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新出爐的熱乎舉人
女穿男後,靠讀書為家族改換門楣 作者:小肉丸子超級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鄉試是科舉流程中的重要一環,鄉試的閱卷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在放榜前,所有閱卷官吃喝拉撒都隻能在貢院安排的閱卷房內,每天有專人送水送飯。
所有試卷分門別類送往閱卷官手中,全程有人監督,謹防試卷損毀、被調換等事件發生。
在放榜決定排名前,所有試卷都是彌封的,雖然也有人能通過字跡認出某個考生,但不一定能剛好分到某個考生的卷子,畢竟都是打撒後重新分配的。
賭這個幾率,除非把所有負責閱卷的閱卷官都賄賂一遍,還得讓自己的字跡一樣就讓對方認出來,免得花了錢,為別人做了嫁衣。
總之,想在鄉試作弊,還是挺難的,當然,如果權勢滔天,也不是不能辦到就是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都權勢滔天了,還苦哈哈的來考科舉幹啥?
讓家裏給弄個國子監蔭監的名額不就行了嗎?費這個勁?
會在鄉試搞事情的恐怕就是有錢沒處花的土財主了,畢竟官宦子弟很少會冒這個險。
所有的閱卷人員都不知道試卷的主人是誰,他們根據試卷答題內容給每份試卷畫圈、畫點、畫叉。
畫“圈兒”的就是對試卷評價極高了,圈圈越多,證明文章越好。
點“點兒”的說明此份試卷還不錯、還可以,沒有特別特別的優秀,但是已經非常可以了的程度。
這也是“可圈可點”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說文章做得好。
而畫“x”的,就是對此份答卷不甚滿意,文章做得差強人意了,畫“x”太多的試卷,很可能被直接淘汰出局。
鄉試前五名的考生名單由主考官和主要官員討論決定,以確保公正性。
第五名往後的名次由“圈圈點點叉叉”的多少細排,排好名次後會換人重新篩查一遍,以防徇私舞弊。
等這些都做完,就是準備放榜事宜了。
在放榜的前一日,主考官召集所有考試負責官員準備拆封試卷,登記考生名次和錄取人員名單。
主考官親自謄寫錄取考生的編號和名次,在監督下拆封試卷,補充考生信息如姓名、籍貫等,形成錄取草稿名單。
從第六名開始拆封試卷,依次公布榜單。
每拆一卷,先由本房官核對舉子卷麵姓名,用藍筆標記,然後交由監試主試審閱。
之後,省事吏將名單交給寫榜吏書寫對外公布的正式榜單。
從朝至夕,榜單被書寫完成,從第五名倒寫至解元,每寫一名,滿堂燈燭會點亮一次,象征著喜慶和期待。
此時,整個場所人聲鼎沸,氣氛更是到達熱烈的頂峰。
李海生在放榜這日終於要邁出客棧大門了,當了這麽長時間“宅男”,他覺得外麵的陽光都久違了,不過他不覺得憋悶,忍一時罷了,師弟說的那些都應驗了,九九八十一拜都拜了,不差最後這一哆嗦。
“三弟,你真的要出門啊?要不然還是讓你二哥出去看榜,大哥陪你在客棧等消息?”
李春生雖然也跟著弟弟過了一關又一關,還是心有餘悸,不希望李海生在最後看榜的時候出意外。
李海生覺得大哥說得有理,聽人勸吃飽飯,他就在客棧等著吧,等著來報喜的官差,他不覺得自己等不到,隻是名次的差別罷了。
“好吧,那就有勞二哥跑一趟。”
“自家兄弟,說這話!”李秋生利落收拾了一下就出門了,跑得飛快。
李海生則是想著等報喜的官差一到,他就立刻動身去興和府。
不對,還得參加鹿鳴宴,所有新舉人都要參加,他不好不去。參加完鹿鳴宴就立刻動身,趁著宵禁前出城,連夜趕路,也能免去不必要的交際。
鹿鳴宴亦作“鹿鳴筵”,主要赴宴對象就是“新出爐的熱乎舉人們”。
科舉時代,鄉舉考試後,州縣長官宴請得中舉子。或放榜次日,宴主考、執事人員及新舉人,歌《詩·小雅·鹿鳴》,作魁星舞。
據《新唐書·選舉誌上》載:“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宋朝時歐陽修《送楚建中潁州法曹》詩:“曾陪鹿鳴宴,徧識洛陽生。”
《明史·於慎行傳》:“年十七,舉於鄉,禦史欲即鹿鳴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辭。”
後也有清朝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八五:“嘉慶文風在目前,記同京兆鹿鳴筵。”
這也側麵說明了各朝各代對鄉試、對鹿鳴宴、對新舉人的重視。
李秋生趕到貢院外的時候已經人山人海了,不都是參加鄉試的考生,更多的是考生家屬、家中小廝書童和看熱鬧的人。
沒辦法,鄉試這麽大的事,已經是現在省府最大的熱鬧了,三年才一次,這次不看就得等三年!
喜歡湊熱鬧的、閑著無聊的人們怎麽會舍得放棄這麽個熱鬧場麵,他們可是等著看新科解元花落誰家呢~
當然,肯定有人家是打著“榜下捉婿”的主意,就看到時候榜首解元老爺是年輕才子還是年過不惑了,他們榜下捉婿也不是瞎捉的,總不能讓自家閨女去給人家做妾吧。
當然是未成親的、年輕的、最好還是英俊的舉人老爺更吃香,那半大老頭子還是算了吧!誰家閨女也不缺爹!
“呦嗬,張員外,您那米鋪生意那麽忙,怎麽還來湊這個熱鬧?”
“李員外?怎麽?你能來我就不能來?這貢院又不是你家開的,你管得著我?!”
“哼,別以為咱不知道你老張打的什麽主意,切~都是一樣的目的,裝什麽裝!”
“你怎麽說話呢你!”
就在兩人即將大打出手之時,貢院裏銅鑼敲響。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投向貢院大門。
“要揭榜了,要揭榜了!”人群中一陣騷動。
那兩位員外也顧不得爭吵,伸長脖子往前麵擠,周圍一圈的家丁小廝幫著自家員外抵禦外部壓力。
周圍不少人家蠢蠢欲動,那些給家中女兒、孫女來榜下捉婿的員外們更是眼睛放光,死死盯著榜單。
現在放出的是第六名到最後一名,前五名還沒有公布。
大家都是聰明人,想要搏一搏的就按兵不動,想搶占先機的就盯著第六名的位置,看好了哪個馬上派出身邊心腹拿著大把銀錢前去提親。
這個時候,拚的就是財力、反應速度和判斷力。
也不怪這些大商戶的們摩拳擦掌,沒辦法,商人地位低下,他們在官場上必須得有個自家人,不然沒靠山、沒背景的,生意做的再大也是徒勞。
賺再多的錢,也可能在權勢麵前一朝破產,所以這些大商戶雖然過著紙醉金迷的豪奢日子,卻是沒有幾個夜夜能安睡的。
想要高枕無憂,要麽抱大腿,要麽擁有一條自己的大腿,這不,就都盯上了三年一度的鄉試,新出爐的舉人們。
在放榜前,所有閱卷官吃喝拉撒都隻能在貢院安排的閱卷房內,每天有專人送水送飯。
所有試卷分門別類送往閱卷官手中,全程有人監督,謹防試卷損毀、被調換等事件發生。
在放榜決定排名前,所有試卷都是彌封的,雖然也有人能通過字跡認出某個考生,但不一定能剛好分到某個考生的卷子,畢竟都是打撒後重新分配的。
賭這個幾率,除非把所有負責閱卷的閱卷官都賄賂一遍,還得讓自己的字跡一樣就讓對方認出來,免得花了錢,為別人做了嫁衣。
總之,想在鄉試作弊,還是挺難的,當然,如果權勢滔天,也不是不能辦到就是了,不過話又說回來,都權勢滔天了,還苦哈哈的來考科舉幹啥?
讓家裏給弄個國子監蔭監的名額不就行了嗎?費這個勁?
會在鄉試搞事情的恐怕就是有錢沒處花的土財主了,畢竟官宦子弟很少會冒這個險。
所有的閱卷人員都不知道試卷的主人是誰,他們根據試卷答題內容給每份試卷畫圈、畫點、畫叉。
畫“圈兒”的就是對試卷評價極高了,圈圈越多,證明文章越好。
點“點兒”的說明此份試卷還不錯、還可以,沒有特別特別的優秀,但是已經非常可以了的程度。
這也是“可圈可點”一詞的由來,意思是說文章做得好。
而畫“x”的,就是對此份答卷不甚滿意,文章做得差強人意了,畫“x”太多的試卷,很可能被直接淘汰出局。
鄉試前五名的考生名單由主考官和主要官員討論決定,以確保公正性。
第五名往後的名次由“圈圈點點叉叉”的多少細排,排好名次後會換人重新篩查一遍,以防徇私舞弊。
等這些都做完,就是準備放榜事宜了。
在放榜的前一日,主考官召集所有考試負責官員準備拆封試卷,登記考生名次和錄取人員名單。
主考官親自謄寫錄取考生的編號和名次,在監督下拆封試卷,補充考生信息如姓名、籍貫等,形成錄取草稿名單。
從第六名開始拆封試卷,依次公布榜單。
每拆一卷,先由本房官核對舉子卷麵姓名,用藍筆標記,然後交由監試主試審閱。
之後,省事吏將名單交給寫榜吏書寫對外公布的正式榜單。
從朝至夕,榜單被書寫完成,從第五名倒寫至解元,每寫一名,滿堂燈燭會點亮一次,象征著喜慶和期待。
此時,整個場所人聲鼎沸,氣氛更是到達熱烈的頂峰。
李海生在放榜這日終於要邁出客棧大門了,當了這麽長時間“宅男”,他覺得外麵的陽光都久違了,不過他不覺得憋悶,忍一時罷了,師弟說的那些都應驗了,九九八十一拜都拜了,不差最後這一哆嗦。
“三弟,你真的要出門啊?要不然還是讓你二哥出去看榜,大哥陪你在客棧等消息?”
李春生雖然也跟著弟弟過了一關又一關,還是心有餘悸,不希望李海生在最後看榜的時候出意外。
李海生覺得大哥說得有理,聽人勸吃飽飯,他就在客棧等著吧,等著來報喜的官差,他不覺得自己等不到,隻是名次的差別罷了。
“好吧,那就有勞二哥跑一趟。”
“自家兄弟,說這話!”李秋生利落收拾了一下就出門了,跑得飛快。
李海生則是想著等報喜的官差一到,他就立刻動身去興和府。
不對,還得參加鹿鳴宴,所有新舉人都要參加,他不好不去。參加完鹿鳴宴就立刻動身,趁著宵禁前出城,連夜趕路,也能免去不必要的交際。
鹿鳴宴亦作“鹿鳴筵”,主要赴宴對象就是“新出爐的熱乎舉人們”。
科舉時代,鄉舉考試後,州縣長官宴請得中舉子。或放榜次日,宴主考、執事人員及新舉人,歌《詩·小雅·鹿鳴》,作魁星舞。
據《新唐書·選舉誌上》載:“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宋朝時歐陽修《送楚建中潁州法曹》詩:“曾陪鹿鳴宴,徧識洛陽生。”
《明史·於慎行傳》:“年十七,舉於鄉,禦史欲即鹿鳴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辭。”
後也有清朝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二八五:“嘉慶文風在目前,記同京兆鹿鳴筵。”
這也側麵說明了各朝各代對鄉試、對鹿鳴宴、對新舉人的重視。
李秋生趕到貢院外的時候已經人山人海了,不都是參加鄉試的考生,更多的是考生家屬、家中小廝書童和看熱鬧的人。
沒辦法,鄉試這麽大的事,已經是現在省府最大的熱鬧了,三年才一次,這次不看就得等三年!
喜歡湊熱鬧的、閑著無聊的人們怎麽會舍得放棄這麽個熱鬧場麵,他們可是等著看新科解元花落誰家呢~
當然,肯定有人家是打著“榜下捉婿”的主意,就看到時候榜首解元老爺是年輕才子還是年過不惑了,他們榜下捉婿也不是瞎捉的,總不能讓自家閨女去給人家做妾吧。
當然是未成親的、年輕的、最好還是英俊的舉人老爺更吃香,那半大老頭子還是算了吧!誰家閨女也不缺爹!
“呦嗬,張員外,您那米鋪生意那麽忙,怎麽還來湊這個熱鬧?”
“李員外?怎麽?你能來我就不能來?這貢院又不是你家開的,你管得著我?!”
“哼,別以為咱不知道你老張打的什麽主意,切~都是一樣的目的,裝什麽裝!”
“你怎麽說話呢你!”
就在兩人即將大打出手之時,貢院裏銅鑼敲響。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投向貢院大門。
“要揭榜了,要揭榜了!”人群中一陣騷動。
那兩位員外也顧不得爭吵,伸長脖子往前麵擠,周圍一圈的家丁小廝幫著自家員外抵禦外部壓力。
周圍不少人家蠢蠢欲動,那些給家中女兒、孫女來榜下捉婿的員外們更是眼睛放光,死死盯著榜單。
現在放出的是第六名到最後一名,前五名還沒有公布。
大家都是聰明人,想要搏一搏的就按兵不動,想搶占先機的就盯著第六名的位置,看好了哪個馬上派出身邊心腹拿著大把銀錢前去提親。
這個時候,拚的就是財力、反應速度和判斷力。
也不怪這些大商戶的們摩拳擦掌,沒辦法,商人地位低下,他們在官場上必須得有個自家人,不然沒靠山、沒背景的,生意做的再大也是徒勞。
賺再多的錢,也可能在權勢麵前一朝破產,所以這些大商戶雖然過著紙醉金迷的豪奢日子,卻是沒有幾個夜夜能安睡的。
想要高枕無憂,要麽抱大腿,要麽擁有一條自己的大腿,這不,就都盯上了三年一度的鄉試,新出爐的舉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