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天津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家書香世家,家主叫齊預之。他祖上是文官,後左遷至此。由於滿腹經綸飽讀詩書,他便在鎮上開了家私塾以為生計,鎮上人都喚他作齊夫子。


    齊預之有一獨女,名為齊巧兒,小命喚作巧巧。巧巧五歲便開始在私塾廝混,在文墨書香氣的熏陶之下,她竟也學得些舞詩弄詞的本事。


    巧巧十五歲時便出落的柳眉杏眼,花容月貌。故遠近都知曉齊夫子有一個漂亮的女兒。為了避嫌,齊夫子也不再讓巧巧再進私塾。


    那天正是立春時節,當地人紛紛上街打春。雖然天下著小雨,但巧巧被久束庭院,心中煩悶,便借此機會偷偷溜了出去,也想湊個熱鬧。


    此時的街上好不熱鬧,大人孩子都帶著各式的麵具手舞足蹈著,有各類牛鬼蛇神,也有古代英雄好漢的。


    巧巧選了一個孔雀臉的麵具,因為她喜歡上麵插著的五彩羽毛。她很快就融入了人潮,與他們一起歡度節日。


    “讓一讓!讓一讓!”人群中四個漢子抬著一個木架子緩緩向前擠動,木架子上放著一頭假牛,人們紛紛用手中的彩鞭打著假牛。


    假牛正路過巧巧身邊時,眾人一擠動,其中一人無意撞到了巧巧。


    巧巧一柔弱女子哪裏經得住,一受力便驚呼著丟開了手裏的傘,向後仰去。這時,邊上一個身穿白衫的人立刻將她摟住:“姑娘,你沒事吧?”一個溫柔的男聲從看似麵目可憎的妖怪麵具下麵傳出,說著他將巧巧扶起。


    巧巧從驚慌中恢複過來,向那人道謝:“多謝這位公子。”說著將麵具緩緩摘下。


    那人見到巧巧如此,他亦將自己麵具摘下,隻見那人麵若冠玉,劍眉之下雙目炯炯有神,甚是俊朗。


    兩人郎才女貌,當即一見鍾情,一時竟呆愣住了。


    “公子!公子!”這時一個小僮走過來道:“公子慢點,差點咱們就走散了!”


    小僮這麽一擾,兩人回過神來,均是滿臉紅暈,不知如何接話。


    “姑娘,你的傘。”那人撿起傘來遞給巧巧。


    “多謝公子。”巧巧低眉頷首,心中又喜又羞。


    “對了!小生名叫沈歌,敢問姑娘芳名。”那人作揖道。


    “沈公子好,小女名為齊巧兒。”


    “巧對聯成雙喜歌。”沈歌念道。


    “馬燈飛虎結絲羅。”巧巧對道。


    “巧兒姑娘好名字,沒想到還懂詩詞,真是難得!”沈歌讚道。


    “公子謬讚了。”巧巧臉又是一紅。


    “公子,咱們走吧!那喜牛都走遠了!”書僮見兩人文文縐縐地說個沒完了。


    這時,一個老翁駕著馬車駛過,木輪攆過水坑,將地上的水飛濺起來。沈歌見狀連忙在巧巧身前一擋。


    巧巧“呀”地一聲,再去看時沈歌的身上已星星點點的濺上了泥水。“公子,你沒事吧?”


    巧巧伸手要去擦,卻被沈歌製止:“沒事沒事,一點泥水罷了,莫髒了姑娘的玉手。”


    “這人好沒道理!這雨天行那麽快,也不顧邊上人。”巧巧看著老翁駕車遠去心中不忿。


    “想必他是趕上什麽急事了。”沈歌也不生氣,將袍子抖了抖。


    “少爺!”小僮急道。


    “行了行了。”沈歌安撫小僮,對巧巧道:“那巧兒姑娘,不知你可願意與我同行,再去湊個熱鬧。”


    “小女也是此意。”巧巧欣然接受了沈歌的同行邀請。三人便快步追趕將要遠去的人群。


    走了不遠,見到一馬車停泊路邊。三人走近一看,那不正是剛剛疾馳而過的老翁。隻見他用雙手板著木板,後背頂著車廂,翹著褲腳的雙腿使勁地蹬著地麵想要將馬車推出,身上濺滿了泥濘。


    “這不是剛剛那人,活該他遭報應!”小僮幸災樂禍道。


    沈歌伸手製止小僮接著說。他卷著袖子對巧巧說道:“巧兒姑娘,我去去就來!”說著跑過去幫著老翁使勁地推著馬車,終於,馬車隨著馬兒的一聲嘶叫而脫離了泥坑,突然的鬆緊讓沈歌險些摔倒,幸而老翁及時扶住他。


    老翁扶住沈歌雙手,呼呼喘著大氣道:“這位小哥,多虧你幫忙啊!要不然我一個老頭子還真不一定能把這大家夥弄出來。”


    “老人家客氣了。”沈歌笑道。


    “那我就先走啦!主家催得緊!公子後會有期。”老人胡亂拍了拍身上的泥雨就要上馬車。


    “老人家且慢!”沈歌說著拿過小僮手裏的傘遞給老翁道:“這雨勢漸猛,請帶上傘吧。”


    “那就多謝公子了!”老翁接過傘後急急上車策馬而去。


    “公子,你給他幹嘛呀,我們怎麽辦。”小僮不悅。


    沈歌笑了笑,低頭拍著褲腿上的泥水。


    巧巧這時默默湊上前來,將傘移了一半給沈歌。


    沈歌笑道:“多謝巧兒姑娘,隻是我這一身的髒汙怕是不能和姑娘共度佳節了。”


    巧巧伸手接了接雨道“這雨漸大,我也正要回去呢!”


    沈歌道:“那不如讓在下送巧兒姑娘回去吧!”


    “那就有勞沈公子了。”巧巧哪裏舍得拒絕。


    沈歌將巧巧送到齊府後門,雙手作揖道:“巧兒姑娘,那在下就先回去了。”


    巧巧將手中傘一遞:“公子撐上傘再走吧!”


    “這如何好意思。”沈歌推卻道。


    “好呆的人!等天晴了你再送過來不就行了。”巧巧笑道。


    “哦是!”沈歌會意接過傘,兩人的臉都微微一紅,他明白巧巧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再來看她。


    巧巧目送沈歌離開後便回了屋子,她偷偷出門也免不得父親齊預之的一頓訓話。


    次日,巧巧早早地將後門微敞等在院中,那沈歌果然來了。


    沈歌見了巧巧不僅喜上眉梢,笑道:“昨日多謝姑娘的傘。”說著雙手遞過已經收起並晾曬幹了的傘。


    “公子客氣了!”巧巧接過傘來。


    沈歌眼見心上人,肚裏有千般言語,卻恐失言,一時竟說不出什麽話來,巧巧也是一樣。


    兩人相顧片刻後,沈歌幹咳一聲道:“既然如此,在下就先回去了。”


    巧巧想留卻也找不到什麽借口,隻得低低落落地回到:“公子慢走。”


    就在這時,隻聽的晴空一聲霹靂,隨後天上便下起了雨來。


    巧巧連忙叫住沈歌:“沈公子,你還是將傘撐回吧。”


    “也好!本想來送傘,接過還是沒送成,白跑了一趟!”沈歌苦笑道。


    巧巧笑道:“也不算白跑。”說完低頭不語。


    沈歌知巧巧言中之意,心中也是高興:“那巧兒姑娘,咱們明日見。”


    “嗯!明日見。”巧巧又目送沈歌離開。


    過了一日,沈歌又將傘送了過來,臨別之時,卻又突然下起雨來,沈歌無奈又與巧巧道別,將傘撐回。


    巧巧心心念念等著下一天的到來,將對沈歌的思念之情都轉作了手中新繡的手帕。


    可是令她失望的時,次日一整天陰雨連綿,她左等右等未等到沈歌。無奈她隻得在手帕上再添一對鴛鴦以寄情思。


    這雨一下就下了好幾天,巧巧久許不見沈歌,隻覺額頭滾燙,胸中煩悶,寢食難安竟一下病倒在床。齊預之見了著急,可一連請了好幾個大夫,都說看不出巧巧有甚病,均歎醫術尚淺而退。


    終於,一日天氣開晴,丫鬟在院裏叫嚷著:“小姐!小姐!外麵有一姓沈的說要找你!”


    臥病在床的巧巧竟然一下從床上挺起,穿衣打扮後跑到了後麵。她見到同樣消瘦的沈歌先是一愣,後兩人情不自禁地抱在一起。


    沈歌紅著眼睛為巧巧擦拭淚花道:“巧巧,我好想你!”


    “我也是!”巧巧笑道,兩人不再顧及什麽,相互訴情。


    沈歌道:“我今回去就稟明父親,明天就派人來說媒!”


    巧巧心中高興,口裏凝噎,隻是連道三個好。


    果然,第二天,沈家便派了兩個媒人來找齊預之說情,齊預之一聽是沈家,喜出望外,連忙請入。可聽完兩個媒人的話他卻默不作聲轉入屏後與其妻子商量。


    他皺著眉頭道:“雖說沈院外家裏也算是我們鎮上的大戶,可給的是沈家二公子說親。”


    妻道:“那豈不好極,門當戶對,有能給巧巧嫁個如意郎君!”


    齊預之道:“你好糊塗,他二公子雖胸有點墨,卻仍是庶出,難挑大梁,將來家業必定是他沈家大公子的。我獨一女怎可屈嫁!”


    妻道:“可是。”


    齊預之打斷道:“莫要可是,吾意已決。”說著出去,對兩位媒人道:“我素問沈家大公子為人勤懇,胸有才幹,若是能與沈家大公子結親,必然兩家皆大歡喜!”


    那兩媒人道:“齊夫子稍等,我等這就去告與主家。”說著急急回去。


    幾人對話早已被偷偷來聽的巧巧盡數悉知,巧巧心中忐忑,不知如何是好。


    不一會兒,那兩媒人就又喜笑顏開地進來,連連賀到:“恭喜齊夫子,賀喜齊夫子,沈院外同意了說是定要與您結成親家,沈家的大公子也高興的很。”


    “哦?是嘛!”齊預之聽了笑得春光滿麵。


    而屏後的巧巧聽見其言語,猶如晴天霹靂打下,眼前發黑,胸中似有千斤重石墜壓,她渾渾噩噩地回了房,不知該如何是好。


    同樣聞之噩耗的沈歌也是如鯁在喉,如針鑽心,素來文雅的他當即在沈府大鬧了一場,後沈員外令人將之被關入房中不得外出。


    事已如此,沈歌無他法,竟生出了私奔的念頭,可屋頭外的下人嚴防死守,不得出。


    他將他平日養在籠中的鴿子拿了出來,又寫約書一封綁於鴿子腿上,含淚對著那鴿子道:“鴿兒!鴿兒!平日我帶你不薄,今天我有難,隻能搏一搏,借你雙翼一振,將我的話傳給巧巧了。”隨後將鴿子放飛而去。


    那鴿子哪裏識路,卻有如神助,直直地飛到了齊家所在。


    巧巧在痛心疾首,在屋中痛哭流涕,聽得窗上有東西敲打,開窗一看竟是一鴿子,她見鴿子腳上綁著書信便去下看,信上書:三更後初遇之處相見,後同命天涯。巧巧立刻會意,連忙收拾細軟。


    等到三更時巧巧又翻開信來仔細就讀一番後,匆匆將之放於香爐焚燒,推門而出。豈料門一開,冷風鑽進,竟將爐內火焰吹息。


    沈歌已從窗戶翻出,趁夜掏出。


    兩人相見於初見之處,深情相擁。


    巧巧高興地一抱:“沈郎終於見到你了。”


    沈歌道:“巧巧,咱們快走吧!”


    巧巧一點頭,兩人剛要相攜而逃,隻聽得身後十幾人帶著火把追了上來。原來是家丁見到巧巧房門打開,又見地上未燒盡的信後連忙稟報齊預之。齊預之叫了自己家丁會同沈家家丁一同趕來。


    “不好!快跑!”沈歌拉著巧巧飛足而奔。正當家丁就要趕上時,隻聽後麵一聲馬兒嘶鳴,一輛馬車疾馳而過,車上一人朝著沈歌和巧巧手一伸,急道:“快快上車。”


    兩人看時,見車上那人正是當日趕車老翁,連忙跳上馬車。老翁手裏加緊鞭子,口中直道駕駕,一溜煙地遠去了。


    老翁趕著馬車連行半夜後將沈歌與巧巧放到了一個村子,去了。沈歌與巧巧找了村中的一間廢棄屋子,略略修葺後就住了進去。


    可兩人都是富貴人家子女,從來都是衣來伸手,哪裏會幹什麽農活。好在村民善良見兩人郎才女貌甚為般配,有意幫助。且沈歌精於筆墨,替村民編寫書信,倒勉強能過活。


    入冬一日,巧巧緣溪洗衣,不想踩到青石台一下落入溪中。幸而,路過樵夫連忙將她救起送回。身子柔弱的巧巧因此病了一場,臥床不起。沈歌不得不隔數日去鄰近鎮上為她抓藥治病。


    一日,沈歌一如往常去鎮上抓藥,卻不想荷包被人偷去。就在他無錢買藥,想要返回時,uu看書 wwuanshu 見一門店前圍了一夥人,裏三層外三層,甚是熱鬧。


    原來是新店開張,老板想在店門口掛一副對聯,隻可惜有了上聯沒下聯,便放話對出下聯者可得二兩銀子,沈歌一聽便要去試。隻見上聯寫著:入店聞香即忘返,半世難求花上錦。沈歌對道:出門回味又思來,一生喜約酒中仙。眾人皆讚妙載,主人家喜,給了賞錢。


    沈歌用賞錢買了藥,喜歸。卻在路途中遭遇一隊人馬,為首將要拉沈歌入伍。


    沈歌央求道:“此藥乃救妻之急,忘將軍成全!”


    將軍怒道:“爾等家事哪堪比國家大事!你妻要緊,我兵又如何!”說罷強征沈歌為丁。


    隻可憐巧巧臥病在榻,見沈歌遲遲未歸,連呼了三聲沈郎,就此殞命。巧巧死後肉身化作一個信鴿飛走,她漫無目的卻又風雨無阻地找尋,誓要找到夫君。


    當她途徑一處山坳時見得數千裹屍,不少已經化為白骨,她一具具翻找,竟真找到一具屍骨,鎧甲上掛著她當年贈與沈郎的鴛鴦繡帕,不正是沈歌的屍骨。她哀鳴數聲,不停地銜拾地上石子堆與沈歌屍骨之上,直至嘴角流血,嘴喙破碎方將沈郎薄葬。隨後她又哀鳴數聲,卒於墳前。


    提線人詞唱道:


    巧女偷趣打春節,沈郎相救真情切。


    巧女寄情油紙傘,沈郎羞言天相攬。


    巧女相思入繡帕,沈郎堅定提娶嫁。


    巧女難違父私欲,沈郎攜逃解思慮。


    巧女命斷藥不繼,沈郎從軍情難遞。


    巧女作雀尋夫追,沈郎與妻同魂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靈珠奇幻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土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土年並收藏靈珠奇幻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