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真正導致朱允炆喪失江山的,恰恰是這兩位亂臣賊子啊!
短視頻:給古人紅色震撼! 作者:愛吃麻婆豆腐的蘇小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永樂年間。
在另一個並行的世界線中,朱棣披上了龍袍,嘴角勾起一抹滿意的微笑。
“天幕所言極是,真是一針見血!”
“這番話,簡直讓我心頭舒暢!”
朱棣的內心充滿了快感。
他不禁回憶起近日方孝孺那些卑微的求饒與退讓,感到無比羞恥!
這般腐朽的儒生,竟敢挑戰他?
如果真讓這種人主導大明江山,恐怕最終的結局不堪設想!
朱棣猛地揮手,眼中閃過一絲霸氣,“來人,釋放方孝孺!”
這一命令一出,朱高熾和朱高煦立刻震驚萬分。
朱高煦更是急忙出聲,“父皇,千萬不可!方孝孺乃天下學子之楷模,若放他自由,恐怕對父皇不利!”
“照兒臣看,應該誅其三族!”
聽到這話,朱棣冷笑了一聲。
“天下士子之楷模?”他反問道,“曾經是,但如今,方孝孺在天幕揭露下,已經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誅三族算什麽?若真想滅了他,十族也可以!他不過是一位衰老的腐儒,難道他會怕死?”
“他若真能名留青史,寧願受盡千刀萬剮,也比被抹去名聲強。他不斷挑釁我,不就是想讓我殺了他嗎?如此,他能成為英雄,而我卻會被貼上暴君的標簽!”
“殺了他,不過是最簡單的解決法。若是放他,我便讓他親眼目睹自己如何徹底失敗,這種羞辱,遠比死刑更殘酷!”
“而我,也能在這件事上留下好名聲!”
朱棣說完,朱高煦與朱高熾頓時恍然大悟。
他們不得不佩服,父皇的計謀實在太深了!
天幕曝光了方孝孺推崇的井田製與科舉製度,這讓所有人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憎恨。
曾幾何時,方孝孺在朝堂上是學術的領袖,是無數士子的榜樣,而如今,他成了人人唾棄的對象。
這就是最嚴酷的懲罰——讓他生不如死!
然而,隨著天幕的畫麵再次轉變,朱棣的臉色瞬間變得嚴峻。
天幕提到了朱允炆的愚昧無知,批評了他所任用的齊泰和黃子誠,這些人無能且愚蠢。
朱棣心裏清楚,這些人涉及到了一件非常敏感的事,那就是朱允炆繼位後實施的削藩政策。
正是這個削藩政策,讓他在靖難之役中不得不反叛。
想到這裏,朱棣的眼神頓時變得冷峻。
建文時期。
宮外的喧囂聲越來越大,而金鑾殿內卻依舊寂靜如常。
方孝孺的臉色蒼白如紙,身形佝僂,仿佛瞬間老了許多。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他曾夢想效仿西周聖人的理念,恢複井田製,實現天下大同,這是他一生的追求。
然而,經過天幕的揭示,他的世界觀瞬間崩塌。
這種突如其來的衝擊讓他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一旁的齊泰和黃子誠,也不禁感到一陣寒意。
方孝孺被批得一無是處,身為他親信的他們,怎能不感到擔憂?
畢竟天幕不僅揭露了方孝孺的錯誤,朱允炆的用人失誤同樣被點名,齊泰與黃子誠也在其中。
黃子誠緊咬牙關,憤怒說道:“藩王權力強大,削藩勢在必行,何錯之有?”
“我等何需懼怕?”他冷笑道。
齊泰也勉強保持鎮定,接著說道:“黃大人所言甚是,削藩有助大明,從曆史來看,連漢武帝劉徹都曾削藩!”
朱允炆抬起頭,點了點頭,神色堅決地說道:“兩位愛卿所言不虛,效仿聖人之道,確實是朕考慮不周。”
“但削藩一事,何錯之有?”
“這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
朱允炆自我鼓勵,眼神堅定,目光直視天幕。
天幕畫麵變換,一道威嚴的聲音響起。
【方孝孺主張複興周朝井田製,廢除科舉之製,誌向雖遠大,然其所圖非但不合時宜,且難以行之!!】
【然真正致使朱允炆喪失江山的,非方孝孺所圖的井田製,乃是齊泰與黃子誠這兩位亂臣賊子啊!!】
話音落下。
齊泰與黃子誠瞪大了眼睛,怒氣衝天。
這話既讓他們心生不悅,又讓他們不禁心驚。
朱允炆的眼神猛地一凝。
他突然想起了天幕之前提到過的那句警告——他的大明江山,在短短四年內,便已覆滅。
難道,大明江山真的會在他手中終結?
朱允炆不禁心頭一緊,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焦慮。
齊泰和黃子誠雖然心頭慌亂,但還是強硬地開口:“胡說八道!”
“簡直一派胡言!”
“我大明如今國力強盛,陛下寬仁治國,怎可能四年內江山覆滅?”
兩人激烈反駁。
大明。
洪武年間。
朱元璋聽著天幕的聲音,也不禁感到一陣心慌。
他猛然記起那句話:“四年,允炆便丟了江山?”
“那大明豈不是命短如大秦?”他雙眼赤紅,心中充滿了焦慮。
“大明江山,豈能如此短命?”
旁邊的朱標連忙安撫:“父皇,請不必憂心,天幕所言隻是大明十六帝的混剪。”
“或許是允炆英年早逝,之後其子繼位,再度恢複大明盛世!”
聽到這話,朱元璋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大明十六帝,怎麽可能像大秦那樣早早滅亡?
大秦。
始皇帝盯著天幕,看著畫麵中發生的一切,卻忽然感到一陣鼻癢,連著打了幾個噴嚏。
“奇怪,是誰在想著朕?”
始皇揉揉鼻子,正自言自語時,天幕畫麵再次切換。
在另一個並行的世界線中,朱棣披上了龍袍,嘴角勾起一抹滿意的微笑。
“天幕所言極是,真是一針見血!”
“這番話,簡直讓我心頭舒暢!”
朱棣的內心充滿了快感。
他不禁回憶起近日方孝孺那些卑微的求饒與退讓,感到無比羞恥!
這般腐朽的儒生,竟敢挑戰他?
如果真讓這種人主導大明江山,恐怕最終的結局不堪設想!
朱棣猛地揮手,眼中閃過一絲霸氣,“來人,釋放方孝孺!”
這一命令一出,朱高熾和朱高煦立刻震驚萬分。
朱高煦更是急忙出聲,“父皇,千萬不可!方孝孺乃天下學子之楷模,若放他自由,恐怕對父皇不利!”
“照兒臣看,應該誅其三族!”
聽到這話,朱棣冷笑了一聲。
“天下士子之楷模?”他反問道,“曾經是,但如今,方孝孺在天幕揭露下,已經淪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誅三族算什麽?若真想滅了他,十族也可以!他不過是一位衰老的腐儒,難道他會怕死?”
“他若真能名留青史,寧願受盡千刀萬剮,也比被抹去名聲強。他不斷挑釁我,不就是想讓我殺了他嗎?如此,他能成為英雄,而我卻會被貼上暴君的標簽!”
“殺了他,不過是最簡單的解決法。若是放他,我便讓他親眼目睹自己如何徹底失敗,這種羞辱,遠比死刑更殘酷!”
“而我,也能在這件事上留下好名聲!”
朱棣說完,朱高煦與朱高熾頓時恍然大悟。
他們不得不佩服,父皇的計謀實在太深了!
天幕曝光了方孝孺推崇的井田製與科舉製度,這讓所有人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憎恨。
曾幾何時,方孝孺在朝堂上是學術的領袖,是無數士子的榜樣,而如今,他成了人人唾棄的對象。
這就是最嚴酷的懲罰——讓他生不如死!
然而,隨著天幕的畫麵再次轉變,朱棣的臉色瞬間變得嚴峻。
天幕提到了朱允炆的愚昧無知,批評了他所任用的齊泰和黃子誠,這些人無能且愚蠢。
朱棣心裏清楚,這些人涉及到了一件非常敏感的事,那就是朱允炆繼位後實施的削藩政策。
正是這個削藩政策,讓他在靖難之役中不得不反叛。
想到這裏,朱棣的眼神頓時變得冷峻。
建文時期。
宮外的喧囂聲越來越大,而金鑾殿內卻依舊寂靜如常。
方孝孺的臉色蒼白如紙,身形佝僂,仿佛瞬間老了許多。
他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他曾夢想效仿西周聖人的理念,恢複井田製,實現天下大同,這是他一生的追求。
然而,經過天幕的揭示,他的世界觀瞬間崩塌。
這種突如其來的衝擊讓他痛苦不堪,生不如死。
一旁的齊泰和黃子誠,也不禁感到一陣寒意。
方孝孺被批得一無是處,身為他親信的他們,怎能不感到擔憂?
畢竟天幕不僅揭露了方孝孺的錯誤,朱允炆的用人失誤同樣被點名,齊泰與黃子誠也在其中。
黃子誠緊咬牙關,憤怒說道:“藩王權力強大,削藩勢在必行,何錯之有?”
“我等何需懼怕?”他冷笑道。
齊泰也勉強保持鎮定,接著說道:“黃大人所言甚是,削藩有助大明,從曆史來看,連漢武帝劉徹都曾削藩!”
朱允炆抬起頭,點了點頭,神色堅決地說道:“兩位愛卿所言不虛,效仿聖人之道,確實是朕考慮不周。”
“但削藩一事,何錯之有?”
“這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
朱允炆自我鼓勵,眼神堅定,目光直視天幕。
天幕畫麵變換,一道威嚴的聲音響起。
【方孝孺主張複興周朝井田製,廢除科舉之製,誌向雖遠大,然其所圖非但不合時宜,且難以行之!!】
【然真正致使朱允炆喪失江山的,非方孝孺所圖的井田製,乃是齊泰與黃子誠這兩位亂臣賊子啊!!】
話音落下。
齊泰與黃子誠瞪大了眼睛,怒氣衝天。
這話既讓他們心生不悅,又讓他們不禁心驚。
朱允炆的眼神猛地一凝。
他突然想起了天幕之前提到過的那句警告——他的大明江山,在短短四年內,便已覆滅。
難道,大明江山真的會在他手中終結?
朱允炆不禁心頭一緊,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焦慮。
齊泰和黃子誠雖然心頭慌亂,但還是強硬地開口:“胡說八道!”
“簡直一派胡言!”
“我大明如今國力強盛,陛下寬仁治國,怎可能四年內江山覆滅?”
兩人激烈反駁。
大明。
洪武年間。
朱元璋聽著天幕的聲音,也不禁感到一陣心慌。
他猛然記起那句話:“四年,允炆便丟了江山?”
“那大明豈不是命短如大秦?”他雙眼赤紅,心中充滿了焦慮。
“大明江山,豈能如此短命?”
旁邊的朱標連忙安撫:“父皇,請不必憂心,天幕所言隻是大明十六帝的混剪。”
“或許是允炆英年早逝,之後其子繼位,再度恢複大明盛世!”
聽到這話,朱元璋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大明十六帝,怎麽可能像大秦那樣早早滅亡?
大秦。
始皇帝盯著天幕,看著畫麵中發生的一切,卻忽然感到一陣鼻癢,連著打了幾個噴嚏。
“奇怪,是誰在想著朕?”
始皇揉揉鼻子,正自言自語時,天幕畫麵再次切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