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斯科特來說,打擊來得非常突然。(.好看的小說)


    炮彈呼嘯著砸下來的時候,“威爾士親王”號上的官兵根本沒有反應過來,甚至連該艦的艦長都犯了糊塗。


    原因也很簡單,英軍官兵太相信雷達了。


    別忘了,雷達就是在英國誕生的,而且直到大戰爆發,英國的雷達技術在世界範圍內都處於領先地位。此外,英軍也是最早把雷達用於實戰,更是最早開展電磁戰的研究工作,英軍官兵對雷達已經非常熟悉了。


    結果就是,英軍把雷達當成了無所不能的探測手段。


    既然雷達都沒有發現敵艦,那麽敵艦就肯定不在附近。


    隻是,炮彈確實砸了下來,而且就落在了離“威爾士親王”號不遠的海麵上,根據爆炸產生的水柱,還能判斷出那是一枚大口徑炮彈。顯然,隻有戰列艦才能打出威力這麽大的炮彈。


    問題是,兩艘英艦上的雷達屏幕上依然是白花花的一片。


    短短半分鍾後,第二批炮彈砸了下來。


    這次,在炮彈砸下來之前,“威爾士親王”號與“約克公爵”號上的了望員都看到了出現在前方的炮口閃光,而且大致推算出距離在二十公裏左右。也就是說,向其開火的敵艦就在二十公裏外。


    這個距離,已經在雷達的探測範圍之內了。


    到這個時候,兩艘戰艦的艦長都沒有想到,他們的雷達受到了幹擾,仍然認為是雷達出了故障。


    當然,此時雷達是否出了故障已經不重要了。


    敵艦就在前方,而且就在交戰距離之內,因此首要任務是與敵艦作戰。


    四點十五分,“威爾士親王”號率先轉向到六十度,“約克公爵”號隨後跟進。


    這次轉向,不是為了給艦尾的主炮炮塔創造開火的機會,而是讓兩艘戰艦錯開,讓“約克公爵”號能夠投入戰鬥。


    “喬治五世”級的尾部主炮炮塔的最大射界隻有二百一十度,即最多能向左或者向右轉動一百零五度。如此一來,至少要與敵艦呈四十五度的夾角,尾部炮塔才能開火,而當時的夾角為六十度。


    也就是說,兩艘英艦暫時隻能用位於首部的六門主炮進行還擊。


    顯然,這個火力太弱了。


    要知道,“喬治五世”級的主炮配製本來就飽受詬病,甚至有人稱其倒退了三十年,連在上次大戰時期建造的“伊麗莎白女王”級都比不上。從投擲能力上講,六門十四英寸主炮連四門三百八十毫米艦炮都比不上。


    也就是說,兩艘“喬治五世”級在此時發揮出的火力,還不如兩艘中國戰艦的一半。


    更要命的是,兩艘“喬治五世”級上的雷達無法正常工作,因此也就無法用雷達來瞄準目標。


    事實上,這個時候,英軍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這就是,在對海搜索雷達受到幹擾之後,沒有啟動炮瞄雷達。


    當時,兩艘英艦上的雷達部門官兵都在檢查出了“故障”的雷達,根本沒有人想到,在這麽近的距離上,炮瞄雷達就足夠了。


    要知道,中國戰艦使用的幹擾設備,根本無法幹擾炮瞄雷達,也不能幹擾炮瞄雷達。


    早在研製電磁幹擾設備的時候,中國的電磁工程師就發現,幹擾箔條的尺寸與與幹擾效果存在直接關係。深入研究後,電磁工程師發現,幹擾箔條要發揮作用,其尺寸就得是雷達半波長的整數倍。受此啟發,中國的電磁工程師發現,用來幹擾遠程收縮雷達的箔條不見得能夠幹擾用於近距離跟蹤目標的雷達。原因很簡單,用於近距離跟蹤目標的雷達、比如炮瞄雷達的波長都比較短,而用於遠程搜索目標的雷達、比如對海搜索雷達的波長都比較長,因此同一種箔條不可能同時幹擾兩種雷達。


    當然,如果用來幹擾敵人的雷達,那麽混合使用不同尺寸的幹擾箔條。


    可是,如果在幹擾敵人雷達的同時,又要使用自己的雷達,那就得使用一種尺寸的幹擾箔條,讓己方雷達發出的電磁波不受幹擾。


    當時,中國海軍戰艦上使用的幹擾設備,就是專門針對遠程搜索雷達的。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進入了炮瞄雷達的探測範圍,那麽目視也能發現敵艦,因此幹擾炮瞄雷達的意義並不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炮瞄雷達的工作頻率都差不多,即雷達發出的電磁波的波長沒有太大的差別,如果要幹擾敵人的炮瞄雷達,也就會對己方的炮瞄雷達產生不利影響。


    顯然,這不是什麽好事。


    要知道,在雷達火控領域,中國海軍有著很明顯的技術優勢,因此在同樣都能使用炮瞄雷達的情況下,中國戰艦更占便宜。


    也正是如此,在幹擾英艦雷達的同時,兩艘中國戰艦上的雷達火控係統能夠正常工作。


    顯然,如果當時兩艘英艦也啟動了炮瞄雷達,就能夠用雷達鎖定中國戰艦,從而獲得較為準確的炮擊數據。雖然在雷達火控係統上,英艦遠不如中國戰艦,但是雷達提供的參數肯定要比光學設備提供的數據準確得多。更重要的是,雷達能夠連續提供敵艦的坐標,而光學設備隻能在敵艦開火的時候提供敵艦的坐標,即提供的參數是間斷的,從而使炮手無法準確瞄準敵艦。


    火力不如對手,炮擊準確率也不如對手,兩艘英艦根本占不到便宜。


    此時,英軍的唯一機會,就是盡快縮短交戰距離。


    要知道,十四英寸穿甲彈的威力本來就不夠強,如果交戰距離過遠,別說打穿兩艘中國戰艦主要部位的裝甲,恐怕連次要部位的裝甲都砸不開。相反,三百八十毫米艦炮在使用重彈的情況下,對“喬治五世”級戰列艦有著足夠的威脅。早在一九四二年,德意誌第二帝國海軍就證明了這一點。更何況,中國海軍的彈藥更加先進,已經開發出了二百八十毫米鎢合金穿甲彈。


    除此之外,縮短交戰距離還有更加重大的意義。


    這就是,隻有往東航行,可以供兩艘英艦機動的空間才會增大,也才能讓兩艘英艦向左轉向,從而讓尾部的四門主炮發揮作用。


    當然,縮短交戰距離對提高命中率也有很大的幫助。


    問題是,有這麽容易嗎?


    趙壯飛讓“河北”號在二十四公裏處率先開火,就是在爭取火力壓製世間,不給英艦還擊機會。


    雖然在這麽遠的距離上,即便依靠炮瞄雷達瞄準敵艦,命中率也不會高到哪裏去,但是有足夠的時間打出足夠多的炮彈,隻要有幾枚炮彈擊中了敵艦,那麽就能夠大幅度削弱敵艦的戰鬥力。


    這樣一來,等到交戰距離拉近之後,敵艦依然不可能獲得優勢。


    短短幾分鍾,“河北”號與“河南”號總共打出了近二十輪齊射,向兩艘英艦投擲了一百多枚炮彈。


    隻是,沒有一枚炮彈直接命中。


    這不能怪中國海軍的炮手不夠優秀,畢竟在海戰中,運氣占了很大的比例,打不中敵艦也不是罕見的事情。


    當然,運氣好起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


    四點二十一分,在第十二次齊射中,“河北”號不但擊中了目標,而且一次性擊中了目標兩枚炮彈。


    當然,倒黴的正是“威爾士親王”號,而且倒了大黴。


    這兩枚炮彈中,一枚擊中了艦首,把主錨艙炸開了鍋,但是沒有造成嚴重損傷,除了艦首變形導致受部幾個艙室進水之外,並沒有什麽決定性的影響。關鍵在另外一枚炮彈,命中點就在“威爾士親王”號司令塔的頂部。雖然厚實的裝甲擋住了這枚炮彈,下麵航海艦橋裏的官兵隻有三人陣亡,其他的都隻受了傷,而在司令艦橋裏麵,斯科特等人都隻被猛烈的爆炸震傷,沒有人陣亡。關鍵是,在“威爾士親王”號上,炮瞄雷達就安裝在司令塔頂部,而且全艦隻有一部炮瞄雷達!


    要知道,直到一九四三年初,也就是在設得蘭海戰之後,英國皇家海軍才為主力艦增添了一部炮瞄雷達,而且安裝在後艦橋頂部,做為備用設備。“威爾士親王”號與“約克公爵”號開赴印度洋之前,英國皇家海軍還沒有這麽慷慨,而且也沒有想到炮瞄雷達在海戰中有如此重要。


    結果就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威爾士親王”號的炮擊命中率簡直不堪入目。


    僅僅一分鍾之後,表現同樣神勇的“河南”號也收獲了第一個戰果,而且此次命中的意義更加重大。


    這枚三百八十毫米穿甲彈準確擊中了“約克公爵”號的司令塔,而且命中點不在司令塔頂部,也就是裝甲最厚實的地方,而是在司令塔的右側,準確位置是在航海艦橋與司令艦橋之間。


    在“喬治五世”級上,航海艦橋與司令艦橋都向外突出,而且中間有一層甲板,因此形成了一個窩彈區。


    這枚炮彈,就恰巧擊中了這個薄弱部位。


    在打穿了裝甲之後,穿甲彈在航海艦橋與司令艦橋之間爆炸,導致兩處艦橋內的數十名官兵全部陣亡,其中就有該艦的艦長!(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小說閱讀(readnovel。)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帝國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閃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閃爍並收藏帝國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