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旨意
大明:從洪武末年開始 作者:何不言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終。
甄武還是讓張武把馬帶走了。
張武先去了醫館接了母親,然後牽著馬帶著母親一步一步的向著家裏走去,他家也是住在小嶺莊,一路有三十多裏地,需走上一段時間。
又趕上風雪大了幾分,不一會兒兩人一馬便融入了皚皚雪白的世界裏。
他母親心疼他,在馬上俯下身子,提議道:“兒啊,要不你駕馬載著我走吧,這樣也能早些到家。”
張武搖著頭,悶聲說道:“你還病著,怎能受得了馬跑起來的顛簸,要不你再緊緊衣服,若覺得我慢,我便再快些走。”
他母親見張武這般,也隻好由他,這年頭出門大多都是雙腳丈量著土地,也不覺的會多麽的遭罪。
可是,張武母親卻對借錢借馬的甄武心生感激,忍不住嘮叨著叮囑張武。
“兒啊,你的那個同在軍中的好友,人家對咱真不錯,你說你遇到難處了,便不講二話的借你錢財和馬匹,日後你需記得這般恩情,也要對人家好一些,這樣兩個人交情才能越來越深,娘知道你的性子,從小帶著幾分倔勁,總認為自己有大本事,傲的不行,可是人情世故,禮尚往來這些俗禮,偏就得放下傲氣和臉麵才行的。”
張武低著頭,愣愣道:“我曉得的,你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和人相處,需讓旁人舒服些,不要帶著刺,可我和甄武關係好著呢,之前在營地裏,就差鑽一個被窩了,所以我倆直來直往,用不到那些道理。”
張武的母親姓劉。
張劉氏歎了口氣,她這個愣兒子哪裏曉得,兩個人相處過程中,若是一個人不用改變便覺的舒坦投緣的,不外乎另一個人更加成熟和包容。
可是她卻不曉得該怎麽教給兒子,說到底她也隻是一個婦道人家。
“娘。”
張武突然認真的喊了一聲,他抬頭瞧了瞧這漫天的風雪後,又低下頭道:“甄武有個妹妹呢。”
張劉氏愣了愣,隨後才開口問道:“我聽你說,他家在城裏而且職位還要比你高?”
“嗯。”
張劉氏歎了口氣,什麽話也沒有說。
哪怕風再寒,也不如這股愁緒讓人心堵。
……
同樣是初三這一天。
南京城裏的洪武皇帝,坐在高處冷眸且無情的看著這座江山。
北方。
他的目光轉了過去。
北元四分五裂,仍敢覬覦中原。
哼。
那就打,打到老實,打到服了,打到不敢張望一眼中原為止。
傍晚,一到旨意從皇宮而出。
……
朱元璋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屢為邊患,命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再次對北元進攻作戰。
此次出征潁國公傅友德為征虜前將軍,南雄侯趙庸、懷遠侯曹興為左右副將軍,定遠侯王弼、全寧侯孫恪為左右參將,督兵從征。
敕定遠侯王弼率山西兵聽晉王節製,其餘均聽燕王朱棣節製。
旨意一路快馬急送,初五晚上就進了燕王府,落在了朱棣的手上。
朱棣握著這個定他為帥的旨意,激動的雙手難以自持,他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裏,把旨意認真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再抬頭雙眼已經微微泛紅。
終於等到了。
想當初,洪武十三年,他風華正茂,就藩北平,本以為他會大展身手,可自此十年裏他隻能眼睜睜看著別人躍馬出擊。
這一年他二十一歲,羨慕沐英從陝西出發,急行軍,圍困俘虜脫火赤,舉國歡慶,迎接凱旋而歸的沐英,無人知他這一個默默無聞的皇子。
洪武十四年,他二十二歲,又眼睜睜看著沐英從北平城出發,攻取高州,嵩州,全寧,度過臚朐河,連戰連勝。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二十五歲,目送馮勝二十萬大軍出征大敗納哈出,攻下遼東。
二十九歲,眼看藍玉率十五萬大軍遠征捕魚兒海,達成封狼居胥成就。
這一幕幕,對於從小混跡在軍武當中的朱棣,每次看著這種開疆拓土的成就沒他的份,每一次都像普通人丟失了一百萬一樣讓他難以接受。
他羨慕。
他也認為他同樣可以做到。
可偏偏朱元璋不給他機會。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這一次,他要打的漂亮,然後告訴他父皇,告訴天下人,告訴他大哥,二哥,三哥,這世界上有一個朱老四,可以躍馬揚鞭,縱橫漠北。
朱棣努力的平複下心中的激動,然後再按捺不住,衝著門外道:“現在去慶壽寺請道衍大師過來。”
門外之人,領命而去。
慶壽寺,又叫做雙塔寺,慶壽寺主持正是道衍,可道衍並非普通和尚,早年拜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又與儒道兩家學術領袖關係不錯,可以說精通三教,胸有乾坤的人物。
可學成,天下已經安定,落了個空有一身才能卻無處施展的下場。
後來結識燕王朱棣,看出朱棣雖為皇子,卻鬱鬱不甘,便主動隨朱棣來到北平,他知道朱棣可能是他施展才能唯一的機會。
這夜,他早知曉有快馬進了燕王府,是以早早收拾妥當靜等朱棣傳喚。
等到燕王府來人,道衍直接起身,未曾耽擱一刻,便隨來人去往燕王府。
很快。
道衍就來到燕王府,隨後跟隨內侍直入朱棣書房。
朱棣此刻在書房早等的心焦,見到道衍後,不等道衍坐穩,便直接把收到的旨意和道衍說了一遍。
道衍靜靜聽完後,並未直接給出出征意見,反而三角眼閃爍了兩下,沉吟道:“晉王為西路軍?”
“有何不妥?”
“本就軍分兩路,隻怕晉王立功心切,不予配合。”道衍淡淡的說道。
配合?
早年這幾個年長的王,誰曾服過誰?
一個個甚至敢背著朱元璋,對太子朱標耍些小手段,更何況其他幾個。
道衍這時又淡淡的道:“這個暫且不說,貧僧以為,此番亦有皇上對二位殿下的考教之意,若是此次北征,晉王得勝而歸,殿下一無所獲,不知殿下又該如何自處。”
本還淡然處之的朱棣,聽到這話,雙手猛地握緊了。
眼看他人立功,他況且羨慕不已。
若機會到了眼前,被晉王撈走,他寧願死。
甄武還是讓張武把馬帶走了。
張武先去了醫館接了母親,然後牽著馬帶著母親一步一步的向著家裏走去,他家也是住在小嶺莊,一路有三十多裏地,需走上一段時間。
又趕上風雪大了幾分,不一會兒兩人一馬便融入了皚皚雪白的世界裏。
他母親心疼他,在馬上俯下身子,提議道:“兒啊,要不你駕馬載著我走吧,這樣也能早些到家。”
張武搖著頭,悶聲說道:“你還病著,怎能受得了馬跑起來的顛簸,要不你再緊緊衣服,若覺得我慢,我便再快些走。”
他母親見張武這般,也隻好由他,這年頭出門大多都是雙腳丈量著土地,也不覺的會多麽的遭罪。
可是,張武母親卻對借錢借馬的甄武心生感激,忍不住嘮叨著叮囑張武。
“兒啊,你的那個同在軍中的好友,人家對咱真不錯,你說你遇到難處了,便不講二話的借你錢財和馬匹,日後你需記得這般恩情,也要對人家好一些,這樣兩個人交情才能越來越深,娘知道你的性子,從小帶著幾分倔勁,總認為自己有大本事,傲的不行,可是人情世故,禮尚往來這些俗禮,偏就得放下傲氣和臉麵才行的。”
張武低著頭,愣愣道:“我曉得的,你都不知道說了多少次了,和人相處,需讓旁人舒服些,不要帶著刺,可我和甄武關係好著呢,之前在營地裏,就差鑽一個被窩了,所以我倆直來直往,用不到那些道理。”
張武的母親姓劉。
張劉氏歎了口氣,她這個愣兒子哪裏曉得,兩個人相處過程中,若是一個人不用改變便覺的舒坦投緣的,不外乎另一個人更加成熟和包容。
可是她卻不曉得該怎麽教給兒子,說到底她也隻是一個婦道人家。
“娘。”
張武突然認真的喊了一聲,他抬頭瞧了瞧這漫天的風雪後,又低下頭道:“甄武有個妹妹呢。”
張劉氏愣了愣,隨後才開口問道:“我聽你說,他家在城裏而且職位還要比你高?”
“嗯。”
張劉氏歎了口氣,什麽話也沒有說。
哪怕風再寒,也不如這股愁緒讓人心堵。
……
同樣是初三這一天。
南京城裏的洪武皇帝,坐在高處冷眸且無情的看著這座江山。
北方。
他的目光轉了過去。
北元四分五裂,仍敢覬覦中原。
哼。
那就打,打到老實,打到服了,打到不敢張望一眼中原為止。
傍晚,一到旨意從皇宮而出。
……
朱元璋以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兒不花、知院阿魯帖木兒等屢為邊患,命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再次對北元進攻作戰。
此次出征潁國公傅友德為征虜前將軍,南雄侯趙庸、懷遠侯曹興為左右副將軍,定遠侯王弼、全寧侯孫恪為左右參將,督兵從征。
敕定遠侯王弼率山西兵聽晉王節製,其餘均聽燕王朱棣節製。
旨意一路快馬急送,初五晚上就進了燕王府,落在了朱棣的手上。
朱棣握著這個定他為帥的旨意,激動的雙手難以自持,他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裏,把旨意認真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再抬頭雙眼已經微微泛紅。
終於等到了。
想當初,洪武十三年,他風華正茂,就藩北平,本以為他會大展身手,可自此十年裏他隻能眼睜睜看著別人躍馬出擊。
這一年他二十一歲,羨慕沐英從陝西出發,急行軍,圍困俘虜脫火赤,舉國歡慶,迎接凱旋而歸的沐英,無人知他這一個默默無聞的皇子。
洪武十四年,他二十二歲,又眼睜睜看著沐英從北平城出發,攻取高州,嵩州,全寧,度過臚朐河,連戰連勝。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二十五歲,目送馮勝二十萬大軍出征大敗納哈出,攻下遼東。
二十九歲,眼看藍玉率十五萬大軍遠征捕魚兒海,達成封狼居胥成就。
這一幕幕,對於從小混跡在軍武當中的朱棣,每次看著這種開疆拓土的成就沒他的份,每一次都像普通人丟失了一百萬一樣讓他難以接受。
他羨慕。
他也認為他同樣可以做到。
可偏偏朱元璋不給他機會。
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這一次,他要打的漂亮,然後告訴他父皇,告訴天下人,告訴他大哥,二哥,三哥,這世界上有一個朱老四,可以躍馬揚鞭,縱橫漠北。
朱棣努力的平複下心中的激動,然後再按捺不住,衝著門外道:“現在去慶壽寺請道衍大師過來。”
門外之人,領命而去。
慶壽寺,又叫做雙塔寺,慶壽寺主持正是道衍,可道衍並非普通和尚,早年拜席應真為師,學習陰陽術數,又與儒道兩家學術領袖關係不錯,可以說精通三教,胸有乾坤的人物。
可學成,天下已經安定,落了個空有一身才能卻無處施展的下場。
後來結識燕王朱棣,看出朱棣雖為皇子,卻鬱鬱不甘,便主動隨朱棣來到北平,他知道朱棣可能是他施展才能唯一的機會。
這夜,他早知曉有快馬進了燕王府,是以早早收拾妥當靜等朱棣傳喚。
等到燕王府來人,道衍直接起身,未曾耽擱一刻,便隨來人去往燕王府。
很快。
道衍就來到燕王府,隨後跟隨內侍直入朱棣書房。
朱棣此刻在書房早等的心焦,見到道衍後,不等道衍坐穩,便直接把收到的旨意和道衍說了一遍。
道衍靜靜聽完後,並未直接給出出征意見,反而三角眼閃爍了兩下,沉吟道:“晉王為西路軍?”
“有何不妥?”
“本就軍分兩路,隻怕晉王立功心切,不予配合。”道衍淡淡的說道。
配合?
早年這幾個年長的王,誰曾服過誰?
一個個甚至敢背著朱元璋,對太子朱標耍些小手段,更何況其他幾個。
道衍這時又淡淡的道:“這個暫且不說,貧僧以為,此番亦有皇上對二位殿下的考教之意,若是此次北征,晉王得勝而歸,殿下一無所獲,不知殿下又該如何自處。”
本還淡然處之的朱棣,聽到這話,雙手猛地握緊了。
眼看他人立功,他況且羨慕不已。
若機會到了眼前,被晉王撈走,他寧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