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移民一攬子遲約非常搶手,原因是這一段時間明朝內部沒有發生什麽大事,戰亂、災害造成破產需要拯救的百姓相對減少,往市場提供的“遲約”數量也減少了,而且從本土傳來的小道消息:黔江州以東的黃石大山明年就要打開通山路,整個東部要大發展,對移民的需求巨大。
因為各種利好消息,造成移民一攬子遲約供不應求,涉及的各種交易非常火爆,在市場上基本上是來多少就吃下去多少,隻要你能弄來移民貸款協議,反手往市場一拋,就能賺上一筆。
火爆的市場帶動了各方麵人物的躍躍欲試,整個明朝內地到處都是移民代理的機構,插手移民生意成了各大王公士紳的又一生財之道。
要是某個穿越者來到明朝內地,看到現在各地的情況可能不相信:原來幾個產生動亂的地區如中原、淮河沿岸、黃河兩岸等地方,基本看不到無家可歸的人,大量的人身著破爛的衣裳,成群結隊的沿著河流、官道有組織的趕往沿江和沿海的臨時基地,在這裏簽署移民協議,然後就被送上海船發往海外。
因為沒有了食不果腹的流民,這些地方竟然少見的出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這還是烽煙四起的明末崇禎年間麽?
社團為了移民事業投入了巨大資金,加上民間資本推波助瀾,帶動了移民事業的大發展,同時也為明朝內地注入了大量的物資,尤其是各種外來食品保證了移民和移民產業鏈上的內地人員的供應,這一進一出,整個明朝社會變了一番模樣。
這種情況,也是以劉星林為首的西岸社委願意看到的,因為明年雷白鐵路要開通,執委會給的壓力很大,移民指標可是硬性指標,幹不好大夥都要吃瓜落的。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讓西岸社委委員們也稍稍安心點,據統計,今年北海鈔行為首的國有銀行僅僅用二百萬元銀幣就撬動了五萬多份移民協議,涉及人數在二十萬人以上,而這二百萬元還都是靠發行債券回流來的錢,金融杠杆這把雙刃劍可真是好使啊。
不過西岸社委這邊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某一天就爆雷了,看來適當的時候也得放點利空的消息,打壓一下囂張的多頭,給市場降降溫,畢竟今年這五萬多份移民協議已經入手了。
另外,還有一個火爆的“遲約”就是大牲畜交易遲約,以馬匹為主的大牲畜一直是西岸對本土出口的拳頭產品,而大牲畜作為一種遲約產品,他出現的時間比移民協議出現的時間更早,而且很奇怪的是,大牲畜交易所並不在交易數量最多的馬場港,而是在大員的淡江港。
究其原因,還是淡江這邊金融機構多,資金流量大,交易方便,而且大員也有“千裏傳音”的通訊公司,各地的交易信息匯總到這裏很方便。
因為開始時間不久,現在各種交易機構還是比較謹慎的,一般是在發運港買到了貨品(如馬匹),然後才在交易市場掛牌,這就是“做多”,不象原時空那樣,貨品還沒買到,就先把遲約賣了,然後在等馬匹降價了,再買進馬匹補倉,那就是“做空”。
也就是說,現在做遲約的,多數都看漲,跌的可能性還小,畢竟大家還是比較規矩,從常規的思維裏還是很單純的,不過可以想象的是,未來遲約發展到一定程度,“做空”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淡江的大牲畜交易所裏,八號貴賓室一片輕輕的討論聲,前著名海商楊天生最近也不親自出海了,他把跑海的業務放給了幾個小弟,然後在淡江購置了宅院,還離顏大當家的府邸不遠。
楊天生也已經和顏思齊冰釋前嫌了,當時在日本的一些不愉快早就煙消雲散,隨著大員的地位越來越高,楊天生也不禁有些後悔,當時如果和陳衷紀一樣死死抱住顏大當家的大腿,現在可能感覺又不一樣了。
也是機緣巧遇,楊天生接觸上了遲約,要知道,初期的金融證券市場可就沒有不掙錢的,楊天生目光老辣,而且有點財力,在遲約、債券市場,還是好好的賺了一筆。
楊天生比較謹慎,他見慣了風波,性格比較沉穩,把他的資產都做了配置,百分之二十買的移民債券,百分之四十投資的不動產,包括房產,田皮,工坊的股份等,還有百分之二十存在北海鈔行吃利息,拿出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在金融證券市場鬧騰。
“大牲畜這邊最大的利好就是社團這個不斷的移民,這些移民去了東海岸,能幹什麽?不能全部去捕獵毛皮、野牛什麽的,也不能全部都去礦山和工廠吧,大部分都得種地務農,這務農最需要的是什麽?”楊天生正和一眾金融炒家在分析。
“那當然是牛馬了,光靠人拉犁,那能種多少地啊?”一個炒家給自己打氣說道。
“但是那邊有很多很多的野牛,這個耕牛能不能吃進呢,畢竟從這邊走耕牛價格可不低啊。”另一個人說起空頭因素。
“早就說了,那邊的野牛也就是抓來吃肉,想馴化成耕牛,根本不可能,那邊的專家早就試過了。”楊天生透露到。
確實,北美野牛馴化成耕牛很難,野牛的野性不是那麽容易去除的,就算是從牛犢子開始馴化,成功率也很低,畢竟野牛的基因就決定他不適宜幹農活,不過本土那邊開始嚐試用耕牛和野牛雜交,看看能不能育成可以馴化的耕牛出來,不過這個育種到擴繁還早得很呢。
“最近建奴那邊好像跟蒙古部落打仗,造成遼東那邊的馬匹價格上漲,此時高位入手,不知有沒有波折呢。”另一名炒家提出一個問題。
“可是現在遲約銷售火爆,目前東岸交割三歲普通蒙古母馬已經溢價百分之五十了,咱們適當的入手一些,轉手賣出,也有賺頭啊。”一名李姓炒家建議道。
“大家想過沒有,如果建奴從蒙古部落得勝回來,肯定會收獲大量的馬匹,這些馬匹一入市,這個價格不得大跳水啊。”楊天生憂慮道。
“建奴得勝歸來,應該是冬季,這馬可能出不來啊,遼海該封凍了。”有人不以為然。
這時,那一名李姓商人悄聲的說道,“幾位大哥,咱們如此操作怎樣?先掛出去六月後的遲約,等遲約賣出,再造輿論,把建奴要得勝之事放出,打壓馬匹價格,然後我們吃進馬匹,這樣咱們可以小賺一筆。”
眾人眼睛一亮,“哎呀,這可是開遲約之先河啊,以前還沒有人這麽幹過,但是,如果馬匹價格不下降,我們就該賠錢了吧?”
“那我們就多方造勢,讓他降下來唄,降下來之後,咱們根本就不用去吃進馬匹,直接再低價把咱們放出去的遲約買回來不就結了。”
要是胡亦菲在此,肯定會驚詫莫名,大員交易所的第一群空頭炒家就此誕生了,人類曆史的發展何其相似啊。
而在大洋彼岸,社團的高層人物確實為馬匹的缺乏傷腦筋,現在的本土,大概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從事農業種植工作,不過主力還是從西岸過來的移民,國內的土著隻能說是一群不入流的農民,u看書.uunsu 都是移民過來帶著幹。
隨著土地的開發利用,本土大牲畜的缺乏局麵不但沒有得到改善,而且還越來越嚴重了,經過各地統計,全國各種馱獸包括馬匹、驢、騾、耕牛等加一塊不到兩萬頭,這裏還包括這些年各地養殖場自繁自養的牲畜,差不多五十名農民才能分配上一隻大牲畜,真的是難為這些農民和大牲畜了。
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土地隻能廣種薄收,就算明朝農民吃苦耐勞,農業單產也上不去,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要不是有其他副業的補充,很多農民就要陷入貧困之中,連移民貸款都還不起。
執委會從一開始就關注大牲畜的進口,無奈事有緩急,社團的運量有限啊,隻能先把人口運過來再說,牲畜隻能靠後一些了。
農業部長傅文翰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繁育馬匹,西海鎮的育種場現在馬匹的存量始終上不來,或者說,上來點就賣了,而在西北方向的草原上,馬群的數量也增加速度有限,傅文翰的壓力很大。
在聖迪亞哥戰爭時期,鮑小軍從聖迪亞哥的莊園主那裏購買了不少高頭大馬,竟然全部被傅文翰高價收購了,並且給了劉雲飛為首的外交團隊一個任務,就是盡量的從新西班牙那邊收購馬匹和耕牛,那怕驢子也行啊。
劉雲飛也是發愁啊,這個仗還沒打完呢,還是戰爭時期,就要開始做生意麽?
最後趙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和阿卡普爾科聯係,用牛馬贖買俘虜可以打折扣,這樣,因為不用直接付出金錢,西班牙人暗地裏也好操作一些。
因為各種利好消息,造成移民一攬子遲約供不應求,涉及的各種交易非常火爆,在市場上基本上是來多少就吃下去多少,隻要你能弄來移民貸款協議,反手往市場一拋,就能賺上一筆。
火爆的市場帶動了各方麵人物的躍躍欲試,整個明朝內地到處都是移民代理的機構,插手移民生意成了各大王公士紳的又一生財之道。
要是某個穿越者來到明朝內地,看到現在各地的情況可能不相信:原來幾個產生動亂的地區如中原、淮河沿岸、黃河兩岸等地方,基本看不到無家可歸的人,大量的人身著破爛的衣裳,成群結隊的沿著河流、官道有組織的趕往沿江和沿海的臨時基地,在這裏簽署移民協議,然後就被送上海船發往海外。
因為沒有了食不果腹的流民,這些地方竟然少見的出現了太平盛世的景象,這還是烽煙四起的明末崇禎年間麽?
社團為了移民事業投入了巨大資金,加上民間資本推波助瀾,帶動了移民事業的大發展,同時也為明朝內地注入了大量的物資,尤其是各種外來食品保證了移民和移民產業鏈上的內地人員的供應,這一進一出,整個明朝社會變了一番模樣。
這種情況,也是以劉星林為首的西岸社委願意看到的,因為明年雷白鐵路要開通,執委會給的壓力很大,移民指標可是硬性指標,幹不好大夥都要吃瓜落的。
不過現在這種情況,讓西岸社委委員們也稍稍安心點,據統計,今年北海鈔行為首的國有銀行僅僅用二百萬元銀幣就撬動了五萬多份移民協議,涉及人數在二十萬人以上,而這二百萬元還都是靠發行債券回流來的錢,金融杠杆這把雙刃劍可真是好使啊。
不過西岸社委這邊也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某一天就爆雷了,看來適當的時候也得放點利空的消息,打壓一下囂張的多頭,給市場降降溫,畢竟今年這五萬多份移民協議已經入手了。
另外,還有一個火爆的“遲約”就是大牲畜交易遲約,以馬匹為主的大牲畜一直是西岸對本土出口的拳頭產品,而大牲畜作為一種遲約產品,他出現的時間比移民協議出現的時間更早,而且很奇怪的是,大牲畜交易所並不在交易數量最多的馬場港,而是在大員的淡江港。
究其原因,還是淡江這邊金融機構多,資金流量大,交易方便,而且大員也有“千裏傳音”的通訊公司,各地的交易信息匯總到這裏很方便。
因為開始時間不久,現在各種交易機構還是比較謹慎的,一般是在發運港買到了貨品(如馬匹),然後才在交易市場掛牌,這就是“做多”,不象原時空那樣,貨品還沒買到,就先把遲約賣了,然後在等馬匹降價了,再買進馬匹補倉,那就是“做空”。
也就是說,現在做遲約的,多數都看漲,跌的可能性還小,畢竟大家還是比較規矩,從常規的思維裏還是很單純的,不過可以想象的是,未來遲約發展到一定程度,“做空”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
淡江的大牲畜交易所裏,八號貴賓室一片輕輕的討論聲,前著名海商楊天生最近也不親自出海了,他把跑海的業務放給了幾個小弟,然後在淡江購置了宅院,還離顏大當家的府邸不遠。
楊天生也已經和顏思齊冰釋前嫌了,當時在日本的一些不愉快早就煙消雲散,隨著大員的地位越來越高,楊天生也不禁有些後悔,當時如果和陳衷紀一樣死死抱住顏大當家的大腿,現在可能感覺又不一樣了。
也是機緣巧遇,楊天生接觸上了遲約,要知道,初期的金融證券市場可就沒有不掙錢的,楊天生目光老辣,而且有點財力,在遲約、債券市場,還是好好的賺了一筆。
楊天生比較謹慎,他見慣了風波,性格比較沉穩,把他的資產都做了配置,百分之二十買的移民債券,百分之四十投資的不動產,包括房產,田皮,工坊的股份等,還有百分之二十存在北海鈔行吃利息,拿出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在金融證券市場鬧騰。
“大牲畜這邊最大的利好就是社團這個不斷的移民,這些移民去了東海岸,能幹什麽?不能全部去捕獵毛皮、野牛什麽的,也不能全部都去礦山和工廠吧,大部分都得種地務農,這務農最需要的是什麽?”楊天生正和一眾金融炒家在分析。
“那當然是牛馬了,光靠人拉犁,那能種多少地啊?”一個炒家給自己打氣說道。
“但是那邊有很多很多的野牛,這個耕牛能不能吃進呢,畢竟從這邊走耕牛價格可不低啊。”另一個人說起空頭因素。
“早就說了,那邊的野牛也就是抓來吃肉,想馴化成耕牛,根本不可能,那邊的專家早就試過了。”楊天生透露到。
確實,北美野牛馴化成耕牛很難,野牛的野性不是那麽容易去除的,就算是從牛犢子開始馴化,成功率也很低,畢竟野牛的基因就決定他不適宜幹農活,不過本土那邊開始嚐試用耕牛和野牛雜交,看看能不能育成可以馴化的耕牛出來,不過這個育種到擴繁還早得很呢。
“最近建奴那邊好像跟蒙古部落打仗,造成遼東那邊的馬匹價格上漲,此時高位入手,不知有沒有波折呢。”另一名炒家提出一個問題。
“可是現在遲約銷售火爆,目前東岸交割三歲普通蒙古母馬已經溢價百分之五十了,咱們適當的入手一些,轉手賣出,也有賺頭啊。”一名李姓炒家建議道。
“大家想過沒有,如果建奴從蒙古部落得勝回來,肯定會收獲大量的馬匹,這些馬匹一入市,這個價格不得大跳水啊。”楊天生憂慮道。
“建奴得勝歸來,應該是冬季,這馬可能出不來啊,遼海該封凍了。”有人不以為然。
這時,那一名李姓商人悄聲的說道,“幾位大哥,咱們如此操作怎樣?先掛出去六月後的遲約,等遲約賣出,再造輿論,把建奴要得勝之事放出,打壓馬匹價格,然後我們吃進馬匹,這樣咱們可以小賺一筆。”
眾人眼睛一亮,“哎呀,這可是開遲約之先河啊,以前還沒有人這麽幹過,但是,如果馬匹價格不下降,我們就該賠錢了吧?”
“那我們就多方造勢,讓他降下來唄,降下來之後,咱們根本就不用去吃進馬匹,直接再低價把咱們放出去的遲約買回來不就結了。”
要是胡亦菲在此,肯定會驚詫莫名,大員交易所的第一群空頭炒家就此誕生了,人類曆史的發展何其相似啊。
而在大洋彼岸,社團的高層人物確實為馬匹的缺乏傷腦筋,現在的本土,大概是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從事農業種植工作,不過主力還是從西岸過來的移民,國內的土著隻能說是一群不入流的農民,u看書.uunsu 都是移民過來帶著幹。
隨著土地的開發利用,本土大牲畜的缺乏局麵不但沒有得到改善,而且還越來越嚴重了,經過各地統計,全國各種馱獸包括馬匹、驢、騾、耕牛等加一塊不到兩萬頭,這裏還包括這些年各地養殖場自繁自養的牲畜,差不多五十名農民才能分配上一隻大牲畜,真的是難為這些農民和大牲畜了。
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土地隻能廣種薄收,就算明朝農民吃苦耐勞,農業單產也上不去,直接影響農民的收入,要不是有其他副業的補充,很多農民就要陷入貧困之中,連移民貸款都還不起。
執委會從一開始就關注大牲畜的進口,無奈事有緩急,社團的運量有限啊,隻能先把人口運過來再說,牲畜隻能靠後一些了。
農業部長傅文翰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繁育馬匹,西海鎮的育種場現在馬匹的存量始終上不來,或者說,上來點就賣了,而在西北方向的草原上,馬群的數量也增加速度有限,傅文翰的壓力很大。
在聖迪亞哥戰爭時期,鮑小軍從聖迪亞哥的莊園主那裏購買了不少高頭大馬,竟然全部被傅文翰高價收購了,並且給了劉雲飛為首的外交團隊一個任務,就是盡量的從新西班牙那邊收購馬匹和耕牛,那怕驢子也行啊。
劉雲飛也是發愁啊,這個仗還沒打完呢,還是戰爭時期,就要開始做生意麽?
最後趙鑫給他出了一個主意,讓他和阿卡普爾科聯係,用牛馬贖買俘虜可以打折扣,這樣,因為不用直接付出金錢,西班牙人暗地裏也好操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