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佐夫的艦隊組成了一個巨大的球體,在球體的內部,大量的小型艦船編成小組,對自己的電弧武器進行充能。
當艦隊外圍有蟲群接近時,這些小型艦船就會將自己的電弧向艦隊中央的威爾士號泰坦發射。
威爾士號泰坦的護盾係統有些與眾不同,它的護盾係統能夠吸收並短暫存儲那些小型電弧,將數道小型電弧在護盾場內合並之後,轉移到威爾士號上麵的主電弧武器組中。
主電弧武器組將電弧射向艦隊最外圍的戰列艦上麵,給戰列艦的電弧武器組快速充能。
由於戰列艦的電弧武器組能量來源是艦隊中央的小型艦船,並不需要戰列艦自己充能和蓄能,隻要武器組件撐得住,幾乎可以沒有間隔的瘋狂釋放。
電弧武器打不動索林蟲群的主要原因,是索林蟲群適應了電弧武器的攻擊原理,用吸收反轉電荷的方式削弱電弧武器的威力,要電弧武器用越來越大的功率才能達成相同的攻擊效果。
更大功率就要更長的蓄能時間,攻擊間隔也就越長,對付蟲海戰術的時候,主動拉長攻擊間隔隻是自尋死路。
而現在亞佐夫艦隊的聚能電弧場,似乎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艦隊中小型艦船的電弧武器功率並不高,打蟲群也費力,聚能電弧場能夠將小型艦的電弧聚在一起,由艦隊旗艦負責調配,供給給戰列艦使用。
聚沙成塔,聚雨成河,隻要數量夠,小型艦的電弧聚在一起的威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伊佩菲爾看著這些聚能電弧的效果,感覺比北聯戰艦上的同等級電弧武器猛多了。
利用整支艦隊武器統一的優勢,讓武器統一變成艦隊整體的攻擊統一,相當於把一支艦隊凝聚成了一艘完整的飛船,這可能比主宰還要強大。
地聯在電弧武器道路上探索的深度,確實不容忽視了,但伊佩菲爾看著這個艦隊整體調配的思路,怎麽越來越眼熟。
記憶在伊佩菲爾心中不斷湧出,伊佩菲爾終於知道這個聚能電弧場為啥那麽眼熟了,因為人類聯邦時期就用過這種艦隊組合式攻擊防禦思路了。
當初人類聯邦在跟西部星域戰爭的時候,為了能盡快的打擊西部星域的主力艦隊,伊佩菲爾和當時的人聯參謀部決定製定一場西部星域主力艦隊殲滅戰。
現代太空戰爭打殲滅戰是異常艱難的,因為艦船引擎都有緊急超空間航行功能,當戰鬥發生不利的時候,整支艦隊可以不小的代價強行超空間航行離開,雖然會損失慘重,但不至於被全殲。
幹擾緊急超空間航行有很多方式,但這些方式無一例外的都需要泰坦級乃至主宰級的艦體作為搭載方式,當時的人類聯邦將造船工業全部用在了優化戰列艦的建造上,對更大型號的主力戰艦探索很少。
泰坦和主宰短時間內出不來,又急需對西部星域的主力艦隊形成有效打擊,人類聯邦的科學家們就想出來了一個應急辦法。
那就是用上千艘戰列艦帶著分散成上千個單元的緊急超空間航行幹擾係統占據戰場周邊,強行對戰場進行超空間航行幹擾覆蓋。
這個方法很簡單,也很暴力,但確實十分有效,在那一場戰鬥中,西部星域的主力艦隊並不知道最外麵的一千多艘人聯戰列艦是幹什麽的,讓人聯戰列艦輕鬆的占領了戰場的各個關鍵節點,對戰場整體完成了幹擾覆蓋。
西部星域的主力艦隊逃也逃不掉,打又打不過,最終被人類聯邦艦隊全殲,讓西部星域被迫對自己的領土執行焦土政策,強行拖延人類聯邦進攻的步伐。
隨著後麵人類聯邦的泰坦出世,這種效率低下的多戰艦組合係統就被拋棄到一邊了,直到人聯戰敗,被徹底埋葬在了人類聯邦的科技庫和科學家腦海中了。
看來當初研究這套係統的人聯科學家,在被地聯吸收後仍舊在發光發熱,為地聯的武器科技進步發揮了彌足重要的作用啊。
亞佐夫艦隊使用的這套聚能電弧場,很明顯比當初的那套係統有長足的進步,當初那些搭載幹擾單元的戰列艦火力都是被削弱一部分的,需要其他艦船去保護他們。
而這套係統中,有泰坦作為調配中樞後,效率高了太多了,對外圍戰列艦的配置影響幾乎微乎其微,甚至還能極大的加強他們的火力。
這艘威爾士泰坦上部分裝備的技術細節也很有趣,就比如那個可以吸收轉換電弧的外圍護盾,很有可能就是從當初人類聯邦的柔性護盾改造升級過來的。
地聯的武器科技在這短短幾年內,就已經在逐步吸收和利用人類聯邦科技體係的精華部分了,真不愧都是人類麽,合並提升是真的快啊。
不過人類聯邦的科技體係中也有一些糟粕存在,就比如當初研究維度科技的那幫科學家,在長期待在維度領域那光怪陸離的世界中,對他們的精神產生了不小的衝擊,以太相位引擎那樣瘋狂的巨構建築就是他們設計出來的。
伊佩菲爾在和他們有限的見麵時間中,都能感覺到他們精神的不正常,要不是那些維度科學家在人類聯邦中的地位普遍偏高,伊佩菲爾也隻能聽從他們的命令。
希望地聯的科技體係,在吸收維度科技的時候,不要受到這些瘋子科學家影響太多吧。
就在伊佩菲爾觀察著亞佐夫艦隊展現出來的技術細節的時候,亞佐夫艦隊正在跟蟲群打的火熱。
最外圍有十多隻蟲母正在不斷的生產戰鬥蟲群,組成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向艦隊這邊撲來。
每一波戰鬥蟲群隻有十萬隻左右,但這十萬隻戰鬥蟲群,每一隻身上都鋪滿了厚重紅色的水晶鱗片,這些鱗片有著跟水晶裝甲一樣的特性,能夠吸收無害化負物質。
最開始戰列艦釋放的電弧網,能一下秒殺二十多萬隻普通護衛蟲群,但是在麵對這些水晶重甲戰鬥蟲群的時候,幾乎無法對它們造成有效傷害,當電弧掃過它們的身軀的時候,隻會有一層晶粉從它們的身上脫落,而它們本體無傷。
亞佐夫艦隊立刻更改了武器攻擊策略,從範圍式的電弧網變成單體電弧束,一道道黑色閃電從戰列艦的電弧發射器中激發了出來。
電弧的顏色會隨著功率的提升不斷變深,普通電弧是藍色的,泰坦級電弧是紫色的,而這種黑色電弧,幾乎隻在主宰級的中軸武器上出現。
戰列艦都能在聚能電弧場的加持下射出黑色電弧,可見聚能電弧場對艦隊單艦作戰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看出來蟲群對電弧武器抗性的變態提升。
黑色電弧束就算隻是對單,在麵對這些水晶重甲蟲群的時候仍舊要拚盡全力,它們也隻能擊穿重甲蟲群的一部分裝甲,將一部分軀體湮滅分解,雖然確實殺死了蟲子,但跟之前湮滅蟲子之後還有餘力攻擊其他蟲子完全不同了。
蟲群大幅提升抗性之後,電弧武器的對群特性已經基本沒用了。
轉換為對單模式之後,戰列艦的攔截效率直線下降,十萬隻戰鬥蟲群也很難在接近艦隊之前攔下來,有大約三萬隻戰鬥蟲群突破進了艦隊絕對防衛圈,也就是一光秒之內。
這些戰鬥蟲群並沒有繼續接近艦隊,而是從自己身上射出一塊塊紅色水晶,這些水晶有著70%光速的極高速度,徑直向艦隊最外圍的戰列艦奔去。
這些渾身水晶鱗片的重甲蟲群是肯定無法像正常的近戰蟲群那樣直接貼上艦體攻擊的,這些射出來的紅色水晶,就是蟲群新的攻擊方式。
呆在艦隊最外圍的戰列艦立刻開始機動,躲避這些來襲的紅色水晶,不過隻有一秒多鍾時間的反應速度,很明顯是來不及躲的。
紅色水晶命中了最外圍的戰列,在命中的時候,尖銳的紅色水晶擊穿了最外層的鋼鐵裝甲,接觸到艦體內部的紅水晶裝甲夾層的時候,由於雙方硬度相等,而尖銳紅水晶有更強的穿透性,於是紅水晶用物理的方式硬生生的穿進了水晶裝甲夾層裏麵。
好在地聯的戰列艦裝甲夾層夠厚,沒有直接被擊穿,但也在完美無缺的水晶裝甲夾層上砸出了裂紋。
紅水晶自己也出現了裂紋,不過在紅水晶的裂紋當中,逐漸泄露出了一些綠色的,既像是液體又像是氣體一樣的東西。
這些東西接觸到紅水晶裝甲,暗淡的紅水晶會快速的變亮,然後破碎成晶粉,光是破碎的紅水晶足以說明這玩意的危險性了。
“發現新型紅水晶天災導彈!有24艘戰列艦被攻擊到了!”亞佐夫的副官立刻報告道。
“命令被天災導彈攻擊到的戰艦船員快速棄艦,其餘戰艦收緊陣型,啟用聚能電弧場第二類陣型。”亞佐夫下達了指令。
在亞佐夫的命令下,整支艦隊的艦船都開始向威爾士號泰坦靠近,艦隊也不光是撤退,也派出了數十艘驅逐艦,前往那些被天災導彈攻擊到的戰列艦附近,回收船員。
那些戰列艦從被攻擊到的部位開始,艦體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崩解,很快就被崩解成了一團碎渣,這就是天災導彈的威力。
在那群重甲蟲群周邊,沒被攻擊到的戰列艦,邊掩護射擊邊向威爾士號泰坦撤退,聚集到威爾士號泰坦周邊的艦船也沒閑著,他們的電弧武器全部啟動了。
大量的電弧射向威爾士號泰坦,被威爾士號泰坦的特殊護盾吸收轉化,在它身邊聚集成了一麵由電弧形成的巨大護盾。
聚集起這麽多的電弧,威爾士號泰坦也沒好過到那裏去,指揮艦橋已經關閉了常規照明,隻保留緊急照明,這是全艦大量能量調配到護盾係統上麵的表現。
正當伊佩菲爾疑惑為什麽要把電弧聚集到威爾士號周邊形成護盾的時候,重甲蟲群又向艦隊發射了一批水晶天災導彈。
這批天災導彈剛飛近艦隊,威爾士號的電弧護盾就延伸出來了數條黑色電弧,準確的命中了這批天災導彈,這些天災導彈的水晶外殼被黑色電弧直接劈碎,露出了裏麵綠色的濃霧。
這些濃霧,就像是有生命一般的在太空中躍動,即便是沒有了外層的紅水晶裝甲,它們依舊行動自如,保持原本的速度向艦隊襲來。
艦隊周邊的戰列艦立刻向天災導彈的位置發射了電弧網,就算是被密集的電弧網掃過,這些綠色濃霧也隻是稍微變淡了一點而已。
在數條戰列艦的持續電弧網掃射下,這些綠色濃霧才被一點點的清除幹淨。
“那些綠色的東西......就是天災導彈?”伊佩菲爾問道。
“沒錯,不過它們本質上是一些體型極小的蟲子,極難攔截,一旦被它們沾染上裝甲,它們就會像病菌一樣利用裝甲來快速繁殖,侵蝕裝甲,一旦沾染上基本這艘船就沒救了。
這基本上算是索林蟲群最頭疼的武器了。”亞佐夫回答道。
“這確實夠麻煩的......電弧想要攔截這些東西都麻煩,要是沒有該怎麽辦呢......”伊佩菲爾思索道。
亞佐夫並沒有回答伊佩菲爾的問題,繼續指揮起他的艦隊了。
“副官!中軸武器準備好了沒有?”亞佐夫問道。
“準備是準備好了,但蟲母離我們太遠了,要攻擊到它們需要的功率太高了,遠超威爾士號中軸武器的標定功率,恐怕中軸武器會撐不住......”副官猶豫的說道。
“看看星圖!又有十萬隻重甲蟲群過來了,要是再不解決他們,被解決的就會是我們了!功率的事情不管他,相信地聯製造,肯定能撐住的!”亞佐夫說道。
“明白,指揮官。”亞佐夫的副官說道:“中軸武器,過載啟動!”
威爾士號周邊的電弧護盾,在一瞬間被全部操控著灌注至中軸武器部位,原本就蓄滿能量的泰坦級中軸武器,又強行加注了更多的能量。
“中軸武器過載率1453%!快到極限了!目標鎖定完成,發射!”副官說道。
威爾士號泰坦的正前方,一個巨大的黑色球體快速的膨脹,膨脹到比威爾士號的橫軸軸還要大的程度。
在黑色球體延伸出閃電的一瞬間,威爾士號泰坦的能量線路因過載而進入了保護性斷電措施,整艘艦船一瞬間停止了運作。
因為威爾士的觀測係統也連帶著一起歇逼了,伊佩菲爾並沒有看到這麽大功率的泰坦級武器攻擊過程,不過從功率計算來看,恐怕已經有主宰級中軸武器的一半總功率了。
等待威爾士號的能量線路重新開始運作之後,外圍的蟲群已經徹底消失了,被電弧轟的渣都不剩。
威爾士號泰坦內部的各種故障警報也是接連不斷,看來這艘艦船在短時間內也沒有繼續作戰能力了。
亞佐夫艦隊有八千艘戰艦,但對付十幾隻蟲母組成的編隊都這麽吃力,要是再麵對上萬隻蟲母,那確實沒有什麽獲勝的希望,現在這樣相對保守的打法確實是正確的。
當艦隊外圍有蟲群接近時,這些小型艦船就會將自己的電弧向艦隊中央的威爾士號泰坦發射。
威爾士號泰坦的護盾係統有些與眾不同,它的護盾係統能夠吸收並短暫存儲那些小型電弧,將數道小型電弧在護盾場內合並之後,轉移到威爾士號上麵的主電弧武器組中。
主電弧武器組將電弧射向艦隊最外圍的戰列艦上麵,給戰列艦的電弧武器組快速充能。
由於戰列艦的電弧武器組能量來源是艦隊中央的小型艦船,並不需要戰列艦自己充能和蓄能,隻要武器組件撐得住,幾乎可以沒有間隔的瘋狂釋放。
電弧武器打不動索林蟲群的主要原因,是索林蟲群適應了電弧武器的攻擊原理,用吸收反轉電荷的方式削弱電弧武器的威力,要電弧武器用越來越大的功率才能達成相同的攻擊效果。
更大功率就要更長的蓄能時間,攻擊間隔也就越長,對付蟲海戰術的時候,主動拉長攻擊間隔隻是自尋死路。
而現在亞佐夫艦隊的聚能電弧場,似乎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艦隊中小型艦船的電弧武器功率並不高,打蟲群也費力,聚能電弧場能夠將小型艦的電弧聚在一起,由艦隊旗艦負責調配,供給給戰列艦使用。
聚沙成塔,聚雨成河,隻要數量夠,小型艦的電弧聚在一起的威力也是不容忽視的,伊佩菲爾看著這些聚能電弧的效果,感覺比北聯戰艦上的同等級電弧武器猛多了。
利用整支艦隊武器統一的優勢,讓武器統一變成艦隊整體的攻擊統一,相當於把一支艦隊凝聚成了一艘完整的飛船,這可能比主宰還要強大。
地聯在電弧武器道路上探索的深度,確實不容忽視了,但伊佩菲爾看著這個艦隊整體調配的思路,怎麽越來越眼熟。
記憶在伊佩菲爾心中不斷湧出,伊佩菲爾終於知道這個聚能電弧場為啥那麽眼熟了,因為人類聯邦時期就用過這種艦隊組合式攻擊防禦思路了。
當初人類聯邦在跟西部星域戰爭的時候,為了能盡快的打擊西部星域的主力艦隊,伊佩菲爾和當時的人聯參謀部決定製定一場西部星域主力艦隊殲滅戰。
現代太空戰爭打殲滅戰是異常艱難的,因為艦船引擎都有緊急超空間航行功能,當戰鬥發生不利的時候,整支艦隊可以不小的代價強行超空間航行離開,雖然會損失慘重,但不至於被全殲。
幹擾緊急超空間航行有很多方式,但這些方式無一例外的都需要泰坦級乃至主宰級的艦體作為搭載方式,當時的人類聯邦將造船工業全部用在了優化戰列艦的建造上,對更大型號的主力戰艦探索很少。
泰坦和主宰短時間內出不來,又急需對西部星域的主力艦隊形成有效打擊,人類聯邦的科學家們就想出來了一個應急辦法。
那就是用上千艘戰列艦帶著分散成上千個單元的緊急超空間航行幹擾係統占據戰場周邊,強行對戰場進行超空間航行幹擾覆蓋。
這個方法很簡單,也很暴力,但確實十分有效,在那一場戰鬥中,西部星域的主力艦隊並不知道最外麵的一千多艘人聯戰列艦是幹什麽的,讓人聯戰列艦輕鬆的占領了戰場的各個關鍵節點,對戰場整體完成了幹擾覆蓋。
西部星域的主力艦隊逃也逃不掉,打又打不過,最終被人類聯邦艦隊全殲,讓西部星域被迫對自己的領土執行焦土政策,強行拖延人類聯邦進攻的步伐。
隨著後麵人類聯邦的泰坦出世,這種效率低下的多戰艦組合係統就被拋棄到一邊了,直到人聯戰敗,被徹底埋葬在了人類聯邦的科技庫和科學家腦海中了。
看來當初研究這套係統的人聯科學家,在被地聯吸收後仍舊在發光發熱,為地聯的武器科技進步發揮了彌足重要的作用啊。
亞佐夫艦隊使用的這套聚能電弧場,很明顯比當初的那套係統有長足的進步,當初那些搭載幹擾單元的戰列艦火力都是被削弱一部分的,需要其他艦船去保護他們。
而這套係統中,有泰坦作為調配中樞後,效率高了太多了,對外圍戰列艦的配置影響幾乎微乎其微,甚至還能極大的加強他們的火力。
這艘威爾士泰坦上部分裝備的技術細節也很有趣,就比如那個可以吸收轉換電弧的外圍護盾,很有可能就是從當初人類聯邦的柔性護盾改造升級過來的。
地聯的武器科技在這短短幾年內,就已經在逐步吸收和利用人類聯邦科技體係的精華部分了,真不愧都是人類麽,合並提升是真的快啊。
不過人類聯邦的科技體係中也有一些糟粕存在,就比如當初研究維度科技的那幫科學家,在長期待在維度領域那光怪陸離的世界中,對他們的精神產生了不小的衝擊,以太相位引擎那樣瘋狂的巨構建築就是他們設計出來的。
伊佩菲爾在和他們有限的見麵時間中,都能感覺到他們精神的不正常,要不是那些維度科學家在人類聯邦中的地位普遍偏高,伊佩菲爾也隻能聽從他們的命令。
希望地聯的科技體係,在吸收維度科技的時候,不要受到這些瘋子科學家影響太多吧。
就在伊佩菲爾觀察著亞佐夫艦隊展現出來的技術細節的時候,亞佐夫艦隊正在跟蟲群打的火熱。
最外圍有十多隻蟲母正在不斷的生產戰鬥蟲群,組成一波又一波的攻勢,向艦隊這邊撲來。
每一波戰鬥蟲群隻有十萬隻左右,但這十萬隻戰鬥蟲群,每一隻身上都鋪滿了厚重紅色的水晶鱗片,這些鱗片有著跟水晶裝甲一樣的特性,能夠吸收無害化負物質。
最開始戰列艦釋放的電弧網,能一下秒殺二十多萬隻普通護衛蟲群,但是在麵對這些水晶重甲戰鬥蟲群的時候,幾乎無法對它們造成有效傷害,當電弧掃過它們的身軀的時候,隻會有一層晶粉從它們的身上脫落,而它們本體無傷。
亞佐夫艦隊立刻更改了武器攻擊策略,從範圍式的電弧網變成單體電弧束,一道道黑色閃電從戰列艦的電弧發射器中激發了出來。
電弧的顏色會隨著功率的提升不斷變深,普通電弧是藍色的,泰坦級電弧是紫色的,而這種黑色電弧,幾乎隻在主宰級的中軸武器上出現。
戰列艦都能在聚能電弧場的加持下射出黑色電弧,可見聚能電弧場對艦隊單艦作戰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看出來蟲群對電弧武器抗性的變態提升。
黑色電弧束就算隻是對單,在麵對這些水晶重甲蟲群的時候仍舊要拚盡全力,它們也隻能擊穿重甲蟲群的一部分裝甲,將一部分軀體湮滅分解,雖然確實殺死了蟲子,但跟之前湮滅蟲子之後還有餘力攻擊其他蟲子完全不同了。
蟲群大幅提升抗性之後,電弧武器的對群特性已經基本沒用了。
轉換為對單模式之後,戰列艦的攔截效率直線下降,十萬隻戰鬥蟲群也很難在接近艦隊之前攔下來,有大約三萬隻戰鬥蟲群突破進了艦隊絕對防衛圈,也就是一光秒之內。
這些戰鬥蟲群並沒有繼續接近艦隊,而是從自己身上射出一塊塊紅色水晶,這些水晶有著70%光速的極高速度,徑直向艦隊最外圍的戰列艦奔去。
這些渾身水晶鱗片的重甲蟲群是肯定無法像正常的近戰蟲群那樣直接貼上艦體攻擊的,這些射出來的紅色水晶,就是蟲群新的攻擊方式。
呆在艦隊最外圍的戰列艦立刻開始機動,躲避這些來襲的紅色水晶,不過隻有一秒多鍾時間的反應速度,很明顯是來不及躲的。
紅色水晶命中了最外圍的戰列,在命中的時候,尖銳的紅色水晶擊穿了最外層的鋼鐵裝甲,接觸到艦體內部的紅水晶裝甲夾層的時候,由於雙方硬度相等,而尖銳紅水晶有更強的穿透性,於是紅水晶用物理的方式硬生生的穿進了水晶裝甲夾層裏麵。
好在地聯的戰列艦裝甲夾層夠厚,沒有直接被擊穿,但也在完美無缺的水晶裝甲夾層上砸出了裂紋。
紅水晶自己也出現了裂紋,不過在紅水晶的裂紋當中,逐漸泄露出了一些綠色的,既像是液體又像是氣體一樣的東西。
這些東西接觸到紅水晶裝甲,暗淡的紅水晶會快速的變亮,然後破碎成晶粉,光是破碎的紅水晶足以說明這玩意的危險性了。
“發現新型紅水晶天災導彈!有24艘戰列艦被攻擊到了!”亞佐夫的副官立刻報告道。
“命令被天災導彈攻擊到的戰艦船員快速棄艦,其餘戰艦收緊陣型,啟用聚能電弧場第二類陣型。”亞佐夫下達了指令。
在亞佐夫的命令下,整支艦隊的艦船都開始向威爾士號泰坦靠近,艦隊也不光是撤退,也派出了數十艘驅逐艦,前往那些被天災導彈攻擊到的戰列艦附近,回收船員。
那些戰列艦從被攻擊到的部位開始,艦體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快速崩解,很快就被崩解成了一團碎渣,這就是天災導彈的威力。
在那群重甲蟲群周邊,沒被攻擊到的戰列艦,邊掩護射擊邊向威爾士號泰坦撤退,聚集到威爾士號泰坦周邊的艦船也沒閑著,他們的電弧武器全部啟動了。
大量的電弧射向威爾士號泰坦,被威爾士號泰坦的特殊護盾吸收轉化,在它身邊聚集成了一麵由電弧形成的巨大護盾。
聚集起這麽多的電弧,威爾士號泰坦也沒好過到那裏去,指揮艦橋已經關閉了常規照明,隻保留緊急照明,這是全艦大量能量調配到護盾係統上麵的表現。
正當伊佩菲爾疑惑為什麽要把電弧聚集到威爾士號周邊形成護盾的時候,重甲蟲群又向艦隊發射了一批水晶天災導彈。
這批天災導彈剛飛近艦隊,威爾士號的電弧護盾就延伸出來了數條黑色電弧,準確的命中了這批天災導彈,這些天災導彈的水晶外殼被黑色電弧直接劈碎,露出了裏麵綠色的濃霧。
這些濃霧,就像是有生命一般的在太空中躍動,即便是沒有了外層的紅水晶裝甲,它們依舊行動自如,保持原本的速度向艦隊襲來。
艦隊周邊的戰列艦立刻向天災導彈的位置發射了電弧網,就算是被密集的電弧網掃過,這些綠色濃霧也隻是稍微變淡了一點而已。
在數條戰列艦的持續電弧網掃射下,這些綠色濃霧才被一點點的清除幹淨。
“那些綠色的東西......就是天災導彈?”伊佩菲爾問道。
“沒錯,不過它們本質上是一些體型極小的蟲子,極難攔截,一旦被它們沾染上裝甲,它們就會像病菌一樣利用裝甲來快速繁殖,侵蝕裝甲,一旦沾染上基本這艘船就沒救了。
這基本上算是索林蟲群最頭疼的武器了。”亞佐夫回答道。
“這確實夠麻煩的......電弧想要攔截這些東西都麻煩,要是沒有該怎麽辦呢......”伊佩菲爾思索道。
亞佐夫並沒有回答伊佩菲爾的問題,繼續指揮起他的艦隊了。
“副官!中軸武器準備好了沒有?”亞佐夫問道。
“準備是準備好了,但蟲母離我們太遠了,要攻擊到它們需要的功率太高了,遠超威爾士號中軸武器的標定功率,恐怕中軸武器會撐不住......”副官猶豫的說道。
“看看星圖!又有十萬隻重甲蟲群過來了,要是再不解決他們,被解決的就會是我們了!功率的事情不管他,相信地聯製造,肯定能撐住的!”亞佐夫說道。
“明白,指揮官。”亞佐夫的副官說道:“中軸武器,過載啟動!”
威爾士號周邊的電弧護盾,在一瞬間被全部操控著灌注至中軸武器部位,原本就蓄滿能量的泰坦級中軸武器,又強行加注了更多的能量。
“中軸武器過載率1453%!快到極限了!目標鎖定完成,發射!”副官說道。
威爾士號泰坦的正前方,一個巨大的黑色球體快速的膨脹,膨脹到比威爾士號的橫軸軸還要大的程度。
在黑色球體延伸出閃電的一瞬間,威爾士號泰坦的能量線路因過載而進入了保護性斷電措施,整艘艦船一瞬間停止了運作。
因為威爾士的觀測係統也連帶著一起歇逼了,伊佩菲爾並沒有看到這麽大功率的泰坦級武器攻擊過程,不過從功率計算來看,恐怕已經有主宰級中軸武器的一半總功率了。
等待威爾士號的能量線路重新開始運作之後,外圍的蟲群已經徹底消失了,被電弧轟的渣都不剩。
威爾士號泰坦內部的各種故障警報也是接連不斷,看來這艘艦船在短時間內也沒有繼續作戰能力了。
亞佐夫艦隊有八千艘戰艦,但對付十幾隻蟲母組成的編隊都這麽吃力,要是再麵對上萬隻蟲母,那確實沒有什麽獲勝的希望,現在這樣相對保守的打法確實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