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廳中一團和氣。


    席間,眾人不時提及一些軍事戰務。


    說道鬆山之圍,督師楊繩武沉默了,他讓張若麒先說兩句,


    張若麒身為兵部監軍,可實折上達天聽,又掌握糧秣及功次核對,督諸軍勇怯,權力勢大。


    官場上,武將都是直腸子,文官的道道卻很多,楊繩武與張若麒二人相互謙讓著。


    沒辦法,之前洪承疇險些都被這家夥架空了,楊繩武心裏有陰影。


    張若麒推辭不過,笑著道:“本職受陛下重托,不過是核較軍功,此戰徐煌為國立功,本職定當從速上報,不使立功將士心寒。”


    頓了頓,他又說道:“當下軍心可用,本職以為,當乘銳出兵,以解鬆山之圍,如此方不負聖上及朝廷諸公殷殷寄托之意。”


    此話一出,遼東各官將,都是臉色一變。


    隻有楊繩武含笑坐著,不動聲色的樣子,似對張若麒的話極為讚賞。


    張若麟說了一大堆,他代表皇帝,更代表兵部尚書陳新甲的意思。


    雖然他話說得和氣,但語中之意誰都聽得出來。


    皇帝迫切地想救洪承疇!


    之前吳三桂等人以糧草不繼為由,沒有出兵救援,朝廷也沒有怪罪。


    現在糧草來了,還不出兵?


    皇帝又不是傻子,惹急眼了誰都吃不了兜著走!


    議到出兵去救援鬆山,吳三桂等人都在裝死。


    一個個像是喝高了,顧左右而言他,演技拙劣。


    張若麒盯著吳三桂,道:“吳總兵,你覺得呢?”


    被點名回答,吳三桂躲不過去,沉吟片刻,說道:“奴賊勢大,當下應先觀敵情,再做決定。”


    張若麒心中罵娘,這都觀察半年敵情了,還不夠?


    他不敢斥責吳三桂,隻得說道:“也不是非得出兵,隻要將糧草運往鬆山,亦能解燃眉之急。”


    眾人都知道,鬆山被困長達半年,裏麵不僅有薊遼總督洪承疇,還有遼東巡撫邱民仰,遼東總兵王廷臣,玉田總兵曹變蛟、總兵祖大樂,兵備道張鬥、姚恭、王三禎、饒勳、朱文德,江翥等參將以下共一百多文武官員,以及八千餘明軍。


    他們堅持了半年,城中肯定卻糧缺物,隻要送一波糧草進去,想來再撐一段時間也是可以的。


    到時清軍圍困不成,鬆山自然解圍......


    相比與清軍大戰,寧遠城內的諸將,更傾向於往鬆山運糧,起碼這樣安全一點。


    吳三桂轉頭看向徐煌,含笑說道:“徐將軍能否出兵護糧,壯壯我軍威士氣?”


    徐煌心中冷笑,搞半天,就想讓老子去冒險?


    早就聽說遼東將門排擠人,專坑外人,果不其然啊!


    從本質上說,關寧軍以及遼東將門的崛起,有賴於滿清的崛起,明廷不得不將大量物力、財力向遼東傾斜,每年撥下的遼餉高達數百萬兩白銀。


    孫承宗、袁崇煥人為了拉攏遼東將門,不得已加大扶持,向朝廷提出“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的策略。


    久而久之,遼東將門大獲其利,他們和其直屬的關寧軍也一步步壯大起來。


    可以說,從天啟朝末期到崇禎朝,在遼東地區,真正說了算的就是遼東將門。


    即便是後來投降滿清的遼東籍將領,在滿清政權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孫承宗、袁崇煥等人隻不過是遼東將門利用的對象而已,也可以說是互相利用。


    至於在遼東戰場上,那些全國各地調派來的軍隊,統統是遼東將門不歡迎的對象。


    這些客軍是要吃糧餉的,明軍有規定,客軍作戰由當地提供糧餉。


    在遼東將門眼中,這就是虎口奪食啊,不可容忍!


    遼東將門攜關寧軍坐鎮本鄉本土,為獨占遼餉利益,對外來軍隊大肆排擠,導致許多從關內長途跋涉來,為國拒敵的將領和軍隊,含恨隕落在遼東大地上。


    這種情況隨著朝廷對遼東將門的依賴性逐漸增大,也越來越公開化。


    例如原寧遠總兵金國鳳,是宣府人,初以錦州副總兵的身份駐守鬆山,以三千兵擊退皇太極親率的上萬八旗軍,首次打臉皇太極“滿萬不可敵”的謬論。


    後來金國鳳升任寧遠總兵,手下人馬近萬。


    崇禎十二年清軍大舉進攻寧遠,金國鳳隻帶著兩個兒子跟幾十個家丁衝出寧遠城,跟清軍死戰,隨後戰死。


    而他手下的上萬寧遠兵,卻在城頭看著他們的總兵送死。


    原因很簡單,金國鳳作為外人,根本指揮不動關寧軍!


    時任薊遼總督的洪承疇在金國鳳戰死後,給崇禎的奏折中說明了原因,一針見血。


    “國鳳素懷忠勇。前守鬆山,兵不滿三千,乃能力抗強敵,卒保孤城,非其才力優也,以事權專,號令一,而人心肅也。迨擢任大將,兵近萬人,反致隕命。非其才力短也,由營伍紛紜,號令難施,而人心不一也。”


    洪承疇說得很明白,金國鳳此前能以三千士兵守住鬆山,在寧遠時麾下有近萬人,卻打了敗仗。


    而這近萬人,絕大部分是屬於遼東籍軍士,也就是關寧軍。


    關寧軍躲在城裏當縮頭烏龜防守可以,真要與八旗軍野戰,傷亡會很大,所以誰也不願意跟著金國鳳出戰。


    哪怕有著為國而戰的大義名分,關寧軍壓根不當回事,在他們眼裏,家族利益大於國家利益。


    金國鳳的例子可以說是觸目驚心,連洪承疇這位遼東最高軍政長官都害怕了,深深感受到了遼東將門及關寧軍的心黑手辣。


    隻有遼東將門指定的將領,才能指揮關寧軍,摻沙子讓外人來就是不行,不管誰來,遲早都會被關寧軍給坑死。


    因此在金國鳳殉國後,洪承疇舉薦關寧軍的後起之秀吳三桂,接任寧遠團練總兵一職。


    他希望在日後與清軍決戰中,吳三桂及關寧軍能盡力幫助自己打仗。


    但可惜的是,洪承疇最終也被吳三桂及他率領的關寧軍給坑慘了。


    明軍十三萬大軍,鬆山清軍包圍圈中突圍出來的人馬,大部分是關寧軍,吳三桂的兩千關寧鐵騎,幾乎毫發無損。


    由此看,關寧軍在寧遠城坑死金國鳳隻是小兒科,鬆錦大戰中坑慘洪承疇及明軍精銳,才是常規操作。


    徐煌深知,遼東將門的套路又來了。


    麵對吳三桂的提議,他站起身來,麵露歉意說道:“昨日一戰,我部人馬疲憊不堪,無法再戰。”


    吳三桂臉上笑容不變。


    想想也是,這徐煌有此斬獲,何必再去拚命?


    其實,徐煌是想去救洪承疇,可也自知實力不足。


    滿清八旗數萬大軍將整個鬆山城團團圍困,就為拿下洪承疇,去了不是自尋死路嗎?


    <a href="https://m.yyxs.la" id="wzsy">yyxs.la</a>


    張若麒又問了幾個總兵,誰願護送糧草到鬆山堡?


    結果各人姿態各異,大同總兵王樸掏著耳朵,密雲總兵唐通歪在椅子上打哈欠,薊州總兵白廣恩和山海關總兵馬科,二人不約而同的低下頭,打起了呼嚕......


    幾個文官也沒辦法,最後此事不了了之。


    監軍張若麒心下犯愁,好在有徐煌的覺華島大捷,報與朝廷想必聖上不會責備......


    就這樣,督師楊繩武、監軍張若麒、戶部郎中沈廷揚三人各自書寫奏疏,以八百裏加急發往京師。


    遼東戰事,一直是大明的首要重任。


    北地沒有大股流寇,沿途驛站相對完善,加上戰報是前線督師與監軍發出,規格超等,所以幾封奏疏以迅捷之度,送往京師。


    但所謂的八百裏加急,並非一日送出八百裏,隻是號稱,即便每個驛站都用快馬拚命跑,一晝夜的極速隻有三百裏。


    從寧遠到京師,陸路大約九百裏,塘報三天才到。


    崇禎十五年二月初六,當捷報到達的當日,整個京師都轟動了。


    鬆錦大戰後,明軍屢屢戰敗,不僅在遼東,中原戰況亦是不妙,因此每有捷報,兵部官員便大肆渲染,以安京師百姓之心。


    在兵部的安排下,宣捷人員如同新郎官,騎著大馬沿棋盤街高聲宣讀捷音。


    當日京師上下,連日鞭炮雷響,士紳百姓歡慶,徐煌之名,首次在京師傳播。


    遼東之戰,崇禎皇帝時時掛懷於心,內心常常憂慮,前線大捷的消息傳來後,立時龍顏大悅。


    紫禁城,乾清宮。


    崇禎皇帝笑容滿麵,心情愉悅,專門召見了兵部尚書陳新甲,諭定有功官將封賞之事。


    “臣兵部職方司,欽命監軍張若麒謹題,戶部郎中沈廷揚奉旨北上運糧,至覺華島乍遇建奴來襲,揚州衛指揮僉事徐煌,臨危受命率江南官兵戮力捍禦,斬獲夷級三百二十級,大獲全勝......”


    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於龍案旁,靜讀捷報。


    其實崇禎自己已經讀了兩遍,然按捺不住心中喜悅,又讓王承恩再讀兩遍。


    這時,陳新甲覲見。


    崇禎皇帝笑著對陳新甲道:“沈廷揚雖為書生,倒也頗有膽氣,不枉朕施恩信賴。”


    陳新甲心中歡喜,叩首呼道:“皆賴聖上天威,慧眼如炬,前線將士方能大捷。”


    崇禎皇帝欣慰點頭,又掃了眼沈廷揚的捷報,眼中露出疑惑:“先前有份南直隸的奏疏,說是揚州衛一個武官勾結知州資敵清虜之事,被一個指揮僉事徐煌率兵入城擒拿,是不是這個徐煌?”


    “回稟陛下,正是此徐煌。”


    陳新甲笑容滿麵地接口道:“陛下,這徐煌也是開封一戰時,射瞎李自成左眼的那個小小武官。”


    “哦,是他?”


    崇禎似乎有了印象,眉宇大亮:“如此看來,這徐煌還是個將才?”


    他起身離開龍案,負手踱步,對陳新甲道:“讓兵部升徐煌為五虎遊擊將軍,散階初授正三品昭勇將軍。”


    陳新甲愕然,忙說道:“陛下,這徐煌今年不過十七歲,且一年內從總旗升為遊擊將軍,算來連升了七級,如此升遷,恐過於拔苗助長,不如先升為揚州衛指揮同知。”


    表麵上徐煌升七級,實際上怕是不止八級!


    衛指揮使是正三品,遊擊將軍也是正三品,可遊擊將軍在營兵製中,比衛指揮使的守備一職,一般要高出兩級。


    陳新甲凝思片刻,繼續道:“那通敵的指揮同知死了,正好可以把徐煌升上去,實授揚州衛指揮同知,散階可以為正三品。”


    崇禎皇帝容色嚴正:“國朝都如此了,有能兵將稀缺,還管那些做什麽?”


    陳新甲嚇了一哆嗦,忙點頭稱是。


    崇禎帝肅聲繼續道:“隻要有人能擊退清虜,或者滅掉李自成、張獻忠的其中一個,別說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就是升他為兵部尚書,賜他爵位,又未嚐不可!”


    陳新甲猛一激靈,跪伏在地:“是臣無能......”


    “朕不是怪你。”


    崇禎帝歎息道:“隻恨賊人太多,我大明天災人禍,國運黯淡......”


    陳新甲垂首站在一旁。


    封賞之事就這麽定了,崇禎皇帝又問:“吳三桂他們還在寧遠嗎?”


    “仍在寧遠,未曾出兵。”陳新甲回道,不動聲色地看了皇帝一眼。


    崇禎皇帝的火氣再度燒起,拍著龍案喝道:“朕屢次下旨讓他們進發鬆山解圍洪承疇,這都半年了,他們出過幾次兵?”


    崇禎本來就性情急躁,越是苦無救急良策就越是焦急得坐立不安,容易在宮中爆發脾氣。


    這次發脾氣,嚇得乾清宮中的太監們和宮女們一個個提心吊膽,連大氣兒也不敢出。


    陳新甲也見慣了皇帝的脾氣,忙跪下配合,表現得很畏懼。


    崇禎皇帝心煩意亂,六神無主,勉強耐下心看了一陣文書,忽然長噓一口悶氣。


    他看向陳新甲,問道:“據卿看來,鬆山還能固守多久?”


    “回稟陛下,難以言說,洪承疇世受國恩,又蒙陛下知遇,必將竭智盡力,苦撐時日,以待救援。”


    陳新甲又道:“且洪承疇久曆戎行,老謀深算,而曹變故、王廷臣兩總兵又是他的舊部,肯出死力,以臣看來,倘無內應,又有糧草接濟,鬆山還可再守二三月。”


    崇禎再問:“是否有辦法救援?”


    陳新甲低頭無語。


    崇禎輕輕歎了口氣:“洪承疇是我大明良臣,一定要救回來!”


    “是,是,謹遵欽諭。”


    召對完畢,陳新甲走出乾清門,心中七上八下。


    他深知道聖上對遼東之事十分焦急,但是他對此也毫無辦法。


    特別是近日洪承疇的家人上門求見,向陳新甲打聽朝廷是否有兵去解鬆山之圍,陳新甲隻得敷衍應對。


    作為兵部尚書,他自己也不知道,鬆山還能堅持多久。


    ......


    第九十九章 擺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煌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明第一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明第一帥並收藏煌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