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軍的推進速度相當快,造成的後果就是兵敗如山倒,潰退的柔佛守軍來不及組織抵抗,家室在巴魯的,就跑回家去了,而家不在巴魯的,都沿著巴魯往都城的大道跑了。
這次擔任主攻的仍然是第一營,把柔佛守軍趕出去之後,淡軍分出一個排占領炮台製高點,剩下的部隊分別占領碼頭倉庫和港口防禦要點,留出一個連做預備隊,采取防守陣型,保證後續的主力部隊登陸。
槍炮聲慢慢平息,來不及逃跑的巴魯貴人和官吏都躲在家中,戰戰兢兢的過了一天。
第二天,巴魯港迎來了浩浩蕩蕩的第二梯隊,大量的船隻裝載第二營和部分輜重進入碼頭,鄭芝豹親自前來做善後工作。
首先鄭芝豹讓人去邀請躲藏起來的巴魯各級官吏,向他們表示淡馬錫方麵無意占領巴魯,隻是為了解救素丹政權,打擊以阿布都惹王子為首的叛亂分子,等枚平叛亂,就會把權力移交給正統的素丹國主雲雲,讓各級官吏放心,並保證他們的利益和財產能夠得到保護,唯一的要求就是他們要出麵譴責阿布都惹集團叛亂分子。
鄭芝豹的善後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短短兩天,巴魯的秩序就恢複正常了。
後續的部隊和物資源源不斷的來到巴魯港,淡馬錫的內河船隻也開始進入特布拉河巡邏,新登陸的第二營則沿著往都城的大道前出,小股的偵察部隊四散開來偵察敵情。
巴魯港失守的消息隨著敗兵返回都城,已經傳得紛紛揚揚,整個都城陷入混亂之中,柔佛王宮中的阿布都惹王子也被突如其來的噩耗搞得進退失據。
通過對逃回來的禁衛軍官兵的訊問,阿布都惹現在還以為是炮台的原守備官兵不滿禁衛軍接管,從而發動叛亂,勾結淡馬錫軍隊偷襲巴魯港,造成巴魯港的失守,不過巴魯港實在太重要了,一則,都城需要的大部分物資都是從全國各地通過柔佛海峽運到巴魯港,然後再利用特布拉河轉運到王都。
現在巴魯失守,意味著最便捷的物資來源渠道被切斷,柔佛也是一個兩洋國家,西麵的國土麵臨馬六甲海峽,屬印度洋,東麵的國土麵臨暹羅灣,屬太平洋,因為地處熱帶雨林地區,陸地交通非常不發達,全靠柔佛海峽溝通兩邊國土,這也是柔佛對淡馬錫的存在如鯁在喉的外在原因。
現如今巴魯港方向斷絕,雖然通過陸路還能獲得少量的物資,但是王都的人數聚集,達官貴人多如牛毛,一旦進入物資匱乏的境地,阿布都惹的統治將危如累卵。
本來,這次發動的政變非常成功,在對淡馬錫的海峽維和方案上,因為素丹表現出來的曖昧,讓朝中的主戰派非常失望,這些掌握部分軍隊的官員擁立阿布都惹,猝然發動政變,奪取素丹王宮,很順利的軟禁了素丹和王儲殿下,快速的奪取了權力。
阿布都惹奪取王都控製權以後,馬上就宣布王都實行軍管,並且快速往周邊擴張,以圖控製更大的國土範圍,巴魯港更是重中之重,禁衛軍很早就控製了港口和炮台。
這肯定觸犯了一些人的利益,由此造成巴魯港原有守軍叛亂,引導淡馬錫軍隊入侵,而在阿布都惹的禦前議事會議上,自己的心腹軍官明顯分為兩派,已經吵吵嚷嚷起來。
一派是強硬主戰派,認為現在軍情緊急,應該趁著淡馬錫軍隊立足未穩,馬上組織優勢兵力,奪回巴魯港,目前王都周圍能征召起一萬五千人的軍隊,這個人數是很可觀的,據各方麵的情報,淡馬錫軍隊加一起也就是三千多人,一人一口唾沫也把他們淹死了。
另一派是理性主戰派,認為現在奪回巴魯港已經不現實,王都現存的物資並不多,動員一萬五千以上的兵力,可能導致物資消耗巨大,而且巴魯港已經被占領,也意味著那裏留存的大量物資和船隻已經落入敵手,就算奪回巴魯港,對方隻要把繳獲物付之一炬,己方就得不償失。
還不如把軍隊和人員疏散到其他地方,一則控製國內各要點,征集物資做好長期抗戰準備,二則降低王都的消耗,以拖待變,估計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不會袖手旁觀,任由淡馬錫胡來。
一派指責對方是逃跑主義,貪生怕死,另一派指責對方是冒險主義,要置殿下於險地,兩派你來我往,讓阿布都惹頗為頭疼。
求和是不可能的,一旦求和,自己這邊人心盡散,對立派的反攻倒算會接踵而至,好不容易打下的有利局麵就會付之東流,隻能打下去了。
疏散都城的人員和軍隊其實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但是阿布都惹因為政變上台,甚至沒有得到國內地方的承認,現在可以說王令出了都城就是廢紙,如果再撤出一部分軍隊,那阿布都惹就很尷尬了。
這誰留守誰撤離,肯定會有一番爭執,撤離的人如釋重負,留守的人該心裏不平衡了,另外,王子殿下是留守還是撤離到外圍指揮作戰?
如果阿布都惹選擇留守,一旦打不過陷入圍困,這個危險性很大;但是跟隨軍隊撤離,對其聲望是一次很大的打擊,一個隻想著逃跑的君主,怎麽可能挑起大任?
思來想去,阿布都惹王子殿下決定哪個方案也不采用,另辟蹊徑,集中兵力蝟集一團,打一場都城保衛戰,來個以拖待變。
柔佛的戰爭機器隆隆的開啟了,各種動員和整頓在進行,都城周圍的農莊都在堅壁清野,軍隊大肆的搜羅物資,遷移人員,都城周圍戰雲密布。
柔佛都城傳來的消息被淡軍偵知,陸戰隊參謀團決定水陸並進,把戰場推進到王城的周圍。
柔佛地區的熱帶雨林氣候注定這裏不是一個適合大規模陣地戰的戰場,王城周邊森林、沼澤密布,各種溝渠、河流還有農田把這一片地域分割得稀碎,也就是王城大道兩邊還算平坦。但是這麽一個細長條,絕對容不下雙方上萬大軍廝殺。
這個戰場其實對防守方有利,進攻方不能隨意調動軍隊穿插,隻需要對王城大道一個方向防守即可。
參謀團製定的方案卻遇到了難題,原計劃是采用內河船隊裝載一些部隊沿特布拉河北上,但是經過偵察,柔佛軍隊在特布拉河上遊河道放置了大量的障礙物,也布置了火攻船和防禦工事,隻能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證王城之戰的正常進行。
現在時間對柔佛一方有利,如果物資充足,拖得越長就有可能發生變數,荷蘭人目前還沒有得到消息,但是也快了,一旦他們做出反應,淡馬錫麵臨的壓力就大了。
葡萄牙人肯定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他們肯定會默默的支持阿布都惹,隻要能夠給淡馬錫造成麻煩就好,你鄭芝豹不是說過嘛,打成兩敗俱傷才好,這就讓你兩敗俱傷吧。
戰鬥首先在特布拉河上展開,特布拉河是一條小河流,寬度也就一百來米,隻是這地區雨水豐沛,河流的水量比較大,能夠通行一些吃水比較深的船隻。
這條河的河岸整理較好,一個步兵連伴隨船隊往上遊而去,大概走了十幾公裏就遇到柔佛的船隻,uu看書 .uunsh因為河道狹窄,對方的步軍也護衛著船隻一起,雙方發生了遭遇戰。
因為河岸的道路不是很寬,淡軍組成兩個方陣,前麵一個排擔任進攻主力,後麵兩個排是預備隊,在對射中,淡軍的燧發火銃占盡上風,因為柔軍都是火繩槍,怕火繩相互幹擾,隻能排成比較稀疏的陣型,當麵也就四五杆火銃能打放,而淡軍的燧發火銃可以排密集陣型,射程也要遠很多,三排輪番打放,隻見雙方戰陣煙霧衝天,不過柔軍明顯吃虧,聽聲音都差不少。
水戰也同樣展開,不過柔軍就更不行了,淡軍的炮火要犀利得多,很快柔軍就不頂了,草草的放下火攻船企圖擾亂淡軍陣型,不過淡軍這方麵經驗豐富,用長竹竿把火攻船頂到岸邊,然後任由他燃起衝天大火,卻不能傷淡軍分毫,淡軍船隻甚至還能跑近陸軍對射區域,給柔軍方陣打了一發炮彈,直接讓柔軍崩潰逃跑。
柔軍的陸上軍隊一跑,水上隊伍也跟著調頭北上了,淡軍水陸跟進,不緊不慢的追擊柔軍。
最後,淡軍追著柔軍來到一個檢查站前麵,這裏以前是一個稅關,現在被改造成一個控扼特布拉河的堡壘,不過土木結構的堡壘防禦性還是略顯不足的。
堡壘裏麵有些小炮,陸上的敗兵沒有進入堡壘,都繞著跑了,追擊的淡軍連隊隻能在堡壘炮的射程之外停下。
進攻部隊很快采取了行動,一艘裝載著改良佛朗機炮的船隻靠岸停泊,炮兵們甚至沒有把炮拖到岸上,就在船上開始校正炮的角度。
這次擔任主攻的仍然是第一營,把柔佛守軍趕出去之後,淡軍分出一個排占領炮台製高點,剩下的部隊分別占領碼頭倉庫和港口防禦要點,留出一個連做預備隊,采取防守陣型,保證後續的主力部隊登陸。
槍炮聲慢慢平息,來不及逃跑的巴魯貴人和官吏都躲在家中,戰戰兢兢的過了一天。
第二天,巴魯港迎來了浩浩蕩蕩的第二梯隊,大量的船隻裝載第二營和部分輜重進入碼頭,鄭芝豹親自前來做善後工作。
首先鄭芝豹讓人去邀請躲藏起來的巴魯各級官吏,向他們表示淡馬錫方麵無意占領巴魯,隻是為了解救素丹政權,打擊以阿布都惹王子為首的叛亂分子,等枚平叛亂,就會把權力移交給正統的素丹國主雲雲,讓各級官吏放心,並保證他們的利益和財產能夠得到保護,唯一的要求就是他們要出麵譴責阿布都惹集團叛亂分子。
鄭芝豹的善後工作做得非常到位,短短兩天,巴魯的秩序就恢複正常了。
後續的部隊和物資源源不斷的來到巴魯港,淡馬錫的內河船隻也開始進入特布拉河巡邏,新登陸的第二營則沿著往都城的大道前出,小股的偵察部隊四散開來偵察敵情。
巴魯港失守的消息隨著敗兵返回都城,已經傳得紛紛揚揚,整個都城陷入混亂之中,柔佛王宮中的阿布都惹王子也被突如其來的噩耗搞得進退失據。
通過對逃回來的禁衛軍官兵的訊問,阿布都惹現在還以為是炮台的原守備官兵不滿禁衛軍接管,從而發動叛亂,勾結淡馬錫軍隊偷襲巴魯港,造成巴魯港的失守,不過巴魯港實在太重要了,一則,都城需要的大部分物資都是從全國各地通過柔佛海峽運到巴魯港,然後再利用特布拉河轉運到王都。
現在巴魯失守,意味著最便捷的物資來源渠道被切斷,柔佛也是一個兩洋國家,西麵的國土麵臨馬六甲海峽,屬印度洋,東麵的國土麵臨暹羅灣,屬太平洋,因為地處熱帶雨林地區,陸地交通非常不發達,全靠柔佛海峽溝通兩邊國土,這也是柔佛對淡馬錫的存在如鯁在喉的外在原因。
現如今巴魯港方向斷絕,雖然通過陸路還能獲得少量的物資,但是王都的人數聚集,達官貴人多如牛毛,一旦進入物資匱乏的境地,阿布都惹的統治將危如累卵。
本來,這次發動的政變非常成功,在對淡馬錫的海峽維和方案上,因為素丹表現出來的曖昧,讓朝中的主戰派非常失望,這些掌握部分軍隊的官員擁立阿布都惹,猝然發動政變,奪取素丹王宮,很順利的軟禁了素丹和王儲殿下,快速的奪取了權力。
阿布都惹奪取王都控製權以後,馬上就宣布王都實行軍管,並且快速往周邊擴張,以圖控製更大的國土範圍,巴魯港更是重中之重,禁衛軍很早就控製了港口和炮台。
這肯定觸犯了一些人的利益,由此造成巴魯港原有守軍叛亂,引導淡馬錫軍隊入侵,而在阿布都惹的禦前議事會議上,自己的心腹軍官明顯分為兩派,已經吵吵嚷嚷起來。
一派是強硬主戰派,認為現在軍情緊急,應該趁著淡馬錫軍隊立足未穩,馬上組織優勢兵力,奪回巴魯港,目前王都周圍能征召起一萬五千人的軍隊,這個人數是很可觀的,據各方麵的情報,淡馬錫軍隊加一起也就是三千多人,一人一口唾沫也把他們淹死了。
另一派是理性主戰派,認為現在奪回巴魯港已經不現實,王都現存的物資並不多,動員一萬五千以上的兵力,可能導致物資消耗巨大,而且巴魯港已經被占領,也意味著那裏留存的大量物資和船隻已經落入敵手,就算奪回巴魯港,對方隻要把繳獲物付之一炬,己方就得不償失。
還不如把軍隊和人員疏散到其他地方,一則控製國內各要點,征集物資做好長期抗戰準備,二則降低王都的消耗,以拖待變,估計葡萄牙人和荷蘭人不會袖手旁觀,任由淡馬錫胡來。
一派指責對方是逃跑主義,貪生怕死,另一派指責對方是冒險主義,要置殿下於險地,兩派你來我往,讓阿布都惹頗為頭疼。
求和是不可能的,一旦求和,自己這邊人心盡散,對立派的反攻倒算會接踵而至,好不容易打下的有利局麵就會付之東流,隻能打下去了。
疏散都城的人員和軍隊其實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但是阿布都惹因為政變上台,甚至沒有得到國內地方的承認,現在可以說王令出了都城就是廢紙,如果再撤出一部分軍隊,那阿布都惹就很尷尬了。
這誰留守誰撤離,肯定會有一番爭執,撤離的人如釋重負,留守的人該心裏不平衡了,另外,王子殿下是留守還是撤離到外圍指揮作戰?
如果阿布都惹選擇留守,一旦打不過陷入圍困,這個危險性很大;但是跟隨軍隊撤離,對其聲望是一次很大的打擊,一個隻想著逃跑的君主,怎麽可能挑起大任?
思來想去,阿布都惹王子殿下決定哪個方案也不采用,另辟蹊徑,集中兵力蝟集一團,打一場都城保衛戰,來個以拖待變。
柔佛的戰爭機器隆隆的開啟了,各種動員和整頓在進行,都城周圍的農莊都在堅壁清野,軍隊大肆的搜羅物資,遷移人員,都城周圍戰雲密布。
柔佛都城傳來的消息被淡軍偵知,陸戰隊參謀團決定水陸並進,把戰場推進到王城的周圍。
柔佛地區的熱帶雨林氣候注定這裏不是一個適合大規模陣地戰的戰場,王城周邊森林、沼澤密布,各種溝渠、河流還有農田把這一片地域分割得稀碎,也就是王城大道兩邊還算平坦。但是這麽一個細長條,絕對容不下雙方上萬大軍廝殺。
這個戰場其實對防守方有利,進攻方不能隨意調動軍隊穿插,隻需要對王城大道一個方向防守即可。
參謀團製定的方案卻遇到了難題,原計劃是采用內河船隊裝載一些部隊沿特布拉河北上,但是經過偵察,柔佛軍隊在特布拉河上遊河道放置了大量的障礙物,也布置了火攻船和防禦工事,隻能先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證王城之戰的正常進行。
現在時間對柔佛一方有利,如果物資充足,拖得越長就有可能發生變數,荷蘭人目前還沒有得到消息,但是也快了,一旦他們做出反應,淡馬錫麵臨的壓力就大了。
葡萄牙人肯定也不會放棄這個機會,他們肯定會默默的支持阿布都惹,隻要能夠給淡馬錫造成麻煩就好,你鄭芝豹不是說過嘛,打成兩敗俱傷才好,這就讓你兩敗俱傷吧。
戰鬥首先在特布拉河上展開,特布拉河是一條小河流,寬度也就一百來米,隻是這地區雨水豐沛,河流的水量比較大,能夠通行一些吃水比較深的船隻。
這條河的河岸整理較好,一個步兵連伴隨船隊往上遊而去,大概走了十幾公裏就遇到柔佛的船隻,uu看書 .uunsh因為河道狹窄,對方的步軍也護衛著船隻一起,雙方發生了遭遇戰。
因為河岸的道路不是很寬,淡軍組成兩個方陣,前麵一個排擔任進攻主力,後麵兩個排是預備隊,在對射中,淡軍的燧發火銃占盡上風,因為柔軍都是火繩槍,怕火繩相互幹擾,隻能排成比較稀疏的陣型,當麵也就四五杆火銃能打放,而淡軍的燧發火銃可以排密集陣型,射程也要遠很多,三排輪番打放,隻見雙方戰陣煙霧衝天,不過柔軍明顯吃虧,聽聲音都差不少。
水戰也同樣展開,不過柔軍就更不行了,淡軍的炮火要犀利得多,很快柔軍就不頂了,草草的放下火攻船企圖擾亂淡軍陣型,不過淡軍這方麵經驗豐富,用長竹竿把火攻船頂到岸邊,然後任由他燃起衝天大火,卻不能傷淡軍分毫,淡軍船隻甚至還能跑近陸軍對射區域,給柔軍方陣打了一發炮彈,直接讓柔軍崩潰逃跑。
柔軍的陸上軍隊一跑,水上隊伍也跟著調頭北上了,淡軍水陸跟進,不緊不慢的追擊柔軍。
最後,淡軍追著柔軍來到一個檢查站前麵,這裏以前是一個稅關,現在被改造成一個控扼特布拉河的堡壘,不過土木結構的堡壘防禦性還是略顯不足的。
堡壘裏麵有些小炮,陸上的敗兵沒有進入堡壘,都繞著跑了,追擊的淡軍連隊隻能在堡壘炮的射程之外停下。
進攻部隊很快采取了行動,一艘裝載著改良佛朗機炮的船隻靠岸停泊,炮兵們甚至沒有把炮拖到岸上,就在船上開始校正炮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