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開始了。
話說時空墳場這個地方,雖然不在時空之內。但每天還是有早晚之分,盡管白天非常的灰暗低沉。
林恩安靜的起身,打理好自己,開始練習正本清源法。
一呼一吸之間,整個人,整顆心慢慢寧定下來。
隨後,他開始哼著小曲為自己和小軲轆做早飯。在這個做了,他了了分明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升起的每一絲心念,飄過的每一縷感受。
腳接觸地麵,感受大地的能量。吃下去的每口食物,體會它的色香味形。跟小軲轆一起遊戲,就放下所有念頭,盡情的奔跑和嬉戲。
盡管他在動著,心卻是靜的。內心深處,有一份覺知,在不斷的觀照自己的生活。
當念頭升起,林恩注意到,很多是關於過去的。關於大家的離去,關於蓮穎悅的一躍而下……。
以前,他的處理方法是,質問自己:我在做什麽?努力把自己拉回當下的事物上。要求自己想好的,或者去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
小我總是會習慣性去評判。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
後來發現,這沒有用。頭腦總是會一次次的重放,越努力想的越多。
現在,林恩發現自己的頭腦又在重溫痛苦時。他不再轉移焦點,不再試著做點什麽來改善,隻是靜靜的看著。
他看到什麽呢?
判斷。
各種各樣的判斷。
一個聲音說,太痛了我受不了,我要退出;一個聲音勸自己,放下吧,都過去了;還有一個聲音說,想想墓碑上的信息,你隻要看著就好……。
知道有念,知道無念,看到就好。
林恩接受所有的聲音,接受所有的判斷,接受當下所有的發生。
當這個接受展開,心的造作開始熄滅。之後是寧靜,深深的寧靜。
在那份深深的寧靜中,心明朗清晰地察知著每一個念頭,就像夜空裏數著天上的每一顆星星;心觀照著每一絲感受,就像白晝裏看著青天上的每一片白雲。
過去初遇老師時,修行中,他也曾有過這樣的狀態。隻是每次小覺醒都不能持久。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外境,又困入生活的迷陣中。
這一次,開始時,他還有目的,還有所求。但隨著對靜的領悟,林恩發現所有的知道都在逐漸散去。落入現實的深不可測裏,就像個首次睜眼看世界的孩子。
他開始認真去體味每一件事,哪怕在常人眼裏它微不足道。
再小的事也蘊藏著大道,哪怕在生活中它呈現出的是吃喝拉撒,墓碑、棺材和塵土。
林恩又開始了修行,把過去學過的東西,都拿出來潛心鑽研。他不在乎修到哪個層次,有個什麽結果。放棄思考,隻是在這個做裏,平和的覺察,不評判。
要做到不評判,真的不容易,甚至可以說做不到。
林恩意識到,隻要仍處於三次元,隻要仍在物質維度中,就會與人類的集體意識連結,就會有評判,就會有攻擊,就會有痛苦。
不過,現在的他,不再把它視為“壞的”——它隻是“是”。
因為是三次元,世事無常。任何人事物,都有成、住、壞、空的循環。
循環的起落,除了小我的判斷之外,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當事遂其願、欣欣向榮的時候,就是成功的循環;而當欣榮轉為衰枯或分崩瓦解的時候,就進入了失敗的循環。這時候你就要放下,才能挪出空間讓新的事物或者轉化發生。如果你在這個點上有執著和抗拒的話,你拒絕了隨著生命之流前進,你就會受苦。
這就是為什麽百分之九十的人,能接受和處理順境,麵對逆境卻怎麽都走不出來,處理不好。
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得與失、成與敗、榮與辱、生與死……其實是一體的。
我們體驗失敗的時候,就在醞釀著成功;我們經曆出生的時候,就在接近死亡。
大家都還在時候,林恩感受到快樂,有一種幸福的喜悅。當大家離去了,就感受到痛苦和絕望。因為小我無法接受改變,它會執著於那個正在消失的過去。它哭著喊著想回去,想大家都活著,對現實充滿抗拒,無法接受。
正是這份抗拒,帶來所有痛苦。
林恩不斷深入內心,看著這份抗拒,接納這份痛苦。
他看著自己的內在小孩,感同身受,哽咽著說:“我知道,你很想回去。可是,我們回不去了。”
內在小孩號啕大哭,林恩抱緊他,什麽也沒說,隻是陪伴。
等他從心靈深處走出來,感覺輕盈了很多,心靈的負擔,輕了。
林恩再進一步,他想找到更多的真相。
他意識到,來三次元的每個靈魂,都在尋找故事性,以證明自己的特殊。
如何創造故事性?增加衝突。如何製造衝突?讓心受苦。如何讓心受苦?創造負麵的生活事件。
他注意到,很多抱怨自己人生的人。其實一直對自己的苦,緊抓不放。
沒有這個故事性,沒有與這個苦匹配的心,我又是誰呢?
據此,他看到了自己隱藏的執著——隻要我努力,結果是可以改變的。
自從踏上覺醒之路後,因為有老師照著,又不會死。再大的困境,每次都會轉危為安,他一直是以一種體驗遊戲的心態來經曆輪回。
因此,林恩有了“隻要我努力,結果是可以改變的”這個信念。來到這個位麵,噩夢的出現,給他好好上了一課,才讓他醒悟過來。
林恩就這樣,不斷的觀,不斷的覺察,一點一滴的深挖著自己。
觀看、等待、不評判。
每天醒來,他不斷重覆這個過程。
初期,他還是能覺察到內心的苦澀和淚水。後期,他開始出離,開始進入最深的寧靜,各種心念慢慢止息下來。
他對“我的喜悅,不依賴任何外物”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
那種感覺就像是,盡管你周遭的一切崩潰傾塌,你還是會感受到一份,發自你內在深處的平安與寧靜。
沒有了依賴,便沒有了失落的恐懼。
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徹底的臣服之後,林恩的生命開始流動了。
話說時空墳場這個地方,雖然不在時空之內。但每天還是有早晚之分,盡管白天非常的灰暗低沉。
林恩安靜的起身,打理好自己,開始練習正本清源法。
一呼一吸之間,整個人,整顆心慢慢寧定下來。
隨後,他開始哼著小曲為自己和小軲轆做早飯。在這個做了,他了了分明自己的每一個動作,升起的每一絲心念,飄過的每一縷感受。
腳接觸地麵,感受大地的能量。吃下去的每口食物,體會它的色香味形。跟小軲轆一起遊戲,就放下所有念頭,盡情的奔跑和嬉戲。
盡管他在動著,心卻是靜的。內心深處,有一份覺知,在不斷的觀照自己的生活。
當念頭升起,林恩注意到,很多是關於過去的。關於大家的離去,關於蓮穎悅的一躍而下……。
以前,他的處理方法是,質問自己:我在做什麽?努力把自己拉回當下的事物上。要求自己想好的,或者去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
小我總是會習慣性去評判。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
後來發現,這沒有用。頭腦總是會一次次的重放,越努力想的越多。
現在,林恩發現自己的頭腦又在重溫痛苦時。他不再轉移焦點,不再試著做點什麽來改善,隻是靜靜的看著。
他看到什麽呢?
判斷。
各種各樣的判斷。
一個聲音說,太痛了我受不了,我要退出;一個聲音勸自己,放下吧,都過去了;還有一個聲音說,想想墓碑上的信息,你隻要看著就好……。
知道有念,知道無念,看到就好。
林恩接受所有的聲音,接受所有的判斷,接受當下所有的發生。
當這個接受展開,心的造作開始熄滅。之後是寧靜,深深的寧靜。
在那份深深的寧靜中,心明朗清晰地察知著每一個念頭,就像夜空裏數著天上的每一顆星星;心觀照著每一絲感受,就像白晝裏看著青天上的每一片白雲。
過去初遇老師時,修行中,他也曾有過這樣的狀態。隻是每次小覺醒都不能持久。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外境,又困入生活的迷陣中。
這一次,開始時,他還有目的,還有所求。但隨著對靜的領悟,林恩發現所有的知道都在逐漸散去。落入現實的深不可測裏,就像個首次睜眼看世界的孩子。
他開始認真去體味每一件事,哪怕在常人眼裏它微不足道。
再小的事也蘊藏著大道,哪怕在生活中它呈現出的是吃喝拉撒,墓碑、棺材和塵土。
林恩又開始了修行,把過去學過的東西,都拿出來潛心鑽研。他不在乎修到哪個層次,有個什麽結果。放棄思考,隻是在這個做裏,平和的覺察,不評判。
要做到不評判,真的不容易,甚至可以說做不到。
林恩意識到,隻要仍處於三次元,隻要仍在物質維度中,就會與人類的集體意識連結,就會有評判,就會有攻擊,就會有痛苦。
不過,現在的他,不再把它視為“壞的”——它隻是“是”。
因為是三次元,世事無常。任何人事物,都有成、住、壞、空的循環。
循環的起落,除了小我的判斷之外,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當事遂其願、欣欣向榮的時候,就是成功的循環;而當欣榮轉為衰枯或分崩瓦解的時候,就進入了失敗的循環。這時候你就要放下,才能挪出空間讓新的事物或者轉化發生。如果你在這個點上有執著和抗拒的話,你拒絕了隨著生命之流前進,你就會受苦。
這就是為什麽百分之九十的人,能接受和處理順境,麵對逆境卻怎麽都走不出來,處理不好。
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得與失、成與敗、榮與辱、生與死……其實是一體的。
我們體驗失敗的時候,就在醞釀著成功;我們經曆出生的時候,就在接近死亡。
大家都還在時候,林恩感受到快樂,有一種幸福的喜悅。當大家離去了,就感受到痛苦和絕望。因為小我無法接受改變,它會執著於那個正在消失的過去。它哭著喊著想回去,想大家都活著,對現實充滿抗拒,無法接受。
正是這份抗拒,帶來所有痛苦。
林恩不斷深入內心,看著這份抗拒,接納這份痛苦。
他看著自己的內在小孩,感同身受,哽咽著說:“我知道,你很想回去。可是,我們回不去了。”
內在小孩號啕大哭,林恩抱緊他,什麽也沒說,隻是陪伴。
等他從心靈深處走出來,感覺輕盈了很多,心靈的負擔,輕了。
林恩再進一步,他想找到更多的真相。
他意識到,來三次元的每個靈魂,都在尋找故事性,以證明自己的特殊。
如何創造故事性?增加衝突。如何製造衝突?讓心受苦。如何讓心受苦?創造負麵的生活事件。
他注意到,很多抱怨自己人生的人。其實一直對自己的苦,緊抓不放。
沒有這個故事性,沒有與這個苦匹配的心,我又是誰呢?
據此,他看到了自己隱藏的執著——隻要我努力,結果是可以改變的。
自從踏上覺醒之路後,因為有老師照著,又不會死。再大的困境,每次都會轉危為安,他一直是以一種體驗遊戲的心態來經曆輪回。
因此,林恩有了“隻要我努力,結果是可以改變的”這個信念。來到這個位麵,噩夢的出現,給他好好上了一課,才讓他醒悟過來。
林恩就這樣,不斷的觀,不斷的覺察,一點一滴的深挖著自己。
觀看、等待、不評判。
每天醒來,他不斷重覆這個過程。
初期,他還是能覺察到內心的苦澀和淚水。後期,他開始出離,開始進入最深的寧靜,各種心念慢慢止息下來。
他對“我的喜悅,不依賴任何外物”有了更深一層的領悟。
那種感覺就像是,盡管你周遭的一切崩潰傾塌,你還是會感受到一份,發自你內在深處的平安與寧靜。
沒有了依賴,便沒有了失落的恐懼。
就在這樣的情境中,徹底的臣服之後,林恩的生命開始流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