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重修祠堂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番商量,最後還是將蔣文清的進士牌坊放在了長壽縣。
不過濮陽那裏,依舊會立起兩座進士牌坊。
蔣地主在濮陽出生,蔣文清在長壽村出生,這樣的安排很合理。
既然濮陽老家依舊會立起來兩座牌坊,族老們就沒有那麽抗拒了。
濮陽老家還是有幾個蔣家人的,隻不過是看祠堂的老人。
幾對夫妻都是蔣家旁支,當年被安排留下看護蔣氏祠堂,因此,每家都可以靠族裏的族田過活。
這次蔣長青帶著一眾蔣氏族人回濮陽,也是打算重修祠堂,再另外安排得力的人看顧。
畢竟原來的幾家人都沒什麽人了,隻剩下孤老,看了一輩子祠堂,也是時候退休安度餘生了。
“堂兄,這次修祠堂,就讓我家出銀子吧!”
蔣地主說出了孫兒昨晚的決定,雖然他並不明白為何自家要出這個錢。
“祠堂是蔣氏全族的祠堂,怎麽能一家出錢?
況且族老們已經商量好了,除了各家出一些,其餘的都用族田的出息。
這些年族田已經幾百畝了,也攢下了不少銀子,除了貼補族學,就是留著用來修祠堂的!”
“這是明斐的意思,這孩子還惦念著當初入族學念書的恩情,也想為蔣氏一族盡一份心力。”
蔣地主見蔣長青拒絕,隻得說出實情。
“蔣家這些年有上百名子弟在族學讀書,明斐當初也是通過了考核入學,這算不得什麽。”
蔣地主還要說話,被蔣長青製止:“好啦,此事就這麽定了,你們家就同族裏各家出一樣的吧。”
蔣地主把這件事告訴孫子,蔣小七倒是沒想強求,之所以想出銀子,也隻是想讓祖父和父親的名聲更好。
既然叔祖父已經決定好,族老們也有自己的考量,那就不強求了。
實在不行,就等此間事了,再給族裏捐些田地。
家族興旺,每個蔣家人都該出點力,族中有足夠的錢財了,才能讓所有子弟不為溫飽耽誤了讀書。
蔣小七自己就深有體會,身在地主之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他從沒有為了做生意耽誤讀書。
後來做些生意,純屬有自己的考量和計劃。
以他們家的財力,就算他什麽生意都不做,也沒有無意間得到前朝公主的小金庫,他也依然能衣食無憂。
而很多蔣家旁係的旁係,自己沒田沒地沒房產,在這個時代,連“庶民”都算不上,歸為“氓”和“流”。
而蔣小七家雖然有房子有地有些錢財,在之前也夠不上“寒門”的邊兒,畢竟“寒門”指的是落魄的貴族、世家。
以前他家隻有倆童生頂門立戶,沒有人當官,隻能算“布衣”。
而現在,蔣地主和蔣文清兩人有了進士功名,即將被授官,他們家因此改換了門楣。
現在的蔣家,算是“寒門”了,畢竟沒有百年世家那種樹大根深的底蘊,處於起步階段。
也是民與官,百姓與士大夫之間的過渡階段。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蔣家父子的官越做越大,未來蔣小七和幾個姐夫在官場上發展也良好後,到了第三代,才能初具底蘊。
這是蔣小七他們小家,蔣氏一族的大家,已經出了第一位四品官,在宗族觀念強烈的時代,這對於蔣小七家也是極為有助益的。
如今蔣氏一族,上有京官相護,下有一眾子弟刻苦,中流亦是有砥柱。
一族之人,守望相助,實乃興旺之兆。
幾日後,族老們安排的工匠都到位了,進士牌樓的建造和祠堂的重修工程同時進行。
濮陽當地的士紳聞風而動,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蔣長青不能全部拒絕,隻能挑揀著祖上有些關係的,這其中也有濮陽薛家。
薛家大房自從知道薛栩中了進士的那一天,薛大爺就坐不住了。
他有些後悔,早知道當初就該在老二家的欺負老三家的時候管一管,唉~
如今說什麽也是為時已晚,還是要先想辦法和老三家的緩和關係才是。
“老爺,怎麽這麽晚了還不睡啊。”
薛大夫人端著參湯進了薛大爺的書房,薛大爺此時正抱著算盤理賬。
“是夫人啊,唉~你也知道,最近蔣家回了鄉,今年蔣家又考中了兩個進士。”
“這蔣家考中進士就考中了唄,跟咱們又有什麽關係,咱家又沒有讀書人……
哎?不對,你那侄子不是也進京趕考了嗎?他中沒中?想必是沒中,他那體弱多病的身子,沒準上京的路上就不行了~”
“慎言!”薛大爺拍了下桌子,參湯被震得撒了一地,碎瓷片散落在薛大夫人腳邊。
“哎呀老爺!你這是作何?”
平日裏薛大夫人也沒少埋汰薛栩,今天也是說順了嘴,沒想到從來不曾製止過自己的夫君,今天今天反應這麽大。
“以後管好自己的嘴,三弟的兒子今非昔比了。”薛大爺隨意的擦了擦書案,確保賬本無礙。
“什麽?!老爺,您是說……薛栩他?”
“嗯,不僅中了進士,還是一甲的探花郎!”
“憑什麽!那就是個病——不不不,老爺,那薛栩他會不會?”
薛大夫人趕緊捂住了自己的嘴,她剛剛差點又說禿嚕嘴,把“病秧子”三個字帶出來。
“不會,他如今是有功名、有身份、有官職的,更會愛惜羽毛,不會肆意妄為。
隻不過,我們也要改變一下態度,萬不可再讓其拿到我們的不是。
也幸好有老二一家作對比,他們家這些年可是欺負三弟留下的孤兒寡母更甚。
與之相比,我們倒是不那麽顯眼了,好好修複下關係,薛栩那孩子也軟弱良善,應該不會記仇。
何況,我們做的那些事,都沒有擺到明麵上,薛栩母子不一定知道,很可能認為都是老二家做的呢。
而我們家,頂多是袖手旁觀,事不關己而已,這難道是多大的罪過不成?”
薛大爺將自己的判斷和自家夫人說了,薛大夫人想了想,也安下心來。
而被薛大爺夫妻惦記的薛栩跟著自己未來嶽父一家,一路一起回到了濮陽。
蔣長青見了薛栩和李海生幾人也是極為滿意,堂弟家果然會結親啊。
看看這一個個的青年才俊,真是羨煞旁人啊!
薛夫人心急,回來後也不管什麽進士牌樓的事,全都托付給本地縣令和蔣家。
隻一心想把蔣薛兩家的婚事流程再趕一趕,爭取上京之前完成迎親前的所有步驟。
等蔣三小姐的二姐今年出閣,他們家的親事也能提上日程了。
她可是不想耽擱這麽好的親事,況且,她這當娘的,也看出了兒子的心急。
薛夫人放下聘書,又拿起筆,這給蔣家姑娘聘禮,她還想再添一些。
畢竟那時候準備的是舉人之女,現在人家可是進士之女了,規格得提上一提。
“夫人,夫人,你猜誰來啦!”
蔣夫人正要落筆,貼身丫鬟就風風火火地跑進來稟報。
“誰呀?值得你如此激動。”
不過濮陽那裏,依舊會立起兩座進士牌坊。
蔣地主在濮陽出生,蔣文清在長壽村出生,這樣的安排很合理。
既然濮陽老家依舊會立起來兩座牌坊,族老們就沒有那麽抗拒了。
濮陽老家還是有幾個蔣家人的,隻不過是看祠堂的老人。
幾對夫妻都是蔣家旁支,當年被安排留下看護蔣氏祠堂,因此,每家都可以靠族裏的族田過活。
這次蔣長青帶著一眾蔣氏族人回濮陽,也是打算重修祠堂,再另外安排得力的人看顧。
畢竟原來的幾家人都沒什麽人了,隻剩下孤老,看了一輩子祠堂,也是時候退休安度餘生了。
“堂兄,這次修祠堂,就讓我家出銀子吧!”
蔣地主說出了孫兒昨晚的決定,雖然他並不明白為何自家要出這個錢。
“祠堂是蔣氏全族的祠堂,怎麽能一家出錢?
況且族老們已經商量好了,除了各家出一些,其餘的都用族田的出息。
這些年族田已經幾百畝了,也攢下了不少銀子,除了貼補族學,就是留著用來修祠堂的!”
“這是明斐的意思,這孩子還惦念著當初入族學念書的恩情,也想為蔣氏一族盡一份心力。”
蔣地主見蔣長青拒絕,隻得說出實情。
“蔣家這些年有上百名子弟在族學讀書,明斐當初也是通過了考核入學,這算不得什麽。”
蔣地主還要說話,被蔣長青製止:“好啦,此事就這麽定了,你們家就同族裏各家出一樣的吧。”
蔣地主把這件事告訴孫子,蔣小七倒是沒想強求,之所以想出銀子,也隻是想讓祖父和父親的名聲更好。
既然叔祖父已經決定好,族老們也有自己的考量,那就不強求了。
實在不行,就等此間事了,再給族裏捐些田地。
家族興旺,每個蔣家人都該出點力,族中有足夠的錢財了,才能讓所有子弟不為溫飽耽誤了讀書。
蔣小七自己就深有體會,身在地主之家,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他從沒有為了做生意耽誤讀書。
後來做些生意,純屬有自己的考量和計劃。
以他們家的財力,就算他什麽生意都不做,也沒有無意間得到前朝公主的小金庫,他也依然能衣食無憂。
而很多蔣家旁係的旁係,自己沒田沒地沒房產,在這個時代,連“庶民”都算不上,歸為“氓”和“流”。
而蔣小七家雖然有房子有地有些錢財,在之前也夠不上“寒門”的邊兒,畢竟“寒門”指的是落魄的貴族、世家。
以前他家隻有倆童生頂門立戶,沒有人當官,隻能算“布衣”。
而現在,蔣地主和蔣文清兩人有了進士功名,即將被授官,他們家因此改換了門楣。
現在的蔣家,算是“寒門”了,畢竟沒有百年世家那種樹大根深的底蘊,處於起步階段。
也是民與官,百姓與士大夫之間的過渡階段。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蔣家父子的官越做越大,未來蔣小七和幾個姐夫在官場上發展也良好後,到了第三代,才能初具底蘊。
這是蔣小七他們小家,蔣氏一族的大家,已經出了第一位四品官,在宗族觀念強烈的時代,這對於蔣小七家也是極為有助益的。
如今蔣氏一族,上有京官相護,下有一眾子弟刻苦,中流亦是有砥柱。
一族之人,守望相助,實乃興旺之兆。
幾日後,族老們安排的工匠都到位了,進士牌樓的建造和祠堂的重修工程同時進行。
濮陽當地的士紳聞風而動,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蔣長青不能全部拒絕,隻能挑揀著祖上有些關係的,這其中也有濮陽薛家。
薛家大房自從知道薛栩中了進士的那一天,薛大爺就坐不住了。
他有些後悔,早知道當初就該在老二家的欺負老三家的時候管一管,唉~
如今說什麽也是為時已晚,還是要先想辦法和老三家的緩和關係才是。
“老爺,怎麽這麽晚了還不睡啊。”
薛大夫人端著參湯進了薛大爺的書房,薛大爺此時正抱著算盤理賬。
“是夫人啊,唉~你也知道,最近蔣家回了鄉,今年蔣家又考中了兩個進士。”
“這蔣家考中進士就考中了唄,跟咱們又有什麽關係,咱家又沒有讀書人……
哎?不對,你那侄子不是也進京趕考了嗎?他中沒中?想必是沒中,他那體弱多病的身子,沒準上京的路上就不行了~”
“慎言!”薛大爺拍了下桌子,參湯被震得撒了一地,碎瓷片散落在薛大夫人腳邊。
“哎呀老爺!你這是作何?”
平日裏薛大夫人也沒少埋汰薛栩,今天也是說順了嘴,沒想到從來不曾製止過自己的夫君,今天今天反應這麽大。
“以後管好自己的嘴,三弟的兒子今非昔比了。”薛大爺隨意的擦了擦書案,確保賬本無礙。
“什麽?!老爺,您是說……薛栩他?”
“嗯,不僅中了進士,還是一甲的探花郎!”
“憑什麽!那就是個病——不不不,老爺,那薛栩他會不會?”
薛大夫人趕緊捂住了自己的嘴,她剛剛差點又說禿嚕嘴,把“病秧子”三個字帶出來。
“不會,他如今是有功名、有身份、有官職的,更會愛惜羽毛,不會肆意妄為。
隻不過,我們也要改變一下態度,萬不可再讓其拿到我們的不是。
也幸好有老二一家作對比,他們家這些年可是欺負三弟留下的孤兒寡母更甚。
與之相比,我們倒是不那麽顯眼了,好好修複下關係,薛栩那孩子也軟弱良善,應該不會記仇。
何況,我們做的那些事,都沒有擺到明麵上,薛栩母子不一定知道,很可能認為都是老二家做的呢。
而我們家,頂多是袖手旁觀,事不關己而已,這難道是多大的罪過不成?”
薛大爺將自己的判斷和自家夫人說了,薛大夫人想了想,也安下心來。
而被薛大爺夫妻惦記的薛栩跟著自己未來嶽父一家,一路一起回到了濮陽。
蔣長青見了薛栩和李海生幾人也是極為滿意,堂弟家果然會結親啊。
看看這一個個的青年才俊,真是羨煞旁人啊!
薛夫人心急,回來後也不管什麽進士牌樓的事,全都托付給本地縣令和蔣家。
隻一心想把蔣薛兩家的婚事流程再趕一趕,爭取上京之前完成迎親前的所有步驟。
等蔣三小姐的二姐今年出閣,他們家的親事也能提上日程了。
她可是不想耽擱這麽好的親事,況且,她這當娘的,也看出了兒子的心急。
薛夫人放下聘書,又拿起筆,這給蔣家姑娘聘禮,她還想再添一些。
畢竟那時候準備的是舉人之女,現在人家可是進士之女了,規格得提上一提。
“夫人,夫人,你猜誰來啦!”
蔣夫人正要落筆,貼身丫鬟就風風火火地跑進來稟報。
“誰呀?值得你如此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