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故事的開始
穿越賈璉之慢節奏生活 作者:江陵野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十一橋附近的小山上打了幾天獵,三月十九這一天的清晨,不同於過去幾日的小打小鬧,
今日莊子外邊聚集了上千人馬,除了幾日前從京城來的,其餘全是周圍十幾個莊子的部曲,兩日前他們得到璉二爺的令,全部集結到十一橋,走一趟北邊。
昨日得了消息今天有遠行的馮紫英等人清晨起來,帶著護衛馬匹來到莊外,看到莊子外的人馬都愣住了。上千的騎兵呀,雖然沒有備甲,可弓槍具備,站地上平視過去也是黑壓壓的一片,更不用說他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整理行裝,安靜地不見一聲雁兒。
一二目光掃過他們這邊,馮紫英隻覺心裏淤堵,悶得很,抓著韁繩的手都勒痛了,他來這之前,沒聽說春秋社入社有這種行動呀,賈璉瘋了嗎,要知道這裏是宣化北,距離京城不過三百餘裏,他弄這麽多騎兵幹什麽?
今年預備入社的人現在都變得緊張了,家丁護衛們都握緊了刀,這場麵是他們從未預料過的。
馮紫英在這一刻有了退出的衝動,四處張望,看賈璉那些人在哪,發現了韓奇、蕭愈、柳鳶這些老人,不過他們站在對麵,正聚在一起談些什麽,賈璉沒了蹤影,倒是看到了他弟弟賈琮。
有些慌了的馮紫英沒發現他們一夥人中少了些什麽。
.........
白崇寓方出門,就有個人等著他了,說是有人請,他心下還以為正事終於來了。
等到人把他領進屋子,出乎他意料的是,坐著的不是賈璉,而是謝鱗。
謝鱗坐在上首,喝著茶,見他進來,指了指左手的椅子。
“你認識我嗎?”
“您說笑了,定城侯府的謝二爺,哪有不認識的理。”坐下的白崇寓發現沒有茶,聽了這話揚起往日的笑臉。
“很好,看見沒茶,沒生氣,藏的很好,是個合格的商人。”這話讓白崇寓臉色一僵,笑也收不回去,“也不好,叫我謝二爺不太好,這裏的老二很多,你還沒資格叫。”
在江南商場從小混起的白崇寓看著這位的樣子,和甄家那些人的樣子還真像,忍,一句話又不掉二兩肉,“您今天來找我到底想說什麽。”
“首先,你說錯了,找你的是璉二,不過他現在有點事,恐怕來不了,由我代.....我們來和你談談。”謝鱗放下茶杯看著他,話中間有些許停頓,“璉二跟我講,你是來京城走門子做官失敗了,被甄家推給璉二他叔叔,又被推給璉二的?”
“是。”
“過來這麽久了,想明白為啥失敗不?”
“甄家不讓。”
“時機不對,商人買官求個符不是一兩日了,江南的甄家、薛家、何家,山西的張家、齊家,湖廣的.....,說多了,這些都是做了皇商買賣有個官身的。
捐點錢而已,對你們而言,九牛一毛。
但現在不同了,我問你現在對朝廷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麽?”謝鱗說話間輕鬆的很。
“內閣首輔謝臏下台?”試探性的一句。
“下台換個首輔是為了什麽?”賈璉告訴過謝鱗,白家是個給甄家打苦工的,雖然是江南豪商,但吃的是官家飯,做的紡織生意,光是金陵織造局每年給他們家下的訂單就夠吃撐他們了。
而且這個生意是甄家做主分配給白家的,大頭都是甄家吃了。
白崇寓換首輔的結論無非是他年前見太學生們上書,再加上會館裏一些議論總結出來的,這也是民間的共識了。
謝鱗問這個問題,他知道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但他所處的環境能為他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他隻能回想起和這些有關的消息,試圖拚湊出一個答案,以期望他的回答能為白家提供一個敲門磚,他父親追求了多年的機會就在眼前,這是他模糊的直覺。
謝臏是江南出身,是上皇在位時的老人,如今謝臏下台,能坐上首輔位置沒幾個,樞密使石秉昆不行,漕運總督俞鶴倫不行,刑部尚書胡之問曾經依附過忠獻親王,禮部尚書劉學義性子太柔和比謝臏還不如,吏部尚書老天官夏崇年紀太大了些。
謝臏下台是因為士人們要求改革,施行新政,謝臏首鼠兩端,五年過去了新政始終不能推行。內閣大學士中不論是誰上台都要推行新政,可新政必須要有個在士人中有威望、有陛下支持、性格強硬、政務熟練的人來做,現在內閣的幾人都是不行的。
六部九卿中還未入閣的,工部尚書李軻?不,此人是個做實事的,朝野共識,還有.........等等,有個可以,李嵇,他之前就是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去職的原因也是因為和謝臏在新政施行上有所不和。
對了,對了,如果陛下要選個新首輔一定選李嵇,他可是潛邸時的僚屬。
但是換了李嵇做首輔要做什麽?
想到這,白崇寓已經無法再推下去了,過去十幾年白家隻需要跟甄家和織造局的官員們打交道,錢不用多費力就能賺到,在小圈子固步自封。
意識到障礙的白崇寓想到了另一個與這個相關的。
是了,時機不對,謝臏和甄家在嘉祥年間就交往過密,如今下台在即,決不願再和甄家保持密切的關係,在這事上幫忙。甄家也意識到首輔謝臏的路子走不通了,才要他去找賈家。
如果是上皇還在位,甄家自己就可以跟上皇講,根本不用通過謝臏或者賈家,上皇.......
白崇寓久久沒有回答,謝鱗也不介意,隻最後喊醒了還在思考的白崇寓,將桌上的一封信遞給他,“事後你回趟江南,將這封信交給你父親。記住,我們的期限是六月,六月過了,你們還沒有回複就當合作不成立。”
.........
沒有接待白崇寓的賈璉也沒去別處,在自家院子裏聽著今日早晨收到的消息。
“你是說,那位新任應天知府在二老爺的人到之前就判了案子?”
“是的,爺,我們在江南的人是這麽回的信。”
“薛家呢?”
“薛家少爺報了假死,早在那位知府判案子前就上了來京的船,在路上我們的人還看到了薛家的船,估摸著再慢,四月初也該到。
薛家在江南的一部分產業也讓他們族裏的幾房老人分了,如今薛家的境況要我說,早不比當年薛老爺在世的時候了,如今這薛少爺又在戶籍上成了死人,更是........”來人說著說著,看著賈璉的臉色停住了話。
“還有什麽需要我知道的?”
“回爺的話,蘊兒姑娘說史家在永定河以及京畿附近河道兩岸的田地都賣出去了,目前還不知道買主是誰。”
這個引起了賈璉的注意,“其他人有什麽動作?”
“各王府、公府都有動作,派了管家,好像都在行市裏頭查是誰收了地。”
“史家呢?”
“沒,還是和往常一樣,看不出深淺來。”
“就是說買主不是勳貴喏,去查查山西會館、江南會館、廣東會館的人,看是哪位大財神進京了,敢從我們手上搶食吃。”
“是,另外還有一事要報於二爺。”
“說吧。”
“昨日前內閣大學士李嵇到了京城,被陛下招入宮中問策,至晚方出宮城。”
“知道了,你也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賈璉接見完從京城來的人,再騎馬出門來到莊子門口。
什麽也沒說,揚鞭縱馬,向北而去,千騎卷平岡,風煙照六京。
今日莊子外邊聚集了上千人馬,除了幾日前從京城來的,其餘全是周圍十幾個莊子的部曲,兩日前他們得到璉二爺的令,全部集結到十一橋,走一趟北邊。
昨日得了消息今天有遠行的馮紫英等人清晨起來,帶著護衛馬匹來到莊外,看到莊子外的人馬都愣住了。上千的騎兵呀,雖然沒有備甲,可弓槍具備,站地上平視過去也是黑壓壓的一片,更不用說他們正在有條不紊地整理行裝,安靜地不見一聲雁兒。
一二目光掃過他們這邊,馮紫英隻覺心裏淤堵,悶得很,抓著韁繩的手都勒痛了,他來這之前,沒聽說春秋社入社有這種行動呀,賈璉瘋了嗎,要知道這裏是宣化北,距離京城不過三百餘裏,他弄這麽多騎兵幹什麽?
今年預備入社的人現在都變得緊張了,家丁護衛們都握緊了刀,這場麵是他們從未預料過的。
馮紫英在這一刻有了退出的衝動,四處張望,看賈璉那些人在哪,發現了韓奇、蕭愈、柳鳶這些老人,不過他們站在對麵,正聚在一起談些什麽,賈璉沒了蹤影,倒是看到了他弟弟賈琮。
有些慌了的馮紫英沒發現他們一夥人中少了些什麽。
.........
白崇寓方出門,就有個人等著他了,說是有人請,他心下還以為正事終於來了。
等到人把他領進屋子,出乎他意料的是,坐著的不是賈璉,而是謝鱗。
謝鱗坐在上首,喝著茶,見他進來,指了指左手的椅子。
“你認識我嗎?”
“您說笑了,定城侯府的謝二爺,哪有不認識的理。”坐下的白崇寓發現沒有茶,聽了這話揚起往日的笑臉。
“很好,看見沒茶,沒生氣,藏的很好,是個合格的商人。”這話讓白崇寓臉色一僵,笑也收不回去,“也不好,叫我謝二爺不太好,這裏的老二很多,你還沒資格叫。”
在江南商場從小混起的白崇寓看著這位的樣子,和甄家那些人的樣子還真像,忍,一句話又不掉二兩肉,“您今天來找我到底想說什麽。”
“首先,你說錯了,找你的是璉二,不過他現在有點事,恐怕來不了,由我代.....我們來和你談談。”謝鱗放下茶杯看著他,話中間有些許停頓,“璉二跟我講,你是來京城走門子做官失敗了,被甄家推給璉二他叔叔,又被推給璉二的?”
“是。”
“過來這麽久了,想明白為啥失敗不?”
“甄家不讓。”
“時機不對,商人買官求個符不是一兩日了,江南的甄家、薛家、何家,山西的張家、齊家,湖廣的.....,說多了,這些都是做了皇商買賣有個官身的。
捐點錢而已,對你們而言,九牛一毛。
但現在不同了,我問你現在對朝廷而言最重要的是什麽?”謝鱗說話間輕鬆的很。
“內閣首輔謝臏下台?”試探性的一句。
“下台換個首輔是為了什麽?”賈璉告訴過謝鱗,白家是個給甄家打苦工的,雖然是江南豪商,但吃的是官家飯,做的紡織生意,光是金陵織造局每年給他們家下的訂單就夠吃撐他們了。
而且這個生意是甄家做主分配給白家的,大頭都是甄家吃了。
白崇寓換首輔的結論無非是他年前見太學生們上書,再加上會館裏一些議論總結出來的,這也是民間的共識了。
謝鱗問這個問題,他知道有更深一層的含義,但他所處的環境能為他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他隻能回想起和這些有關的消息,試圖拚湊出一個答案,以期望他的回答能為白家提供一個敲門磚,他父親追求了多年的機會就在眼前,這是他模糊的直覺。
謝臏是江南出身,是上皇在位時的老人,如今謝臏下台,能坐上首輔位置沒幾個,樞密使石秉昆不行,漕運總督俞鶴倫不行,刑部尚書胡之問曾經依附過忠獻親王,禮部尚書劉學義性子太柔和比謝臏還不如,吏部尚書老天官夏崇年紀太大了些。
謝臏下台是因為士人們要求改革,施行新政,謝臏首鼠兩端,五年過去了新政始終不能推行。內閣大學士中不論是誰上台都要推行新政,可新政必須要有個在士人中有威望、有陛下支持、性格強硬、政務熟練的人來做,現在內閣的幾人都是不行的。
六部九卿中還未入閣的,工部尚書李軻?不,此人是個做實事的,朝野共識,還有.........等等,有個可以,李嵇,他之前就是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去職的原因也是因為和謝臏在新政施行上有所不和。
對了,對了,如果陛下要選個新首輔一定選李嵇,他可是潛邸時的僚屬。
但是換了李嵇做首輔要做什麽?
想到這,白崇寓已經無法再推下去了,過去十幾年白家隻需要跟甄家和織造局的官員們打交道,錢不用多費力就能賺到,在小圈子固步自封。
意識到障礙的白崇寓想到了另一個與這個相關的。
是了,時機不對,謝臏和甄家在嘉祥年間就交往過密,如今下台在即,決不願再和甄家保持密切的關係,在這事上幫忙。甄家也意識到首輔謝臏的路子走不通了,才要他去找賈家。
如果是上皇還在位,甄家自己就可以跟上皇講,根本不用通過謝臏或者賈家,上皇.......
白崇寓久久沒有回答,謝鱗也不介意,隻最後喊醒了還在思考的白崇寓,將桌上的一封信遞給他,“事後你回趟江南,將這封信交給你父親。記住,我們的期限是六月,六月過了,你們還沒有回複就當合作不成立。”
.........
沒有接待白崇寓的賈璉也沒去別處,在自家院子裏聽著今日早晨收到的消息。
“你是說,那位新任應天知府在二老爺的人到之前就判了案子?”
“是的,爺,我們在江南的人是這麽回的信。”
“薛家呢?”
“薛家少爺報了假死,早在那位知府判案子前就上了來京的船,在路上我們的人還看到了薛家的船,估摸著再慢,四月初也該到。
薛家在江南的一部分產業也讓他們族裏的幾房老人分了,如今薛家的境況要我說,早不比當年薛老爺在世的時候了,如今這薛少爺又在戶籍上成了死人,更是........”來人說著說著,看著賈璉的臉色停住了話。
“還有什麽需要我知道的?”
“回爺的話,蘊兒姑娘說史家在永定河以及京畿附近河道兩岸的田地都賣出去了,目前還不知道買主是誰。”
這個引起了賈璉的注意,“其他人有什麽動作?”
“各王府、公府都有動作,派了管家,好像都在行市裏頭查是誰收了地。”
“史家呢?”
“沒,還是和往常一樣,看不出深淺來。”
“就是說買主不是勳貴喏,去查查山西會館、江南會館、廣東會館的人,看是哪位大財神進京了,敢從我們手上搶食吃。”
“是,另外還有一事要報於二爺。”
“說吧。”
“昨日前內閣大學士李嵇到了京城,被陛下招入宮中問策,至晚方出宮城。”
“知道了,你也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賈璉接見完從京城來的人,再騎馬出門來到莊子門口。
什麽也沒說,揚鞭縱馬,向北而去,千騎卷平岡,風煙照六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