子和咱們生的一樣,而且這裏山清水秀,女人都長得象花一樣好看。”“好呀,哪天我捉一個來當老婆……”
隊伍進入一道環狀山穀。
“吱——”
尖利刺耳的嘯叫聲中,一枝響箭,從天而降。
響箭的箭杆上帶著竹哨,在空中飛行時發出鳴叫,這種箭一般是為了警告或是傳遞消息所用。
響箭掉到地上,箭杆上綁著一封書信。
士兵們把信撿起來,交給張可望。
張可望把信拆開,隻見上麵寫著兩行字:秦將軍命令你們,立刻原路返回,巴蜀之地不容賊寇猖獗,若敢不從,將殺得你們屍骨無存。
好大口氣。
將殺得你們屍骨無存……
這個信上的“秦將軍”是誰?
望望四周的崇山峻嶺,一片安靜,山森茂密,峭壁猙嶸,看上去仿佛一片神秘。
張可望用鼻子“哼”了一聲,把信交給一名傳令兵,“嚇唬小娃娃呢,馬上呈報張將軍。”
張獻忠看過這封“警告信”之後,並沒有象張可望那樣輕敵,他帶著部隊主力進入這道環狀山穀,作了一番部署,前軍呈三路隊形搜索前進,中軍後軍擺開戰鬥隊形,兵分幾路,倍道而進,防備遭遇突然襲擊。
小心沒大錯。
進入陌生環境,情況不熟,誰知道前麵隱藏著什麽?
隊伍緩緩前進,前方的山勢不那麽陡峭了,一片淩亂的低矮山峰,亂七八糟地橫亙著,就象平地裏豎起無數的墳頭,兵馬就從條條山穀間穿過。
“咚咚咚咚——”
戰鼓聲突然響起來。
隻見從各個山峰、山頭上,閃出無數的人馬。
這些人馬全都身穿黑色窄袖短袍,不著盔甲,腳上是輕便登山麻鞋,手裏一律拿著一根白色的長杆子。
他們在山坡上跳躍著,異常靈活,朝著張獻忠的人馬衝殺過來。
義軍立刻迎戰。
山穀間,戰鬥開始了。
黑袍士兵們手裏的長杆子,尖端安裝著帶刃的鉤,尾部則裝有鐵環,看上去奇形怪狀,十八般兵器裏從來沒有這種東西,甚至九種奇形兵刃裏也沒見過。
但是這種前頭帶鉤,後麵帶環的“杆子”在山裏打起仗來卻是異常厲害。
鉤子可以砍可以刺,還可以奪取敵人兵器,尾端的鐵環可以錘擊,又可以套馬腳。
而且更重要的是:“杆子兵”們個個身法靈活矯健,在山裏躥蹦跳躍,如履平地,他們分成小群多路,三五個人一組,互相配合,幾條“杆子”上下飛舞,有的刺頭,有的鉤腳,三下兩下就能將好幾個義軍士兵殺得人仰馬翻。
義軍手裏的刀劍,砍在杆子上,發出“怦怦”的聲響,卻砍不斷木質的杆柄。
戰鬥越來越激烈。
杆子兵的人數看來有幾千人,他們在坡上坡下呐喊著跳躍著,嘴裏喊著義軍聽不懂的方言,凶狠而靈活,很快把義軍殺得狼奔豕突,留下一片屍體。
但是,義軍畢竟有好幾萬人,占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張獻忠督率領隊伍不顧傷亡,奮力拚殺,靠著雄厚的兵力,終於將這些白杆兵殺退了。
一群群的黑袍白杆兵,u看書 uukanshu跳躍著躥山越澗,象豹子一樣攀著山岩逃走了。
想追趕他們,是追不上的。
張獻忠親自提著大刀,走上前來。
他問張可望,“這些人馬,是誰的隊伍。”
“不知道……也許是那個‘秦將軍’。”
張獻忠麵色陰沉,心事重重,剛才雖然殺“敗”了敵人,但是自己付出的傷亡卻很大,非常不劃算,更重要的是,前麵情況不明,巴山蜀水間暗藏險惡,誰知道還會遇到什麽?
張可望請示:“怎麽辦?”
“還怎麽辦,前進,老子倒要看看,那個勞什子的秦將軍,到底是什麽路數,他有多大能耐,能不能擋住老張的路,奶奶的,整理隊伍,前進。”
經過一番整頓,繼續前進。
前麵地勢更加平緩,一片片低矮的山包,淩亂地頒布著,非常複雜,有很多大石堆就象是人為堆砌起來的,山穀亂石間似乎充斥著一股殺氣。
“不好,”張可望對張獻忠說道:“將軍你看,這裏象不象是一個陣?”
“什麽陣?”
“聽說當年蜀國諸葛亮擅長擺八陣圖,您看……這些亂石山包,象不象是八陣圖?”
“嗯?”
張獻忠手搭涼蓬,向前張望。
果然,有些山頭就象人工堆砌的,亂石碼成屏障,有些道路分明是有計劃地整理過,一條條縱橫交錯,看著亂,卻似有條理。
更重要的是:這些石堆與山包間,隱隱殺機四伏。
八陣圖?
當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流傳下來的神秘石陣麽?
偉岸高聳的群山,把巴蜀之地與中原、隴西阻隔開來,川北的大巴山脈氣勢磅礴,突兀猙嶸,雄峰挺立,山嶺重重,崎嶇的棧道就在險峻的山嶺間蜿蜒而行。
“好山,好山,”
張獻忠抖著二尺長的大胡子,望著麵前的群山不住地讚歎。
他率領著五萬大軍,千裏跋涉,到達巴中之地了。
當然,張獻忠讚美高山,可不是貪的遊山玩水,他心裏正打著一個得意算盤——巴蜀山區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自己帶著隊伍往山裏一紮,官軍大部隊兵馬再強也對自己無可奈何了。
以後八大王就在這綿延千裏的絕壁天險之中優哉遊哉,當個快活王。
美哉!
隊伍沿著險峻的棧道,緩緩開入山中。
騎兵不敢騎馬,都下來牽著,小心翼翼,生怕摔下百丈懸崖,士兵們排成一線,緊貼山壁前行,即便如此,仍然還有馬匹因驚叫而掉下深穀,響起一陣陣淒厲的嘶鳴聲。
張可望提著鬼頭大刀,率領一隊剽悍的步兵在前麵開道。
走出一個山口,耳中聽到“嗚嗚”的號角聲。
這是敵情信號。
張可望一擺大刀,喝道:“準備戰鬥。”
“嗖嗖嗖——”
從頭頂上方,有箭射下來。
仰望,身旁直立的峭壁上,有人影晃動,這些人手持弓箭,身上穿的衣服與中原人不同,黑色短裝繡紅花,身後披羊皮鬥蓬,頭上打著包頭。
這是僰人。
巴蜀地區自古就是各族人雜居,他們慣於翻山越嶺,性情剽悍。
張可望的隊伍射箭還擊。
那些僰人射了一陣竹箭,並沒有認真戀戰,而是翻過山峰逃掉了。他們在山裏躥蹦跳躍,身形靈活,就象山羊野豹一般。
此地不同於中原,村寨中的聯盟首領稱為“土司”,是地方實權派,手裏各握有族兵。
這些射箭的僰人也許是哪個土司的族兵。
義軍人多勢眾,自然不會將這些沿途的零散族兵放在眼裏,士兵們亂哄哄地說笑,“聽說蠻子腳上隻生三個趾頭,明天抓兩個好好看看。”“胡扯,蠻子和咱們生的一樣,而且這裏山清水秀,女人都長得象花一樣好看。”“好呀,哪天我捉一個來當老婆……”
隊伍進入一道環狀山穀。
“吱——”
尖利刺耳的嘯叫聲中,一枝響箭,從天而降。
響箭的箭杆上帶著竹哨,在空中飛行時發出鳴叫,這種箭一般是為了警告或是傳遞消息所用。
響箭掉到地上,箭杆上綁著一封書信。
士兵們把信撿起來,交給張可望。
張可望把信拆開,隻見上麵寫著兩行字:秦將軍命令你們,立刻原路返回,巴蜀之地不容賊寇猖獗,若敢不從,將殺得你們屍骨無存。
好大口氣。
將殺得你們屍骨無存……
這個信上的“秦將軍”是誰?
望望四周的崇山峻嶺,一片安靜,山森茂密,峭壁猙嶸,看上去仿佛一片神秘。
張可望用鼻子“哼”了一聲,把信交給一名傳令兵,“嚇唬小娃娃呢,馬上呈報張將軍。”
張獻忠看過這封“警告信”之後,並沒有象張可望那樣輕敵,他帶著部隊主力進入這道環狀山穀,作了一番部署,前軍呈三路隊形搜索前進,中軍後軍擺開戰鬥隊形,兵分幾路,倍道而進,防備遭遇突然襲擊。
小心沒大錯。
進入陌生環境,情況不熟,誰知道前麵隱藏著什麽?
隊伍緩緩前進,前方的山勢不那麽陡峭了,一片淩亂的低矮山峰,亂七八糟地橫亙著,就象平地裏豎起無數的墳頭,兵馬就從條條山穀間穿過。
“咚咚咚咚——”
戰鼓聲突然響起來。
隻見從各個山峰、山頭上,閃出無數的人馬。
這些人馬全都身穿黑色窄袖短袍,不著盔甲,腳上是輕便登山麻鞋,手裏一律拿著一根白色的長杆子。
他們在山坡上跳躍著,異常靈活,朝著張獻忠的人馬衝殺過來。
義軍立刻迎戰。
山穀間,戰鬥開始了。
黑袍士兵們手裏的長杆子,尖端安裝著帶刃的鉤,尾部則裝有鐵環,看上去奇形怪狀,十八般兵器裏從來沒有這種東西,甚至九種奇形兵刃裏也沒見過。
但是這種前頭帶鉤,後麵帶環的“杆子”在山裏打起仗來卻是異常厲害。
鉤子可以砍可以刺,還可以奪取敵人兵器,尾端的鐵環可以錘擊,又可以套馬腳。
而且更重要的是:“杆子兵”們個個身法靈活矯健,在山裏躥蹦跳躍,如履平地,他們分成小群多路,三五個人一組,互相配合,幾條“杆子”上下飛舞,有的刺頭,有的鉤腳,三下兩下就能將好幾個義軍士兵殺得人仰馬翻。
義軍手裏的刀劍,砍在杆子上,發出“怦怦”的聲響,卻砍不斷木質的杆柄。
戰鬥越來越激烈。
杆子兵的人數看來有幾千人,他們在坡上坡下呐喊著跳躍著,嘴裏喊著義軍聽不懂的方言,凶狠而靈活,很快把義軍殺得狼奔豕突,留下一片屍體。
但是,義軍畢竟有好幾萬人,占了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張獻忠督率領隊伍不顧傷亡,奮力拚殺,靠著雄厚的兵力,終於將這些白杆兵殺退了。
一群群的黑袍白杆兵,u看書 uukanshu跳躍著躥山越澗,象豹子一樣攀著山岩逃走了。
想追趕他們,是追不上的。
張獻忠親自提著大刀,走上前來。
他問張可望,“這些人馬,是誰的隊伍。”
“不知道……也許是那個‘秦將軍’。”
張獻忠麵色陰沉,心事重重,剛才雖然殺“敗”了敵人,但是自己付出的傷亡卻很大,非常不劃算,更重要的是,前麵情況不明,巴山蜀水間暗藏險惡,誰知道還會遇到什麽?
張可望請示:“怎麽辦?”
“還怎麽辦,前進,老子倒要看看,那個勞什子的秦將軍,到底是什麽路數,他有多大能耐,能不能擋住老張的路,奶奶的,整理隊伍,前進。”
經過一番整頓,繼續前進。
前麵地勢更加平緩,一片片低矮的山包,淩亂地頒布著,非常複雜,有很多大石堆就象是人為堆砌起來的,山穀亂石間似乎充斥著一股殺氣。
“不好,”張可望對張獻忠說道:“將軍你看,這裏象不象是一個陣?”
“什麽陣?”
“聽說當年蜀國諸葛亮擅長擺八陣圖,您看……這些亂石山包,象不象是八陣圖?”
“嗯?”
張獻忠手搭涼蓬,向前張望。
果然,有些山頭就象人工堆砌的,亂石碼成屏障,有些道路分明是有計劃地整理過,一條條縱橫交錯,看著亂,卻似有條理。
更重要的是:這些石堆與山包間,隱隱殺機四伏。
八陣圖?
當年蜀漢丞相諸葛亮流傳下來的神秘石陣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