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十麵埋伏(三)
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作者:東周公子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昭呢?他乃郡學祭酒,如何不約束學子?劉昭來了嗎?讓他立即來見我!”
劉寅馬上找到關節點,王揚才下獄沒多久便來了這麽多人,其中必然有人聯絡鼓動。不管鼓動者中有沒有劉昭,他若不能勸返郡生,便先治他個失責之罪!
獄丞苦著臉道:“據學子說,劉祭酒前天往南平郡學講學,尚未歸來。”
劉寅猛然瞪向王揚,眼神好似要吃人一般。
王揚白了劉寅一眼:“人家去外郡講學,你瞪我幹嘛?”
宗睿道:“此案已引發學亂,事涉郡政,我身為南郡郡丞,職責所係,不能坐視。”
他說完,也不問劉寅,直接大步走入刑室,然後堂而皇之地坐在副審席位上。
此一時彼一時,之前他沒有名義參案,隻能被迫離開,現在名正言順,自然底氣十足。至於副審席上之前坐的是哪位,就更不在他的考慮範疇之內了。他是郡丞,隻要他參案,副審舍他其誰?
劉寅臉色僵硬,極力壓抑怒火,他不得不承認,這件事辦得有點草率了。
其實按理來說,已經布置得很周全了。就像你提前查知一個人因為打賭輸了,要進別人莊園偷獵。從他偷獵的動機,到買弓,買箭,考察地形,畫地圖,所有一切都監視得清清楚楚,你甚至還查到他為了掩人耳目還做了個大木盒藏弓!
然後等他趁著夜色,摸到莊園那天,你一舉將其擒下。本以為人贓並獲,結果打開木盒一看,裏麵竟然是空的!更可氣的是你問他為什麽帶空盒來,他反問你帶空盒犯法嗎!
所以更穩妥的做法應該是等他把弓從盒子拿出來再下手抓人,就像等王揚他們運貨至蠻區再行捉拿一樣。
可問題是一旦調兵出城,就得上報。巴東王庇護王揚,消息走漏怎麽辦?甚至於巴東王很可能會直接否決他的申請,畢竟他以典簽令狀越過巴東王,相當於打王爺的臉。王爺會配合他行動?
就算配合,什麽時候動手?蠻區遙遠,道路險峻,難道一路跟蹤尾隨,直到他們出境?那說不定直接讓他們逃了!
就算不跟到蠻區,隻是跟到他們出南郡,變數也不小。他們運送貨物走到一半,發現不對勁,突然掉頭怎麽辦?軍隊出城,動靜太大,如果有人快馬追上,通風報信,又怎麽辦?再說柳家勢力不小,柳國公在荊州也有舊部,殺出一路人馬或護送或攔路,又該如何是好?
一旦出城,情形便不易掌控。所以劉寅才選擇在城門口扣貨,其目的本來是為了穩妥,結果反而成為不穩妥的漏洞。
另一個漏洞就是他沒有充分考慮到王揚在學林中的影響力。他知道王揚學名甚高,但他不是學問中人,平日又習慣自我區隔於世家大族研究的那些經學藝文,這是一種混雜了自傲與自卑的矛盾心態。
一方麵他覺得自己不懂那些無用之物,照樣能做到一州長史!一方麵又有些自餒敏感。
所以他每每把自己不讀書、不懂學問掛在嘴上,看似謙虛,其實是一種防禦和標榜。
防禦在他怕別人因為他不通學問而輕視他,所以幹脆先自嘲一番,堵住別人的嘴。標榜在他要讓別人看到,他不以不通學問為恥!我就是寒門,就是刀筆吏出身,又如何!
也正是因為這種習以為常的心態,讓他對抓捕王揚在學子中引起的震蕩考慮不足。事實上,他都沒太考慮這方麵,畢竟按照預想,證驗一到,便可以用刑,口供很快就能拿到,然後就可以定案了。
到時鐵證如山,事實俱在,交通蠻部,這是重罪!隻要布示,誰敢支持?若再有脖子硬的來鬧,那便是亂法!隻要占著法理,那處理起來便容易多了。
可現在自己這法理占不太上,怎麽辦?就這麽放人嗎?那就宣告了自己的徹底失敗,事後一定會被清算,也許會借此牽出更多的事來。
但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這種選擇頗有風險,一旦敗了,罪責更大,但若勝了,那便是贏者通吃!那時所有一切都可以歸到王揚頭上!
此案尚有轉機,就看自己敢不敢博了......
劉寅隻猶豫了數息便做出了決定,沉聲說道:
“郡獄乃國家衙司,牧守乃朝廷所授!審案問罪,自有典章,豈容裹挾逼迫?若今日縱容,他日必有歹人效仿!本官執掌郡府,斷不許用心奸險之輩,惑眾亂綱,威脅律司!”
劉寅說到這兒深深地看了王揚一眼,王揚一臉欽佩,拱手讚道:“長史威武!”
劉寅麵無表情,下令道:
“取郡守印,出郡兵曹牒!即調八百郡兵,驅散鬧事學子!如有頑抗者,便是亂法抗政,一並拘拿!”
眾人都愣在原地,仿佛沒反應過來劉寅的意思。
在短暫的震驚之後,宗睿一聲斷喝:
“劉寅!事到如今!你還一意孤行!你以私心調兵,當真視國法為無物嗎!”
一名郡官站起勸諫道:“彈壓學亂,非同小可,一個不慎,便可能激起變亂,還請長史大人三思!!”
另一名郡官也表示反對:“案件不清,學子抗聲也是情有可原,怎能兵戈相向?若有傷損,該當如何?學子中不乏世家子,沒有拘傳、監押等文書,怎能輕易捕拿?貿然調兵,恐怕會激起更大反彈,稍有差池,荊州震動!下官以為此事非長史大人所能獨斷!下官建議,立即上報,請州部定奪!”
“州部定奪?本官乃荊州長史,軍府佐官之中,居於首位!調兵之事,本官自可定奪!”劉寅麵容沉肅,目光淩厲,掃過宗睿等郡官,緩緩道:“或者,本官也可以不調兵,但一切後果,由諸位大人承擔!”
室內一片寂靜,眾人麵麵相覷,無人敢應聲。宗睿麵如寒霜,手掌握起,卻終究沒開口。這個責任誰也承擔不起,因為沒有人能判斷下一刻會發生什麽。若因拖延而使學生衝進郡獄,那學亂就有可能演變成暴亂,後果將不堪設想!
郡兵或許可以穩住局勢,但也可能就此導致更大禍亂。若學子真被驅散,那如何逼劉寅放人?若雙方產生激烈衝突乃至流血,則實非宗睿所願見。且事後追責,王揚即便沒有煽動指使,也未必能逃脫幹係。
怎麽辦?
宗睿思緒紛亂,看向王揚,卻見王揚神情輕鬆,向他眨了眨眼。
???
難道他還有辦法?
可學子易衝動,人多再一上頭,便如烈馬脫韁,力量雖大,卻難駕馭。王揚人在獄中,如何約束他們?又如何保證他們行為不過激?還有郡兵到了之後,學子們又該怎麽辦?
宗睿滿腹疑慮,卻不好相問。
劉寅見無人說話,冷笑一聲:“本官有事,要離開一會兒,宗郡丞既然保定了王揚,那就替本官先照看一下吧!”
宗睿知道,劉寅這是故意用話套他,一是把他裝入彀中,名為照看,實是擔責。二是網羅他袒護的罪名,準備借此案將他和王揚一網打盡。他倒不擔心自己,因為即便讓劉寅如願,自己在此案中可找補之處不少,但王揚就真沒退路了......
劉寅帶侍衛離開,臨出門的時候停住,回頭向獄丞道:“你親自在此處看守,沒有我的令,誰也不許提審!走了人犯,提頭來見!”
獄丞忙拜道:“下官必嚴加看守,絕不敢有半分疏忽!”
劉寅又看向王揚,冷冷而笑:“待本官平了學亂,再來陪你玩。”
王揚無語道:“能平了再說吧,總放什麽空話啊......”
劉寅氣得肝疼,本來已經恢複平靜的臉上再次生起波瀾,他轉身便走,剛走兩步又停下,回手指向王揚,厲聲道:“學亂因你而起,出了任何問題,你要負責!”
王揚悠閑地理著衣袖:“天塌下來,個高的頂,誰負責自己心裏沒數嗎?”
劉寅指著王揚,愣是沒說出話來,王揚對著他一笑:“有趣吧?”
劉寅一呼一吸,神情平穩下來,點頭道:“確實有趣。”然後轉身離開。
王揚看著獄門關上,神色稍顯鄭重。
劉寅一走,獄丞馬上上前,滿臉堆笑:“王公子渴了吧,想喝什麽,下官這就讓人送來。”
“我又沒官職,呂獄丞稱什麽下官?”
獄丞正色道:“不不不,公子身份尊貴,上下豈能以官職論?公子有什麽想喝的,盡管吩咐下官便是。”
“渴倒是不渴,有點餓了。”
獄丞麵露難色:“這......隻怕公子吃不慣這裏的飯。”
“沒事,你讓人出去,一會兒有香雪樓的席麵送來,你接一下送到這裏來。”
香雪樓......
貴公子的日子過得是真他娘得好,連下獄都吃香雪樓......
眾吏聽到香雪樓的席麵,都側目看向王揚。
劉寅馬上找到關節點,王揚才下獄沒多久便來了這麽多人,其中必然有人聯絡鼓動。不管鼓動者中有沒有劉昭,他若不能勸返郡生,便先治他個失責之罪!
獄丞苦著臉道:“據學子說,劉祭酒前天往南平郡學講學,尚未歸來。”
劉寅猛然瞪向王揚,眼神好似要吃人一般。
王揚白了劉寅一眼:“人家去外郡講學,你瞪我幹嘛?”
宗睿道:“此案已引發學亂,事涉郡政,我身為南郡郡丞,職責所係,不能坐視。”
他說完,也不問劉寅,直接大步走入刑室,然後堂而皇之地坐在副審席位上。
此一時彼一時,之前他沒有名義參案,隻能被迫離開,現在名正言順,自然底氣十足。至於副審席上之前坐的是哪位,就更不在他的考慮範疇之內了。他是郡丞,隻要他參案,副審舍他其誰?
劉寅臉色僵硬,極力壓抑怒火,他不得不承認,這件事辦得有點草率了。
其實按理來說,已經布置得很周全了。就像你提前查知一個人因為打賭輸了,要進別人莊園偷獵。從他偷獵的動機,到買弓,買箭,考察地形,畫地圖,所有一切都監視得清清楚楚,你甚至還查到他為了掩人耳目還做了個大木盒藏弓!
然後等他趁著夜色,摸到莊園那天,你一舉將其擒下。本以為人贓並獲,結果打開木盒一看,裏麵竟然是空的!更可氣的是你問他為什麽帶空盒來,他反問你帶空盒犯法嗎!
所以更穩妥的做法應該是等他把弓從盒子拿出來再下手抓人,就像等王揚他們運貨至蠻區再行捉拿一樣。
可問題是一旦調兵出城,就得上報。巴東王庇護王揚,消息走漏怎麽辦?甚至於巴東王很可能會直接否決他的申請,畢竟他以典簽令狀越過巴東王,相當於打王爺的臉。王爺會配合他行動?
就算配合,什麽時候動手?蠻區遙遠,道路險峻,難道一路跟蹤尾隨,直到他們出境?那說不定直接讓他們逃了!
就算不跟到蠻區,隻是跟到他們出南郡,變數也不小。他們運送貨物走到一半,發現不對勁,突然掉頭怎麽辦?軍隊出城,動靜太大,如果有人快馬追上,通風報信,又怎麽辦?再說柳家勢力不小,柳國公在荊州也有舊部,殺出一路人馬或護送或攔路,又該如何是好?
一旦出城,情形便不易掌控。所以劉寅才選擇在城門口扣貨,其目的本來是為了穩妥,結果反而成為不穩妥的漏洞。
另一個漏洞就是他沒有充分考慮到王揚在學林中的影響力。他知道王揚學名甚高,但他不是學問中人,平日又習慣自我區隔於世家大族研究的那些經學藝文,這是一種混雜了自傲與自卑的矛盾心態。
一方麵他覺得自己不懂那些無用之物,照樣能做到一州長史!一方麵又有些自餒敏感。
所以他每每把自己不讀書、不懂學問掛在嘴上,看似謙虛,其實是一種防禦和標榜。
防禦在他怕別人因為他不通學問而輕視他,所以幹脆先自嘲一番,堵住別人的嘴。標榜在他要讓別人看到,他不以不通學問為恥!我就是寒門,就是刀筆吏出身,又如何!
也正是因為這種習以為常的心態,讓他對抓捕王揚在學子中引起的震蕩考慮不足。事實上,他都沒太考慮這方麵,畢竟按照預想,證驗一到,便可以用刑,口供很快就能拿到,然後就可以定案了。
到時鐵證如山,事實俱在,交通蠻部,這是重罪!隻要布示,誰敢支持?若再有脖子硬的來鬧,那便是亂法!隻要占著法理,那處理起來便容易多了。
可現在自己這法理占不太上,怎麽辦?就這麽放人嗎?那就宣告了自己的徹底失敗,事後一定會被清算,也許會借此牽出更多的事來。
但還有另外一種選擇,這種選擇頗有風險,一旦敗了,罪責更大,但若勝了,那便是贏者通吃!那時所有一切都可以歸到王揚頭上!
此案尚有轉機,就看自己敢不敢博了......
劉寅隻猶豫了數息便做出了決定,沉聲說道:
“郡獄乃國家衙司,牧守乃朝廷所授!審案問罪,自有典章,豈容裹挾逼迫?若今日縱容,他日必有歹人效仿!本官執掌郡府,斷不許用心奸險之輩,惑眾亂綱,威脅律司!”
劉寅說到這兒深深地看了王揚一眼,王揚一臉欽佩,拱手讚道:“長史威武!”
劉寅麵無表情,下令道:
“取郡守印,出郡兵曹牒!即調八百郡兵,驅散鬧事學子!如有頑抗者,便是亂法抗政,一並拘拿!”
眾人都愣在原地,仿佛沒反應過來劉寅的意思。
在短暫的震驚之後,宗睿一聲斷喝:
“劉寅!事到如今!你還一意孤行!你以私心調兵,當真視國法為無物嗎!”
一名郡官站起勸諫道:“彈壓學亂,非同小可,一個不慎,便可能激起變亂,還請長史大人三思!!”
另一名郡官也表示反對:“案件不清,學子抗聲也是情有可原,怎能兵戈相向?若有傷損,該當如何?學子中不乏世家子,沒有拘傳、監押等文書,怎能輕易捕拿?貿然調兵,恐怕會激起更大反彈,稍有差池,荊州震動!下官以為此事非長史大人所能獨斷!下官建議,立即上報,請州部定奪!”
“州部定奪?本官乃荊州長史,軍府佐官之中,居於首位!調兵之事,本官自可定奪!”劉寅麵容沉肅,目光淩厲,掃過宗睿等郡官,緩緩道:“或者,本官也可以不調兵,但一切後果,由諸位大人承擔!”
室內一片寂靜,眾人麵麵相覷,無人敢應聲。宗睿麵如寒霜,手掌握起,卻終究沒開口。這個責任誰也承擔不起,因為沒有人能判斷下一刻會發生什麽。若因拖延而使學生衝進郡獄,那學亂就有可能演變成暴亂,後果將不堪設想!
郡兵或許可以穩住局勢,但也可能就此導致更大禍亂。若學子真被驅散,那如何逼劉寅放人?若雙方產生激烈衝突乃至流血,則實非宗睿所願見。且事後追責,王揚即便沒有煽動指使,也未必能逃脫幹係。
怎麽辦?
宗睿思緒紛亂,看向王揚,卻見王揚神情輕鬆,向他眨了眨眼。
???
難道他還有辦法?
可學子易衝動,人多再一上頭,便如烈馬脫韁,力量雖大,卻難駕馭。王揚人在獄中,如何約束他們?又如何保證他們行為不過激?還有郡兵到了之後,學子們又該怎麽辦?
宗睿滿腹疑慮,卻不好相問。
劉寅見無人說話,冷笑一聲:“本官有事,要離開一會兒,宗郡丞既然保定了王揚,那就替本官先照看一下吧!”
宗睿知道,劉寅這是故意用話套他,一是把他裝入彀中,名為照看,實是擔責。二是網羅他袒護的罪名,準備借此案將他和王揚一網打盡。他倒不擔心自己,因為即便讓劉寅如願,自己在此案中可找補之處不少,但王揚就真沒退路了......
劉寅帶侍衛離開,臨出門的時候停住,回頭向獄丞道:“你親自在此處看守,沒有我的令,誰也不許提審!走了人犯,提頭來見!”
獄丞忙拜道:“下官必嚴加看守,絕不敢有半分疏忽!”
劉寅又看向王揚,冷冷而笑:“待本官平了學亂,再來陪你玩。”
王揚無語道:“能平了再說吧,總放什麽空話啊......”
劉寅氣得肝疼,本來已經恢複平靜的臉上再次生起波瀾,他轉身便走,剛走兩步又停下,回手指向王揚,厲聲道:“學亂因你而起,出了任何問題,你要負責!”
王揚悠閑地理著衣袖:“天塌下來,個高的頂,誰負責自己心裏沒數嗎?”
劉寅指著王揚,愣是沒說出話來,王揚對著他一笑:“有趣吧?”
劉寅一呼一吸,神情平穩下來,點頭道:“確實有趣。”然後轉身離開。
王揚看著獄門關上,神色稍顯鄭重。
劉寅一走,獄丞馬上上前,滿臉堆笑:“王公子渴了吧,想喝什麽,下官這就讓人送來。”
“我又沒官職,呂獄丞稱什麽下官?”
獄丞正色道:“不不不,公子身份尊貴,上下豈能以官職論?公子有什麽想喝的,盡管吩咐下官便是。”
“渴倒是不渴,有點餓了。”
獄丞麵露難色:“這......隻怕公子吃不慣這裏的飯。”
“沒事,你讓人出去,一會兒有香雪樓的席麵送來,你接一下送到這裏來。”
香雪樓......
貴公子的日子過得是真他娘得好,連下獄都吃香雪樓......
眾吏聽到香雪樓的席麵,都側目看向王揚。