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和善堂裏的孩子們把小花園打理的不錯,若地能再大些,將來善堂中一般的蔬菜供應,甚至可以自給自足。
沛柔和齊延認真地討論了一會兒將來如何處置這些問題,瑜娘和景珣便過來了。
“沛娘,世子在醉春樓定了廂房,不如一起去用午膳,下午再找個地方逛逛。”
“說起來,你出嫁以後,我們就沒有一起逛過朱雀大街了,也不知道玉爐芳有沒有出什麽新香。”
反正齊延今日也無事,原本就是陪著她,沛柔就笑著點了頭,挽了瑜娘的手。
“正好再去萬福齋給三姐姐的兒子打一個金鎖,我在家挑了半日,總覺得原有的好像不太好似的。”
她們兩個說得熱鬧,完全沒打算理會一下她們身後的相公們。
又說了幾句,就笑著挽了手出門,一直到上了馬車,都沒有和齊延與景珣說話。
一上了馬車,沛柔有心想問問永寧郡王府如今的情況。既然知道永寧郡王有可能會造反,她們也應當早做準備才是。
“方才我聽見景珣他居然稱呼自己的父親為‘郡王爺’,到底是怎麽回事,如今他們已經生疏到了這個地步了麽?”
瑜娘就歎了口氣,“說起來我就頭疼。也都是上了年紀,要做祖父祖母的人了。府裏郡王爺房裏妻妾相爭卻還是如此厲害。”
“也就是在你麵前說說了。我那個婆婆,的確是有幾分不上道。你也聽見了,府裏那位最近有些不舒服,日日將郡王爺霸占在自己房中。”
“好像還讓郡王爺給她兒子謀了四衛營的一個什麽指揮同知。”
自景珅與柯明碧成婚之後,西北戰事已平,他似乎就沒有再領了什麽差事出外打仗。四衛營原本就由永寧郡王同統領,不過一個指揮同知,也用得著許側妃特意去求?
“就為了這件事,又和郡王爺鬧的不痛快。到底是正妻,兒子又是世子,在今上麵前也有臉麵,何必非要爭這沒必要的閑氣。”
早年間永寧郡王妃還是知書達理,清冷高傲的性子,這些年卻越發變的和常氏一般了。
沛柔也是知道她的,一坐下來,抱怨這些事情就能抱怨個沒完沒了。這幾年連太夫人見了她都發怵。
婚姻不幸,對一個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更何況如今永寧郡王和定國公也已經不在一條道路上。永寧郡王對自己多年的愛妾尚且能如此無情,更何況是同樣出身定國公府的郡王妃。
她一想起齊延說的許側妃前生的下場,她就覺得脖頸一涼。
“……若我是她,早就提了和離了,自己一個人清清靜靜的,總比如今這樣要好。”
“就是為了世子不和離,偌大的永寧郡王府,難道還尋不到一處清靜些的地方,不過自討苦吃罷了。”
婚前瑜娘和永寧郡王妃就是彼此瞧不上,如今婚後還是這樣。沛柔不免就有幾分擔心。
“那她這段日子總沒有為難你吧?”
“那倒沒有。我也不會怕她。”
瑜娘滿不在乎的樣子,“雖然他們家是宗室貴胄,可我家的門第也不差,隻怕在燕梁百姓的心中,我們家的形象比他們家不知道好了多少。”
“你表哥雖然平日看著吊兒郎當,糊裏糊塗的樣子,可或許是從小見的多了,內宅裏的事情卻很明白。”
“在我與他母親之間也從沒有委屈過我,更何況我也不會叫自己委屈。原本大家就互不喜歡,我會嫁進來還是因為那一道聖旨,能維持表麵的母慈子孝也就罷了。”
沛柔就望著她笑了笑。瑜娘從來都是見事最明白的,景珣能這樣,也再好不過。內宅中的女人爭來爭去爭的不過就是男人的心。
或是丈夫,或是兒子。隻要男人心中明白,能辯是非,女人們也不會彼此怨懟到無法收場的地步。
前生她若是能有瑜娘這樣的心態,大約也就不會落得那個下場了。
也不對,瑜娘如今能有這樣的底氣,還是因為她與景珣相愛。
前生在她眼中,齊延是一點也沒有愛過自己的。他的愛藏的那麽深,其實和不愛也沒什麽兩樣。
總之都是齊延的錯。
*
醉春樓的酒菜向來不錯,隻是沛柔初初有孕,口味漸漸變起來,從前最喜歡吃的菜吃到嘴裏都沒味道似的。怕齊延擔心,勉強用了幾口而已。
說起來,上一次他們四人一起用膳,居然已經是昭永十六年的事情了。
這麽多時間過去,從前隔著薄紗,無法把話說穿的兩對男女,如今都已經是可以光明正大在世人麵前攜手的夫妻了。
這幾年的時間,帶給他們的都是好事。
用過午膳,他們在廂房裏略歇息了一會兒,就下樓去,在朱雀大街上逛起來。
離醉春樓最近的是羅幕翠,他們家的首飾樣式新,用料也名貴,沛柔向來也喜歡他們家的東西。上一次齊延送她的牡丹花簪就是出自羅幕翠。
這一次沛柔卻也沒逛見什麽喜歡的首飾,隻是挑了一對東珠的耳環,並一對紅珊瑚的手鐲。
除了翡翠,海柔就是最喜歡紅珊瑚,她也不能隻記掛著外甥,不記掛海柔,不然到時候肯定又要被她埋怨。
而後是玉爐芳,一見到玉爐芳的牌匾,齊延便如臨大敵似的。沛柔當然也知道他,就隻讓他在外麵等著。
沛柔對香料本來就沒有瑜娘那樣感興趣,或許是有孕的緣故,她對氣味也敏感起來,才進了門,聞到一陣濃鬱的香氣,就連忙轉身出了門,倚著牆根開始幹嘔起來。
倒把齊延嚇了一跳。
等沛柔不再惡心,告訴他女子有孕本來就容易這樣,他才放下心來。卻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沛柔不敢再進去,隻好拜托瑜娘替她買一些木葉香,過幾日她進宮見嘉娘的時候也好給她帶進去。
瑜娘自然是應了,也沒興致再逛叫她久等,買了木葉香便出來了。
萬福齋和玉爐芳是緊連著的。
與羅幕翠不同,萬福齋雖然也是賣首飾的,卻是燕京的老字號了,主要賣的是純金純銀的首飾,也承接大件頭麵的打造,和寶石的鑲嵌。
給小兒戴的金鎖和手鐲等物也是萬福齋打的最好,能給新出生的孩子戴萬福齋的首飾的,都是有體麵的人家。
海柔兒子的洗三禮萬家沒有張揚,想必滿月是要大辦的。到時候她要好好送一份禮給海柔撐撐場麵。
沛柔挑剔,選了半日,才選好了送禮用的金鎖的圖樣,挑選形製又花了許久的時間。瑜娘也和她一樣興致勃勃,卻苦了景珣。
他便和坐在一邊的齊延抱怨。
“你說女人怎麽就那麽麻煩,選個圖樣,雕一對錦鯉便是一對錦鯉罷了。連錦鯉的動作,邊上蓮花的形態都要仔細過問過,怕是收禮的人也沒有這麽麻煩吧?”
齊延的目光黏在興致盎然的沛柔身上,漫不經心地答景珣的話,“麻煩麽,我倒也不覺得,精益求精有什麽不對。”
景珣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齊延,“五表妹是給你下蠱了嗎?怎麽她做什麽你都覺得好。什麽精益求精,不過是斤斤計較,沒事找事罷了。”
沛柔就在這時黑著臉回過頭來,“世子,我可全聽見了。”
她又對同樣轉過身來的瑜娘道:“瑜娘姐姐,我向來和你最好,你相公說我的壞話,該當如何啊?”
瑜娘就拍了怕她的手,“沛娘你放心,等回了府,我自然會好好跟他說道說道的。”
她對沛柔說話時溫言細語,隻怕聽在景珣耳中,就帶了幾分讓他毛骨悚然的意味。
景珣正想求饒,就看見一旁走過來一對年輕夫妻。
那婦人笑著開了口,“鄉君,世子夫人,許久不見了。”
沛柔很快便認出她來了,“原來是劉娘子。別來無恙。”
劉縈的丈夫就跟在她身後,懷中抱著一個裹在銀紅色繈褓中的嬰兒。
瑜娘大約已經和景珣說過劉縈的事情,可他此時見到她,還是有幾分不自然。
齊延卻居然認得劉縈的丈夫,看書w.uukanh “子弦兄,自我不在書院出入,倒是許久沒再見過了。”
劉縈便回過頭去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隻知道齊大人也曾在鬆石書院求學,倒不知道與子弦還是舊相識。”
她的丈夫看起來還是很靦腆,聽了齊延的話,想拱手和他行禮,懷中卻又抱著孩子,一時間就有幾分躊躇。
沛柔笑著望了一眼那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
劉縈麵上有幸福的微笑,“是男孩,已經有三個月了。在家中呆了許久,今日第一次上街,居然就遇見了鄉君和世子夫人,也算是有緣。”
瑜娘也上前看了看孩子,笑著對劉縈道:“這孩子真可愛。許久不見,劉娘子也做了母親了。”
“人生際遇,總是妙不可言。”劉縈又笑了笑,眉眼間已經不再見當年畫舫上豔麗妖嬈的花魁的影子。
沛柔和瑜娘隻是微笑,又說了幾句閑話,時辰已不早,也就各自散了。
沛柔和齊延認真地討論了一會兒將來如何處置這些問題,瑜娘和景珣便過來了。
“沛娘,世子在醉春樓定了廂房,不如一起去用午膳,下午再找個地方逛逛。”
“說起來,你出嫁以後,我們就沒有一起逛過朱雀大街了,也不知道玉爐芳有沒有出什麽新香。”
反正齊延今日也無事,原本就是陪著她,沛柔就笑著點了頭,挽了瑜娘的手。
“正好再去萬福齋給三姐姐的兒子打一個金鎖,我在家挑了半日,總覺得原有的好像不太好似的。”
她們兩個說得熱鬧,完全沒打算理會一下她們身後的相公們。
又說了幾句,就笑著挽了手出門,一直到上了馬車,都沒有和齊延與景珣說話。
一上了馬車,沛柔有心想問問永寧郡王府如今的情況。既然知道永寧郡王有可能會造反,她們也應當早做準備才是。
“方才我聽見景珣他居然稱呼自己的父親為‘郡王爺’,到底是怎麽回事,如今他們已經生疏到了這個地步了麽?”
瑜娘就歎了口氣,“說起來我就頭疼。也都是上了年紀,要做祖父祖母的人了。府裏郡王爺房裏妻妾相爭卻還是如此厲害。”
“也就是在你麵前說說了。我那個婆婆,的確是有幾分不上道。你也聽見了,府裏那位最近有些不舒服,日日將郡王爺霸占在自己房中。”
“好像還讓郡王爺給她兒子謀了四衛營的一個什麽指揮同知。”
自景珅與柯明碧成婚之後,西北戰事已平,他似乎就沒有再領了什麽差事出外打仗。四衛營原本就由永寧郡王同統領,不過一個指揮同知,也用得著許側妃特意去求?
“就為了這件事,又和郡王爺鬧的不痛快。到底是正妻,兒子又是世子,在今上麵前也有臉麵,何必非要爭這沒必要的閑氣。”
早年間永寧郡王妃還是知書達理,清冷高傲的性子,這些年卻越發變的和常氏一般了。
沛柔也是知道她的,一坐下來,抱怨這些事情就能抱怨個沒完沒了。這幾年連太夫人見了她都發怵。
婚姻不幸,對一個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更何況如今永寧郡王和定國公也已經不在一條道路上。永寧郡王對自己多年的愛妾尚且能如此無情,更何況是同樣出身定國公府的郡王妃。
她一想起齊延說的許側妃前生的下場,她就覺得脖頸一涼。
“……若我是她,早就提了和離了,自己一個人清清靜靜的,總比如今這樣要好。”
“就是為了世子不和離,偌大的永寧郡王府,難道還尋不到一處清靜些的地方,不過自討苦吃罷了。”
婚前瑜娘和永寧郡王妃就是彼此瞧不上,如今婚後還是這樣。沛柔不免就有幾分擔心。
“那她這段日子總沒有為難你吧?”
“那倒沒有。我也不會怕她。”
瑜娘滿不在乎的樣子,“雖然他們家是宗室貴胄,可我家的門第也不差,隻怕在燕梁百姓的心中,我們家的形象比他們家不知道好了多少。”
“你表哥雖然平日看著吊兒郎當,糊裏糊塗的樣子,可或許是從小見的多了,內宅裏的事情卻很明白。”
“在我與他母親之間也從沒有委屈過我,更何況我也不會叫自己委屈。原本大家就互不喜歡,我會嫁進來還是因為那一道聖旨,能維持表麵的母慈子孝也就罷了。”
沛柔就望著她笑了笑。瑜娘從來都是見事最明白的,景珣能這樣,也再好不過。內宅中的女人爭來爭去爭的不過就是男人的心。
或是丈夫,或是兒子。隻要男人心中明白,能辯是非,女人們也不會彼此怨懟到無法收場的地步。
前生她若是能有瑜娘這樣的心態,大約也就不會落得那個下場了。
也不對,瑜娘如今能有這樣的底氣,還是因為她與景珣相愛。
前生在她眼中,齊延是一點也沒有愛過自己的。他的愛藏的那麽深,其實和不愛也沒什麽兩樣。
總之都是齊延的錯。
*
醉春樓的酒菜向來不錯,隻是沛柔初初有孕,口味漸漸變起來,從前最喜歡吃的菜吃到嘴裏都沒味道似的。怕齊延擔心,勉強用了幾口而已。
說起來,上一次他們四人一起用膳,居然已經是昭永十六年的事情了。
這麽多時間過去,從前隔著薄紗,無法把話說穿的兩對男女,如今都已經是可以光明正大在世人麵前攜手的夫妻了。
這幾年的時間,帶給他們的都是好事。
用過午膳,他們在廂房裏略歇息了一會兒,就下樓去,在朱雀大街上逛起來。
離醉春樓最近的是羅幕翠,他們家的首飾樣式新,用料也名貴,沛柔向來也喜歡他們家的東西。上一次齊延送她的牡丹花簪就是出自羅幕翠。
這一次沛柔卻也沒逛見什麽喜歡的首飾,隻是挑了一對東珠的耳環,並一對紅珊瑚的手鐲。
除了翡翠,海柔就是最喜歡紅珊瑚,她也不能隻記掛著外甥,不記掛海柔,不然到時候肯定又要被她埋怨。
而後是玉爐芳,一見到玉爐芳的牌匾,齊延便如臨大敵似的。沛柔當然也知道他,就隻讓他在外麵等著。
沛柔對香料本來就沒有瑜娘那樣感興趣,或許是有孕的緣故,她對氣味也敏感起來,才進了門,聞到一陣濃鬱的香氣,就連忙轉身出了門,倚著牆根開始幹嘔起來。
倒把齊延嚇了一跳。
等沛柔不再惡心,告訴他女子有孕本來就容易這樣,他才放下心來。卻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
沛柔不敢再進去,隻好拜托瑜娘替她買一些木葉香,過幾日她進宮見嘉娘的時候也好給她帶進去。
瑜娘自然是應了,也沒興致再逛叫她久等,買了木葉香便出來了。
萬福齋和玉爐芳是緊連著的。
與羅幕翠不同,萬福齋雖然也是賣首飾的,卻是燕京的老字號了,主要賣的是純金純銀的首飾,也承接大件頭麵的打造,和寶石的鑲嵌。
給小兒戴的金鎖和手鐲等物也是萬福齋打的最好,能給新出生的孩子戴萬福齋的首飾的,都是有體麵的人家。
海柔兒子的洗三禮萬家沒有張揚,想必滿月是要大辦的。到時候她要好好送一份禮給海柔撐撐場麵。
沛柔挑剔,選了半日,才選好了送禮用的金鎖的圖樣,挑選形製又花了許久的時間。瑜娘也和她一樣興致勃勃,卻苦了景珣。
他便和坐在一邊的齊延抱怨。
“你說女人怎麽就那麽麻煩,選個圖樣,雕一對錦鯉便是一對錦鯉罷了。連錦鯉的動作,邊上蓮花的形態都要仔細過問過,怕是收禮的人也沒有這麽麻煩吧?”
齊延的目光黏在興致盎然的沛柔身上,漫不經心地答景珣的話,“麻煩麽,我倒也不覺得,精益求精有什麽不對。”
景珣一臉不可置信地看著齊延,“五表妹是給你下蠱了嗎?怎麽她做什麽你都覺得好。什麽精益求精,不過是斤斤計較,沒事找事罷了。”
沛柔就在這時黑著臉回過頭來,“世子,我可全聽見了。”
她又對同樣轉過身來的瑜娘道:“瑜娘姐姐,我向來和你最好,你相公說我的壞話,該當如何啊?”
瑜娘就拍了怕她的手,“沛娘你放心,等回了府,我自然會好好跟他說道說道的。”
她對沛柔說話時溫言細語,隻怕聽在景珣耳中,就帶了幾分讓他毛骨悚然的意味。
景珣正想求饒,就看見一旁走過來一對年輕夫妻。
那婦人笑著開了口,“鄉君,世子夫人,許久不見了。”
沛柔很快便認出她來了,“原來是劉娘子。別來無恙。”
劉縈的丈夫就跟在她身後,懷中抱著一個裹在銀紅色繈褓中的嬰兒。
瑜娘大約已經和景珣說過劉縈的事情,可他此時見到她,還是有幾分不自然。
齊延卻居然認得劉縈的丈夫,看書w.uukanh “子弦兄,自我不在書院出入,倒是許久沒再見過了。”
劉縈便回過頭去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隻知道齊大人也曾在鬆石書院求學,倒不知道與子弦還是舊相識。”
她的丈夫看起來還是很靦腆,聽了齊延的話,想拱手和他行禮,懷中卻又抱著孩子,一時間就有幾分躊躇。
沛柔笑著望了一眼那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
劉縈麵上有幸福的微笑,“是男孩,已經有三個月了。在家中呆了許久,今日第一次上街,居然就遇見了鄉君和世子夫人,也算是有緣。”
瑜娘也上前看了看孩子,笑著對劉縈道:“這孩子真可愛。許久不見,劉娘子也做了母親了。”
“人生際遇,總是妙不可言。”劉縈又笑了笑,眉眼間已經不再見當年畫舫上豔麗妖嬈的花魁的影子。
沛柔和瑜娘隻是微笑,又說了幾句閑話,時辰已不早,也就各自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