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在東暖閣裏聽到鳳陽皇陵被毀的消息時,象木棍子一樣僵住了,兩分鍾沒回過神來。


    報告消息的大太監曹化淳伏在地上,嚇得身體微微發抖。他生怕皇帝一怒之下,先把自己砍了腦袋撒撒氣。


    崇禎的眼淚一滴滴流下來。


    祖墳被刨了……


    還有比這更悲哀的事情嗎?作為一國皇帝,四海獨尊,卻眼睜睜地讓人刨了祖墳……悲哀還在其次,丟人啊。


    尤其是一個殫精竭慮,辛辛苦苦操勞國事,不肯鬆懈片刻的“勤奮”皇帝,為什麽~~~為什麽總是讓災禍降臨到自己的頭上!!!


    心裏的痛,難以言述。


    滴滴淚水,都是血淚……


    ……


    崇禎並沒砍了曹化淳的頭,他立刻換上白色的喪服,帶著一班太監隨從,直奔太廟。


    太廟,是皇家祭祀祖先的場所。


    在列祖列宗的牌位前,崇禎皇帝跪倒在地,嚎淘大哭。


    淚如雨下。


    以前每年例行的拜祭活動,皇帝隻是象征性地行禮,眼淚都不掉,但是今天不同,在祖宗牌位前,崇禎象個失了娘的孩子一樣放聲大哭,淚水滂沱。


    他委屈啊。


    為了剿滅流賊,幾年來費盡心力,寢食難安,到頭來卻讓流寇挖了自家祖墳……愧對祖宗,愧對國家,愧對天地,愧對……簡直對不起所有的一切了。


    仔細想想,崇禎皇帝也就是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高高在上卻又無比寂寞,從來也不會有人跟他說知心話,也從來不會有人敢安慰安慰他。


    天大的打擊也隻能裝模作樣端著架子扛著。


    淚水象黃河決口,傾瀉不止……


    ……


    從太廟回來,崇禎沒有猶豫,立刻下了幾道命令:


    將兵部尚書張鳳翼革職,說是他“剿賊不利”。


    鳳陽的守軍將領朱國正已經戰死,知府被張獻忠擒住殺了,沒辦法再處罰,崇禎命令把他們的上級——安徽的巡按禦史和巡撫,都給砍頭。


    命令朝廷上下所有官員,一律穿著孝服辦公。


    一時間,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其實大家都知道,被砍頭或是革職查辦的人都隻是替罪羊而已,賊勢猖獗,豈是他們的責任?


    但是皇帝祖墳遭殃,卻總得有人要當這個替罪羊,皇帝的怒火總得找個出處,就看誰黴運當頭,掃帚星光降了……


    滿朝文武,莫不提心吊膽,戰戰兢兢……


    悲哀之氣充盈朝野。


    ……


    ……


    此時在張獻忠的隊伍裏,卻是一片喜氣洋洋。


    攻取鳳陽不但擄獲了大批的糧食和物資,而且掘皇陵還撈到了好多金銀財寶,義軍財運滾滾,立刻就成了財主。


    張獻忠下令把知府給殺了。


    其實知府已經嚇得隻剩下了一口氣,躺著都起不來了,渾渾噩噩,他大概是嚇破了苦膽,從嘴角往外淌血水。


    一刀砍了。


    省事。


    然後,張獻忠發布命令:把監獄裏的囚犯都放掉。把鳳陽一些有名的大富戶,都殺掉。


    財產全搶光。


    反正怎麽鬧騰怎麽來。


    將鳳陽搞得天翻地覆,亂七八糟……


    接下來,他又作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開倉放糧。


    把鳳陽城的官家糧倉打開,把糧食分給老百姓。


    這個舉動令四鄉百姓轟動而興奮,義軍放糧,大家可以去縣城免費領糧食……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事。


    道路上熙熙攘攘,到城內領糧的百姓絡繹不絕。


    張獻忠很仁慈嗎?當然不是,他這個人喜怒無常,殺起百姓來從來手不軟,高興的時候也會大發賞賜,這一回,順利攻下鳳陽,掘了龍脈,心裏高興,反正官家糧倉裏有的是糧食,自己也帶不走,索性發給老百姓。


    這麽做,還有另一個目的。


    攻鳳陽的主旨是掘皇家的祖墳,現在把鳳陽的官員殺掉,糧食分光,也是作為“散龍氣”的一個組成部分。


    一時間,鳳陽城成為了全國的焦點,鬧得舉國轟動。


    這件事沸沸揚揚,在曆史上都寫下了重重一筆。


    那麽,張獻忠“掘龍脈”的舉動,是不是真的就撼動了明朝的根基,起到了散龍氣,斷龍根的作用呢?明朝的滅亡,根源就在於此嗎?


    這還真不好說。


    隻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有一個現實是不能否認的,明朝江山就從這一代亡了,崇禎皇帝再也沒有能夠把大明朝給延續下去。


    ……


    譚天保得到了很多賞賜。


    十兩一個的金錠子,張獻忠賞了他五個,五兩一個的小銀錠,給了他二十個,另外還有好幾件玉佩、玉龍飾。


    發財了。


    這麽多金錠子,閃閃放光,那種黃澄澄的金光……看著就讓人心裏泛起幸福的波瀾,無比舒服。


    他興衝衝地去找三梆子。


    “老三,看,這是什麽,金元寶,給你倆,哈哈……你這個窮慣了的家夥,我敢肯定,你從小根本就沒看見過金元寶。”


    讓他沒想到的是:三梆子居然一臉嚴肅,甚至——眼睛根本都沒瞅一眼金光閃閃的大金錠子。


    甚至——三梆子那張瓦刀形的臉上露出了鄙夷高冷的神色。


    “天保,你這兩天沒覺出什麽來嗎?”他的神色就象個祭司似的那麽嚴肅認真。


    譚天保愣了一下,“什麽?”


    瓦刀臉湊近前來,小聲說道:“咱們這財發的……是不是有點缺德呀?”


    譚天保眨眨眼,疑惑地瞅著三梆子,“老三,你什麽意思?”


    “我岑,還什麽意思……你也不想想,上古論兒,刨人家的墳是第一缺德事,要遭報應的……”


    “我可沒去刨墳,我連皇陵裏的樹都沒砍一棵。”


    三梆子斜了他一眼,“少裝熊,老天爺的眼睛亮著呢,他要施報應的時候,你狡賴就躲得過了?告訴你,昨天,那個幫著張將軍破龍脈的風水師,都逃掉了……天保,這種刨墳掘墓的勾當,天理難容呀……”


    “可我能怎麽辦?”譚天保攤攤手,一臉苦。


    “我看,咱們還是回到高闖王那兒去吧。張將軍他們造孽,咱們何苦跟著吃瓜落兒。”


    唔……


    譚天保默默點了點頭。uu看書 .uukanshuom 三梆子說的有道理。


    “嗯……好吧。”


    兩個年輕人悄悄密謀了一陣。


    當然,三梆子最後還是不客氣地把金元寶收下了。


    譚天保去找張獻忠。


    他剛剛把“回歸高迎祥部”的請求提出來,就遭到了張獻忠的拒絕。


    “不行,你小子雖然還沒個公雞力氣大,但是福相不小,我發現隻要你參加的戰鬥,總能取得勝利,你小子身上自帶風水,以後就跟著我吧。”


    “我……”


    譚天保感到無語的同時,也覺得耳目一新。


    我有福相?


    我身上自帶風水?


    我參加的戰鬥,總能取得勝利?我怎麽沒覺得呀。


    奇談怪論!


    但是張獻忠的命令他是沒辦法違抗的,譚天保隻好耐著性子留下來。


    接下來,張獻忠的隊伍離開了鳳陽,向西南方向開進。


    這種“流竄”是習慣性的,義軍從來不會建立根據地,也從來不在某個地方耽擱很長時間,因為那會招來官軍四麵八方的圍剿。


    隊伍兼程疾進,一天走上百裏地。


    這是張獻忠的狡猾處,他心裏完全明白,自己掘了皇帝的祖墳,崇禎那還不恨得牙根兒癢癢?隻怕眼珠子現在都是綠的,他會饒了自己?


    百分百會派大軍前來剿殺。


    不快跑,怎麽行?撒開丫子,跑得越遠越好。


    人是地裏仙,幾天不見走一千。張獻忠的幾萬大軍,星夜兼程,一路出了安徽,繞道湖廣,奔向川蜀巴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梟雄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藤木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藤木屋並收藏明末梟雄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