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近衛隊護送李嗣業到拔仙台的山腳,因郭舉傷口未痊愈,不適宜攀登。李嗣業另外挑選了兩名護衛,與陳小浩一同登山,命令近衛隊原地集結,等候他下山會合。


    李嗣業知山頂寒冷,與兩名護衛加穿寒袍,另取了一件給陳小浩披上。為便於攀登,他將陌刀交給郭舉,挎上橫刀。橫刀乃大唐步兵配置,長約三尺,刃長二尺,刀柄兩端較寬,中部稍細,便於單手持握,環首上有鏤空圖案,十分精致。見陳小浩並無兵器,另取了一把橫刀送給陳小浩,隨後邁開大步向山上行去,陳小浩和兩名護衛緊隨其後,一路攀山越嶺,徑朝拔仙台而去。


    拔仙台是太白山的最高峰,海拔三千七百多米,山高坡陡,林木茂盛。穀地深邃狹窄,石峰林立,千姿百態。漸行漸高,寒風愈加凜冽,至海拔二千五百米以上,漸見石河、石海、石環等冰緣地貌。至海拔三千米以上,更見角峰、冰鬥、刃脊、冰磧湖等多種形態,疑似化外之境。四人披上了寒袍,仍覺寒氣襲體。


    李嗣業、陳小浩趨前,兩名護衛殿後,四人均是身手敏捷,步伐甚速。二個多時辰後,拔仙台在望,李嗣業指著拔仙台崖壁上的一座道觀,對陳小浩道:“到了!咱們今日要謁見的薛季昌天師,當今聖上曾多次召其入宮,延問道德,恩寵倍加,呼為道兄。天師將歸南嶽,聖上曾賦詩曰:洞府修真客,衡陽念舊居。將成金闕要,願奉玉清書。雲路三天近,鬆溪萬籟虛。猶期傳秘訣,來往候仙輿。天師本隱居南嶽華蓋峰淩虛宮,因朝政詭異,特至此潛修經年,冀理正乾坤,匡扶王道!”


    這座道觀有名為“真仙觀”,麵積不大,據險而建,背靠拔仙台,聳立在兩麵是懸崖峭壁的山脊上,道觀屋頂上有四根造型別致的翹角簷,每根簷上各掛著一個碩大的銅製鈴鐺。每當山間的清風吹來,鈴鐺便會隨風舞動發出猶如天籟般的聲音。


    四人精神一振,加快腳步,沿著一條山石築成的石階,來到道觀前。未及叩門,朱紅的觀門“呀”的一聲從內打開,出來一名三十歲左右的道士,隻見他頭頂上清蓮花冠,身著金絲銀線道袍,足著草履,體形清瘦,背負道劍,手執拂塵,稽首作禮,道:“李將軍,天師在觀內恭候多時!”李嗣業還禮,口稱“玄清道長,有勞了。”二人顯然早就熟悉。


    玄清道長微笑道:“昨日不見李將軍上山,天師掐指一算,謂將軍途中必是遇到了阻滯,但有貴人相助,當會逢凶化吉,因此寬心等候。”李嗣業驚道:“天師真乃神人也!”


    玄清道長引領四人,穿過一道廊宇,直達院內,院內有一個高大雄偉的八卦老君爐,爐壁刻有乾、坤、震、離、坎、艮、兌、巽八方圖,爐內雲煙繚繞。李嗣業吩咐兩名護衛在院中勤衛,僅帶著陳小浩入內。


    進入正殿,空無一人,殿內供奉著三清真神像:“玉清”座居中,又稱“玉清大帝”,“元始天尊”,手執丹丸,象征天地未形、萬物未生,清濁未判、陰陽未分混沌之時的“無極狀態”;“上清”座居右,又稱“上清大帝”、“靈寶天尊”,手持太極如意,象征混沌初開,陰陽始辯的“太極狀態”;“太清”座居左,又稱“道德大尊”,即“太上老君”也,其所著之“道德經”奉為道教聖典。


    李嗣業、陳小浩取了香燭,焚香禮拜,三跪九叩,其心虔虔。叩拜完畢,玄清道長伸手引領,道:“天師在偏殿靜修,請二位前往相見。”


    進入偏殿,檀香繚繞,滿室芬芳。一個鶴發童顏、仙風道骨的老道正盤膝坐在道榻上清修。這名老道年約七旬,頭頂元始寶冠,身著一件九色離羅帔天師道袍,足著圓頭闊底靴,左手豎於胸前,右手握拂塵,塵尾搭於左臂之上,法相莊嚴,聞得腳步聲,雙目一張,精光射出,下榻相迎。


    李嗣業欲行叩首大禮,薛季昌拂塵輕轉,道:“二位都是大德之人,閑俗之禮都免了吧,請坐!”他話音平緩,但自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威嚴。李嗣業、陳小浩於兩側酸枝椅分別坐下。


    李嗣業道:“嗣業駐守安西大都護府,日前回京城省親,看望府中高堂。郭舉的堂兄郭源告知天師在拔仙台靜修,召見末將。我原定昨日前來謁見天師後返回安西,本以為天子腳下太平無事,一時疏忽大意,未帶近衛隊同來,竟然在途中被賊兵伏擊,一個兄弟在戰鬥中犧牲,以致耽擱了時辰。”


    安西大都護府治所位於今新疆吐魯番西北約十裏處的交河城,管轄包括今新疆、哈薩克斯坦東部和東南部、吉爾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東部、阿富汗大部、土庫曼斯坦東半部、伊朗東北部、烏茲別克斯坦大部等地,設碎葉、龜茲、於闐、疏勒四個軍鎮。


    天寶初年,李嗣業應募安西,天寶六年(747年),李嗣業跟隨時任安西都知兵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國,吐蕃軍隊在連雲堡依山旁水,修築工事,嚴陣以待。高仙芝任命李嗣業和田珍為左右陌刀將,李嗣業身先士卒,從最險峻的地方爬上山頭,陌刀砍劈,吐蕃兵屍首枕籍,一舉拿下了連雲堡,然後直搗小勃律國,俘虜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自始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附。李嗣業因功升為安西四鎮中最靠西邊的疏勒鎮守使,他帶兵修複城牆,引水灌溉,短短幾年,疏勒鎮麵貌一新,成為一方富鎮。李嗣業轉戰西域,屢立戰功,名揚四方,成為赫赫有名的陌刀大將。


    薛季昌臉色凝重,道:“李將軍乃天朝陌刀第一將、武力蓋世!竟然有人敢伏擊李將軍,實是來者不善,亂臣賊子看來是按捺不住,蠢蠢欲動了。將軍可知伏擊者何人?”


    李嗣業道:“賊兵之首是一名黑麵將軍,其部屬都是一群死士,殺之不退。聽口音應是關中的將兵,我一向在安西鎮守邊陲,與關中將士少有交集,不認識他們。”手掌指向陳小浩,道:“危急關頭,多虧這名陳少俠和他的獵人朋友出手相助,否則結果難料。”


    薛季昌在榻上向著陳小浩稽首作禮,道:“李將軍是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國之棟梁,乃大唐肱股之臣。亂臣賊子視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將他除之而後快。若被賊子得逞,實為天朝莫大損失,本天師在此代天下蒼生向少俠謝了!”


    陳小浩連忙站起,作揖還禮道:“鄙人適逢路過,擋了賊兵幾支亂箭,談不上什麽功勞。”


    薛季昌道:“少俠不必過謙,在此國運混沌之際,一次看似不經意的舉動,或許就成為改變時局的關鍵。聽少俠口音,莫非來自嶺南?”


    陳小浩心裏一驚,忖道,他僅憑自己的一句話,就可認定自己來自嶺南,可謂世事洞明,道:“正是。”


    薛季昌微微一笑,道:“少俠請坐,以後本天師還有許多倚靠少俠之處。”


    薛季昌對李嗣業道:“聽聞數月前高仙芝大將軍引兵二萬從安西出發,長途跋涉三月有餘,深入怛邏斯被大食兵包圍,幸虧李將軍神勇,得以保全主力而回。”


    他所指的怛羅斯之戰,是已升任安西四鎮節度使、右羽林大將軍的高仙芝雄心勃勃,向外擴張,屠戮石國,諸胡震怒,招來了大食國(阿拉伯人)的軍隊,七八月間,高仙芝部圍攻怛邏斯城。由於大食國早有準備,在接到高仙芝進攻的消息之後立即組織了十餘萬的大軍,雙方在怛邏斯河兩岸展開了決戰。相持五天五夜之後,葛羅祿人被大食軍隊收買,臨陣倒戈,唐軍潰敗。


    李嗣業道:“當時戰況十分慘烈,士卒傷亡慘重,所餘才數千人,高將軍本想收拾殘部再戰,我勸其退兵,但被盟軍拔汗那部阻塞了退路,我為了開通道路,手持大棒打死打傷了數十名拔汗那士兵,現在回想起來,殊感愧疚。幸得別將段秀實斥曰‘避敵先奔,無勇也;全己棄眾,不仁也。幸而得達,獨無愧乎’,罵醒了我,知恥而後勇,率領陌刀隊留拒追兵。我的陌刀隊勇猛絕倫,如牆前進,大食聯軍頓時膽寒,不敢再行追擊,我收攏兵勇,得俱免。回到安西以後,薦段秀實兼都知兵馬使,為己判官。”


    薛季昌道:“高大將軍孤軍深入敵國,麵對十倍之敵,激戰五日五夜不分勝負,若非葛羅祿部叛變,勝負實難預料,此戰雖敗,敗不足恥,大唐天威不減。”


    李嗣業傲然道:“我軍雖然暫時不能滅大食國,但固守邊疆,大食國也不敢進犯半寸!待我軍休養生息,必定可再滅大食!”


    薛季昌道:“李將軍是天朝名將,有李將軍鎮守西疆,西域可安定矣。”頓了一頓,道“本天師道夜觀天象,但見紫微星黯淡,東北方有反星閃耀掠過,此為遠憂;又見木星運行侵入太微垣端門,從右入衝犯,停留不前,預示或三公陰謀犯上,或有大臣將相被殺戮,此為近慮。綜上遠憂近慮,恐怕有不軌之徒想逆天改命,江山改姓,危及國運。”


    陳小浩道:“東北方反星閃耀,是不是預示著東北方向有人圖謀逆天改命?”


    薛季昌道:“如今鎮撫東北的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是粟特族人,獨掌十五萬精銳正規軍,擁兵邊陲,其手下驍勇善戰,實為我朝之大忌。然則,他是楊貴妃的義子,深獲玄宗寵信,誰若向玄宗進諫,均被玄宗視為中傷讒言,輕則責問,重則降職流放,以致朝廷之中沒人再敢諍言進諫。安祿山軍力日漸強大,漸有淩駕中央之勢。”


    李嗣業道:“本朝初期實行府兵製,共置634個折衝府,其中有261個位於保衛京師長安的關中,軍力是外輕內重。開元十年(722年),為防止境外各族進犯,大量擴充戌邊軍鎮,共設安西、北庭、河西、範陽、平盧、河東、隴右、劍南、朔方九個節度使和嶺南經略使,邊鎮兵力達五十餘萬,關中兵力則不足八萬,形成外重內輕的軍力格局,戌邊軍鎮中又以安祿山軍力最強。”


    薛季昌道:“軍力外重內輕本非要緊,但安祿山腦有反骨,卻不得不防!”


    李嗣業道:“安祿山雖然擁兵自重,但他既是聖上義子,又得宰相李林甫提攜重用,當會感恩戴德,天師何以斷定他有異心呢?”


    薛季昌道:“並非本天師妄言,早在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時任平盧討擊使的安祿山征討契丹叛亂,因魯莽輕敵,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失律喪師,罪大不赦。範陽節度使張守珪懷有縱容之心,派人押至京城,請求玄宗定奪。當安祿山被押送至朝廷時,目光如炬的忠相張九齡看出其腦後有反骨,認為不殺必有後患。可惜反致玄宗批評張九齡無容人雅量,最終安祿山得以逃過一劫。綜合天象,東北方之患不可不防!”


    李嗣業道:“安祿山尊聖上、貴妃娘娘為父母,且無實質上的謀反舉動,諒他也不敢輕易興兵作反,或僅存異心而已,可謂是‘遠憂’;天師剛才所言的‘近慮’又是何指?”


    薛季昌點頭道:“從天象而言,紫微星為帝星,帝星黯淡,且東北方有反星閃耀,流星掠過紫微星,預示東北方正在孕育反龍,龍之誕生、成長需耗費時日,更需天時地利人和的配合,這幾年內當不至於出大的禍端;木星亂入太微垣,uu看書 .uukansh 為重臣亂政之象;又有火星在心宿星附近徘徊,心宿星乃蒼龍七宿之一,為蒼龍之心,太子之象……”


    陳小浩忖道:四年後安祿山作反,薛季昌能未卜先知,實乃神機妙算也。


    李嗣業背脊上陡然生出一股寒意,道:“當今太子為忠王李亨,高仙芝大將軍與太子過從甚密,而宰相李林甫素來與太子有隙,三番五次欲誣陷太子,莫非昨日伏擊末將的幕後指使就是李林甫?!”


    薛季昌道:“李林甫擅權亂政,獨攬朝綱,嫉賢妒能。他與太子不和是路人皆知之事,你是高仙芝將軍麾下主將,剪除異己是他慣用的伎倆,派兵伏擊李將軍實不足為奇。此外,京兆尹、禦史大夫王鉷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均為近慮之所在。如今聖上之側均為奸佞之臣,受其蒙蔽,若然被亂臣賊子得逞,則生靈塗炭,國之大難。”


    李嗣業道:“嗣業隻會排兵作戰,衝鋒陷陣,保疆衛土,卻不善權弄術。這些年來,天師運籌帷幄,多次在聖上麵前保薦嗣業,嗣業深為感激,但有所命,嗣業刀山火海,萬死不辭!”


    薛季昌道:“李將軍忠心耿耿,天地可鑒,實為大唐之福!日後必有將軍用力之處。”


    陳小浩道:“天師剛才說天象預示三公犯上,除了李林甫、王鉷,還有一公是誰呢?”


    薛季昌道:“在朝廷中,位極高權極重的,除李、王二人,還有國舅楊國忠等人,楊國忠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隻顧循私誤國之人,驕縱跋扈,不可一世,但這第三人是誰,本天師仍在揣摩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司天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得聞堂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得聞堂主並收藏司天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