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無忌拜見叔父。”


    盛庸這邊兒羞愧之下想轉身離去,卻被一俊朗少年攔住了去路。


    盛庸心中感慨,果然時光如梭,這才多久,這張大舍的孩子都這般大了,而且看著行動的速度,明顯有一身不俗的武藝。


    這一聲叔父,集市上的百姓都聽得清清楚楚。


    在下堡村,盛庸那可是類似於村長一樣的人物,就是憑著他壯碩的身軀,打跑了不知道多少妄圖為非作歹的強人,才保下下堡村一方安寧。


    大家都知道盛庸早晚有一天會飛黃騰達,隻是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那麽突然。


    張大舍的名聲,在江西那可是響的很。


    他家的小公子,竟然要叫盛大郎一聲叔父?


    鄉鄰紛紛驚奇,這盛大郎既然跟張大舍不僅認識,而且還關係非同一般,可既然認識,為何盛庸不過去相認呢?


    眼下江西洪都可正是用人之際,憑借他盛大郎的本事,謀個千戶百戶應該不難吧?


    四周詫異的目光如同一枚枚鋼針,紮的盛庸渾身難受。


    麵皮太薄了。


    當下盛庸說了句,“你們認錯人了,轉身還想離去。”


    張大舍如何能認錯?當初這廝天天拍著自己的肩膀說自己懼內。不過人真的很不錯,當初流落浮州,要不是他盛大郎幫襯,自己早就餓死街頭了。


    這麽想來,張大舍發現自己肯定是振哥兒嘴裏的主角,不然為何自己頻頻開放主角光環呢?


    仔細想想,自己認識的人,都是一世人傑,而且大多數都是自己在落魄時候相識的。


    茹太素,朱振,還有眼前這位盛庸。


    當初兄長以兄弟之情待我,如今見我扭頭便走,肯定是怨我在江西那麽久,也沒有來見他一次。可自己也有自己的苦衷,朱文正不通政務,這江西的事情幾乎都是自己在處理,自己數次想要尋自己這位兄長,可是卻一直分身乏術。派遣到盛庸家鄉打探消息的手下帶


    回的消息,也是盛庸搬家了。


    若不是這一次需要自己親自采購物資,機緣巧合,怕是依然沒有機會來見這位兄長。


    當下吩咐兒子攔住盛庸,自己緊走幾步,趕了上來。遠遠的便對著盛庸躬身行禮說道:“盛庸兄大恩,愚弟時刻銘記於心,從未忘記,今日來下堡村便是來尋兄長的,如今你我兄弟重見,兄長不與愚弟共訴兄弟分別之苦也就


    罷了,為何要棄愚弟而走,莫非是怪愚弟來遲了嗎?”


    盛庸聞張大舍之言,言辭懇切,毫無作假之意,隻能止住腳步。


    再看張大舍,一身靑袍,氣度威嚴,身子也不似當初那麽瘦削,走起路來虎虎生風,想必是這些年在軍中沒少打熬身體。


    果然是時勢造英雄啊。


    “賢弟,非是為兄不念兄弟之情,隻是如今你身份尊貴,我不敢貿然相認,怕人家說我高攀你。”


    說著盛庸竟然羞愧的低下了頭。


    張大舍這人前半生四處飄蕩,見慣了人情冷暖,對於人性的認知比誰都清楚,當初自己日子過得那麽艱難,其中不也有抹不開麵子這個緣由嗎?


    而當初盛庸兄長對自己的照顧那可真的是實打實的,這份恩情不得不報,便拉住了盛庸的衣衫,微笑說道:“你我兄弟之情,誰人會說!”


    從張大舍的態度,眾人可以看出,張大舍和盛庸之前的感情非常不錯,不然人家這麽高的身份,不可能當眾給盛庸行禮。


    盛庸什麽人?頂多算是一村之長罷了。盛庸心中感動,可是聽到張大舍提起現在的住處,生活如何,卻很是窘迫,紅著臉支支吾吾了半響,才說道:“先前的宅子住著太空曠,我已經搬家了,離著鄉鄰們近一些


    ,有什麽事兒,也能幫襯一番。”張大舍或許早些年為人木訥,不懂人情世故,可如今整天在官府裏跟一群人精周旋,早就練出了一副火眼金睛,見盛庸的態度,立刻知曉這位兄長過得不夠好。而先前自


    己派來打探盛庸的人,多半是鄉鄰怕盛庸經常打殺強人,誤以為是來尋仇的,所以故意幫忙隱瞞。“當年兄長對我不薄,我兒又喚你一聲叔父,我豈能坐看兄長落魄,兄長,不若這樣,我與你一同前去拜訪老夫人,然後我寫一封信,舉薦你去應天,你先去賢人館學習咱


    們的規矩,豐富一番人脈,然後我一封舉薦信,舉薦你回江西為官。”


    話是好話,張大舍也是真心實意。當初你待我不薄,如今我給你謀一條坦蕩之路。


    要知道,賢人館出來的,不論文武,可都是一方大佬級別的人物。


    如今應天勢大,盛庸如何不知道。


    但這話聽到盛庸耳朵裏,卻不是滋味。


    當初你張大舍如此落魄,不也憑借自己的努力換取了今日的高位?我盛庸,一身武藝,難不成還要靠別人給自己找捷徑不成?


    盛庸越想心裏越難受。當下盛庸麵容一肅,拱手道:“賢弟,你既然喚我一聲兄長,便營知曉我心意,我盛庸心有傲氣,如何能走旁人安排的道路?實不相瞞,今日前來我本意便是見你,想要你


    代為舉薦,入伍參軍,靠自己本事,謀一條榮華富貴之路,還望賢弟成全。”


    “兄長……是愚弟錯了,我小看了兄長的傲氣。”


    張大舍越看盛庸越感覺與他誌趣相投,便拉著他的手說道:“兄長跟我來,咱們好好談談。”


    盛庸好不扭捏,跟著張大舍上了馬車。


    上車之後,盛庸毫不拘謹,接過了張無忌端來的水果。張大舍見兄長還是先前的模樣,心中自然喜悅,思索再三,這才開口說道:“兄長既然提了要求,愚弟本不該拒絕,隻是現在洪都眼下戰局將開,到時候大軍征伐,一人之


    力在軍中也難有作為,即便是兄長想在基層做起,也要挑個好時候。”


    聽到這裏,盛庸的心裏就涼了半截,剛要說話,就被張大舍製止。


    張大舍望著盛庸說道:“我想知道,兄長想投軍,是單純的謀個前程,還是想做個大丈夫,頂天立地,不負一生熱血。”


    投軍入伍隻是手段,但是卻不是目的。


    以盛庸的本事,若是窘迫於現狀,想要投軍入伍,混個千戶、百戶易如反掌,但是若是想要頂天立地做個大丈夫,立下赫赫功勳,還是要做另外一番安排的。


    盛庸聽張大舍這話裏有話,當即說道:“賢弟,你如何不懂我?若是隻謀個富貴,以我的本事,在哪裏謀不得?我既然想要投軍入伍,自然想要個遠大前程。”


    “好,這才是某張大舍的兄長,頂天立地的好男兒。”


    “酒來!”話音落下,張無忌立刻端來酒盞。張大舍與盛庸共飲一碗烈酒,慨然說道:“如今局勢,天下大亂,北元敗亡之日,就在眼前。單單是江南,高舉大旗,敢稱王稱帝的梟雄便不下數十家,但這些人行事風格


    如同流寇,如草芥飛灰一般,不值一提。真正有實力有機會問鼎中原的,隻有應天吳國公一係人馬。不過吳國公雖然愛惜人才,但是他手下猛將如雲,你便是投了他手下,也要真的一步步從底層做起,待你嶄露


    頭角,也不一定爭得過現有的猛將。


    不若你聽我的建議,去投我主朱振。朱振雖然分屬吳國公一脈,但卻形同藩鎮,手握重兵,鎮守淮安,正是用人之時。”


    盛庸聽著這裏,麵帶不解之色,正要開口,卻被張大舍打斷。


    “兄長,聽我講完,你是不是覺得吳國公地盤多,並將多,機會會更多一些?”


    盛庸點點頭。張大舍嗬嗬笑道:“話雖如此,可兄長也應知道,寧可雞頭,不為牛後的道理。淮安雖一隅之地,可我主朱振仁義廣施江南,淮安百姓更是安居樂業,更為難得是,我主朱振有強軍之法,明強國之道,你去了淮安,雖然也是從基層做起,但是卻可以學得一身真本事,將來出兵打仗,也能比別人更多幾分立功的機會,要知道軍山一脈走出來的兵馬,啃得永遠是最硬的骨頭。話我說到這裏,具體怎麽選,卻要看兄長的決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回到明初當王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渤海郡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渤海郡公並收藏回到明初當王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