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朝之後張如並回府,而是去了禦書房。


    秦議下朝都要去禦書房,這是個人習慣,所以張如直接向禦書房走去。


    到禦書房門口張如看到內侍站在門口,有些奇怪。這個時候內侍應該在禦書房裏才對,怎麽會站在禦書房門口呢!


    張如到門口內侍行禮:“張相!”


    “總管,陛下可在?”張如笑問


    內侍回道:“陛下與皇後娘娘正在讀書。”說罷!又問張如:“張相可是有事要見陛下?”


    張如點頭:“確有一事須向陛下說明。”


    內侍知道張如,這剛剛下朝張如便來想必是有什麽要緊且不能在他人跟前說之事:“張相稍侯,咱家去給陛下說一聲。”


    “有勞總管了!”


    說完,內侍便走進了禦書房。此時秦議與寶拉可正在看著一本不知道是什麽的書,二人臉上皆是笑容。


    “陛下!張相來了。”


    秦議與寶拉可看向內侍,秦議微微驚訝!這才下朝不久先生來見必有要事:“快叫丞相進來。”


    “是!”


    內侍出去之時寶拉可也站了起來,張如進入禦書房,正要行禮被秦議叫住:“先生,不必如此!”


    張如也就作罷!未行跪拜之禮:“臣參見陛下,皇後娘娘!”


    寶拉可微笑著一點頭,她對張如一直有感恩之心,當初張如給她的族人治過病。


    “給先生看坐!”


    “是!”


    “謝陛下!”


    “先生,可是有要緊之時?”張如坐下之後秦議問道


    張如道:“陛下,臣此來是為送馬之事。”


    “哦!”秦議微微驚訝:“給楚子寒送馬之事?”


    “對,臣以為陛下可給楚太子至書一封,就說他路送至較遠。希望楚太子能打開分水關,使馬匹自水路而入楚。那分水關距離草原不遠,是一條近路。”


    “先生的意思是?”


    “陛下,離西河五百裏有一分水嶺,此嶺將紅水一分為二,一條名為陽河,一條為陰河,而那條陰河則流向楚地,不過確是山大溝深,楚國在分水嶺設了一關,名為分水關。此關不大確占據地利,是一雄關,就是有百萬大軍也隻能搖頭歎息,是真正的天險。分水關也是從草原進入楚國的唯一地方,而且關又設在陰河對岸,想過關須的從葫蘆穀走水路才行。臣意將餘下馬匹自此地送入楚國,同時也是查看一番,屆時或許有用。”


    秦議點頭:“先生的意思是要借送馬一事查看分水關,為日後做打算。但如此重要的關口隻怕楚子寒不許呀!”


    張如笑道:“陛下,可在信中叫楚子寒在分水關接應。隻要楚子寒同意接應便是有機會的,屆時可用馬匹用物入楚。楚子寒看到馬匹用物必定會召送馬之人,屆時便就順利而入了。”


    秦議思考一陣,連連點頭:“先生此法可行。楚子寒為求方便必定會叫送馬之人從分水嶺入楚,如此一來便可查看關內情況了。”


    “陛下聖明!”


    “好,朕便給楚子寒致書一封,叫他在分水關接應。”


    餘是秦議給楚子寒寫了一封信,信中大概意思是從上京到草原需要時間,然後再將馬匹從草原過上京送到楚國,這個花費的時間,財物都不少。不如直接從分水關送入,你便在哪裏接應。如此不僅節省時間,也能使馬匹以最快的速度送到楚過。


    寫完之後便叫送騎快馬送往楚國。


    ……


    楚國,東宮


    楚子寒正在看著各處的上表,忽然門外有人來報:“殿下,隴國有信使來了。”


    “哦!隴國信使?”楚子寒有幾分驚訝,問道:“可知此來何事?”


    “屬下不知,問那信使那信使也不說,隻說要見了殿下才能說。”


    楚子寒點了點頭,道:“叫他進來吧!”


    “是!”


    不一會那人將隴國信使帶了進來,見到楚子寒信使行禮,楚子寒喚他起身,問道:“皇兄命你來可有要事?”


    信使回道:“殿下,陛下叫外臣來給殿下送信,殿下看後自然明白。”說著信使將信拿出交與楚子寒,楚子寒邊看信邊點頭,看後笑著對信使道:“你且回外館休息,待本宮與群臣商議之後給你回複。”


    “是!”


    信使退後楚子寒問身邊侍衛:“秦議要將剩下的馬匹送來了。”


    侍衛大喜:“殿下,這是好事呀!”


    楚子寒又道:“秦議打算將剩下的馬匹直接由草原送到分水嶺,叫本宮在分水嶺派人接應。”


    侍衛思考一陣,道:“殿下,屬下以為可行。隴帝這是嫌送馬的路太遠,故而將馬直接從分水關送來,uu看書 ww.uukanshu 叫殿下接應。”


    楚子寒點頭:“本宮也是這麽想的。比較從分水關走要快不少,隻是分水關乃是我大楚重地,還須與群臣商議才可。”


    隨後楚子寒便將三公叫來與其商議,丞相禦史皆言可行。唯獨太尉以為不可,言道:分水關乃大楚要地,萬不能使秦議自此處送馬而來。


    禦史反駁:分水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秦議即便有心但也無力。若是不許隻怕秦議會以為我們大楚防著他,如此反而不好。且秦議隻將馬匹送到分水關,叫殿下接應。他必是知道分水關是我大楚要地,不可輕如,故叫殿下接應。


    禦史與太尉爭論不休,丞相一言不發。商議許久終於是商議出了結果,還是楚子寒決定。


    商議的結果是同意隴國將馬匹送到分水嶺,然後由楚子寒派人去接應。


    待三公去後楚子寒又去見了楚帝,自他理政以來隻要是大事他都會向楚帝稟告。


    楚帝這段時間可謂閑的不能在閑了,都閑出病來了。身體情況不是太好,為體現孝順,楚子寒與秦薇經常不離左右。


    楚子寒將這件事告訴楚帝後楚帝細想了一陣便也同意了,他覺得隻要不入分水關便沒有事。隻囑咐楚子寒萬不能叫隴人從分水嶺進來。


    楚子寒點頭答應,回了東宮便給秦議寫了一封信,次日叫來信使叫信使帶著信回了隴國。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秋謀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莫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莫路並收藏千秋謀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