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雨沒有回去,隻是懨懨地去了別院,入了自己的閨房。榻上對麵的梳妝台上,有一銅鏡。不過,靈雨卻是不敢照鏡子了。她走到書桌旁,思來想去,決意給玉瓚寫一封信,傾訴自己對他的情意。不管怎樣,從始至終,她待他的心意,從未改變過。
又過了一個時辰,靈雨將信寫好,折疊好放入信封,卻是托父親的一個熟人送入宮中,交給玉瓚。彼時的玉瓚,正在甘泉宮內,沉沉和安歌敘話。
安歌就道:“不想,害死許後的,竟然會是韓王。”
玉瓚就道:“是呀。真正我也是未想到。我心裏也疑惑。素常許後待他也不薄,為何他一定要將許後給殺了呢?”玉瓚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安歌就歎:“這個,就隻有朝中派去的人,將玉珺捉拿回了,你親自去問他了。”
玉瓚也歎:“本來,我對他還是寄與厚望的。可一想到他竟做了這許多惡事,真叫我的心,無比難過。”
安歌就問:“那麽,待將玉珺捉拿歸案後,你打算如何處置他?”
玉瓚就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該怎樣,就是怎樣,總是依我永夜的律法辦事,來不得半點特殊。”
安歌聽了,就道:“好。若你將他放了,隻怕要引起民憤的。”
玉瓚聽了,就將安歌的身子撫了一撫。笑道:“不想,你真的是我的賢內助。有你在我身邊,我永遠不會犯錯。”
<a id="wzsy" href="http://m.2kxs.la">2k小說</a>
安歌聽了,卻是不語。如此幾天過去,這玉瓚隻是越發離不開她了。無事,也要每日過來看她三回的。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她就能替死去的那個胎兒報仇了——
因想起玉瓚提及的靈雨,安歌便移了移心事,問道:“可惜了那靈雨了。從前,也是一個雪膚花貌的人,哪裏知道,卻是被玉珺毀了容。”
玉瓚聽了,想了一想,就沉吟道:“說到底,也不過是她咎由自取。她本可以走得更好。”
安歌就歎:“縱然如此,我到底還要去尋人給她治臉!不看在她的份上,也瞧在姚璟的麵子上!”
玉瓚就道:“想姚璟若回來,見了女兒如此,心裏定然難過的!安歌,你不計前嫌,心胸寬廣,這果然很好!”玉瓚的眼眸中,便又露出更為滿意的神色。
這一日黃昏,安歌卻在宮裏收到了一封信。原來是姚璟的那個故人,將靈雨的書信托送錯了人。安歌看著書信上幾行熟悉的小字——‘皇上親啟’。她想了一想,既然是靈雨寫給皇上的,莫如自己就轉送給他去。
可也不知怎地,安歌忽然想知道,靈雨在信中,都會與玉瓚說些什麽。雖然明知猜看他人書信不妥,但還是在書案悄然打開。靈雨的字一向寫得不錯。安歌邊看,口裏就邊讀:“皇上——這是靈雨與您的最後一封書信。當然,也是第一封。靈雨此前給皇上您寫過無數封書信,訴說心事,但都不敢呈寄出去。但今次靈雨務必要將這封書信寫了給皇上看,這好的壞的,靈雨務必都要讓皇上知道——”
安歌看著這厚厚的書信,越讀到最後,心裏就越是豁然開朗。原來——她竟是誤會了玉瓚了!當日她小產,原來是聞了那埋在花土裏的麝香!而她的孩子,之所以玉瓚不相信,原是靈雨故意給玉瓚下了讒言!玉瑾和自己驛站裏的偶然一遇,也是她精心設計!為了得到玉瓚,靈雨真是煞費苦心,籌謀了這許久!那些過往的懸石已經放下,看完了書信,安歌的心裏,倒是有些同情靈雨了!
她想了想,此信既是靈雨寫了給玉瓚的。好歹總是要讓玉瓚一瞧。因此,安歌喚來春苓,囑咐道:“春苓。你且將這封信送給皇上。”
春苓聽了,也就點了頭,但目光中眼淚點點。
安歌就歎:“春苓。你不必難過。究竟玉珺犯下了罪。”
春苓聽了,就點頭道:“娘娘,奴婢懂。但雖然如此,奴婢的心裏,還是難過。這天下的人都認為韓王是壞人。可奴婢卻受過他的好。因此在奴婢心裏,他始終不是壞人。”
安歌就道:“我懂。你且就難過你的去吧。但願以後,你能從中走出來。”說著,又歎了一歎。
春苓也就拿了信,一路去了勤政殿。玉瓚正在批閱折子,聽說皇後那裏,遣了人過來,說要送與他一封書信。玉瓚不禁起了好奇之心。心想:安歌也越來越風雅了!有什麽事,不能當麵說的,偏偏還要寫信?
心裏雖這樣想著,但接了信,手裏就忙忙地拆看起來。待看見落款下,寫有‘靈雨’兩個小字,玉瓚不禁又覺得奇怪。因覺得既然是靈雨寫的信,又怎會在皇後的手裏?但也來不及細想,總覺得安歌將此信送給他,一定有什麽深意。
玉瓚也就拿起書信看起來。他看得很快。待看完了,渾身也就說不出的輕鬆起來。他——忽然明白安歌,為什麽對他充滿恨意了!一切都是靈雨從中作祟。不過,如今一切都已雲開霧散,月白風清了。輕鬆之餘,玉瓚的心裏,忽又覺得沉重。那麽,如此說來——那些個日日夜夜,那般的煎熬等待,躑躅徘徊,其實都可以不必如此的?他和安歌,究竟錯過了多少好日子?
一念至此,玉瓚不安心了,也無心看折子。他隻想去甘泉宮看一看,看看一切誤會消除後的安歌,待他究竟是何等模樣?一時,玉瓚的心裏,忽又繾綣不定起來。他像是一個十五六歲,剛入愛河的靦腆拘束男子,就要去見心上人了,卻糾結與不知如何表達,因此煩惱忐忑。
他二人不知,此時的靈雨,在給玉瓚寫完這封長長的信後,心裏已有了死意。今生今世,是再不能得到玉瓚的了。那麽,活著又有什麽意義?自毀容之後,她第一次認真看著鏡中的自己。玉瓚說得對,這一切果然是她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靈雨慢慢將毒藥放入茶碗,口裏喃喃道:“爹爹。請恕女兒不能盡孝了。來生——女兒一定洗心革麵,好好做人——”靈雨說著,舉起茶碗,緩緩喝下毒藥。不多時,她的嘴角就流出一絲黑血。因擔心別院周圍的人聽見,靈雨隱忍著不讓自己發出半點聲音。
似乎心有靈犀,這一日姚璟正在秋邙山與玉瑾敘話,心裏忽就覺得不好。心思牽動,姚璟就與玉瑾話別。走至半路,那不好的感覺愈發強烈。姚璟便將步子加快了一些。到了別院,姚璟便喚:“碧雲——碧雲——”
別院安靜,無人回應。姚璟奇了怪,便將門輕輕推開,徑直朝女兒的房中走去。剛到房門口,姚璟就聞得一陣濃烈的腐臭之味,撲麵而來。姚璟暗叫不好。轉眼之間,就看到女兒趴在梳妝台前,那地上不時滴著黑血。
“靈雨——”姚璟喚著女兒,將女兒的身子扶正。隻輕輕伸手在她的鼻間一觸,姚璟便知女兒服了毒藥後,已然氣絕身亡了。靈雨除了給玉瓚留了信,與父親邀請,也是寫了書信的。姚璟看到那茶碗下壓著的一封信,就顫抖抽出,老淚縱橫地看了起來。看完女兒的絕筆信,姚璟就歎:“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不想碧雲那丫頭,到臨了也死於她之手。看著女兒的屍體,姚璟的心裏,愈發覺得悲涼。女兒得此下場,該怪誰?說來說去,還是要怪他自己。怪他在女兒小時,整日整夜忙於國事,從而疏忽對女兒的管教。姚璟想了想,就一把抱起女兒,呆呆往家返去。
靈雨服毒身亡的消息,卻是由春苓從別道消息知道了。春苓告訴了安歌,安歌就歎:“當日她給皇上送那封書信時,我就知道不好的。”
春苓就問:“娘娘。這也能看出來?”
安歌就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想她這樣一個執著不悔的人,臨了卻給皇上寫這樣一封信。與我看來,就是她心裏絕望,想一死百了。”
春苓聽了,就問:“娘娘既知道她要死,為何不去救她?”
安歌聽了,就看了一眼春苓,說道;“為何不去救她?春苓,你可知,這世上的人,有可救者,也有可不救者。姚靈雨,便就是後者。我若救了她,那碧雲不也就白死了?當然,那碧雲也不是什麽善人,可到底不曾殺人。懲惡揚善,這個到底你須懂。說到底,這是她自己應得的報應。”
春苓聽了,細細想了一想,心裏忽有些明白了。因對安歌道:“娘娘這樣一說,奴婢的心裏,似乎洞明了一些。”
安歌就笑:“你細細體會去。若你能想通了,對韓王也就不那麽糾結了。”想想,安歌又添了一句:“皇上說,還有兩天,玉珺就被押著回朝了。你若想見他,我著人囑咐一聲。”
春苓聽了,就哀傷道:“謝娘娘。若能得見,奴婢當然想見。隻是,韓王願不願意見奴婢,那就未可知了。”(未完待續)
又過了一個時辰,靈雨將信寫好,折疊好放入信封,卻是托父親的一個熟人送入宮中,交給玉瓚。彼時的玉瓚,正在甘泉宮內,沉沉和安歌敘話。
安歌就道:“不想,害死許後的,竟然會是韓王。”
玉瓚就道:“是呀。真正我也是未想到。我心裏也疑惑。素常許後待他也不薄,為何他一定要將許後給殺了呢?”玉瓚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安歌就歎:“這個,就隻有朝中派去的人,將玉珺捉拿回了,你親自去問他了。”
玉瓚也歎:“本來,我對他還是寄與厚望的。可一想到他竟做了這許多惡事,真叫我的心,無比難過。”
安歌就問:“那麽,待將玉珺捉拿歸案後,你打算如何處置他?”
玉瓚就道:“王子犯法,與民同罪。該怎樣,就是怎樣,總是依我永夜的律法辦事,來不得半點特殊。”
安歌聽了,就道:“好。若你將他放了,隻怕要引起民憤的。”
玉瓚聽了,就將安歌的身子撫了一撫。笑道:“不想,你真的是我的賢內助。有你在我身邊,我永遠不會犯錯。”
<a id="wzsy" href="http://m.2kxs.la">2k小說</a>
安歌聽了,卻是不語。如此幾天過去,這玉瓚隻是越發離不開她了。無事,也要每日過來看她三回的。照這樣下去,用不了多久,她就能替死去的那個胎兒報仇了——
因想起玉瓚提及的靈雨,安歌便移了移心事,問道:“可惜了那靈雨了。從前,也是一個雪膚花貌的人,哪裏知道,卻是被玉珺毀了容。”
玉瓚聽了,想了一想,就沉吟道:“說到底,也不過是她咎由自取。她本可以走得更好。”
安歌就歎:“縱然如此,我到底還要去尋人給她治臉!不看在她的份上,也瞧在姚璟的麵子上!”
玉瓚就道:“想姚璟若回來,見了女兒如此,心裏定然難過的!安歌,你不計前嫌,心胸寬廣,這果然很好!”玉瓚的眼眸中,便又露出更為滿意的神色。
這一日黃昏,安歌卻在宮裏收到了一封信。原來是姚璟的那個故人,將靈雨的書信托送錯了人。安歌看著書信上幾行熟悉的小字——‘皇上親啟’。她想了一想,既然是靈雨寫給皇上的,莫如自己就轉送給他去。
可也不知怎地,安歌忽然想知道,靈雨在信中,都會與玉瓚說些什麽。雖然明知猜看他人書信不妥,但還是在書案悄然打開。靈雨的字一向寫得不錯。安歌邊看,口裏就邊讀:“皇上——這是靈雨與您的最後一封書信。當然,也是第一封。靈雨此前給皇上您寫過無數封書信,訴說心事,但都不敢呈寄出去。但今次靈雨務必要將這封書信寫了給皇上看,這好的壞的,靈雨務必都要讓皇上知道——”
安歌看著這厚厚的書信,越讀到最後,心裏就越是豁然開朗。原來——她竟是誤會了玉瓚了!當日她小產,原來是聞了那埋在花土裏的麝香!而她的孩子,之所以玉瓚不相信,原是靈雨故意給玉瓚下了讒言!玉瑾和自己驛站裏的偶然一遇,也是她精心設計!為了得到玉瓚,靈雨真是煞費苦心,籌謀了這許久!那些過往的懸石已經放下,看完了書信,安歌的心裏,倒是有些同情靈雨了!
她想了想,此信既是靈雨寫了給玉瓚的。好歹總是要讓玉瓚一瞧。因此,安歌喚來春苓,囑咐道:“春苓。你且將這封信送給皇上。”
春苓聽了,也就點了頭,但目光中眼淚點點。
安歌就歎:“春苓。你不必難過。究竟玉珺犯下了罪。”
春苓聽了,就點頭道:“娘娘,奴婢懂。但雖然如此,奴婢的心裏,還是難過。這天下的人都認為韓王是壞人。可奴婢卻受過他的好。因此在奴婢心裏,他始終不是壞人。”
安歌就道:“我懂。你且就難過你的去吧。但願以後,你能從中走出來。”說著,又歎了一歎。
春苓也就拿了信,一路去了勤政殿。玉瓚正在批閱折子,聽說皇後那裏,遣了人過來,說要送與他一封書信。玉瓚不禁起了好奇之心。心想:安歌也越來越風雅了!有什麽事,不能當麵說的,偏偏還要寫信?
心裏雖這樣想著,但接了信,手裏就忙忙地拆看起來。待看見落款下,寫有‘靈雨’兩個小字,玉瓚不禁又覺得奇怪。因覺得既然是靈雨寫的信,又怎會在皇後的手裏?但也來不及細想,總覺得安歌將此信送給他,一定有什麽深意。
玉瓚也就拿起書信看起來。他看得很快。待看完了,渾身也就說不出的輕鬆起來。他——忽然明白安歌,為什麽對他充滿恨意了!一切都是靈雨從中作祟。不過,如今一切都已雲開霧散,月白風清了。輕鬆之餘,玉瓚的心裏,忽又覺得沉重。那麽,如此說來——那些個日日夜夜,那般的煎熬等待,躑躅徘徊,其實都可以不必如此的?他和安歌,究竟錯過了多少好日子?
一念至此,玉瓚不安心了,也無心看折子。他隻想去甘泉宮看一看,看看一切誤會消除後的安歌,待他究竟是何等模樣?一時,玉瓚的心裏,忽又繾綣不定起來。他像是一個十五六歲,剛入愛河的靦腆拘束男子,就要去見心上人了,卻糾結與不知如何表達,因此煩惱忐忑。
他二人不知,此時的靈雨,在給玉瓚寫完這封長長的信後,心裏已有了死意。今生今世,是再不能得到玉瓚的了。那麽,活著又有什麽意義?自毀容之後,她第一次認真看著鏡中的自己。玉瓚說得對,這一切果然是她咎由自取,怨不得別人。
靈雨慢慢將毒藥放入茶碗,口裏喃喃道:“爹爹。請恕女兒不能盡孝了。來生——女兒一定洗心革麵,好好做人——”靈雨說著,舉起茶碗,緩緩喝下毒藥。不多時,她的嘴角就流出一絲黑血。因擔心別院周圍的人聽見,靈雨隱忍著不讓自己發出半點聲音。
似乎心有靈犀,這一日姚璟正在秋邙山與玉瑾敘話,心裏忽就覺得不好。心思牽動,姚璟就與玉瑾話別。走至半路,那不好的感覺愈發強烈。姚璟便將步子加快了一些。到了別院,姚璟便喚:“碧雲——碧雲——”
別院安靜,無人回應。姚璟奇了怪,便將門輕輕推開,徑直朝女兒的房中走去。剛到房門口,姚璟就聞得一陣濃烈的腐臭之味,撲麵而來。姚璟暗叫不好。轉眼之間,就看到女兒趴在梳妝台前,那地上不時滴著黑血。
“靈雨——”姚璟喚著女兒,將女兒的身子扶正。隻輕輕伸手在她的鼻間一觸,姚璟便知女兒服了毒藥後,已然氣絕身亡了。靈雨除了給玉瓚留了信,與父親邀請,也是寫了書信的。姚璟看到那茶碗下壓著的一封信,就顫抖抽出,老淚縱橫地看了起來。看完女兒的絕筆信,姚璟就歎:“天作孽,猶可活。自作孽,不可活——”不想碧雲那丫頭,到臨了也死於她之手。看著女兒的屍體,姚璟的心裏,愈發覺得悲涼。女兒得此下場,該怪誰?說來說去,還是要怪他自己。怪他在女兒小時,整日整夜忙於國事,從而疏忽對女兒的管教。姚璟想了想,就一把抱起女兒,呆呆往家返去。
靈雨服毒身亡的消息,卻是由春苓從別道消息知道了。春苓告訴了安歌,安歌就歎:“當日她給皇上送那封書信時,我就知道不好的。”
春苓就問:“娘娘。這也能看出來?”
安歌就道:“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想她這樣一個執著不悔的人,臨了卻給皇上寫這樣一封信。與我看來,就是她心裏絕望,想一死百了。”
春苓聽了,就問:“娘娘既知道她要死,為何不去救她?”
安歌聽了,就看了一眼春苓,說道;“為何不去救她?春苓,你可知,這世上的人,有可救者,也有可不救者。姚靈雨,便就是後者。我若救了她,那碧雲不也就白死了?當然,那碧雲也不是什麽善人,可到底不曾殺人。懲惡揚善,這個到底你須懂。說到底,這是她自己應得的報應。”
春苓聽了,細細想了一想,心裏忽有些明白了。因對安歌道:“娘娘這樣一說,奴婢的心裏,似乎洞明了一些。”
安歌就笑:“你細細體會去。若你能想通了,對韓王也就不那麽糾結了。”想想,安歌又添了一句:“皇上說,還有兩天,玉珺就被押著回朝了。你若想見他,我著人囑咐一聲。”
春苓聽了,就哀傷道:“謝娘娘。若能得見,奴婢當然想見。隻是,韓王願不願意見奴婢,那就未可知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