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對人的心態、性格、思維方式時時刻刻發生著不可逆的轉變。
多年軍旅生涯的朱振比誰都清楚這一點,尤其是穿越明朝之後,戰爭更像是熔爐一般,時刻鍛造著朱振。
朱振比誰都清楚,要想在亂世活到最後,就要學會冷酷、睿智、狡猾,強大,頻繁的戰爭,一場場宏大的戰爭場麵,讓朱振的內心逐漸降低到冰冷的狀態。
甚至朱振已經習慣了戰場上的鮮血和呻吟,他能夠將一條條生命,當成勝負的數據,能夠派出一切情緒的幹擾,在最複雜的情況下選擇最合理的策略。
用朱文正欽佩朱振的話說,“這家夥有著不一樣的心,水一樣的沉著,弓弦一樣柔韌,鋼鐵一樣堅硬,寒冰一樣冷酷。”
但是這一刻,看著身邊人倒下,在死亡麵前如此的無助的時候,朱振的心仿佛被烈焰融化了一般。
他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死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十七歲的孩子,更多的袍澤,無聲無息的倒在了地上。
閻羅王毫不留情,一個招呼都不打的帶走了他們。
他們的父親和母親隻能看見他們冰冷的骨灰盒,甚至離家久了,連他們的音容笑貌都不一定能記得清楚。
十七八歲的孩子,正是一日一個模樣的時候。
或許,他們母親隻能回想起兒子,帶著最純粹的笑容和最堅定的信念離開家門那一刻的樣子吧。
朱振摘下手裏的軍盔,朝著排成排的袍澤的屍體,認真的行了一個軍禮。
常升走到朱振麵前,單膝跪地,大聲道:“卑職救援來遲,懇請伯爺恕罪。”
常升身後的士卒紛紛跪地,覲見伯爺朱振。
這可不僅僅是俗套的禮儀,做做樣子,而是實打實的內心愧疚,就是因為他們行軍遲緩,最後逼著朱振不得不領著弟兄們,在最前線拚殺,死傷無數。
朱振想要說什麽,抿了抿嘴角,卻感覺喉嚨裏塞了棉花,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單膝跪地的常升,刺客一臉的悔恨。常升也打量著朱振,誠然朱振沒有世子殿下那般粹質如玉,神采煥發,但是平素裏也最為注重儀表,發髻總是梳理的整整齊齊,軍袍總是幹淨整潔,這是軍山衛最重要的
規矩質疑,雖然麵色黝黑,但是神情舒然,令人見一眼,便心生結交之意,幹淨利落,清澈不凡。
可如今呢?
發髻早就被雨水打濕,散落在肩膀兩側,上麵還散發著一股硝煙味,原本豐潤的五官已經瘦削的塌陷下去,昔日裏俊逸的伯爺,消失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股懾人的銳利和殺氣!
一身被刀斧砍得破破爛爛的征袍下麵的鎧甲,已經塌陷和出現了許多縫隙,盡管被雨水衝刷過,但是縫隙內全都是血漬。看著這個野人一般的將軍上前攙扶起自己,常升默然不語,耳邊傳來了朱振的喝聲,“諸位千裏支援,救本伯,救諸位兄弟與水火之中,與我有恩,與淮安有恩,當受吾一
禮。”
話音落下,朱振略整衣冠,雙手環抱,彎腰長揖,久久不起。
此言,等於朱振並無將眾人來遲之事放在心上,將來戰事結束之後,眾人也隻有馳援之功。
不過眾人何敢居功,一個個高聲呼喊道:“為伯爺而戰,何敢居功。”
“為伯爺戰!何敢居功!”
聲震四野。
那些正處於逃竄路上的世家子弟以及他們身邊兒為數不多的雜牌軍,盡數麵如土色,渾身止不住的顫栗。
自慚形穢。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眼前這些鐵甲上依然隨著雨水滴落著鮮血的士卒身上爆發出來的睥睨天下的氣勢,以及那種隨時願意為主將效死的忠誠,豈是他們這種豢養如同綿羊一樣的士卒可以比擬
的?
簡直就是搖曳的燭火妄圖與皓月爭輝。
可憐淮安還自詡大智慧,想要在張士誠、朱元璋、北元三者之間跳舞,謀取巨利。
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種想法更愚蠢的嗎?
朱振手下幾百人的衛隊就如此的凶殘,若是軍山衛全軍出動又該是何等模樣?
大家頃刻間想起,那段時間被懷遠黑太歲常遇春支配的恐懼。
原來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有個魔王叫懷遠黑太歲常遇春,還有個大魔王叫黑臉小太歲朱振。當年朱元璋白手起家,席卷應天,劉伯溫慧眼識豬加入紅巾軍,距離如今並不算遙遠,隻是淮安一直順風順水,任憑這裏誰做主,都不曾妨礙淮安的世家,這導致淮安很
膨脹。
如今朱元璋的軍隊要抵禦陳友諒和張士誠,而此次北上迎接宋主,朱元璋更是帶走了朱振幾乎三分之二的力量,這讓淮安的世族認為有機可乘。
可現實就是那麽殘忍。
朱振緊緊領著數百精銳以及剛剛投誠的一群百姓,就可以對他們數萬人,當做肥豬一樣隨意屠殺,便能將他們世家辛苦豢養出來的死士,像是孩提一般擊敗。
這是實打實的揚名之戰,從此淮安提起朱振的名字,再也不敢有人置喙了。
朱振擺明了要在淮安實施新政,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在他們世族身上割肉,可是他們麵對如此凶殘的軍隊,他們又能如何呢?
絕地大反殺,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即便是朱振,也在事後感覺後怕。
張靈鳳是很懂事的女人,她可以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拚死搏殺。
但是不會在男人做主角的場合去搶男人的風頭。
所以在朱振勝利之後,他便默默的躲到了一邊兒。
她吩咐隨軍的女軍醫開始救治傷患,組織民夫們,將漫山遍野的屍體集中起來,掩埋焚燒,這些根本不用朱振吩咐,她便安排的井井有條。
朱振則將心思放在了硝礦上,火藥對於淮安,對於朱振來說,太重要了,所以朱振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快速形成生產力。
霍山暫時平靜,可是整個淮安卻動蕩起來。
首先是霍山大捷的消息,隨著淮安彌補的水網,傳遍整個江南。
江南大震,南中國大震。
而朱振和端木雨荷的後手,常茂也沒讓眾人失望,常茂領著軍隊,四處征戰討伐,一臉搞掉了三個世家基業。剛剛到達淮安,尚未來得及有其他大動作的劉伯溫聽聞這個消息,頃刻間便理清了淮安事件的思路,瞠目結舌了半響,這才讚歎道:“國公帳下大將,自此有朱振一席之地
矣。”
“不。”劉伯溫很快便自我否定,撫摸著頜下的長須道:“此子怕是要列土封疆,成為當世豪傑之一了。隻是此等結局,國公又該如何應對呢?”
多年軍旅生涯的朱振比誰都清楚這一點,尤其是穿越明朝之後,戰爭更像是熔爐一般,時刻鍛造著朱振。
朱振比誰都清楚,要想在亂世活到最後,就要學會冷酷、睿智、狡猾,強大,頻繁的戰爭,一場場宏大的戰爭場麵,讓朱振的內心逐漸降低到冰冷的狀態。
甚至朱振已經習慣了戰場上的鮮血和呻吟,他能夠將一條條生命,當成勝負的數據,能夠派出一切情緒的幹擾,在最複雜的情況下選擇最合理的策略。
用朱文正欽佩朱振的話說,“這家夥有著不一樣的心,水一樣的沉著,弓弦一樣柔韌,鋼鐵一樣堅硬,寒冰一樣冷酷。”
但是這一刻,看著身邊人倒下,在死亡麵前如此的無助的時候,朱振的心仿佛被烈焰融化了一般。
他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
死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十七歲的孩子,更多的袍澤,無聲無息的倒在了地上。
閻羅王毫不留情,一個招呼都不打的帶走了他們。
他們的父親和母親隻能看見他們冰冷的骨灰盒,甚至離家久了,連他們的音容笑貌都不一定能記得清楚。
十七八歲的孩子,正是一日一個模樣的時候。
或許,他們母親隻能回想起兒子,帶著最純粹的笑容和最堅定的信念離開家門那一刻的樣子吧。
朱振摘下手裏的軍盔,朝著排成排的袍澤的屍體,認真的行了一個軍禮。
常升走到朱振麵前,單膝跪地,大聲道:“卑職救援來遲,懇請伯爺恕罪。”
常升身後的士卒紛紛跪地,覲見伯爺朱振。
這可不僅僅是俗套的禮儀,做做樣子,而是實打實的內心愧疚,就是因為他們行軍遲緩,最後逼著朱振不得不領著弟兄們,在最前線拚殺,死傷無數。
朱振想要說什麽,抿了抿嘴角,卻感覺喉嚨裏塞了棉花,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單膝跪地的常升,刺客一臉的悔恨。常升也打量著朱振,誠然朱振沒有世子殿下那般粹質如玉,神采煥發,但是平素裏也最為注重儀表,發髻總是梳理的整整齊齊,軍袍總是幹淨整潔,這是軍山衛最重要的
規矩質疑,雖然麵色黝黑,但是神情舒然,令人見一眼,便心生結交之意,幹淨利落,清澈不凡。
可如今呢?
發髻早就被雨水打濕,散落在肩膀兩側,上麵還散發著一股硝煙味,原本豐潤的五官已經瘦削的塌陷下去,昔日裏俊逸的伯爺,消失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則是一股懾人的銳利和殺氣!
一身被刀斧砍得破破爛爛的征袍下麵的鎧甲,已經塌陷和出現了許多縫隙,盡管被雨水衝刷過,但是縫隙內全都是血漬。看著這個野人一般的將軍上前攙扶起自己,常升默然不語,耳邊傳來了朱振的喝聲,“諸位千裏支援,救本伯,救諸位兄弟與水火之中,與我有恩,與淮安有恩,當受吾一
禮。”
話音落下,朱振略整衣冠,雙手環抱,彎腰長揖,久久不起。
此言,等於朱振並無將眾人來遲之事放在心上,將來戰事結束之後,眾人也隻有馳援之功。
不過眾人何敢居功,一個個高聲呼喊道:“為伯爺而戰,何敢居功。”
“為伯爺戰!何敢居功!”
聲震四野。
那些正處於逃竄路上的世家子弟以及他們身邊兒為數不多的雜牌軍,盡數麵如土色,渾身止不住的顫栗。
自慚形穢。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眼前這些鐵甲上依然隨著雨水滴落著鮮血的士卒身上爆發出來的睥睨天下的氣勢,以及那種隨時願意為主將效死的忠誠,豈是他們這種豢養如同綿羊一樣的士卒可以比擬
的?
簡直就是搖曳的燭火妄圖與皓月爭輝。
可憐淮安還自詡大智慧,想要在張士誠、朱元璋、北元三者之間跳舞,謀取巨利。
這個世界上還有比這種想法更愚蠢的嗎?
朱振手下幾百人的衛隊就如此的凶殘,若是軍山衛全軍出動又該是何等模樣?
大家頃刻間想起,那段時間被懷遠黑太歲常遇春支配的恐懼。
原來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有個魔王叫懷遠黑太歲常遇春,還有個大魔王叫黑臉小太歲朱振。當年朱元璋白手起家,席卷應天,劉伯溫慧眼識豬加入紅巾軍,距離如今並不算遙遠,隻是淮安一直順風順水,任憑這裏誰做主,都不曾妨礙淮安的世家,這導致淮安很
膨脹。
如今朱元璋的軍隊要抵禦陳友諒和張士誠,而此次北上迎接宋主,朱元璋更是帶走了朱振幾乎三分之二的力量,這讓淮安的世族認為有機可乘。
可現實就是那麽殘忍。
朱振緊緊領著數百精銳以及剛剛投誠的一群百姓,就可以對他們數萬人,當做肥豬一樣隨意屠殺,便能將他們世家辛苦豢養出來的死士,像是孩提一般擊敗。
這是實打實的揚名之戰,從此淮安提起朱振的名字,再也不敢有人置喙了。
朱振擺明了要在淮安實施新政,改善普通百姓的生活,在他們世族身上割肉,可是他們麵對如此凶殘的軍隊,他們又能如何呢?
絕地大反殺,這是誰都沒有想到的結果。
即便是朱振,也在事後感覺後怕。
張靈鳳是很懂事的女人,她可以在關鍵時刻站出來,拚死搏殺。
但是不會在男人做主角的場合去搶男人的風頭。
所以在朱振勝利之後,他便默默的躲到了一邊兒。
她吩咐隨軍的女軍醫開始救治傷患,組織民夫們,將漫山遍野的屍體集中起來,掩埋焚燒,這些根本不用朱振吩咐,她便安排的井井有條。
朱振則將心思放在了硝礦上,火藥對於淮安,對於朱振來說,太重要了,所以朱振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快速形成生產力。
霍山暫時平靜,可是整個淮安卻動蕩起來。
首先是霍山大捷的消息,隨著淮安彌補的水網,傳遍整個江南。
江南大震,南中國大震。
而朱振和端木雨荷的後手,常茂也沒讓眾人失望,常茂領著軍隊,四處征戰討伐,一臉搞掉了三個世家基業。剛剛到達淮安,尚未來得及有其他大動作的劉伯溫聽聞這個消息,頃刻間便理清了淮安事件的思路,瞠目結舌了半響,這才讚歎道:“國公帳下大將,自此有朱振一席之地
矣。”
“不。”劉伯溫很快便自我否定,撫摸著頜下的長須道:“此子怕是要列土封疆,成為當世豪傑之一了。隻是此等結局,國公又該如何應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