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可以授與士卒的田地,隻不過是第一步;征兵之前需要籌備的事情,還有相當之多。
以招徠軍中非戰鬥的文吏為例,諸如承局、軍典、軍正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負責分發周轉軍需,管理文書,賞功計酬,責罰有過等營中事物。
這些事務看起來不起眼,卻是軍中井然有序的基礎;要是真的隨便拉個毫無經驗的人上去做,那軍中的運轉必然生亂。
這種軍吏固然可以後期培養,但此舉無疑會大大地減緩成軍速度,因而必須從先其他軍中調遣;好在他們多少能識文斷字,沾染的驕兵悍將之氣息較少;在新軍耳濡目染之下,改正以往的陋習也不是難事。
此外,還有需要挑選駐紮之地,協調調撥兵杖衣甲、旗鼓金鉦以及糧秣......
這些事情單拎出來,每一件都不甚容易,更何況都要做好;即使在兄長的全力支持下,劉陟也足足在這上麵忙了半月有餘。
有些東西可以借助已有的軍隊,但有些絕對不行;在新軍軍官的人選上,劉陟就表現的相當有原則性——
下至最基層的隊正、隊副,上至執掌數百上千人的營使、軍主,他一律不從別軍調取,全部準備自新軍中擇優任命。
當然,劉隱也不可能完全不幹預新軍;他從衙內軍中抽出一個指揮,由其營使帶領,至新軍之中協助督導。
這一是為了劉陟的安全,有精兵在手,方便彈壓不服軍令的新卒;二是他看在弟弟閱曆不足,派個可靠軍校輔佐、勸諫。
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征兵的告示張貼出去不到半日,城北草創的營寨門口,應募的百姓已經排起了長龍。
排在最前麵的,是個十七八歲的年輕漢子,他弓著身子,有些拘謹地問道:“敢問官健,這裏是招募新卒嗎,分田地的那種新卒?”
端端正正坐著的軍吏被問了一句,便微揚起頭、打量了來人一番,指著身後軍士把守的轅門道:
“你叫什麽名字,先報上來。授田於兵的就是這裏,從這個門進去,依次序登記即可。”
“小人賤名張仲,想再勞煩官健一個問題,是進了此門就發五十畝地嗎。”
軍吏有些不耐煩,暗罵這幫不識字的可真是聒噪,後才回道:“那怎麽可能,你總得通過選拔,才能得授土地;總不能是個應募之人,這軍中就必定會要!”
聽得此話,張仲神色一暗;而軍吏則起身向前,走到排隊的眾人麵前,宣布道:
“不過也不會讓你們白跑一趟,即使沒選上的人,隻要每在這營中受訓一日,便能得到二十文的酬勞。”
二十文在嶺南,足以買糧二升;這麽多的口糧摻合些野菜樹皮,足夠一家人一日果腹;因此聽到這則消息,不少排隊的人都眼色一亮。
“當然,醜話要說在前麵,隻要入了此門、登記造冊之後,就得依從軍法;除非被軍中裁汰,否則一律不得擅自出營!”
新募集的鄉民,不清楚軍中的法度;要麽是聽了熟人之言,要麽受了家人攛掇,才乍起的投兵打算。
等到他們遇到威嚴的將官,就會患得患失、產生後悔的念頭;此時這群新兵還沒熟悉軍法,不懂得畏懼;也沒受到軍中錢糧之饋,沒有依托的基礎。
如果準了他們離開,那麽必定會導致每日征兵,每日更兵;不但浪費人力物力登記,還空耗許多時間。而不在事先說明的情況下強行留下他們,則會讓軍中多生怨言,失了軍心自然就不好帶兵。
因此劉陟對門口的軍吏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這條說清楚;到時候再有人想反悔,那就是他們拎不清現實、來自討苦吃的了。
在身後應募之人及軍吏的催促下,張仲終於不再躊躇,走入轅門之中;可剛一進去,他就聽得一聲驚嘯;慌張之間其匆忙一看,居然瞥見一隻皮毛上有黃白黑三色紋路的凶獸!
張仲嚇得連滾帶爬地出了轅門,在恐懼的催化下,一口氣跑出了一裏多地。
“鼠輩!”軍吏望著張仲望風而逃的背影,小聲地鄙夷道,接著向剩下應募之人報了個拳:
“剛剛有一事忘記通告諸位,這轅門兩側,各有一隻寅獸。”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寅獸自然是老虎;隻不過為了避本朝太祖之名諱,底層民吏都各用其他稱呼。【注1】
軍吏的聲音並未停止:“你們也不必擔心,這些畜生被腕口粗的鐵鏈鎖著,決計掙脫不開;它們之間最近的距離,也有七八尺之寬,一人通過綽綽有餘。”
這兩隻活生生的老虎鎮門,自然也是劉陟的傑作;他搞這樣一出,是為了挑選有膽色之人從軍。在其看來,膽小如鼠之人,連那二十文錢都不配拿。
與傳統征兵愛取豐偉、武藝、力大、伶俐不同;劉陟認為軍士有兩條最為重要,uu看書 ukanshuom其一是絕對的服從命令,其二就是膽子要大。
服從命令這一條,劉陟決定從兩方麵來約束,一是隻征募鄉野之間勞作的老實人,絕不錄用市集的遊滑之人和藐視官府之人;二是以嚴苛的軍法約束士卒。
而膽色這關,倉促之下他也想不出什麽好法子;就命衙內軍軍士著兩重重鎧,穿齊了兜鍪頓項、麵甲、裙甲、脛甲等;以特製的鈍鋼叉製服了兩頭大蟲,麻翻之後帶到營門處。
畢竟無論是什麽評判標準,能在兩隻老虎之間安然走過的人,都可以算得上頗具膽色了。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倒是嚇退了小部分人;但更多的還是留在原地,因為比起老虎,窮與苛政這兩樣東西,更顯猙獰!
一個、兩個、三個,不斷地有鄉野老實人進入轅門,其中膽子大的,走的不卑不亢;膽色一般的,走地戰戰兢兢;心中特別懼怕的,則是手足並用,爬著過了此關。
在過關的方麵,劉陟采取了一刀切的方法;沒有規定必須麵不改色、端端正正地走入。因為能克服心中的恐懼,也算一種不錯的品質了。
各色人等入門的表現,也都被離營門最近的一組書吏給記了下來;對於軍中可以擔任軍官人選的考核,從哺一進門便已經開始了。
———————————————————【注1】避不避諱,還真不清楚,官方是把虎牢關改成武牢關,虎符改名魚符;但是唐人帶虎的詩句著實不少,就姑且算避諱吧。。。
以招徠軍中非戰鬥的文吏為例,諸如承局、軍典、軍正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他們負責分發周轉軍需,管理文書,賞功計酬,責罰有過等營中事物。
這些事務看起來不起眼,卻是軍中井然有序的基礎;要是真的隨便拉個毫無經驗的人上去做,那軍中的運轉必然生亂。
這種軍吏固然可以後期培養,但此舉無疑會大大地減緩成軍速度,因而必須從先其他軍中調遣;好在他們多少能識文斷字,沾染的驕兵悍將之氣息較少;在新軍耳濡目染之下,改正以往的陋習也不是難事。
此外,還有需要挑選駐紮之地,協調調撥兵杖衣甲、旗鼓金鉦以及糧秣......
這些事情單拎出來,每一件都不甚容易,更何況都要做好;即使在兄長的全力支持下,劉陟也足足在這上麵忙了半月有餘。
有些東西可以借助已有的軍隊,但有些絕對不行;在新軍軍官的人選上,劉陟就表現的相當有原則性——
下至最基層的隊正、隊副,上至執掌數百上千人的營使、軍主,他一律不從別軍調取,全部準備自新軍中擇優任命。
當然,劉隱也不可能完全不幹預新軍;他從衙內軍中抽出一個指揮,由其營使帶領,至新軍之中協助督導。
這一是為了劉陟的安全,有精兵在手,方便彈壓不服軍令的新卒;二是他看在弟弟閱曆不足,派個可靠軍校輔佐、勸諫。
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征兵的告示張貼出去不到半日,城北草創的營寨門口,應募的百姓已經排起了長龍。
排在最前麵的,是個十七八歲的年輕漢子,他弓著身子,有些拘謹地問道:“敢問官健,這裏是招募新卒嗎,分田地的那種新卒?”
端端正正坐著的軍吏被問了一句,便微揚起頭、打量了來人一番,指著身後軍士把守的轅門道:
“你叫什麽名字,先報上來。授田於兵的就是這裏,從這個門進去,依次序登記即可。”
“小人賤名張仲,想再勞煩官健一個問題,是進了此門就發五十畝地嗎。”
軍吏有些不耐煩,暗罵這幫不識字的可真是聒噪,後才回道:“那怎麽可能,你總得通過選拔,才能得授土地;總不能是個應募之人,這軍中就必定會要!”
聽得此話,張仲神色一暗;而軍吏則起身向前,走到排隊的眾人麵前,宣布道:
“不過也不會讓你們白跑一趟,即使沒選上的人,隻要每在這營中受訓一日,便能得到二十文的酬勞。”
二十文在嶺南,足以買糧二升;這麽多的口糧摻合些野菜樹皮,足夠一家人一日果腹;因此聽到這則消息,不少排隊的人都眼色一亮。
“當然,醜話要說在前麵,隻要入了此門、登記造冊之後,就得依從軍法;除非被軍中裁汰,否則一律不得擅自出營!”
新募集的鄉民,不清楚軍中的法度;要麽是聽了熟人之言,要麽受了家人攛掇,才乍起的投兵打算。
等到他們遇到威嚴的將官,就會患得患失、產生後悔的念頭;此時這群新兵還沒熟悉軍法,不懂得畏懼;也沒受到軍中錢糧之饋,沒有依托的基礎。
如果準了他們離開,那麽必定會導致每日征兵,每日更兵;不但浪費人力物力登記,還空耗許多時間。而不在事先說明的情況下強行留下他們,則會讓軍中多生怨言,失了軍心自然就不好帶兵。
因此劉陟對門口的軍吏下了死命令,一定要把這條說清楚;到時候再有人想反悔,那就是他們拎不清現實、來自討苦吃的了。
在身後應募之人及軍吏的催促下,張仲終於不再躊躇,走入轅門之中;可剛一進去,他就聽得一聲驚嘯;慌張之間其匆忙一看,居然瞥見一隻皮毛上有黃白黑三色紋路的凶獸!
張仲嚇得連滾帶爬地出了轅門,在恐懼的催化下,一口氣跑出了一裏多地。
“鼠輩!”軍吏望著張仲望風而逃的背影,小聲地鄙夷道,接著向剩下應募之人報了個拳:
“剛剛有一事忘記通告諸位,這轅門兩側,各有一隻寅獸。”
子鼠醜牛寅虎卯兔,寅獸自然是老虎;隻不過為了避本朝太祖之名諱,底層民吏都各用其他稱呼。【注1】
軍吏的聲音並未停止:“你們也不必擔心,這些畜生被腕口粗的鐵鏈鎖著,決計掙脫不開;它們之間最近的距離,也有七八尺之寬,一人通過綽綽有餘。”
這兩隻活生生的老虎鎮門,自然也是劉陟的傑作;他搞這樣一出,是為了挑選有膽色之人從軍。在其看來,膽小如鼠之人,連那二十文錢都不配拿。
與傳統征兵愛取豐偉、武藝、力大、伶俐不同;劉陟認為軍士有兩條最為重要,uu看書 ukanshuom其一是絕對的服從命令,其二就是膽子要大。
服從命令這一條,劉陟決定從兩方麵來約束,一是隻征募鄉野之間勞作的老實人,絕不錄用市集的遊滑之人和藐視官府之人;二是以嚴苛的軍法約束士卒。
而膽色這關,倉促之下他也想不出什麽好法子;就命衙內軍軍士著兩重重鎧,穿齊了兜鍪頓項、麵甲、裙甲、脛甲等;以特製的鈍鋼叉製服了兩頭大蟲,麻翻之後帶到營門處。
畢竟無論是什麽評判標準,能在兩隻老虎之間安然走過的人,都可以算得上頗具膽色了。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倒是嚇退了小部分人;但更多的還是留在原地,因為比起老虎,窮與苛政這兩樣東西,更顯猙獰!
一個、兩個、三個,不斷地有鄉野老實人進入轅門,其中膽子大的,走的不卑不亢;膽色一般的,走地戰戰兢兢;心中特別懼怕的,則是手足並用,爬著過了此關。
在過關的方麵,劉陟采取了一刀切的方法;沒有規定必須麵不改色、端端正正地走入。因為能克服心中的恐懼,也算一種不錯的品質了。
各色人等入門的表現,也都被離營門最近的一組書吏給記了下來;對於軍中可以擔任軍官人選的考核,從哺一進門便已經開始了。
———————————————————【注1】避不避諱,還真不清楚,官方是把虎牢關改成武牢關,虎符改名魚符;但是唐人帶虎的詩句著實不少,就姑且算避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