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宗雋並未出門,晨起後在書房看書,讓柔福在一旁焚香伺候。柔福雖頗為不悅,但也未拒絕,為他點上一爐香後便徐徐打量他書架上的書,但見其中大半是漢書,例如《史記》《資治通鑒》、其餘曆朝正史及各類兵書,而他現在正在看的仍是《貞觀政要》。


    “這麽多書,你都看過?”柔福問他。


    宗雋點頭,說:“我七歲時,我母親命人去汴京為我請來了兩名漢儒先生教我漢文。”


    柔福微微一笑,掠他的那一眼滿含優越感。宗雋分明看見,卻不理睬,繼續埋頭看書。


    須臾,有侍女奉茶進來。柔福揭開杯蓋一看,當即便蹙起了眉頭:“這裏麵加了些什麽?”


    宗雋聞聲一望,淡淡道:“是酥酪。”


    “你們就這樣煎茶?”柔福不屑地搖搖頭,用一細銀匙緩緩攪攪,細看杯中水痕茶色,再托起茶杯輕輕一抿便已知此茶品種:“這是白茶,北苑貢茶中的極品。”


    “不錯。”宗雋微笑說:“還是自你們汴京宮中取來的。”


    柔福雙眸一暗:“可惜,多好的東西,落入你們蠻夷手中竟被如此糟蹋。唉,這樣煎茶,簡直是暴殄天物。”


    “哦?”宗雋將書一卷頗帶興致地問,“那你們是怎樣享用這茶的呢?”


    “這茶經若要細講不是一時半會兒能說完的,何況個中精妙處絕非蠻夷所能領會,就揀要緊的說,隻怕你也未必聽得懂。”柔福輕撥杯中茶葉,逐一數來,“昔日汴京禁中貢茶主要有平園台星岩葉、高峰青鳳髓葉、大嵐葉、屑山葉、羅漢上水桑牙葉、碎石窠、石臼窠葉、瓊葉、秀皮林葉、虎岩葉、無又岩芽葉、老窠園葉等,香味各異,各擅其美,但終究不如這北苑白茶。


    “這白茶與尋常茶葉不同,其葉最是瑩潤纖薄,自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若移來培植是決計種不活的。此茶樹千裏之內不過一、二株,每年產的茶葉僅夠製兩三個餅茶,而且尤難采摘蒸培,稍有不慎,湯火火候一失,就會損香折味,變為凡品。擷茶要選在每年驚蟄之時,黎明時分,日頭一出便采不得了。采貢茶應以手斷芽,但不得以指去揉,否則氣汗熏漬,茶便失之鮮潔。茶工要隨身帶上新汲清水,采下新芽則馬上投於水中以保鮮。那種剛剛萌生便采下的新芽形似雀舌穀粒,細小嫩香,為最上品,一槍一旗亦可,一槍二旗次之,其餘的都是下品。而這白茶采法又更要特殊些,它屬於‘頭綱’貢茶,最求新鮮,采後須以快馬運到宮裏,不許超過十天,跑死馬都不許跑壞茶的。這茶用的是水芽,先采了如鷹爪狀的上等細芽後用好水蒸一下,再洗滌,然後挑出最中間的小芯一縷,邊磨邊加水,即使是熟工累死幹一天,也隻能磨出一個小餅來。


    “茶的蒸壓火候不得有一絲馬虎。蒸太生則芽滑,會使茶色清而味烈;過熟則芽爛,會使茶色赤而不膠。壓久了會導致香竭味薄,若壓得不夠又會令色暗味澀。洗芽的器皿要絕對潔淨,蒸壓好後需細細焙火。若滌濯不精,飲時品出些微砂土,自不免大煞風景;若焙火


    之過熟,則茶文理燥赤,色香俱失。造茶之前要先度算好時間工力,以決定采擇多少,要在一日內造成,否則茶一旦過宿,便有害色味。


    “點茶之水以清、輕、甘、潔為美。古人說江南中泠惠山之水為上品,但相隔太遠,縱使人千裏迢迢地送來也無法保有原來的新鮮水質。平時可取清潔甘美的山泉,其次,清澈的井水也可勉強一用,江河之水,有魚鱉腥味及汙髒泥濘,就算味道輕甘也不能取用。以前我們點茶用的水,主要是父皇命人修渠自汴京城外引入禁中的山泉與艮嶽自生的泉水。山泉也有區別的,味美者曰甘泉,氣芳者曰香泉。自城外引入的是甘泉,而我們艮嶽山中自生的則是香泉,兩種泉水點出的茶各有妙處,難分優劣。


    “我看你們這兩杯酥酪茶多半是用無焰的死火煎的吧?點茶之水須活火煎才可用。知道什麽是活火麽?那是有火焰的炭火。但也不一定非要用炭火,以前我常去艮嶽撿枯鬆枝或鬆實,用來煎茶效果並不比活火遜色,隱約還有些別樣香味。


    “唐人煎茶,多加以薑、鹽。國朝蘇子瞻蘇學士認為加少許薑尚可,鹽則不必用。而我們宮中所飲之茶均不多添雜物,專品茶、水純味。有人用梅花、茉莉等花末薦茶,雖能增花香,卻也損了茶的原味。好茶有真香,非龍麝之俗香可擬,入盞便馨香四達、沁人心脾。若茶為中下品,加香花入內也許可稍掩其粗陋寡味,但若佐以上等之茶,則完全是畫蛇添足。”


    “所以,”柔福將麵前茶杯遠遠推開,一臉鄙夷地瞧著宗雋說,“像白茶這樣的茶中極品,以往我們連香花都不敢擅加入內,唯恐折損了它,而如今,你們竟以油膩味重的酥酪與之同煎,如此蠻飲,當真令人為此茶扼腕痛惜。”


    宗雋笑笑,問:“這些茶經是誰教你的?”


    柔福下頷微仰,道:“我爹爹和我三哥楷哥哥。他們均是品茶鬥茶的高手,若論茶道,隻怕全天下無幾人能勝過他們。其實何止茶道,但凡清玩雅趣,又豈有他們不精的?”


    “怪不得,”宗雋似恍然大悟,“他們無力守住祖宗基業,原來把心思全花在煎茶之類的事上,哪還有精力去治國呢?”


    柔福一愣,雙唇微動了動欲反駁,話到嘴邊像是自覺不妥,一時未能說出什麽。


    “好,以後我不再如此‘蠻飲’了。”宗雋微笑看柔福,“我喝的茶便交由你煎。以前我常覺你父親庸碌無為,一無是處,如今看來竟錯了,至少他調教出了一個可為我煎茶添香的好女兒。”


    柔福一怒之下伸手奪過他手中的《貞觀政要》:“你既看不起我們漢人,又為何要巴巴地學漢文、讀漢書?”


    宗雋也不與她爭,悠然笑著往椅背上一靠,說:“你不覺得,我愛看的書與你爹爹或你楷哥哥愛看的不一樣麽?”


    柔福聞言後一陣靜默,垂目久久地凝視手中的《貞觀政要》,若有所思。


    此事奇異地激起了柔福的閱讀興趣,書房因此成了她最常去的地方。宗雋看書時她願意作陪,他看完遞給她的書她不


    急於擱回書架,貌似隨意地翻翻,目光卻總帶著一抹渴求的意味烙在一張張書頁上,像是在尋覓她思之反複而不得的答案。


    宗雋外出時她也總泡在書房,當某日宗雋突然自外歸來,在書房找到正在凝神看書的她時,她略顯慌亂,仿佛她私守的秘密被他窺破,迅速起身,將手中握著的書隱於身後。


    那書封麵在她行動間倏忽一閃,她刻意的掩飾躲不過他冷靜的眼睛,他笑:“《貞觀政要》看完了?”


    她猶豫一下,終究還是點頭承認。


    “看懂了麽?”


    “現在還不太明白,”她坦白地答,“但我想以後會看懂的。”


    “為什麽選《資治通鑒》來看?”


    她聞言緩緩移出身後的書,以指輕撫封麵上的字,說:“因為這部書看上去最舊,想必被你看得最多。你這麽愛讀它,肯定是有道理的。”


    宗雋微笑坐下:“那你看出什麽了麽?”


    她默思片刻,最後還是說了出來:“我想它可以告訴我為什麽我的國家會遭受你們的劫掠……或者,還有中興的方法。”


    “這些書,你若想看就隨便看。”宗雋一擺手指著滿架的書,“但你就算讀懂了,想明白了,找到了中興你國家的方法又能怎樣?你不過是一柔弱女子,我的侍妾,你不可能會有機會像男子那樣為宋建功立業。”


    “不。”她抬頭直視他,“隻要我活下去就有機會。”


    “等你的九哥?”他揶揄地問。


    她嚴肅地頷首:“對,我的九哥。”


    “很抱歉,我真不忍心讓你失望。”宗雋展眉笑道,“你九哥的軍隊在我們元帥婁室的進攻下節節敗退,開封尹、東京留守宗澤連續上疏請求他回鑾汴京以安人心,他卻不聽,而在黃潛善、汪伯彥建議下準備轉幸東南。”


    <a id="ads" href="/">【本站首發,最快更新】</a>


    她怔了怔,但馬上抬目決然視他:“或許現在他兵力不足,不得不暫時避讓。這隻是他一時權宜之計,待局勢穩定之後,他一定會重返汴京,並調兵遣將揮師北上。”


    “是麽?”宗雋微微擺首,“恐怕將來他行事未必會如你所願。”


    她忿忿地盯他良久,最後得出個結論:“你嫉妒他。”


    “哦?”他故作好奇狀,“理由呢?”


    “我九哥年輕有為,才二十歲就當上了大宋皇帝。”她唇角微挑,一臉不屑,“而你比他還大一些,卻碌碌無為,擔著個無足輕重的文職,終日無所事事,隻知享樂,於國於社稷都無建樹。你比之於他,豈不慚愧!”


    她若對別的金國貴族如此直言,再有九命也難保。宗雋嗬嗬一笑,倒不慍不怒,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她都把他看成碌碌無為的庸人,起碼說明他的韜光養晦頗有成效。


    “嗯,沒錯,我終日無所事事,清閑之極。”他打量著她,“我看你似乎也很閑,或者我們可以一起找點事做?”


    她一時沒明白,愣愣看他曖昧地笑,半晌才反應過來,當即含怒跑出書房,手裏還握著適才那冊《資治通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柔福帝姬(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米蘭Lad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米蘭Lady並收藏柔福帝姬(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