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家的人都各自散了,去地裏的去地裏,回家的回家。
兵分兩路,各忙各的。
元娘將晌飯都齊整後,交給何氏。讓她先回地裏,待約摸他們吃完了,再去收拾。元娘交待完,撒腿就跑了,她去逮二娘。
方才人一散,二娘與三娘就跑沒影兒了。元娘為了給妹妹打馬虎眼,說了違心的話,她憋屈。她一定要找到二娘,好好與她說道說道。元娘覺得這事的主謀一定是三娘。她得讓二娘離三娘遠著點。
張義勇正要隨著張老爺子一起回地裏,趙氏飛快地掃了他一眼。張義勇立刻就明白了她的心思,為難地搖了搖頭。趙氏相當自然而然的把頭扭開,也不往地裏去,就站在村當口不動。既不說話,也不看人,似乎在瞧著天邊那飄浮不定的雲彩。
張義勇一見,又慌了神兒,跺了跺腳,趕忙往前緊跑了幾步到了張老爺子的跟前兒,先看了看他的臉色,然後吞吞吐吐地說:“爹呀,金鳳家裏的地……也沒鋤草呢……你看……那兒活……她家裏也沒有個壯力男丁。你看,嗯……是不是……”
張老爺子一聽就明白了張義勇的意思。
趙半仙兒雖不以務農為主,可畢竟是莊戶人家,家裏還有那麽一畝三分地兒的嚼用。
“去去去,你們都走!”
張老爺子像趕蒼蠅似地揮揮手。
“哎呀,”趙氏一聽忙走過來,先是甜甜地喊了一聲爹,然後作勢瞪了張義勇一眼,好似他不該到老爺子麵前說這事兒似的,方道:“我們都走了,那咱家地裏頭的活咋辦呢?”
趙氏這一聲爹和這一句話,把張老爺子肚子裏的氣驅走了一大半。再咋胳膊肘往外拐,也知道自己是老張家的兒媳婦,這點兒還算像樣!
在兒媳婦中間,他不能太偏頗誰。何氏的父母早亡,那就賴不上他的怨了。
張老爺子無力地擺擺手,道:“去吧,你們都去吧。咱家的活,好辦。”
趙氏扯了一下張義勇,二房一家子也走了。
一大早還讓村人羨慕的張家隊伍,待到午飯後,就已經開始減員了。
何氏坐在樹根下吃著晌飯。對於老張家減員的事情,壓根兒也沒多想。從沒想過也要為自己掙口袋(掙好處)。
她吃飯也快,喝了一大碗水後,抹了把嘴,就扛著鋤頭下地幹活。她貓著腰,把鋤頭插在田間的浮土裏,用腳使勁地蹭著,把鋤頭蹭得鋥光瓦亮的。然後,像是有意炫耀似地,把鋤頭伸到張義忠麵前,讓他看。
張義忠皺了下眉,橫了她一眼。
她也不甚在意,又把鋤頭伸到張玉鳳麵前,讓她看。
可張玉鳳卻氣鼓鼓地把伸過的鋤頭給撥開了,衝著二房兩口子離開的背影狠瞪了一眼,嘟嘟囔囔地說:“看人拉屎都想要去聞味的東西!人家三嫂子回娘家幫工,她也眼紅。什麽東西!上梁不正下梁歪!”
張老爺子正琢磨著晌午發生的事情,沒聽清楚張玉鳳罵什麽,就扭過頭問:“你說啥?”
“啥也沒說。”
張玉鳳是張老爺子最小的孩子,又是家中獨女。張老太太活著的時候,最是寵她。得到有關愛自然比前麵的三個哥哥要多。張老爺子雖嚴厲,卻沒碰過她一根手指。頂多罵她幾句。因此,張玉鳳仗著自己是老小兒,頗有點伺寵而嬌的意味,是家裏的“造反派”。也就是她,能與張老爺子頂幾句嘴。
張老爺子望了望天,笑了一下,“玉鳳,你回家一趟。”
“幹啥啊?”
“你回去看看你三嫂他們走沒有?我就擔心你三嫂死心眼兒,死守著家門不出。你回去看看。若是她沒走,你就替她等著四娘回來。也好讓她安心回西山村。”
“哎!”張玉鳳一聽,就樂了,立馬就應了一聲。扛著鋤頭就往回走。
她想著,若能早點等四娘回來,她就去找順子。萬一他能在村子裏做活計呢,她就去找他說會兒話。她還有許許多多的話要說給他聽呢。
該走的都走了,不該走的也走了。
“爹,做活吧。”這功夫,張義忠已鋤完了半畝地的草,正往田地深處去。
張老爺子沒吭氣。他慢慢地直起腰,往那漫漫無邊的莊稼地,深深地看了一眼。隻覺得滿嘴的苦澀,無滋無味。他轉過身踽踽地往前走。虎子跟在他的身後。
何氏也鋤完了腳邊的草,也跟在他的身後。肩頭的那把蹭得光亮的鋤頭,在太陽的照耀下,一閃一閃的,晃得人眼都睜不開。
*******
就在老張家人鬧得正熱鬧的時候,小屯鎮上的一家酒館裏,石頭與張四娘正在等店小二送飯菜。
兩人騎了一個半時辰的馬,才到鎮上。這讓從未出過遠門的張四娘叫苦不迭。
馬再好,一個半時辰的顛簸也讓人受不了。
下馬落地的時候,張四娘兩股直打顫。石頭當下就後悔不該帶她出來這麽遠。本是好意,結果倒讓她受了罪。
張四娘便玩笑道,讓石頭請她吃頓好的,算是補償。那石頭二話沒說,帶著她進了鎮上最好的酒館。
點了辣油拌的小白菜,蟹肉餡的包子,還有一道竹筍烏雞湯。不用說,這湯是給張四娘補身子的。
不多時,飯菜就端上來了。
石頭夾了一個包子,放在張四娘的碗裏,“妹妹,多吃點兒。咬的時候要小心燙。”
張四娘咬了一口,“啊,真是螃蟹餡兒的,不過,這裏麵好像還加了蘑菇?……嗯,應該還有一點海米兒,石頭哥,我說得可對。”
石頭道:“妹妹可真厲害。這幾樣食材都被你說準了。隻一樣,不是海米,而是幹蝦仁。”
張四娘吃得津津有味,石頭連著給她夾了三個,讓她吃得盡興。怕她噎到,又幫她舀了一碗雞湯。石頭看她吃得差不多了,這才象征性地夾了一個包子,咬在嘴裏慢慢地嚼。
看著張四娘似吃了人間美味般愜意,石頭的心裏卻如同打翻了五味雜瓶,讓他有點食不知味了。
兵分兩路,各忙各的。
元娘將晌飯都齊整後,交給何氏。讓她先回地裏,待約摸他們吃完了,再去收拾。元娘交待完,撒腿就跑了,她去逮二娘。
方才人一散,二娘與三娘就跑沒影兒了。元娘為了給妹妹打馬虎眼,說了違心的話,她憋屈。她一定要找到二娘,好好與她說道說道。元娘覺得這事的主謀一定是三娘。她得讓二娘離三娘遠著點。
張義勇正要隨著張老爺子一起回地裏,趙氏飛快地掃了他一眼。張義勇立刻就明白了她的心思,為難地搖了搖頭。趙氏相當自然而然的把頭扭開,也不往地裏去,就站在村當口不動。既不說話,也不看人,似乎在瞧著天邊那飄浮不定的雲彩。
張義勇一見,又慌了神兒,跺了跺腳,趕忙往前緊跑了幾步到了張老爺子的跟前兒,先看了看他的臉色,然後吞吞吐吐地說:“爹呀,金鳳家裏的地……也沒鋤草呢……你看……那兒活……她家裏也沒有個壯力男丁。你看,嗯……是不是……”
張老爺子一聽就明白了張義勇的意思。
趙半仙兒雖不以務農為主,可畢竟是莊戶人家,家裏還有那麽一畝三分地兒的嚼用。
“去去去,你們都走!”
張老爺子像趕蒼蠅似地揮揮手。
“哎呀,”趙氏一聽忙走過來,先是甜甜地喊了一聲爹,然後作勢瞪了張義勇一眼,好似他不該到老爺子麵前說這事兒似的,方道:“我們都走了,那咱家地裏頭的活咋辦呢?”
趙氏這一聲爹和這一句話,把張老爺子肚子裏的氣驅走了一大半。再咋胳膊肘往外拐,也知道自己是老張家的兒媳婦,這點兒還算像樣!
在兒媳婦中間,他不能太偏頗誰。何氏的父母早亡,那就賴不上他的怨了。
張老爺子無力地擺擺手,道:“去吧,你們都去吧。咱家的活,好辦。”
趙氏扯了一下張義勇,二房一家子也走了。
一大早還讓村人羨慕的張家隊伍,待到午飯後,就已經開始減員了。
何氏坐在樹根下吃著晌飯。對於老張家減員的事情,壓根兒也沒多想。從沒想過也要為自己掙口袋(掙好處)。
她吃飯也快,喝了一大碗水後,抹了把嘴,就扛著鋤頭下地幹活。她貓著腰,把鋤頭插在田間的浮土裏,用腳使勁地蹭著,把鋤頭蹭得鋥光瓦亮的。然後,像是有意炫耀似地,把鋤頭伸到張義忠麵前,讓他看。
張義忠皺了下眉,橫了她一眼。
她也不甚在意,又把鋤頭伸到張玉鳳麵前,讓她看。
可張玉鳳卻氣鼓鼓地把伸過的鋤頭給撥開了,衝著二房兩口子離開的背影狠瞪了一眼,嘟嘟囔囔地說:“看人拉屎都想要去聞味的東西!人家三嫂子回娘家幫工,她也眼紅。什麽東西!上梁不正下梁歪!”
張老爺子正琢磨著晌午發生的事情,沒聽清楚張玉鳳罵什麽,就扭過頭問:“你說啥?”
“啥也沒說。”
張玉鳳是張老爺子最小的孩子,又是家中獨女。張老太太活著的時候,最是寵她。得到有關愛自然比前麵的三個哥哥要多。張老爺子雖嚴厲,卻沒碰過她一根手指。頂多罵她幾句。因此,張玉鳳仗著自己是老小兒,頗有點伺寵而嬌的意味,是家裏的“造反派”。也就是她,能與張老爺子頂幾句嘴。
張老爺子望了望天,笑了一下,“玉鳳,你回家一趟。”
“幹啥啊?”
“你回去看看你三嫂他們走沒有?我就擔心你三嫂死心眼兒,死守著家門不出。你回去看看。若是她沒走,你就替她等著四娘回來。也好讓她安心回西山村。”
“哎!”張玉鳳一聽,就樂了,立馬就應了一聲。扛著鋤頭就往回走。
她想著,若能早點等四娘回來,她就去找順子。萬一他能在村子裏做活計呢,她就去找他說會兒話。她還有許許多多的話要說給他聽呢。
該走的都走了,不該走的也走了。
“爹,做活吧。”這功夫,張義忠已鋤完了半畝地的草,正往田地深處去。
張老爺子沒吭氣。他慢慢地直起腰,往那漫漫無邊的莊稼地,深深地看了一眼。隻覺得滿嘴的苦澀,無滋無味。他轉過身踽踽地往前走。虎子跟在他的身後。
何氏也鋤完了腳邊的草,也跟在他的身後。肩頭的那把蹭得光亮的鋤頭,在太陽的照耀下,一閃一閃的,晃得人眼都睜不開。
*******
就在老張家人鬧得正熱鬧的時候,小屯鎮上的一家酒館裏,石頭與張四娘正在等店小二送飯菜。
兩人騎了一個半時辰的馬,才到鎮上。這讓從未出過遠門的張四娘叫苦不迭。
馬再好,一個半時辰的顛簸也讓人受不了。
下馬落地的時候,張四娘兩股直打顫。石頭當下就後悔不該帶她出來這麽遠。本是好意,結果倒讓她受了罪。
張四娘便玩笑道,讓石頭請她吃頓好的,算是補償。那石頭二話沒說,帶著她進了鎮上最好的酒館。
點了辣油拌的小白菜,蟹肉餡的包子,還有一道竹筍烏雞湯。不用說,這湯是給張四娘補身子的。
不多時,飯菜就端上來了。
石頭夾了一個包子,放在張四娘的碗裏,“妹妹,多吃點兒。咬的時候要小心燙。”
張四娘咬了一口,“啊,真是螃蟹餡兒的,不過,這裏麵好像還加了蘑菇?……嗯,應該還有一點海米兒,石頭哥,我說得可對。”
石頭道:“妹妹可真厲害。這幾樣食材都被你說準了。隻一樣,不是海米,而是幹蝦仁。”
張四娘吃得津津有味,石頭連著給她夾了三個,讓她吃得盡興。怕她噎到,又幫她舀了一碗雞湯。石頭看她吃得差不多了,這才象征性地夾了一個包子,咬在嘴裏慢慢地嚼。
看著張四娘似吃了人間美味般愜意,石頭的心裏卻如同打翻了五味雜瓶,讓他有點食不知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