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長周期的限製,並沒有種下生長周期長的莊稼。


    而是選擇了當地百姓喜歡吃的一種菜,這小青菜一個月不到就能收成。


    也省得浪費掉太多時間在驗證上,這是縣衙和地主莊頭們共同商議後定下的。


    大家都不傻也都不閑,哪有功夫去做一件注定沒有結果的事?


    能勻出來幾畝地,擠出來一個月的時間,就已經很給縣衙麵子了。


    這也是看在縣令大人沒讓他們拿真金白銀和糧食出來的回報。


    如果說蔣小七所在的春宜縣市四季如春,那麽臨海縣就有點兒四季如夏的意思了。


    按照北方的四季來分,臨海縣的春天秋天都和夏天沒有太明顯的區別。


    也就是冬天,有一點北方地區春天的感覺。


    但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貧瘠的土質,讓這裏失去了本該是產雙季甚至三季莊稼的優勢。


    誰不羨慕魚米之鄉呢?他們這裏呢?魚是不缺的,米是見不到多少的。


    畢竟稻穀吃水,他們哪裏有那麽多的淡水來澆灌農田,還是留不住水、留不住肥的農田。


    付出幾倍心力,收獲隻有別處的幾分之一,放在誰身上能平衡?


    要不是故土難離,要不是買不起別處成片的田地,誰會留在這臨海縣討生活?


    如今新任縣令大人弄出來的這個什麽新肥料,可能也是縣令大人實在沒轍,這才死馬當活馬醫吧。


    畢竟一地父母官,總得做出點政績才能升官不是?


    唉,一個月而已,一個月之後,讓縣令大人認清現實。


    一個月轉瞬即逝,眾人紛紛來到試驗田邊。


    董進將蔣曦文也帶在身邊,畢竟自己夫人也出了很大的力。


    實驗田這件事若是成功,這裏麵有夫人一多半的功勞。


    幾塊試驗田上,小青菜已經長得鬱鬱蔥蔥,葉片飽滿翠綠,個頭比旁邊同事種下的青菜高出許多。


    葉片明顯更加健康厚實,也不是從前常見的黃綠色、淡綠色,而是翠綠色甚至深綠色。


    眾鄉紳意外多過欣喜,地主莊頭們更是圍上前去仔細查看。


    “這怎麽可能?”眾人驚歎不已。


    “那肥料的用量極少啊,按說這一個月早就應該被消耗殆盡了才是啊。”


    楊師爺開口道:“諸位,這恰恰證明咱們臨海縣並非毫無希望。


    隻要用對方法,改善土質,增加產量並非難事。”


    這話他得替他們大人說,這幫人沒讀過什麽聖賢書,光和他們講道理是講不通的。


    還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這片菜地就是最好的證明,證明他們大人沒有錯!


    一些圍觀的農人聽聞此言,眼中燃起希冀的光。


    地主莊頭們心中也打起了算盤,若真能如此,這臨海縣的地價怕是要漲了。


    他們手裏的田地之前可都是不值錢的薄田,若是都能如此改造一番,那還去什麽外地啊。


    他們自己的資產豈不是要翻上好幾番?


    商人逐利,農人的產業大了難道不追逐更多的利益。


    更肥沃的土地,更大的莊子,更多的產量,都是他們追逐的。


    所以楊師爺話音剛落,頓時,所有鄉紳地主莊頭們的眼睛都亮的嚇人。


    目光灼灼地盯著董進和楊師爺二人,這讓二人同時在心裏比了個“耶”。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進行全麵改善臨海縣土質的問題就能很好的進行下去了。


    畢竟臨海縣大部分的地都在這些人手中,公家有,但不多,百姓有,更是占比很小。


    百姓們一部分給地主們的莊子裏當佃戶,一部分則是對種地徹底喪失了信心,海上討生活去了。


    當然也有不想出海的,就在海邊撿撿海貨也能勉強度日。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這臨海縣體現得淋漓盡致。


    畢竟這裏又有山又有海,想吃野菜山上挖去,想吃海鮮海裏撈去。


    這也是為啥土地都貧瘠成這樣了,還有萬人聚居在這小小的臨海縣。


    撐不著也餓不死的生活,讓大家逐漸失去了闖一闖的鬥誌,也失去了改變現狀的念頭。


    但董進不希望自己治下之民混著日子,他希望大家碗裏的野菜蛤蜊湯、山菜蝦米湯成為“配菜”,而不是“主食”。


    他希望治下之民能有更多人家送孩子開蒙讀書,而不是全縣加一起找不到一個秀才。


    哦,也不是找不到一個,自己二妹夫就是從臨海走出去的,還是個狀元。


    可二妹夫畢竟是個例,歐陽先生也不會隨隨便便收徒。


    他董進要的,是改善民生,教化百姓。


    就像小舅子說的,倉鼎食而知禮儀,他得先讓百姓吃飽,再讓百姓思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肉丸子超級瘦並收藏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